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南宋恢複的無成
關燈
小
中
大
語雲:“敗軍之氣,累世而不複”,這話亦不盡然。
“困獸猶鬥”,反敗為勝的事情,決不是沒有的,隻看奮鬥的精神如何罷了。
宋朝當南渡時,并沒有什麼完整的軍隊,而且群盜如毛,境内的治安,且岌岌不可保,似乎一時間決談不到恢複之計。
然以中國的廣大,金朝人能有多大的兵力去占據?為宋朝計,是時理宜退守一個可守的據點,練兵籌饷,撫恤人民。
被敵兵蹂躏之區,則獎勵、指導其人民,使之團結自守,而用相當的正式軍隊,為之聲援。
如此相持,曆時稍久,金人的氣焰必漸折,恢複之謀,就可從此開展了。
苦于當時并沒有這種眼光遠大的戰略家。
而且當此情勢,做首領的,必須是一個文武兼資之才,既有作戰的策略,又能統馭諸将,使其不敢驕橫,遇敵不敢退縮,對内不敢幹政,才能夠悉力對外。
而這時候,又沒有這樣一個長于統率的人物。
金兵既退,宗澤招降群盜,以守汴京。
高宗既不能聽他的話還跸,又不能駐守關中或南陽,而南走揚州。
公元1129年,金宗翰、宗望會師濮州(今山東濮縣)分遣婁室入陝西。
其正兵南下,前鋒直打到揚州。
高宗奔杭州(今浙江杭縣)。
明年,金宗弼渡江,自獨松關入(今安徽廣德縣東),高宗奔明州(今浙江鄞縣)。
金兵再進迫,高宗逃入海。
金兵亦入海追之,不及乃還。
自此以後,金人亦以“士馬疲敝,糧儲未豐”(宗弼語),不能再行進取了。
其西北一路,則宋朝任張浚為宣撫使,以拒婁室,而宗弼自江南還,亦往助婁室。
浚戰敗于富平(今陝西興平縣),陝西遂陷。
但浚能任趙開以理财,用劉子羽、吳玠、吳璘等為将,卒能保守全蜀。
利用傀儡,以圖緩沖,使自己得少休息,這種希冀,金人在此時,還沒有變。
其時宗澤已死,汴京失陷,金人乃立宋降臣劉豫于汴,畀以河南、陝西之地。
劉豫卻想靠着異族的力量反噬,幾次發兵入寇。
卻又都敗北。
在金人中,宗弼是公忠體國的,撻懶卻驕恣腐敗(金朝并無一定之繼承法,故宗室中多有觊觎之心。
其時握兵權者,宗望、宗弼皆太祖子,宗翰為太祖從子,撻懶則太祖從弟。
宗翰即有不臣之心。
撻懶最老壽,在熙宗時為尊屬,故其觊觎尤甚。
熙宗、海陵庶人、世宗,皆太祖孫)。
秦桧是當金人立張邦昌時,率領朝官,力争立趙氏之後,被金人捉去的。
後來以賜撻懶。
秦桧從海路逃歸。
秦桧的意思,是偏重于對内的。
因為當時,宋朝的将帥頗為驕橫。
“廪稍惟其所賦,功勳惟其所奏。
”“朝廷以轉運使主饋饷,随意誅求,無複顧惜。
”“使其浸成疽贅,則非特北方未易取,而南方亦未易定。
”(葉适《論四大屯兵》語,詳見《文獻通考·兵考》)所以要對外言和,得一個整理内部的機會。
當其南還之時,就說要“南人歸南,北人歸北”。
高宗既無進取的雄才,自然意見與之相合。
于是用為宰相。
1137年,劉豫為宗弼所廢。
秦桧乘機,使人向撻懶要求,把河南、陝西之地,還給宋朝。
撻懶允許了。
明年,遂以其地來歸。
而金朝突起政變。
1139年,宗弼回上京(今吉林阿城縣)。
撻懶南走。
至燕京,為金人所追及,被殺。
和議遂廢。
宗弼再向河南,婁室再向陝西。
宋朝此時,兵力已較南渡之初稍強。
宗弼前鋒至順昌(今安徽阜陽縣),為劉锜所敗。
嶽飛從湖北進兵,亦有郾城之捷(今河南偃城縣)。
吳璘亦出兵收複了陝西若幹州郡。
倘使内部沒有矛盾,自可和金兵相持。
而高宗、秦桧執意言和,把諸将召還,和金人成立和約:東以淮水,西以大散關為界(在陝西寶雞縣南);歲奉銀、絹各二十五萬兩、匹。
宋高宗稱臣于金,可謂屈辱極了。
于是罷三宣撫司,改其兵為某州駐紮禦前諸軍,而設總領以司其财賦,已見第九章。
金太宗死後,太祖之孫熙宗立,以嗜酒昏亂,為其從弟海陵庶人所弑。
此事在1149年。
海陵更為狂妄。
遷都于燕,後又遷都于汴。
1160年,遂大舉南侵。
以其暴虐過甚,兵甫動,就有人到遼陽去擁立世宗。
海陵聞之,欲盡驅其衆渡江,然後北還。
至采石矶,為宋虞允文所敗。
改趨揚州,為其下所弑。
金兵遂北還。
1162年,高宗傳位于孝宗。
孝宗頗有志于恢複,任張浚以圖進取。
