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苦悲憤記
關燈
小
中
大
又誣江心和尚“寺内藏清兵數千”,搜之并無形迹,枉殺其首。
可憐,可恨!士民正在驚疑,郡縣還同鼎沸。
孰知大雨暴作,倏逢洪水橫流。
八月大雨,平地水滿丈餘,天也。
不惟劫數難逃,一似皇天震怒。
男女半埋于魚腹,兩港俱多;禾稻悉壓于泥心,各都獨甚。
天災甫止,民命堪憐。
水陸戰敗中塘,中塘,南溪羅浮對岸。
清僞交鋒,僞兵敗走。
棄甲曳兵,半作魚沉之狀;弁兵撤回括寨,撇糧抛械,俱成蟻散之形。
由是家多坐食兵丁,從茲城增防守弁将。
統領後軍之都督,水師兩翼之總兵。
外而為都尉,為副将,為參遊,官多于兵;(下)而若親軍,若骁騎,若黃甲,家皆為伍。
彈丸小邑,竟屯無數之師;累卵危民,難供有窮之食。
逃生乏路,控告無門。
那知五鎮舡歸,水師總兵五姓:林、施、朱、張、李,時稱五鎮。
沿江打糧,谷米豬牛,滿載而去;讵料三軍勢擁,分途守口,房屋林木,蕩伐罄空。
兵守各處,搭蓋窩鋪,盡伐民房之木料。
戍卒索糧,衙官遂同鬥子;差員勒應,縣令竟是夫頭。
怒則加鞭,遲必痛罵。
當事不管求榮反辱,升堂止知作福行威。
視士子甚[之]可淩,雜項齊追,若将以洩忿;遇兵丁無不怕,二三禀事,每見而嚬眉。
衙爪有莫撄之鋒,書吏無不飽之壑。
出入手中由已,擒縱目内無人。
時際初冬,乙卯之冬。
大清師至;未臨郡郭,水陸魂銷。
築寨築城,主帥之籌畫足矣;截路截橋,參謀之識見完矣。
耕讀漁樵,鹹極鸠工之苦;鳏寡孤獨,佥加運石之勞。
築城,築寨,皆以民力運石,鸠工為之。
路東視為丕基,河西的是敵國。
是時,清兵屯在瑞安一都李奧山後,僞軍彷徨,以塘河東岸許人來往,塘河西岸不許走,恐地連一都,人與清兵通約,走漏僞機。
山皆結壘,三都嶺、君子石、穗豐山、岑崎山、橫碧堂、帆遊橋、白岩橋等處,用民力壘為泥(屯)?,守口以防清兵。
地盡開河。
東門外(後)垟官騷頭起,至湧泉巷河口止,開如濠河,以防清兵之臨城。
附郭絕少民居,更無片石;鄉村總成荒土,約有空房。
民力幾何,堪此交加之擾攘?地文[方]有限,奚當重疊之搜尋。
梅花樁,每甲一戶派松木五株,發至營内,将營房圍各打五株,名“梅花樁”,以防清兵偷營。
木馬樹,又派各甲取松樹,喚木匠做木馬無數,用民夫扛至陣。
一個夫扛一個,站齊,以抵滿漢馬兵之沖陣。
茂林皆盡;舡桅柁,營寨欄,蔭木通完。
黑夜索夫,寡婦猶疑有漏;連宵取釜,缺鐵澆炮子,每一家要出镬二口。
貧人竟至無炊。
合夥包頭,拆來屋木為柴,一錢一擔;成群号背,拔将油菜并芥,兩束兩分。
各将号票縫在衣上,去拔園菜,無人敢敵。
且也兵賣供兵,兒女何曾染口;況乎日挨一日,熬煎焉得出頭。
突來剃頭頂之查,頭皆生虱,暫将當中略剃幾許。
奈刁官奸吏忽查剃頭,詐以“私通清兵”之罪。
