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北宋的積弱
關燈
小
中
大
政頗寬仁,然亦極因循腐敗。
兵多而不能戰,财用竭蹶而不易支持,已成不能振作之勢。
1063年,仁宗崩,英宗立,在位僅四年。
神宗繼之,乃有用王安石變法之事。
王安石的變法,舊史痛加诋毀,近來的史家,又有曲為辯護的,其實都未免有偏。
王安石所行的政事,都是不錯的。
但行政有一要義,即所行之事,必須要達到目的,因此所引起的弊窦,必須減至極少。
若弊窦在所不免,而目的仍不能達,就不免徒滋紛擾了。
安石所行的政事,不能說他全無功效,然因此而引起的弊端極大,則亦不容為諱。
他所行的政事,免役最是利餘于弊的,青苗就未必能然。
方田均稅,在他手裡推行得有限,後人踵而行之,則全是徒有其名。
學校、貢舉則并未能收作育人才之效。
參看第五、第七、第八三章自明。
宋朝當日,相須最急的是富國強兵。
王安石改革的規模頗大,舊日史家的議論,則說他是專注意于富強的(尤其說王安石偏于理财。
此因關于改革社會的行政,不為從前的政治家所了解之故)。
他改革的規模,固不止此,于此确亦有相當的注意。
其結果:裁汰冗兵,确是收到很大的效果的,所置的将兵,則未必精強,保甲尤有名無實,而且所引起的騷擾極大,參看第九章自明。
安石為相僅七年,然終神宗之世,守其法未變。
1085年,神宗崩,子哲宗立。
神宗之母高氏臨朝,起用舊臣,盡廢新法。
其死後,哲宗親政,複行新法,謂之“紹述”。
1100年,哲宗崩,徽宗立,太後向氏權同聽政。
想調和新舊之見,特改元為建中靖國。
徽宗親政後,仍傾向于新法。
而其所用的蔡京,則是反複于新舊兩黨間的巧宦。
徽宗性極奢侈,蔡京則搜括了各方面的錢,去供給他浪用。
政治情形一落千丈。
恢複燕、雲和西北,可說是神宗和王安石一個很大的抱負。
但因事勢的不容許,隻得先從事于其易。
王安石為相時,曾用王韶征服自唐中葉以後雜居于今甘、青境内的蕃族,開其地為熙河路。
這可說是進取西夏的一個預備。
然神宗用兵于西夏卻不利。
哲宗時,繼續築寨,進占其地。
夏人力不能支,請遼人居間講和。
宋因對遼有所顧忌,隻得許之。
徽宗時,宦者童貫,繼續用兵西北,則徒招勞費而已。
總之:宋朝此時的情勢,業已岌岌難支,幸遼、夏亦已就衰,暫得無事,而塞外有一個新興民族崛起,就要大禍臨頭了。
王安石變法 金朝的先世,便是古代的所謂肅慎,南北朝、隋、唐時的靺鞨。
宋以後則稱為女真(女真兩字,似即肅慎的異譯。
清人自稱為滿洲,據明人的書,實作滿住,乃大酋之稱,非部族之名。
愚案靺鞨酋長之稱為大莫弗瞞咄,瞞咄似即滿住,而靺鞨兩字,似亦仍系瞞咄的異譯。
至漢時又稱為挹婁,據舊說:系今葉魯兩字的轉音。
而現在的索倫兩字,又系女真的異譯,此推測而确,則女真民族之名,自古迄今,實未曾變)。
其主要的部落,在今松花江流域。
在江南的系遼籍,稱為熟女真,江北的不系籍,謂之生女真。
女真的文明程度,是很低的,到渤海時代,才一度開化。
金朝的始祖名喚函普,是從高句麗舊地入居生女真的完顔部,而為其酋長的。
部衆受其教導,漸次開化。
其子孫又以漸征服諸部族,勢力漸強。
而遼自興宗後,子道宗立,政治漸亂。
道宗死,子天祚帝立,荒于遊畋,竟把國事全然置諸不顧。
女真本厭遼人的羁轭,天祚帝遣使到女真部族中去求名鷹,騷擾尤甚,遂緻激起女真的叛變。
金太祖完顔阿骨打于1114年起兵與遼相抗。