浚使李顯忠進兵,至符離(集名,在今安徽宿縣)大敗。
進取遂成畫
“困獸猶鬥”,反敗為勝的事情,決不是沒有的,隻看奮鬥的精神如何罷了。
宋朝當南渡時,并沒有什麼完整的軍隊,而且群盜如毛,境内的治安,且岌岌不可保,似乎一時間決談不到恢複之計。
然以中國的廣大,金朝人能有多大的兵力去占據?為宋朝計,是時理宜退守一個可守的據點,練兵籌饷,撫恤人民。
被敵兵蹂躏之區,則獎勵、指導其人民,使之團結自守,而用相當的正式軍隊,為之聲援。
如此相持,曆時稍久,金人的氣焰必漸折,恢複之謀,就可從此開展了。
苦于當時并沒有這種眼光遠大的戰略家。
而且當此情勢,做首領的,必須是一個文武兼資之才,既有作戰的策略,又能統馭諸将,使其不敢驕橫,遇敵不敢退縮,對内不敢幹政,才能夠悉力對外。
而這時候,又沒有這樣一個長于統率的人物。
金兵既退,宗澤招降群盜,以守汴京。
高宗既不能聽他的話還跸,又不能駐守關中或南陽,而南走揚州。
公元1129年,金宗翰、宗望會師濮州(今山東濮縣)分遣婁室入陝西。
其正兵南下,前鋒直打到揚州。
高宗奔杭州(今浙江杭縣)。
明年,金宗弼渡江,自獨松關入(今安徽廣德縣東),高宗奔明州(今浙江鄞縣)。
金兵再進迫,高宗逃入海。
金兵亦入海追之,不及乃還。
自此以後,金人亦以“士馬疲敝,糧儲未豐”(宗弼語),不能再行進取了。
其西北一路,則宋朝任張浚為宣撫使,以拒婁室,而宗弼自江南還,亦往助婁室。
浚戰敗于富平(今陝西興平縣),陝西遂陷。
但浚能任趙開以理财,用劉子羽、吳玠、吳璘等為将,卒能保守全蜀。
利用傀儡,以圖緩沖,使自己得少休息,這種希冀,金人在此時,還沒有變。
其時宗澤已死,汴京失陷,金人乃立宋降臣劉豫于汴,畀以河南、陝西之地。
劉豫卻想靠着異族的力量反噬,幾次發兵入寇。
卻又都敗北。
在金人中,宗弼是公忠體國的,撻懶卻驕恣腐敗(金朝并無一定之繼承法,故宗室中多有觊觎之心。
其時握兵權者,宗望、宗弼皆太祖子,宗翰為太祖從子,撻懶則太祖從弟。
宗翰即有不臣之心。
撻懶最老壽,在熙宗時為尊屬,故其觊觎尤甚。
熙宗、海陵庶人、世宗,皆太祖孫)。
秦桧是當金人立張邦昌時,率領朝官,力争立趙氏之後,被金人捉去的。
後來以賜撻懶。
秦桧從海路逃歸。
秦桧的意思,是偏重于對内的。
因為當時,宋朝的将帥頗為驕橫。
“廪稍惟其所賦,功勳惟其所奏。
”“朝廷以轉運使主饋饷,随意誅求,無複顧惜。
”“使其浸成疽贅,則非特北方未易取,而南方亦未易定。
”(葉适《論四大屯兵》語,詳見《文獻通考·兵考》)所以要對外言和,得一個整理内部的機會。
當其南還之時,就說要“南人歸南,北人歸北”。
高宗既無進取的雄才,自然意見與之相合。
于是用為宰相。
1137年,劉豫為宗弼所廢。
秦桧乘機,使人向撻懶要求,把河南、陝西之地,還給宋朝。
撻懶允許了。
明年,遂以其地來歸。
而金朝突起政變。
1139年,宗弼回上京(今吉林阿城縣)。
撻懶南走。
至燕京,為金人所追及,被殺。
和議遂廢。
宗弼再向河南,婁室再向陝西。
宋朝此時,兵力已較南渡之初稍強。
宗弼前鋒至順昌(今安徽阜陽縣),為劉锜所敗。
嶽飛從湖北進兵,亦有郾城之捷(今河南偃城縣)。
吳璘亦出兵收複了陝西若幹州郡。
倘使内部沒有矛盾,自可和金兵相持。
而高宗、秦桧執意言和,把諸将召還,和金人成立和約:東以淮水,西以大散關為界(在陝西寶雞縣南);歲奉銀、絹各二十五萬兩、匹。
宋高宗稱臣于金,可謂屈辱極了。
于是罷三宣撫司,改其兵為某州駐紮禦前諸軍,而設總領以司其财賦,已見第九章。
金太宗死後,太祖之孫熙宗立,以嗜酒昏亂,為其從弟海陵庶人所弑。
此事在1149年。
海陵更為狂妄。
遷都于燕,後又遷都于汴。
1160年,遂大舉南侵。
以其暴虐過甚,兵甫動,就有人到遼陽去擁立世宗。
海陵聞之,欲盡驅其衆渡江,然後北還。
至采石矶,為宋虞允文所敗。
改趨揚州,為其下所弑。
金兵遂北還。
1162年,高宗傳位于孝宗。
孝宗頗有志于恢複,任張浚以圖進取。
浚使李顯忠進兵,至符離(集名,在今安徽宿縣)大敗。
進取遂成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