随極剝膚之禍。
挨家搜驗,犯則擒拿;富者犯,用銀賣放;貧若(犯),綁縛軍前。
嚴鞭[鞫]加刑,重立正典。
審問明,以軍法處之。
李阿一之枭首,豈不痛哉?住大司後,以犯剃頭之禍,解出大東門外吊橋頭處斬首示衆。
朱小二之搶家,良可悼也。
住羅木寺前,亦犯剃頭之禍,綁到軍前,裡鄰力保,方得免死。
閩兵竟至其家,盡搶财物。
極至徐恭如之剖心,林鼎侯之責警。
恭如住一都殿前,時清兵屯在一都,鬲山人皆貿易清營,恭如亦與其列。
恭如有田,寄在林鼎侯戶内,那時恭如新婚七日,思城内錢糧緊急,以清營賣來之銀将送城完糧。
不知清營之銀俱是傾錠,僞營之銀皆是餅銀,路過三都嶺平,被守口僞官搜出錠銀,欲取之,因問“其銀送何處”?恭如認“為錢糧銀款,送付林鼎侯相公收賬”。
僞兵即将恭如解至馬都督處,都督看是錠銀,知必通清而來,遂詐恭如、鼎侯相伴通清,即用僞兵去拿鼎侯至軍前,以軍法治之。
學師召兩庠生員及左右鄰苦求力保,鼎侯方得免死,發下枷責八十棍,而兩庠又求,僅責四十。
又以恭如解北門外枭首示衆,閩兵剖其心肝食之。
真馬牛之不相及,果燕雀之為可危。
城市畏懼靡甯,士民勞苦罔息。
歲已雲莫,依然東築西營;年将聿新,仍是南搬北運。
少皆應役,十歲兒亦應作夫。
士亦當夫。
生、監各去。
元旦僅[催]夫,忘卻丙辰之新歲;康熙十五年元旦王征比較,認為乙卯之舊征。
催麻、催棕、催炭、催木料,檄同雨下;追錫、追鐵、追銅、追青鉛,票似雪飛。
可憐,可恨!士民正在驚疑,郡縣還同鼎沸。
孰知大雨暴作,倏逢洪水橫流。
八月大雨,平地水滿丈餘,天也。
不惟劫數難逃,一似皇天震怒。
男女半埋于魚腹,兩港俱多;禾稻悉壓于泥心,各都獨甚。
天災甫止,民命堪憐。
水陸戰敗中塘,中塘,南溪羅浮對岸。
清僞交鋒,僞兵敗走。
棄甲曳兵,半作魚沉之狀;弁兵撤回括寨,撇糧抛械,俱成蟻散之形。
由是家多坐食兵丁,從茲城增防守弁将。
統領後軍之都督,水師兩翼之總兵。
外而為都尉,為副将,為參遊,官多于兵;(下)而若親軍,若骁騎,若黃甲,家皆為伍。
彈丸小邑,竟屯無數之師;累卵危民,難供有窮之食。
逃生乏路,控告無門。
那知五鎮舡歸,水師總兵五姓:林、施、朱、張、李,時稱五鎮。
沿江打糧,谷米豬牛,滿載而去;讵料三軍勢擁,分途守口,房屋林木,蕩伐罄空。
兵守各處,搭蓋窩鋪,盡伐民房之木料。
戍卒索糧,衙官遂同鬥子;差員勒應,縣令竟是夫頭。
怒則加鞭,遲必痛罵。
當事不管求榮反辱,升堂止知作福行威。
視士子甚[之]可淩,雜項齊追,若将以洩忿;遇兵丁無不怕,二三禀事,每見而嚬眉。
衙爪有莫撄之鋒,書吏無不飽之壑。
出入手中由已,擒縱目内無人。
時際初冬,乙卯之冬。
大清師至;未臨郡郭,水陸魂銷。
築寨築城,主帥之籌畫足矣;截路截橋,參謀之識見完矣。
耕讀漁樵,鹹極鸠工之苦;鳏寡孤獨,佥加運石之勞。
