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定各省重複縣名及存廢理由清單
關燈
小
中
大
治所屏,拟名蕉嶺縣。
新平 雲南省應存 (理由)雲南新平縣明萬曆十九年置,迄今仍之。
雖與新疆省重複,而定名在前,拟存。
新疆省拟改名尉犁縣 (理由)新疆新平縣清光緒二十四置,今仍之。
與雲南省重複,設置未久,應即酌改。
查該縣為漢尉犁國地,拟即定名尉犁縣。
樂平 江西省應存 (理由)江西樂平縣自唐開元九年複置以來至今仍之。
雖與山西省重複,而相沿己古,拟存。
山西省拟改名昔陽縣 (理由)山西樂平縣民國二年複置,與江西省重複,應即酌改。
查該縣治東五十裡有昔陽城,即鮮虞之昔陽,拟即定名昔陽縣。
石城 江西省應存 (理由)江西石城縣自南唐保大十一年析置,迄今仍之。
雖與廣東省重複,而設置較先,應存。
廣東省拟改名廉江縣 (理由)廣東石城縣于宋乾道三年析置,今仍之。
與江西省重複,其設置在後,應即酌改。
查該縣東一裡有南廉水東南入海,故唐時改該縣為廉江縣,即以水名。
拟仍定名廉江縣。
海城 奉天省應存 (理由)奉天海城縣清順治十年改置。
與甘肅省重複,定名較先,拟存。
甘肅省拟改名海原縣 (理由)甘肅海城縣清同治十三年置。
與奉天省重複,設置較後,應即酌改。
查該縣有海都原,拟即易名海原縣。
泾 安徽省應存 (理由)安徽泾縣漢置,以縣南泾水為名。
今雖與甘肅省重複,而沿稱既古,應存。
甘肅省拟改名泾川縣 (理由)甘肅裡縣清乾隆四十二年升為直隸州,民國二年改縣。
與安徽省重複,定名在後,應即酌改。
查該縣亦以泾河為名,在漢時為泾川縣,至唐乃省入泾州。
拟即複舊名泾川縣。
華亭 甘肅省應存 (理由)甘肅華亭縣周景德六年複置,迄今仍之。
雖與江蘇省重複,但江蘇省華亭縣應複舊名拟改外,故甘肅華亭縣名拟存其舊。
江蘇省拟改名松江縣 (理由)江蘇華亭縣本松江府附郭首縣,民國元年裁府留縣,與甘肅省重複,拟即酌改。
查松江府舊稱相沿較久,且縣境有松江,拟複稱松江縣。
甯 甘肅省應存 (理由)甘肅甯縣自宋時複置以來,民國二年改縣,迄今未改。
雖與雲南省重複,而定名較久,拟存。
雲南省拟改名黎縣 (理由)雲南甯縣元至元十三年置,民國二年改縣。
與甘肅省重複,定名在後,應即酌改。
查該縣為唐黎州地,拟即定名黎縣。
義甯 廣西省應存 (理由)廣西義甯縣自宋開寶六年複置以來,迄今仍之。
雖與江西省重複,然定名較古,應存。
江西省拟改名修水縣 (理由)江西義甯縣清嘉慶六年改置州,民國元年改縣。
與廣西省重複,而定名在後,應即酌改。
查該縣西六十裡有修水,拟即定名修水縣。
廣甯 廣東省應存 (理由)廣東廣甯縣名嘉靖三十八年析置,迄今仍之。
雖與奉天省重複,而定名在先,拟存。
奉天省拟改名北鎮縣 (理由)奉天廣甯縣清康熙三年置。
與廣東省重複,設置較晚,拟改。
查廣甯縣西十裡有醫巫闾山。
周禮職方氏北曰幽州,其山鎮曰醫巫闾山,即指此也。
拟即改名北鎮縣。
