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北宋的積弱
關燈
小
中
大
(黃龍府,今吉林農安縣。
鹹州,今遼甯鐵嶺縣。
甯江州,在吉林省城北),次第失陷。
天祚帝自将大兵東征,因有内亂西歸。
旋和金人講和,又遷延不定。
東京先陷,上京及中、西兩京繼之(上京臨潢府,在今熱河開魯縣南。
中京大定府,在今熱河建昌縣。
東京遼陽府,今遼甯遼陽縣。
南京析津府,即幽州。
西京大同府,即雲州)。
南京别立一君,意圖自保,而宋人約金攻遼之事又起。
先是童貫當權,聞金人攻遼屢勝,意圖僥幸。
遣使于金,求其破遼之後,将石晉所割之地,還給中國。
金人約以彼此夾攻,得即有之。
而童貫進兵屢敗,乃又求助于金。
金太祖自居庸關入,把南京攻下。
太祖旋死,弟太宗立。
天祚帝展轉漠南,至1125年為金人所獲,遼亡。
《清明上河圖》(局部) 宋朝本約金夾攻的,此時南京之下,仍藉金人之力,自無坐享其成之理,乃輸燕京代稅錢一百萬缗,并許給歲币。
金人遂以石晉所割之地來歸。
女真本系小部族,此時吞并全遼,已覺消化不下,焉有餘力經營中國的土地?這是其肯将石晉所割之地還給中國的理由。
但女真此時,雖不以地狹為憂,卻不免以土滿為患。
文明國民,生産能力高強的,自然尤為其所歡迎。
于是軍行所至,頗以擄掠人口為務。
而漢奸亦已有獻媚異族,進不可割地之議的。
于是燕京的歸還,僅系一個空城,盡擄其人民以去。
而營、平、灤三州(平州,今河北盧龍縣。
灤州,今河北灤縣),本非石晉所割讓,宋朝向金要求時,又漏未提及,則不肯歸還,且将平州建為南京,命遼降将張覺守之。
燕京被擄的人民,流離道路,不勝其苦,過平州時,求張覺做主。
張覺就據地來降。
這是一件很重大的交涉。
宋朝當時,應該撫恤其人民,而對于金朝,則另提出某種條件,以足其欲而平其憤。
金朝此時,雖已有漢奸相輔,究未脫野蠻之習,且值草創之際,其交涉是并不十分難辦的。
如其處置得宜,不但無啟釁之憂,營、平、灤三州,也未嘗不可乘機收複。
而宋朝貿然受之,一無措置。
到金人來诘責,則又手忙腳亂,把張覺殺掉,函首以畀之。
無益于金朝的責言,而反使降将解體,其手段真可謂拙劣極了。
遼朝滅亡之年,金朝便舉兵南下。
宗翰自雲州至太原,為張孝純所阻,而宗望自平州直抵汴京。
時徽宗已傳位于欽宗。
初任李綱守禦,然救兵來的都不能解圍。
不得已,許割太原、中山、河間三鎮(中山,今河北定縣。
河間,今河北河間縣);宋主稱金主為伯父;并輸金五百萬兩,銀五千萬兩,牛馬萬頭,表緞百萬匹講和。
宗望的兵才退去。
金朝此時,是不知什麼國際的禮法的,宗翰聽聞宗望得了賂,也使人來求賂。
宋人不許。
宗翰怒,攻破威勝軍和隆德府(威勝軍,今山西沁縣。
隆德府,今山西長治縣)。
宋人認為背盟,下诏三鎮堅守。
契丹遺臣蕭仲恭來使,又給以蠟書,使招降契丹降将耶律餘睹。
于是宗翰、宗望再分道南下,兩路都抵汴京。
徽、欽兩宗,遂于1127年北狩。
金朝這時候,是斷沒有力量,再占據中國的土地的,所希望的,隻是有一個傀儡,供其驅使而已。
乃立宋臣張邦昌為楚帝,退兵而去。
張邦昌自然是要靠金朝的兵力保護,然後能安其位的。
金兵既去,隻得自行退位。
而宋朝是時,太子、後妃、宗室多已被擄,隻得請哲宗的廢後孟氏出來垂簾。
“雖舉族有北轅之釁,而敷天同左袒之心”(孟後立高宗诏語),這時候的民族主義,自然還要聯系在忠君思想上,于是孟後下诏,命高宗在歸德正位(今河南商丘縣)。