契丹控制女真的要地黃龍府、鹹州、甯江州
兵多而不能戰,财用竭蹶而不易支持,已成不能振作之勢。
1063年,仁宗崩,英宗立,在位僅四年。
神宗繼之,乃有用王安石變法之事。
王安石的變法,舊史痛加诋毀,近來的史家,又有曲為辯護的,其實都未免有偏。
王安石所行的政事,都是不錯的。
但行政有一要義,即所行之事,必須要達到目的,因此所引起的弊窦,必須減至極少。
若弊窦在所不免,而目的仍不能達,就不免徒滋紛擾了。
安石所行的政事,不能說他全無功效,然因此而引起的弊端極大,則亦不容為諱。
他所行的政事,免役最是利餘于弊的,青苗就未必能然。
方田均稅,在他手裡推行得有限,後人踵而行之,則全是徒有其名。
學校、貢舉則并未能收作育人才之效。
參看第五、第七、第八三章自明。
宋朝當日,相須最急的是富國強兵。
王安石改革的規模頗大,舊日史家的議論,則說他是專注意于富強的(尤其說王安石偏于理财。
此因關于改革社會的行政,不為從前的政治家所了解之故)。
他改革的規模,固不止此,于此确亦有相當的注意。
其結果:裁汰冗兵,确是收到很大的效果的,所置的将兵,則未必精強,保甲尤有名無實,而且所引起的騷擾極大,參看第九章自明。
安石為相僅七年,然終神宗之世,守其法未變。
1085年,神宗崩,子哲宗立。
神宗之母高氏臨朝,起用舊臣,盡廢新法。
其死後,哲宗親政,複行新法,謂之“紹述”。
1100年,哲宗崩,徽宗立,太後向氏權同聽政。
想調和新舊之見,特改元為建中靖國。
徽宗親政後,仍傾向于新法。
而其所用的蔡京,則是反複于新舊兩黨間的巧宦。
徽宗性極奢侈,蔡京則搜括了各方面的錢,去供給他浪用。
政治情形一落千丈。
恢複燕、雲和西北,可說是神宗和王安石一個很大的抱負。
但因事勢的不容許,隻得先從事于其易。
王安石為相時,曾用王韶征服自唐中葉以後雜居于今甘、青境内的蕃族,開其地為熙河路。
這可說是進取西夏的一個預備。
然神宗用兵于西夏卻不利。
哲宗時,繼續築寨,進占其地。
夏人力不能支,請遼人居間講和。
宋因對遼有所顧忌,隻得許之。
徽宗時,宦者童貫,繼續用兵西北,則徒招勞費而已。
總之:宋朝此時的情勢,業已岌岌難支,幸遼、夏亦已就衰,暫得無事,而塞外有一個新興民族崛起,就要大禍臨頭了。
王安石變法 金朝的先世,便是古代的所謂肅慎,南北朝、隋、唐時的靺鞨。
宋以後則稱為女真(女真兩字,似即肅慎的異譯。
清人自稱為滿洲,據明人的書,實作滿住,乃大酋之稱,非部族之名。
愚案靺鞨酋長之稱為大莫弗瞞咄,瞞咄似即滿住,而靺鞨兩字,似亦仍系瞞咄的異譯。
至漢時又稱為挹婁,據舊說:系今葉魯兩字的轉音。
而現在的索倫兩字,又系女真的異譯,此推測而确,則女真民族之名,自古迄今,實未曾變)。
其主要的部落,在今松花江流域。
在江南的系遼籍,稱為熟女真,江北的不系籍,謂之生女真。
女真的文明程度,是很低的,到渤海時代,才一度開化。
金朝的始祖名喚函普,是從高句麗舊地入居生女真的完顔部,而為其酋長的。
部衆受其教導,漸次開化。
其子孫又以漸征服諸部族,勢力漸強。
而遼自興宗後,子道宗立,政治漸亂。
道宗死,子天祚帝立,荒于遊畋,竟把國事全然置諸不顧。
女真本厭遼人的羁轭,天祚帝遣使到女真部族中去求名鷹,騷擾尤甚,遂緻激起女真的叛變。
金太祖完顔阿骨打于1114年起兵與遼相抗。
契丹控制女真的要地黃龍府、鹹州、甯江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