大甯 山西省應存 (理由)山西大甯縣後周武帝時析置,旋省,唐複置,仍之。
雖與四川省重複,而定名在先,拟存。
四川省拟改名巫溪縣 (理由)四川大甯縣清雍正七年複置。
與山西省重複,而設置在後,應即酌改。
查該縣有巫溪水,拟即定名巫溪縣。
興甯 廣東省應存 (理由)廣東興甯縣宋複置,迄今仍之。
雖與湖南省重複,而溯其定名之始,實先于湖南之興甯,拟仍其舊。
湖南省拟改名資興縣 (理由)湖南興甯縣宋紹定中改置。
與廣東省重複,定名較後,拟即酌改。
查該縣唐為資興縣,今縣東南二十裡有資興水,拟即複名資興縣。
三水 廣東省應存 (理由)廣東三水縣明嘉靖五年析置,迄今仍之。
與陝西省重複,雖定名在後,而三水已于清光緒二十二年開有商埠,習稱既廣,未便驟廢,拟仍其舊。
陝西省拟改名栒邑縣 (理由)陝西三水縣明成化十四年複置,今仍之。
與廣東省重複,定名雖屬在先,惟廣東三水縣業經開有商埠,習稱既廣,拟毋庸改名外,故該縣應酌易名稱。
查該縣本秦栒邑,漢時置縣,迄晉乃廢,拟即名栒邑縣。
甯海 浙江省應存 (理由)浙江甯海縣自唐永昌元年複置以來,迄今未改。
雖與山東省重複,而設置較久,拟存。
山東省拟改名牟平縣 (理由)山東甯海縣元大定二十二年升置州,明清因之,民國二年改縣。
與浙江省重複,定名較後,拟即酌改。
查舊牟平縣自隋迄明初乃廢,即今縣治也,縣北有牟山,故名。
拟即複名牟平縣。
新興 廣東省應存 (理由)廣東新興縣自晉永和七年改縣以來,雖改隸不常,而縣名迄今未廢。
今與雲南省重複,定名在先,拟存。
雲南省拟改名休納縣 (理由)雲南新興縣元至元十三年置州,明清因之,民國二年改縣。
與廣東省重複,定名在後,拟即酌改。
查該縣治舊為休納縣城,元初省入州,拟即改休納縣。
威遠 四川省應存 (理由)四川威遠縣明洪武九年複置,今仍之。
雖與雲南省重複,而設置較先,拟存。
雲南省拟改名景谷縣 (理由)雲南威遠縣清乾隆三十五年置廳,民國二年改縣。
與四川省重複,設置較後,拟即酌改。
查該縣治西為景谷江,拟即定名景谷縣。
趙 直隸省應存 (理由)直隸趙縣自元初複置以來,迄今仍之。
雖與雲南省重複,而相沿已古,應存。
雲南省拟改名鳳儀縣 (理由)雲南趙縣元至元中改置趙州,民國二年改縣。
與直隸省重複,定名在後,拟即酌改。
查該縣設治于三耳山,又名鳳儀山,屹然險固,拟即名鳳儀縣。
孝義 山西省應存 (理由)山西孝義縣自宋元佑元年複置以來,迄今仍之。
雖與陝西省重複,而定名較古,拟存。
陝西省拟改名柞水縣 (理由)陝西孝義縣清乾隆四十八年置廳,民國二年改縣。
與山西省重複,設置在後,拟即酌改。
查縣境有柞水,拟即定名柞水縣。
萬 四川省應存 (理由)四川萬縣唐貞觀元年置州,明洪武八年改縣,清及民國仍之。
雖與廣東省重複,而定名較先,拟存。
廣東省拟改名萬甯縣 (理由)廣東萬縣明洪武元年置州,民國元年改縣。
與四川省重複,定名在後,拟即酌改。
查該縣于宋紹興中為萬甯縣,拟即名萬甯縣。
奉化 浙江省應存 (理由)浙江奉化縣唐開元中析置,迄今仍之。
