第二十七章 蒙古大帝國的盛衰
關燈
小
中
大
蒙古是野蠻的侵略民族所建立的最大的帝國,他是适直幸運而成功的。
蒙古所征服之地,幾于包括整個亞洲,而且還跨有歐洲的一部分。
其中最重要的,自然還是西域。
蔥嶺以西,亞曆山大東征後,安息、大夏,對立為兩個大國。
其後則變為波斯和月氏的對立。
南北朝時,哒興,月氏為其所破,分為許多小國,波斯亦被其攝服。
突厥興,哒又為所破。
月氏舊地,大抵服屬于西突厥。
時大食亦已勃興。
公元641年,破波斯,蔥嶺以西之地,次第為其所吞并。
是時中國亦滅西突厥,波斯以東之地,盡置羁縻府、州,兩國的政治勢力,遂相接觸。
然蔥嶺以西之地,中國本視屬羁縻,故未至引起實際的沖突(公元750年,即唐玄宗天寶九年,唐将高仙芝伐今塔什幹的石國,石國求救于大食。
明年,大食來援,唐兵敗于怛邏斯。
未久安史之亂起,唐朝就不再經營西域了)。
安史亂後,中國對于西域,就不再過問了。
遼朝滅亡後,其宗室耶律大石,會十八部王衆于西州(唐西州,今新疆吐魯番縣),簡其精銳西行。
此時大食的紀綱,久已頹廢,東方諸酋,據土自專,形同獨立。
大石兵至,滅掉雄據呼羅珊的塞而柱克(Seljuks),并壓服了花剌子模(Khorazme,《唐書》作貨利習爾),使之納貢,而立國于吹河之濱,是為西遼。
成吉思汗平漠南北時,今蒙古西部乃蠻部的酋長古出魯克奔西遼,運用陰謀,和花剌子模裡應外合而取其國。
又有在鄂爾坤、色楞格兩河間的蔑兒乞,其酋長忽秃亦西奔,和古出魯克,都有卷土重來之意。
成吉思汗怕根本之地動搖,乃于1213年北歸,遣哲别、速不台把這兩人擊滅。
先是天山南路的畏吾兒(即回纥異譯),及其西之哈刺魯(唐時西突厥屬部葛邏祿),歸順蒙古,蒙古入西域之路已開。
既滅古出魯克,蒙古的疆域,就和花剌子模相接。
興于蒙古高原的北族,照例總是先向中國地方侵掠的;況且是時,蒙古與金,業已兵連禍結;所以蒙古對于西域,本來是無意于用兵的。
但野蠻人所好的是奢侈享受,西域是文明發達之地,通商往來,自為其所歡迎;而商人好利,自亦無孔不入。
成吉思汗乃因商人以修好于花剌子模。
花剌子模王亦已允許。
然花剌子模的軍隊多數系康裡人,王母亦康裡人,因之作威作福,花剌子模王不能制。
錫爾河濱的訛打剌城為東西交通孔道,城主為王母之弟,蒙古人随商人西行的,一行共有四百多人,都被他認為奸細,捉起來殺掉,隻有一個人脫逃歸報。
成吉思汗大怒,遂以1219年西征。
破花剌子模,其王輾轉入裡海小島而死。
王子奔哥疾甯,成吉思汗追破之,略印度北境而還。
哲别、速不台别将繞裡海,越高加索山,破西北諸部。
欽察酋長奔阿羅思(Kiptchac,亦譯奇蔔察克·阿羅思,即俄羅斯),又追敗之,平康裡而還。
成吉思汗的攻西域,本來是複仇之師,但因西域高度的物質文明,及其抵抗力的薄弱,遂引起蒙古人繼續侵掠的欲望。
太宗立,命諸王西征。
再破欽察,入阿羅思,進規孛烈兒即波蘭。
及馬劄剌(匈牙利),西抵威尼斯,是為蒙古西征最深入的一次,因太宗兇問至,乃班師。
憲宗立,複遣弟旭烈兀西征。
破木剌夷及報達(木剌夷(Mulahids),為天方教中之一派,在裡海南岸),西域至此略定。
東北一帶,自高句麗、百濟滅亡後,新羅亦漸衰。
唐末,複分為高麗、後百濟及新羅三國,石晉初,盡并于高麗王氏。
北宋之世,高麗曾和契丹構兵,頗受其侵略,然尚無大關系。
自高句麗滅亡後,朝鮮半島的北部,新羅控制之力,不甚完全;高麗亦未能盡力經營;女真逐漸侵入其地,是為近世滿族發達的一個原因,金朝即以此興起。
完顔部本曾朝貢于高麗,至後來,則高麗反為所脅服,稱臣奉貢。
金末,契丹遺族和女真人在今遼、吉境内擾亂,蒙古兵追擊,始和高麗相遇,因此引起沖突,至太宗時乃成和。
此後高麗内政,遂時受蒙古人的幹涉。
有時甚至廢其國号,而于其地立征東行省。
元世祖時,中國既定,又要介高麗以招緻日本。
日本不聽。
世祖遂于1274、1281兩年遣兵渡海東征。
前一次損失還小。
後一次因飓風将作,其将擇堅艦先走,餘衆二十餘萬,盡為日本所虜,殺蒙古人、高麗人、漢人,而以南人為奴隸,其敗績可謂殘酷了。
世祖欲圖再舉,因有事于安南,遂不果。
蒙古西南的侵略,是開始于憲宗時的。
世祖自今青海之地入