鹹州,今遼甯鐵嶺縣。
甯江州,在吉林省城北),次第失陷。
天祚帝自将大兵東征,因有内亂西歸。
旋和金人講和,又遷延不定。
東京先陷,上京及中、西兩京繼之(上京臨潢府,在今熱河開魯縣南。
中京大定府,在今熱河建昌縣。
東京遼陽府,今遼甯遼陽縣。
南京析津府,即幽州。
西京大同府,即雲州)。
南京别立一君,意圖自保,而宋人約金攻遼之事又起。
先是童貫當權,聞金人攻遼屢勝,意圖僥幸。
遣使于金,求其破遼之後,将石晉所割之地,還給中國。
金人約以彼此夾攻,得即有之。
而童貫進兵屢敗,乃又求助于金。
金太祖自居庸關入,把南京攻下。
太祖旋死,弟太宗立。
天祚帝展轉漠南,至1125年為金人所獲,遼亡。
《清明上河圖》(局部) 宋朝本約金夾攻的,此時南京之下,仍藉金人之力,自無坐享其成之理,乃輸燕京代稅錢一百萬缗,并許給歲币。
金人遂以石晉所割之地來歸。
女真本系小部族,此時吞并全遼,已覺消化不下,焉有餘力經營中國的土地?這是其肯将石晉所割之地還給中國的理由。
但女真此時,雖不以地狹為憂,卻不免以土滿為患。
文明國民,生産能力高強的,自然尤為其所歡迎。
于是軍行所至,頗以擄掠人口為務。
而漢奸亦已有獻媚異族,進不可割地之議的。
于是燕京的歸還,僅系一個空城,盡擄其人民以去。
而營、平、灤三州(平州,今河北盧龍縣。
灤州,今河北灤縣),本非石晉所割讓,宋朝向金要求時,又漏未提及,則不肯歸還,且将平州建為南京,命遼降将張覺守之。
燕京被擄的人民,流離道路,不勝其苦,過平州時,求張覺做主。
張覺就據地來降。
這是一件很重大的交涉。
宋朝當時,應該撫恤其人民,而對于金朝,則另提出某種條件,以足其欲而平其憤。
金朝此時,雖已有漢奸相輔,究未脫野蠻之習,且值草創之際,其交涉是并不十分難辦的。
如其處置得宜,不但無啟釁之憂,營、平、灤三州,也未嘗不可乘機收複。
而宋朝貿然受之,一無措置。
到金人來诘責,則又手忙腳亂,把張覺殺掉,函首以畀之。
無益于金朝的責言,而反使降将解體,其手段真可謂拙劣極了。
遼朝滅亡之年,金朝便舉兵南下。
宗翰自雲州至太原,為張孝純所阻,而宗望自平州直抵汴京。
時徽宗已傳位于欽宗。
初任李綱守禦,然救兵來的都不能解圍。
不得已,許割太原、中山、河間三鎮(中山,今河北定縣。
河間,今河北河間縣);宋主稱金主為伯父;并輸金五百萬兩,銀五千萬兩,牛馬萬頭,表緞百萬匹講和。
宗望的兵才退去。
金朝此時,是不知什麼國際的禮法的,宗翰聽聞宗望得了賂,也使人來求賂。
宋人不許。
宗翰怒,攻破威勝軍和隆德府(威勝軍,今山西沁縣。
隆德府,今山西長治縣)。
宋人認為背盟,下诏三鎮堅守。
契丹遺臣蕭仲恭來使,又給以蠟書,使招降契丹降将耶律餘睹。
于是宗翰、宗望再分道南下,兩路都抵汴京。
徽、欽兩宗,遂于1127年北狩。
金朝這時候,是斷沒有力量,再占據中國的土地的,所希望的,隻是有一個傀儡,供其驅使而已。
乃立宋臣張邦昌為楚帝,退兵而去。
張邦昌自然是要靠金朝的兵力保護,然後能安其位的。
金兵既去,隻得自行退位。
而宋朝是時,太子、後妃、宗室多已被擄,隻得請哲宗的廢後孟氏出來垂簾。
“雖舉族有北轅之釁,而敷天同左袒之心”(孟後立高宗诏語),這時候的民族主義,自然還要聯系在忠君思想上,于是孟後下诏,命高宗在歸德正位(今河南商丘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