雖與奉天省重複,而定名已久,拟存。
奉天省拟改名梨樹縣 (理由)奉天奉化縣清光緒四年置,今仍之。
與浙江省重複,設置在後,拟即酌改。
查該縣原以梨樹城分防照磨改升,設治地方即在梨樹城,拟名梨樹縣。
開化 浙江省應存 (理由)浙江開化縣自宋乾德初吳越析置,迄今末改。
雖與雲南省重複,惟滇省開化縣應複舊附郭縣名外,故浙省拟仍之。
雲南省拟改名文山縣 (理由)查開化縣本文山縣地,為舊開化府附郭首縣,于民國二年裁府留縣并改今名。
與浙江省重複,自應仍複故稱,曰文山縣。
昌化 浙江省應存 (理由)浙江昌化縣宋太平興國定名以來,迄今未改。
雖與廣東省重複而定名在先,拟存。
廣東省拟改名昌江縣 (理由)廣東昌化縣宋元豐三年複置,今仍之。
與浙江省重複,複置在後,拟即酌改。
查該縣以南有昌江得名,拟即定名昌江縣。
馀慶 貴州省應存 (理由)貴州馀慶縣明萬曆二十八年置,迄今仍之。
雖與黑龍江省重複而定名在先,應存。
黑龍江省拟改名慶城縣 (理由)黑龍江馀慶縣清光緒三十一年置。
與貴州省重複,設治在後,拟即酌改。
查該縣設治在馀慶城地方,拟即定名慶城縣。
永定 福建省應存 (理由)福建永定縣明成化十四年析置,迄今未改。
雖與湖南省重複而定名較早,應存。
湖南省拟改名大庸縣 (理由)湖南永定縣清雍正十三年置,今仍之。
與福建省重複,設置較後,拟即酌改。
查該縣原就明永定衛改置永定。
衛本名大庸,拟即定名大庸縣。
安定 陝西省應存 (理由)陝西安定縣元初升置,今仍之。
雖與甘肅省重複,而定名較先,拟存。
甘肅省拟改名定西縣
新平 雲南省應存 (理由)雲南新平縣明萬曆十九年置,迄今仍之。
雖與新疆省重複,而定名在前,拟存。
新疆省拟改名尉犁縣 (理由)新疆新平縣清光緒二十四置,今仍之。
與雲南省重複,設置未久,應即酌改。
查該縣為漢尉犁國地,拟即定名尉犁縣。
樂平 江西省應存 (理由)江西樂平縣自唐開元九年複置以來至今仍之。
雖與山西省重複,而相沿己古,拟存。
山西省拟改名昔陽縣 (理由)山西樂平縣民國二年複置,與江西省重複,應即酌改。
查該縣治東五十裡有昔陽城,即鮮虞之昔陽,拟即定名昔陽縣。
石城 江西省應存 (理由)江西石城縣自南唐保大十一年析置,迄今仍之。
雖與廣東省重複,而設置較先,應存。
廣東省拟改名廉江縣 (理由)廣東石城縣于宋乾道三年析置,今仍之。
與江西省重複,其設置在後,應即酌改。
查該縣東一裡有南廉水東南入海,故唐時改該縣為廉江縣,即以水名。
拟仍定名廉江縣。
海城 奉天省應存 (理由)奉天海城縣清順治十年改置。
與甘肅省重複,定名較先,拟存。
甘肅省拟改名海原縣 (理由)甘肅海城縣清同治十三年置。
與奉天省重複,設置較後,應即酌改。
查該縣有海都原,拟即易名海原縣。
泾 安徽省應存 (理由)安徽泾縣漢置,以縣南泾水為名。
今雖與甘肅省重複,而沿稱既古,應存。
甘肅省拟改名泾川縣 (理由)甘肅裡縣清乾隆四十二年升為直隸州,民國二年改縣。
與安徽省重複,定名在後,應即酌改。
查該縣亦以泾河為名,在漢時為泾川縣,至唐乃省入泾州。
