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秦漢間封建政體的反動

關燈
秦始皇帝以前210年,東巡死于沙丘(今河北邢台縣)。

    他大的兒子,名喚扶蘇,先已谪罰到上郡去(今陝西綏德縣),做蒙恬軍隊中的監軍了。

    從前政治上的慣例,太子是不出京城,不做軍隊中的事務的,苟其如此,就是表示不拟立他的意思。

    所以秦始皇的不立扶蘇,是預定了的。

    《史記》說秦始皇的少子胡亥,寵幸宦者趙高,始皇死後,趙高替胡亥運動李斯,假造诏書,殺掉扶蘇、蒙恬而立胡亥,這話是不足信的(《史記·李斯列傳》所載的全是當時的傳說,并非事實,秦漢間的史實,如此者甚多)。

    胡亥既立,是為二世皇帝。

    他誅戮群公子,又殺掉蒙恬的兄弟蒙毅。

    最後,連勞苦功高、資格很老的李斯都被殺掉。

    于是秦朝的政府,失其重心,再不能箝制天下了。

    皇帝的家庭之中,明争暗鬥,向來是很多的,而于繼承之際為尤甚。

    這個并不起于秦朝,但在天下統一之後,皇室所管轄的地方大了,因其内部有問題而牽動大局,使人民皆受其禍,其所牽涉的範圍,也就更廣大了。

    秦始皇之死,距其盡滅六國,不過十二年,而此禍遂作。

     陳勝-吳廣起義 秦始皇死的明年,戍卒陳勝、吳廣起兵于蕲(今安徽宿縣),北取陳。

    勝自立為王,号張楚。

    分兵四出徇地,郡縣多殺其守令以應。

    六國之後,遂乘機并起。

    秦朝政治雖亂,兵力尚強;諸侯之兵,多是烏合之衆;加以心力不齊,不肯互相救援;所以秦将章邯,倒也所向無敵。

    先鎮壓了陳勝、吳廣,又打死了新立的魏王。

    戰國時楚國的名将,即最後支持楚國而戰死的項燕的兒子項梁,和其兄子項籍,起兵于吳,引兵渡江而西(今江蘇之江南,古稱江東。

    古所謂江南,指今之湖南)。

    以居巢人範增的遊說,立楚懷王的後裔于盱眙(居巢,今安徽巢縣。

    盱眙,今安徽盱眙縣),仍稱為楚懷王(以祖谥為生号)。

    項梁引兵而北,兵鋒頗銳,連戰皆勝,後亦為章邯所襲殺。

    章邯以為楚地兵不足憂,乃北圍趙王于巨鹿(今河北平鄉縣)。

    北強南弱,乃是東晉以後逐漸轉變成功的形勢。

    自此以前,都是北方的軍隊,以節制勝,南方的軍隊,以剽悍勝的。

    尤其是吳、越之士,《漢書·地理志》上,還稱其“輕死好用劍”。

    項梁既死,楚懷王分遣項籍北救趙,起兵于沛的劉邦即漢高祖西入關(沛,今江蘇沛縣)。

    項籍大破秦兵于巨鹿。

    漢高祖亦自武關而入。

    此時二世和趙高,不知如何又翻了臉,趙高弑二世,立其兄子嬰,嬰又刺殺高,正當紛亂之際,漢高祖的兵已到霸上(在今陝西長安縣東)子嬰隻得投降,秦朝就此滅亡。

    此事在前206年。

     胡亥 劉邦像 既稱秦之滅六國為無道,斥為強虎狼,滅秦之後,自無一人專據稱尊之理,自然要分封。

    但是分封之權,出于何人呢?讀史的人,都以為是項籍。

    這是錯了的。

    項籍縱使在實際上有支配之權,形式上決不能專斷,況且實際上也未必能全由項籍一個人支配?項籍既破章邯之後,亦引兵西入關。

    漢高祖先已入關了,即遣将守關。

    項羽怒,把他攻破。

    進兵至鴻門(在今陝西臨潼縣),和高祖幾乎開戰。

    幸而有人居間調解,漢高祖自己去見項籍,解釋了一番,戰事得以未成。

    此時即議定了分封之事。

    這一件事,《史記》的《自序》稱為“諸侯之相王”,可見形式上是取決于公議的。

    其所封的: 項羽 為(一)六國之後,(二)亡秦有功之人,(三)而楚懷王則以空名尊為義帝,(四)實權則在稱為西楚霸王的項籍(都彭城,當時稱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