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定各省重複縣名及存廢理由清單

關燈
(理由)甘肅安定縣明洪武初降置,今仍之。

    與陝西省重複,定名較後,應即酌改。

    查該縣原以定西為名,拟即定名定西縣。

     安福 江西省應存 (理由)江西安福縣自唐武德中改置,迄今未有變更。

    雖與湖南省重複,而定名較古,拟存。

     湖南省拟改名臨澧縣 (理由)湖南安福縣清雍正七年改置,今仍之。

    與江西省重複,設置較後,拟即酌改。

    查該縣治在澧水南裴家河,為晉臨澧縣地,拟即定名臨澧縣。

     永福 廣西省應存 (理由)廣西永福縣唐武德四年析置,仍之。

    雖與福建省重複,而定名在前,拟存。

     福建省拟改名永泰縣 (理由)福建永福縣宋崇德初改置。

    與廣西省重複,定名在後,拟即酌改。

    查該縣本唐永泰縣,宋時避哲宗陵名,改定今稱。

    拟即複名永泰縣。

     興國 江西省應存 (理由)江西興國縣宋太平興國中析置,迄今未改。

    雖與湖北省重複,而定名在先,應存。

     湖北省拟改名陽新縣 (理由)湖北興國縣明洪武九年降州,清因之,民國元年改縣。

    與江西省重複,設治較遲,拟即酌改。

    查該縣為吳陽新縣,晉迄南齊因之,舊治在今縣西南六十裡,拟即定名陽新縣。

     建德 浙江省應存 (理由)浙江建德縣唐永淳二年析置,迄今仍之。

    雖與安徽省重複,而定名在先,應存。

     安徽省拟改名秋浦縣 (理由)安徽建德縣五代楊吳順義初改置,今仍之。

    與浙江省重複,定名在後,拟即酌改。

    查該縣在唐時為秋浦縣地,拟即定名秋浦縣。

     永安 福建省應存 (理由)福建永安縣明景泰三年析置,迄今仍之。

    雖與廣東、廣西兩省重複,而定名較早,拟存。

     廣東省拟改名紫金縣 (理由)廣東永安縣明隆慶三年置,今仍之。

    與福建、廣西兩省重複,設置在福建永安縣之後,拟即酌改。

    查該縣城跨紫金山上,拟即名紫金縣。

     廣西省拟改名蒙山縣 (理由)廣西永安縣明成化十三年置州,民國二年改縣。

    與福建、廣東兩省重複,定名較福建永安縣為後,拟即酌改。

    查該縣西南五裡有蒙山。

    唐貞觀中特置蒙山郡,拟即定名蒙山縣。

     開 四川省應存 (理由)四川開縣自唐廣德元年改縣以來迄今未改。

    雖與直隸、貴州兩省重複,而定名在先,拟存。

     直隸省拟改名濮陽縣 (理由)直隸開縣金皇統四年改置州,民國二年改縣。

    與四川、貴州兩省重複,設置在四川開縣之後,拟即酌改。

    查該縣在漢時為濮陽縣,拟即名複濮陽縣。

     貴州省拟改名紫江縣 (理由)貴州開縣明崇祯四年置州,民國仍之。

    與直隸、四川兩省重複,據貴州省呈請改稱紫江縣,取開州西南紫江為名,似可照改。

     永康 浙江省應存 (理由)浙江永康縣吳赤烏中析置,迄今仍之。

    雖與廣西、雲南兩省重複,而設置已久,拟存。

     廣西省拟改名同正縣 (理由)廣西永康縣明萬曆二十七年升置,民國二年改縣。

    與浙江、雲南兩省重複,而設置在浙江永康縣之後,拟即酌改。

    查該縣明成化八年設治之初本名同正縣,嗣乃改定今稱,拟即複名同正縣。

     雲南省拟改名鎮康縣 (理由)雲南永康縣清宣統二年以鎮康土州改置。

    與廣西、浙江兩省重複,定名最後,自當改定。

    查該縣為元鎮康路,明清為土州,相沿較久,拟即定名鎮康縣。

     龍泉 浙江省應存 (理由)浙江龍泉縣唐乾元中析置,今仍之。

    雖與江西、貴州兩省重複,而設置在前,應存。

     江西省拟改名遂川縣 (理由)江西龍泉縣宋紹興初複置,今仍之。

    與浙江、貴州兩省重複,而設置在浙江龍泉縣之後,應即酌改。

    查該縣設治于什善鎮,在遂水之北,拟即定名遂川縣。

     貴州省拟改名鳳泉縣 (理由)貴州龍泉縣明萬曆二十八年改置,今仍之。

    與江西、浙江兩省重複,據貴州省呈請改稱鳳泉縣,以原名龍泉本由縣北鳳凰山下龍泉為名,茲改今稱,自可照改。

     西甯 甘肅省應存 (理由)甘肅西甯縣清雍正二年置,為西甯府治,民國二年裁府留縣。

    與直隸、廣東兩省重複,雖設置在廣東西甯縣之後,而地屬邊陲,習稱較著,拟仍其舊。