拟即複舊名泾川縣。
華亭 甘肅省應存 (理由)甘肅華亭縣周景德六年複置,迄今仍之。
雖與江蘇省重複,但江蘇省華亭縣應複舊名拟改外,故甘肅華亭縣名拟存其舊。
江蘇省拟改名松江縣 (理由)江蘇華亭縣本松江府附郭首縣,民國元年裁府留縣,與甘肅省重複,拟即酌改。
查松江府舊稱相沿較久,且縣境有松江,拟複稱松江縣。
甯 甘肅省應存 (理由)甘肅甯縣自宋時複置以來,民國二年改縣,迄今未改。
雖與雲南省重複,而定名較久,拟存。
雲南省拟改名黎縣 (理由)雲南甯縣元至元十三年置,民國二年改縣。
與甘肅省重複,定名在後,應即酌改。
查該縣為唐黎州地,拟即定名黎縣。
義甯 廣西省應存 (理由)廣西義甯縣自宋開寶六年複置以來,迄今仍之。
雖與江西省重複,然定名較古,應存。
江西省拟改名修水縣 (理由)江西義甯縣清嘉慶六年改置州,民國元年改縣。
與廣西省重複,而定名在後,應即酌改。
查該縣西六十裡有修水,拟即定名修水縣。
廣甯 廣東省應存 (理由)廣東廣甯縣名嘉靖三十八年析置,迄今仍之。
雖與奉天省重複,而定名在先,拟存。
奉天省拟改名北鎮縣 (理由)奉天廣甯縣清康熙三年置。
與廣東省重複,設置較晚,拟改。
查廣甯縣西十裡有醫巫闾山。
周禮職方氏北曰幽州,其山鎮曰醫巫闾山,即指此也。
拟即改名北鎮縣。
大甯 山西省應存 (理由)山西大甯縣後周武帝時析置,旋省,唐複置,仍之。
雖與四川省重複,而定名在先,拟存。
四川省拟改名巫溪縣 (理由)四川大甯縣清雍正七年複置。
與山西省重複,而設置在後,應即酌改。
查該縣有巫溪水,拟即定名巫溪縣。
興甯 廣東省應存 (理由)廣東興甯縣宋複置,迄今仍之。
雖與湖南省重複,而溯其定名之始,實先于湖南之興甯,拟仍其舊。
湖南省拟改名資興縣 (理由)湖南興甯縣宋紹定中改置。
與廣東省重複,定名較後,拟即酌改。
查該縣唐為資興縣,今縣東南二十裡有資興水,拟即複名資興縣。
三水 廣東省應存 (理由)廣東三水縣明嘉靖五年析置,迄今仍之。
與陝西省重複,雖定名在後,而三水已于清光緒二十二年開有商埠,習稱既廣,未便驟廢,拟仍其舊。
陝西省拟改名栒邑縣 (理由)陝西三水縣明成化十四年複置,今仍之。
與廣東省重複,定名雖屬在先,惟廣東三水縣業經開有商埠,習稱既廣,拟毋庸改名外,故該縣應酌易名稱。
查該縣本秦栒邑,漢時置縣,迄晉乃廢,拟即名栒邑縣。
甯海 浙江省應存 (理由)浙江甯海縣自唐永昌元年複置以來,迄今未改。
雖與山東省重複,而設置較久,拟存。
山東省拟改名牟平縣 (理由)山東甯海縣元大定二十二年升置州,明清因之,民國二年改縣。
與浙江省重複,定名較後,拟即酌改。
查舊牟平縣自隋迄明初乃廢,即今縣治也,縣北有牟山,故名。
拟即複名牟平縣。
新興 廣東省應存 (理由)廣東新興縣自晉永和七年改縣以來,雖改隸不常,而縣名迄今未廢。
今與雲南省重複,定名在先,拟存。
雲南省拟改名休納縣 (理由)雲南新興縣元至元十三年置州,明清因之,民國二年改縣。
與廣東省重複,定名在後,拟即酌改。
