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唐朝的衰亡和沙陀的侵入

關燈
擊吐蕃,西南的邊患,才算解除(西川軍,治成都,今四川成都縣。

    後來南诏仍有犯西川之事,并曾侵犯安南,但其性質,不如和吐蕃結合時嚴重)。

    840年,回纥為黠戛斯所破,遽爾崩潰。

    吐蕃旋亦内亂。

    849年,中國遂克複河、湟。

    河西之地亦來歸。

    三垂的外患,都算靠天幸解除了。

    然自身的綱紀不振,沙陀突厥遂至能以一個殘破的部落而橫行中國。

     沙陀是西突厥的别部,名為處月(朱邪,即處月之異譯)。

    西突厥亡後,依北庭都護府以居(今新疆迪化縣)。

    其地有大碛名沙陀,故稱為沙陀突厥。

    河西、隴右既陷,安西、北庭(安西都護府,治龜茲),朝貢路絕,假道回纥,才得通到長安。

    回纥因此需索無厭。

    沙陀苦之,密引吐蕃陷北庭。

    久之,吐蕃又疑其暗通回纥,想把他遷到河外。

    沙陀乃又投奔中國。

    吐蕃追之,且戰且走。

    三萬部落之衆,隻剩得兩千到靈州。

    節度使範希朝以聞,诏處其衆于鹽州(今甯夏鹽池縣北)。

    後來範希朝移鎮河東(治太原府,今山西太原縣),沙陀又随往,居于現在山陰縣北的黃瓜堆。

    希朝簡其精銳的為沙陀軍。

    沙陀雖号稱突厥,其形狀,據史籍所載,亦是屬于白種人的。

    既定徐、泗之亂,其酋長朱邪赤心,賜姓名為李國昌,鎮守大同(治雲州,今山西大同縣),就有了一個地盤了。

    873年,懿宗崩,子僖宗立。

    年幼,信任宦官田令孜。

    時山東連年荒歉。

    875年,王仙芝起兵作亂,黃巢聚衆應之。

    後來仙芝被殺,而黃巢到處流竄。

    從現在的河南打到湖北,沿江東下,經浙東入福建,到廣東。

    再從湖南、江西、安徽打回河南,攻破潼關。

    田令孜挾僖宗走西川。

    黃巢遂入長安。

    時為880年。

    當黃巢橫行時,藩鎮都坐視不肯出兵剿讨。

    京城失陷之後,各路的援兵又不肯進攻。

    不得已,就隻好再借重沙陀。

    先是李國昌移鎮振武(治單于都護府。

    今綏遠和林格爾縣),其子李克用叛據大同,為幽州兵所敗,父子都逃入鞑靼(居陰山)。

    這時候,國昌已死,朝廷乃赦李克用的罪,召他回來。

    打敗黃巢,收複長安。

    李克用鎮守河東,沙陀的根據地更深入腹地了。

     黃巢既敗,東走攻蔡州。

    蔡州節度使秦宗權降之。

    後來黃巢被李克用追擊,為其下所殺,而宗權轉橫。

    其殘虐較黃巢為更甚。

    河南、山東被其剽掠之處,幾于無複人煙。

    朝廷之上,宦官依然專橫。

    關内一道,亦均為軍人所蟠踞。

    其中華州的韓建,邠州的王行瑜(鎮國軍,治華州,今陝西華縣。

    邠甯軍,治邠州,今陝西邠縣),鳳翔的李茂貞尤為跋扈,動辄違抗命令,脅迫朝廷,遂更授沙陀以幹涉的機會。

     在此情勢之下,漢民族有一個英雄,能夠和沙陀抵抗的,那便是朱全忠。

    全忠本名溫,是黃巢的将,巢敗後降唐,為宣武節度使。

    治汴州(今河南開封縣)。

    初年兵力甚弱,而全忠智勇足備,先撲滅了秦宗權,漸并今河南、山東之地,又南取徐州。

    北服河北三鎮。

    西并河中,取義武(義武軍,治定州,今河北定縣),又取澤、潞(澤州,今山西晉城縣。

    潞州,今山西長子縣)及邢、洺、磁諸州(邢州,今河北邢台縣。

    洺州,今河北永年縣。

    磁州,今河北磁縣)。

    河東的形勢,就處于其包圍之中了。

    僖宗死于888年,弟昭宗立,頗為英武。

    然其時的事勢,業已不能有為。

    此時朝廷為關内諸鎮所逼,大都靠河東解圍。

    然李克用是個無謀略的人,想不到挾天子以令諸侯。

    雖然擊殺了一個王行瑜,關内的問題還是不能解決。

    朱全忠其初是不問中央的事務,一味擴充自己的實力的。

    到10世紀初年,全忠的勢力已經遠超出乎李克用之上了。

    唐朝的宰相崔胤,乃結合了他,以謀宦官。

    宦官見事急,挾昭宗走鳳翔。

    全忠圍鳳翔經年,李茂貞不能抗,隻得把皇帝送出,同朱全忠講和。

    昭宗回到京城,就把宦官悉行誅滅。

    唐朝中葉後的痼疾,不是藩鎮,實在是宦官。

    因為唐朝的藩鎮,并沒有敢公然背叛,或者互相攻擊,不過據土自專,更代之際,不聽命令而已。

    而且始終如此的,還不過河北三鎮。

    倘使朝廷能夠振作,實在未嘗不可削平。

    而唐朝中葉後的君主,如順宗、文宗、武宗、宣宗、昭宗等,又都未嘗不可與有為。

    其始終不能有為,則全是因被宦官把持之故。

    事勢至此,已非用兵力鏟除,不能有别的路走了。

    一個集團當其惡貫滿盈,走向滅亡之路時,在他自己,亦是無法拔出泥淖的。

     宦官既亡,唐朝亦與之同盡。

    公元903年,朱全忠遷帝于洛陽,弑之而立其子昭宣帝。

    至907年,遂廢之而自立,是為梁太祖。

    此時海内割據的:淮南有楊行密,是為吳。

    兩浙有錢镠,是為吳越。

    湖南有馬殷,是為楚。

    福建有王審知,是為閩。

    嶺南有劉岩,是為南漢。

    劍南有王建,是為前蜀。

    遂入于五代十國之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