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秦漢間封建政體的反動

關燈
者僅有小封土的,亦安能“與官同心”?漢高祖東征西讨,頻年在外,中央政府所委任的,卻是何人呢?幸而他的皇後呂氏是很有能力的。

    她的母家,大約亦是當時所謂豪傑之流;她的哥哥呂澤和呂釋之,都跟随高祖帶兵;妹夫樊哙,尤其是功臣中的佼佼者;所以在當時,亦自成為一種勢力。

    高祖頻年在外,京城裡的事情,把持着的便是她,這隻要看韓信、彭越都死在她手裡,便可知道。

    所以高祖死後,嗣子惠帝雖然懦弱,倒也安安穩穩的做了七年皇帝。

    惠帝死後,嗣子少帝,又做了四年。

    不知何故(呂後女魯元公主下嫁張敖,敖女為惠帝後。

    《史記》說他無子,佯為有身,取美人子,殺其母,名為己子。

    惠帝崩,立,既長,聞其事,口出怨言,為呂後所廢。

    此非事實。

    張皇後之立,據《漢書》本紀,事在惠帝四年十月,至少帝四年僅七年,少帝至多不過七歲,安有知怨呂後之理),為呂後所廢而立其弟。

    呂後臨朝稱制。

    又四年而死。

    呂後活着的時候,雖然封了幾個母家的人為王,卻都沒有到國。

    呂後其實并無推翻劉氏、重用呂氏的意思,所任用的,還是漢初的幾個功臣,這班人究竟未免有些可怕,所以臨死的時候,吩咐帶北軍的呂祿、南軍的呂産(祿,釋之之子。

    産,澤子),“據兵衛宮”,不要出去送喪,以防有人在京城裡乘虛作亂。

    此時齊王肥已經死了,子襄繼為齊王。

    其弟朱虛侯章在京城裡,暗中派人去叫他起兵。

    漢朝派功臣灌嬰去打他。

    灌嬰到荥陽,和齊王連和,于是前敵形成了僵局。

    丞相陳平、太尉周勃等,乃派人運動呂祿,交出兵權。

    呂祿猶豫未決,周勃用詐術突入北軍,運動軍人,反對呂氏。

    把呂祿、呂産和其餘呂氏的人都殺掉。

    于是陰謀說惠帝的兒子都不是惠帝所生的,就高帝現存的兒子中,擇其最長的,迎立了代王恒,是為文帝。

    齊王一支人,自然是不服的。

    文帝乃運用手腕,即分齊地,封朱虛侯為城陽王,朱虛侯之弟東牟侯興居為濟北王(城陽治莒,今山東莒縣。

    濟北治盧,今山東長清縣)。

    城陽王不久就死了。

    濟北王以反被誅。

    漢初宗室、外戚、功臣的三角鬥争,至此才告結束。

     晁錯 漢文帝-漢景帝 當時的功臣,所以不敢推翻劉氏,和漢朝同姓分封之多,确實是有關系的,所以封建不能說沒有一時之用。

    然而異姓功臣都滅亡後,所患的,卻又在于同姓了。

    要鏟除同姓諸侯尾大不掉之患,自不外乎賈誼“衆建諸侯而少其力”一語。

    這話,當文帝時,其實是已經實行了的,齊王襄傳子則,則死後沒有兒子,文帝就把他的地方,分為齊、濟北、濟南、菑川、膠西、膠東六國(濟南治東平陵,今山東曆城縣),菑川治劇,今山東壽光縣。

    膠西治高苑,今山東桓台縣。

    膠東治即墨,今山東即墨縣。

    立了齊王肥的庶子六人。

    又把淮南之地,分成三國。

    但吳、楚仍是大國,吳王濞尤積有反心。

    晁錯力勸文帝以法繩諸侯,文帝是個因循的人,沒有能徹底實行。

    前157年,文帝死,子景帝立。

    晁錯做了禦史大夫,即實行其所主張。

    前154年,吳王聯合楚、趙、膠西、膠東、菑川、濟南造反,聲勢很盛。

    幸而吳王不懂得兵謀,“屯聚而西,無他奇道”,為周亞夫所敗。

    于是景帝改定制度,諸侯王不得治民,令相代治其國。

    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計,令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衆建諸侯而少其力”一語,徹底實行了。

    封建政體反動的餘波,至此才算解決。

    從秦二世元年六國複立起,到吳、楚之亂平定,共五十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