查該縣治舊為休納縣城,元初省入州,拟即改休納縣。
威遠 四川省應存 (理由)四川威遠縣明洪武九年複置,今仍之。
雖與雲南省重複,而設置較先,拟存。
雲南省拟改名景谷縣 (理由)雲南威遠縣清乾隆三十五年置廳,民國二年改縣。
與四川省重複,設置較後,拟即酌改。
查該縣治西為景谷江,拟即定名景谷縣。
趙 直隸省應存 (理由)直隸趙縣自元初複置以來,迄今仍之。
雖與雲南省重複,而相沿已古,應存。
雲南省拟改名鳳儀縣 (理由)雲南趙縣元至元中改置趙州,民國二年改縣。
與直隸省重複,定名在後,拟即酌改。
查該縣設治于三耳山,又名鳳儀山,屹然險固,拟即名鳳儀縣。
孝義 山西省應存 (理由)山西孝義縣自宋元佑元年複置以來,迄今仍之。
雖與陝西省重複,而定名較古,拟存。
陝西省拟改名柞水縣 (理由)陝西孝義縣清乾隆四十八年置廳,民國二年改縣。
與山西省重複,設置在後,拟即酌改。
查縣境有柞水,拟即定名柞水縣。
萬 四川省應存 (理由)四川萬縣唐貞觀元年置州,明洪武八年改縣,清及民國仍之。
雖與廣東省重複,而定名較先,拟存。
廣東省拟改名萬甯縣 (理由)廣東萬縣明洪武元年置州,民國元年改縣。
與四川省重複,定名在後,拟即酌改。
查該縣于宋紹興中為萬甯縣,拟即名萬甯縣。
奉化 浙江省應存 (理由)浙江奉化縣唐開元中析置,迄今仍之。
雖與奉天省重複,而定名已久,拟存。
奉天省拟改名梨樹縣 (理由)奉天奉化縣清光緒四年置,今仍之。
與浙江省重複,設置在後,拟即酌改。
查該縣原以梨樹城分防照磨改升,設治地方即在梨樹城,拟名梨樹縣。
開化 浙江省應存 (理由)浙江開化縣自宋乾德初吳越析置,迄今末改。
雖與雲南省重複,惟滇省開化縣應複舊附郭縣名外,故浙省拟仍之。
雲南省拟改名文山縣 (理由)查開化縣本文山縣地,為舊開化府附郭首縣,于民國二年裁府留縣并改今名。
與浙江省重複,自應仍複故稱,曰文山縣。
昌化 浙江省應存 (理由)浙江昌化縣宋太平興國定名以來,迄今未改。
雖與廣東省重複而定名在先,拟存。
廣東省拟改名昌江縣 (理由)廣東昌化縣宋元豐三年複置,今仍之。
與浙江省重複,複置在後,拟即酌改。
查該縣以南有昌江得名,拟即定名昌江縣。
馀慶 貴州省應存 (理由)貴州馀慶縣明萬曆二十八年置,迄今仍之。
雖與黑龍江省重複而定名在先,應存。
黑龍江省拟改名慶城縣 (理由)黑龍江馀慶縣清光緒三十一年置。
與貴州省重複,設治在後,拟即酌改。
查該縣設治在馀慶城地方,拟即定名慶城縣。
永定 福建省應存 (理由)福建永定縣明成化十四年析置,迄今未改。
雖與湖南省重複而定名較早,應存。
湖南省拟改名大庸縣 (理由)湖南永定縣清雍正十三年置,今仍之。
與福建省重複,設置較後,拟即酌改。
查該縣原就明永定衛改置永定。
衛本名大庸,拟即定名大庸縣。
安定 陝西省應存 (理由)陝西安定縣元初升置,今仍之。
雖與甘肅省重複,而定名較先,拟存。
甘肅省拟改名定西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