蒙古所征服之地,幾于包括整個亞洲,而且還跨有歐洲的一部分。
其中最重要的,自然還是西域。
蔥嶺以西,亞曆山大東征後,安息、大夏,對立為兩個大國。
其後則變為波斯和月氏的對立。
南北朝時,哒興,月氏為其所破,分為許多小國,波斯亦被其攝服。
突厥興,哒又為所破。
月氏舊地,大抵服屬于西突厥。
時大食亦已勃興。
公元641年,破波斯,蔥嶺以西之地,次第為其所吞并。
是時中國亦滅西突厥,波斯以東之地,盡置羁縻府、州,兩國的政治勢力,遂相接觸。
然蔥嶺以西之地,中國本視屬羁縻,故未至引起實際的沖突(公元750年,即唐玄宗天寶九年,唐将高仙芝伐今塔什幹的石國,石國求救于大食。
明年,大食來援,唐兵敗于怛邏斯。
未久安史之亂起,唐朝就不再經營西域了)。
安史亂後,中國對于西域,就不再過問了。
遼朝滅亡後,其宗室耶律大石,會十八部王衆于西州(唐西州,今新疆吐魯番縣),簡其精銳西行。
此時大食的紀綱,久已頹廢,東方諸酋,據土自專,形同獨立。
大石兵至,滅掉雄據呼羅珊的塞而柱克(Seljuks),并壓服了花剌子模(Khorazme,《唐書》作貨利習爾),使之納貢,而立國于吹河之濱,是為西遼。
成吉思汗平漠南北時,今蒙古西部乃蠻部的酋長古出魯克奔西遼,運用陰謀,和花剌子模裡應外合而取其國。
又有在鄂爾坤、色楞格兩河間的蔑兒乞,其酋長忽秃亦西奔,和古出魯克,都有卷土重來之意。
成吉思汗怕根本之地動搖,乃于1213年北歸,遣哲别、速不台把這兩人擊滅。
先是天山南路的畏吾兒(即回纥異譯),及其西之哈刺魯(唐時西突厥屬部葛邏祿),歸順蒙古,蒙古入西域之路已開。
既滅古出魯克,蒙古的疆域,就和花剌子模相接。
興于蒙古高原的北族,照例總是先向中國地方侵掠的;況且是時,蒙古與金,業已兵連禍結;所以蒙古對于西域,本來是無意于用兵的。
但野蠻人所好的是奢侈享受,西域是文明發達之地,通商往來,自為其所歡迎;而商人好利,自亦無孔不入。
成吉思汗乃因商人以修好于花剌子模。
花剌子模王亦已允許。
然花剌子模的軍隊多數系康裡人,王母亦康裡人,因之作威作福,花剌子模王不能制。
錫爾河濱的訛打剌城為東西交通孔道,城主為王母之弟,蒙古人随商人西行的,一行共有四百多人,都被他認為奸細,捉起來殺掉,隻有一個人脫逃歸報。
成吉思汗大怒,遂以1219年西征。
破花剌子模,其王輾轉入裡海小島而死。
王子奔哥疾甯,成吉思汗追破之,略印度北境而還。
哲别、速不台别将繞裡海,越高加索山,破西北諸部。
欽察酋長奔阿羅思(Kiptchac,亦譯奇蔔察克·阿羅思,即俄羅斯),又追敗之,平康裡而還。
成吉思汗的攻西域,本來是複仇之師,但因西域高度的物質文明,及其抵抗力的薄弱,遂引起蒙古人繼續侵掠的欲望。
太宗立,命諸王西征。
再破欽察,入阿羅思,進規孛烈兒即波蘭。
及馬劄剌(匈牙利),西抵威尼斯,是為蒙古西征最深入的一次,因太宗兇問至,乃班師。
憲宗立,複遣弟旭烈兀西征。
破木剌夷及報達(木剌夷(Mulahids),為天方教中之一派,在裡海南岸),西域至此略定。
東北一帶,自高句麗、百濟滅亡後,新羅亦漸衰。
唐末,複分為高麗、後百濟及新羅三國,石晉初,盡并于高麗王氏。
北宋之世,高麗曾和契丹構兵,頗受其侵略,然尚無大關系。
自高句麗滅亡後,朝鮮半島的北部,新羅控制之力,不甚完全;高麗亦未能盡力經營;女真逐漸侵入其地,是為近世滿族發達的一個原因,金朝即以此興起。
完顔部本曾朝貢于高麗,至後來,則高麗反為所脅服,稱臣奉貢。
金末,契丹遺族和女真人在今遼、吉境内擾亂,蒙古兵追擊,始和高麗相遇,因此引起沖突,至太宗時乃成和。
此後高麗内政,遂時受蒙古人的幹涉。
有時甚至廢其國号,而于其地立征東行省。
元世祖時,中國既定,又要介高麗以招緻日本。
日本不聽。
世祖遂于1274、1281兩年遣兵渡海東征。
前一次損失還小。
後一次因飓風将作,其将擇堅艦先走,餘衆二十餘萬,盡為日本所虜,殺蒙古人、高麗人、漢人,而以南人為奴隸,其敗績可謂殘酷了。
世祖欲圖再舉,因有事于安南,遂不果。
蒙古西南的侵略,是開始于憲宗時的。
世祖自今青海之地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