築城,築寨,皆以民力運石,鸠工為之。
路東視為丕基,河西的是敵國。
是時,清兵屯在瑞安一都李奧山後,僞軍彷徨,以塘河東岸許人來往,塘河西岸不許走,恐地連一都,人與清兵通約,走漏僞機。
山皆結壘,三都嶺、君子石、穗豐山、岑崎山、橫碧堂、帆遊橋、白岩橋等處,用民力壘為泥(屯)?,守口以防清兵。
地盡開河。
東門外(後)垟官騷頭起,至湧泉巷河口止,開如濠河,以防清兵之臨城。
附郭絕少民居,更無片石;鄉村總成荒土,約有空房。
民力幾何,堪此交加之擾攘?地文[方]有限,奚當重疊之搜尋。
梅花樁,每甲一戶派松木五株,發至營内,将營房圍各打五株,名“梅花樁”,以防清兵偷營。
木馬樹,又派各甲取松樹,喚木匠做木馬無數,用民夫扛至陣。
一個夫扛一個,站齊,以抵滿漢馬兵之沖陣。
茂林皆盡;舡桅柁,營寨欄,蔭木通完。
黑夜索夫,寡婦猶疑有漏;連宵取釜,缺鐵澆炮子,每一家要出镬二口。
貧人竟至無炊。
合夥包頭,拆來屋木為柴,一錢一擔;成群号背,拔将油菜并芥,兩束兩分。
各将号票縫在衣上,去拔園菜,無人敢敵。
且也兵賣供兵,兒女何曾染口;況乎日挨一日,熬煎焉得出頭。
突來剃頭頂之查,頭皆生虱,暫将當中略剃幾許。
奈刁官奸吏忽查剃頭,詐以“私通清兵”之罪。
随極剝膚之禍。
挨家搜驗,犯則擒拿;富者犯,用銀賣放;貧若(犯),綁縛軍前。
嚴鞭[鞫]加刑,重立正典。
審問明,以軍法處之。
李阿一之枭首,豈不痛哉?住大司後,以犯剃頭之禍,解出大東門外吊橋頭處斬首示衆。
朱小二之搶家,良可悼也。
住羅木寺前,亦犯剃頭之禍,綁到軍前,裡鄰力保,方得免死。
閩兵竟至其家,盡搶财物。
極至徐恭如之剖心,林鼎侯之責警。
恭如住一都殿前,時清兵屯在一都,鬲山人皆貿易清營,恭如亦與其列。
恭如有田,寄在林鼎侯戶内,那時恭如新婚七日,思城内錢糧緊急,以清營賣來之銀将送城完糧。
不知清營之銀俱是傾錠,僞營之銀皆是餅銀,路過三都嶺平,被守口僞官搜出錠銀,欲取之,因問“其銀送何處”?恭如認“為錢糧銀款,送付林鼎侯相公收賬”。
僞兵即将恭如解至馬都督處,都督看是錠銀,知必通清而來,遂詐恭如、鼎侯相伴通清,即用僞兵去拿鼎侯至軍前,以軍法治之。
學師召兩庠生員及左右鄰苦求力保,鼎侯方得免死,發下枷責八十棍,而兩庠又求,僅責四十。
又以恭如解北門外枭首示衆,閩兵剖其心肝食之。
真馬牛之不相及,果燕雀之為可危。
城市畏懼靡甯,士民勞苦罔息。
歲已雲莫,依然東築西營;年将聿新,仍是南搬北運。
少皆應役,十歲兒亦應作夫。
士亦當夫。
生、監各去。
元旦僅[催]夫,忘卻丙辰之新歲;康熙十五年元旦王征比較,認為乙卯之舊征。
催麻、催棕、催炭、催木料,檄同雨下;追錫、追鐵、追銅、追青鉛,票似雪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