     直隸省拟改名陽原縣 (理由)直隸西甯縣清康熙三十二年置,今仍之。

    然與甘肅、廣東兩省重複,定名在後,拟酌改定。

    查該縣在漢時為陽原縣地,拟即定名陽原縣。

     廣東省拟改名郁南縣 (理由)廣東西甯縣明萬曆五年置,今仍之。

    與甘肅、直隸兩省重複,雖設置較先,而甘肅西甯屬邊要,毋庸變易名稱外,則該縣似應酌改。

    查該縣在西江之南,西江又名郁水,拟即定名為郁南縣。

     長甯 四川省應存 (理由)四川長甯縣明洪武初改置,今仍之。

    雖與江西、廣東兩省重複,而設置較先,應存。

     江西省拟改名尋邬縣 (理由)江西長甯縣明萬曆四年置,今仍之。

    與四川、廣東兩省重複,定名在四川長甯縣之後,應即酌改。

    查該縣東五十裡有尋邬水,拟定名尋邬縣。

     廣東省拟改名新豐縣 (理由)廣東長甯縣明隆慶中析置,今仍之。

    與江西、四川兩省重複,設置在後,應即酌改。

    查該縣在南宋南齊為新豐縣,舊治在今治東南,今縣南有新豐水,拟定名新豐縣。

     安平 直隸省應存 (理由)直隸安平縣漢置,迄今仍之。

    雖與雲南、貴州兩省重複,而設置較古,拟存。

     雲南省拟改名馬關縣 (理由)雲南安平縣清嘉慶十五年五置廳,民國二年改縣。

    與直隸、貴州兩省重複,而設置在直隸省安平縣之後,應即改定。

    查該縣本為馬白關同知,駐在地曆經改為廳縣,拟定名馬關縣。

     貴州省拟改名平壩縣 (理由)貴州安平縣清康熙二十六年置,與直隸、雲南兩省重複,業據貴州省呈請改名平壩縣,系取平壩衛舊名,自可照改。

     平遠 廣東省應存 (理由)廣東平遠縣明嘉靖四十一年置。

    雖與甘肅、貴州兩省重複,而設置在前,應存。

     甘肅省拟改名鎮戎縣 (理由)甘肅平遠縣清同治十三年置。

    與廣東、貴州兩省重複,定名在廣東省平遠縣之後,拟即改名。

    查該縣原就西安平遠鎮戎三所改置,今平遠名稱重複,拟即名鎮戎縣。

     貴州省拟改名織金縣 (理由)貴州平遠縣清康熙二十二年改置州,今改縣。

    與甘肅、廣東兩省重複。

    業據貴州省呈請改名織金縣,以明時該縣有織金城,今織金河在城東,自可照改。

     懷遠 安徽省應存 (理由)安徽懷遠縣元至元二十八年置,今仍之。

    雖與陝西廣西兩省重複,而設置較久,拟存。

     陝西省拟改名橫山縣 (理由)陝西懷遠縣清雍正九年置縣,民國因之。

    與安徽、廣西兩省重複,設置在安徽懷遠縣之後,應即酌改。

    查該縣南境有橫山延袤千裡,多馬宜稼,拟定名橫山縣。

     廣西省拟改名三江縣 (理由)廣西懷遠縣明萬曆十九年複置,迄今仍之。

    與安徽、陝西兩省重複,設置在安徽懷遠縣之後,應即酌改。

    查該縣于明洪武十年置三江鎮巡司,迄十四年置縣,旋又為諸猺所陷。

    至萬曆十九年複置。

    拟即定名三江縣。

     長樂 福建省應存 (理由)福建長樂縣唐元和五年複置,迄今仍之。

    雖與湖北、廣東兩省重複,而設置已古,拟存。

     湖北省拟改名五峰縣 (理由)湖北長樂縣清雍正十三年置,今仍之。

    與福建、廣東兩省重複,設置最後,應即酌改。

    查該縣于明時為五峰石寶長官司,迄清雍正中乃置今縣,拟即定名五峰縣。

     廣東省拟改名五華縣 (理由)廣東長樂縣宋熙甯四年置,今仍之。

    與福建、湖北兩省重複,設置較福建長樂縣為後,應即酌改。

    查該縣治北枕五華山,拟即定名五華縣。

     歸化 福建省應存 (理由)福建歸化縣明成化六年置,今仍之。

    雖與山西、貴州兩省重複,而置縣在前,拟存。

     山西省拟改名歸綏縣 (理由)查山西歸化縣與福建、貴州兩省重複。

    前因該縣境内置有綏遠縣,業已令行該省并縣為歸綏縣在案,拟即定名歸綏縣。

     貴州省拟改名紫雲縣 (理由)貴州歸化縣清雍正十二年置廳。

    與山西、福建兩省重複,業據該省呈請拟改名紫雲縣,因縣境西有紫雲源勝境為名,應可照改。

     德化 福建省應存 (理由)福建德化縣後唐長樂四年析置,迄今仍之。

    雖與四川、江西兩省重複,而定名最先,應存。

     江西省拟改名九江縣 (理由)江西德化縣南唐時改置,本九江府附郭首縣,民國元年裁府留縣。

    與福建、四川兩省重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