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苦悲憤記
關燈
小
中
大
閩省忽來送死之兵,曾養性欲退清兵,向福建請兵救助,福建兵少,即以讀書少年子弟抽丁來瑞?營,手雖各執刀槍,口實多怨。
瓯郡促至催魂之思[鬼]。
曾養性即以此兵至溫州以與清兵戰。
爰于二月,越及望餘。
二月十六日戰。
乘夜會戰新橋,溫州城外淨水地方。
劫寨燒營,聲勢大震;平明敗奔淨水,投河中矢,膽氣全消。
僞将弁兵見清兵來戰,因持刀抵當。
橋頭不使僞兵逃竄,欲其回戰。
因前不能進,後不能退,各跳入河中,溺水而死,僞兵因失其大半。
參遊有馬無人,都督有人無馬。
墜[洋洋]白水,浮沉似鄱陽湖之中[軍];磊磊青山,颠到如采石矶之旅。
<遇>便宜僧道,日日春[招]魂禮忏,各自飽了銀包;虧殺弟兄,人人化紙燒香,從他費些錢子。
恹恹殘騎,散處原營;落落餘丁,分布舊寨。
既已壘上增壘,自謂磐石之固,蔑以有加;矧乃城外添城,鹹曰泰山之安,恃為無恐。
南面有道,福省南通江西雁門關外,清兵屯守之處。
耿千歲宜若泰然;東顧無憂,曾都督其能安否?百裡足王,豈果是西伯之倫?言耿逆奪地不啻百裡。
單騎平羌,遂堪比令公之輩。
言曾養性帶兵(六)十萬,不能到杭城而據。
子之迂也,何以伐為?趨而避之,期已久矣。
不想誓師進旅,但思橫斂股民。
鹽斤盡歸于官,不許私通,計口分給;每丁給鹽五十斤,着其出銀四錢。
魚舡概行作稅,毋容遺漏,拆本必償。
蝦虮取曰“供兵”,街中竟賣;雞鵝索雲“犒賞”,席上充餐。
欲制硝黃覓地皮,而差官家家索賄;行查逃卒遍路口,而營兵處處要錢。
無利不營,有害罔救。
城間剩些尿糞,鄉裡饒得泥沙。
滿樹榴紅,遍村蒲綠。
清師及括,戍卒歸營。
清兵到處州,僞兵即吊歸營。
是皆名将之神籌,實系謀人之妙算。
分疆劃土,東瓯恃若金瓯;錫爵加封,封曾養性為越國公,祖弘勳為定東伯。
失地争如得地。
遂安心于城守,乃得志于敉甯。
時屆暑天,閩省需援甚急;清兵已至雁門關,因吊曾養性提兵至閩以救耿王之駕。
日方初伏,瓯營促駕尤嚴。
移數萬之師,動百千之役。
兵艱行旅,民苦肩擔。
峻嶺崎岖,壯丁倦撲于道左;關河險阻,老子斃棄于荒丘。
向也士卒雲屯,民苦供應;今茲煙居星散,市鋪蕭條。
持籌慮糧饷之不敷,員役下隅都而尤密。
瑞都五十有五,分都坐比,村村鞭撲聲聞;聚斂糧外征糧,雜項齊追,處處熨拷血竭。
四月不雨,稻禾半槁無收;三秋告荒,庫命全成失望。
慨鄭圖之莫繪,哀汲诏之無聞。
關隘更增收稅之官,鄉城反倍差提之役。
私錢急于正額,拂則加懲;追比甚于平時,忤即監候。
儒生不敢陳說,裡道隻有吞聲。
幸賴三府張公,曲加撫字;公本姓屠,諱德隆,清[明]朝進士,任福甯知州。
觐面阻變,寓溫郡,仕僞為三府,改姓張名繼良。
專比瑞糧,目睹困苦,加意撫恤,人皆感之。
是以四民赤子,稍慰催科。
甫值立冬之期,頃奉玺書之報。
耿二爺内應清朝,開門歸順,頃刻<刻>間勢如破竹。
剃頭歸順,已非漢制衣冠;辮發迎師,仍屬清朝官吏。
藩兵掣回閩省,耿逆為藩鎮王。
全師經曆瑞途。
溫州曾養性兵歸閩,路過瑞安。
五日屯營,萬民罹毒。
營紮瑞安小東門校場五日。
行糧七百石,悉索民家;挑夫四千名,并勒紳士。
鄉村肆行淫掠之事,更且拿夫;城市假托搜夫之名,專為劫奪。
皮存遺孑,那堪再值鷹擒?骨立殘黎,安可重遭虎噬!艱既三載,苦複五天。
哀哉雪上加霜,惜也薪中帻[積]火!然而蕩平戡亂,實仰荷聖天子之威靈;由是起死回生,端有望賢君侯之轸恤。
叩阍有賴,罄竹難書。
一邑流離,備受兵戈蕩擾;三年困苦,曆遭水旱災荒。
聊識一二情形,洞見百千凄慘。
半詳半略,見者不能恝然;一淚一言,聞之能無恻已。
自從耿王歸順,曾養性、祖弘勳及水陸各弁于丙辰各俱回閩省,候旨發落。
至丁巳八月,奉召進京,于戊午年旨下,将耿精忠、曾養性、祖弘勳俱問刳罪,刳肉丢下,付番犬食之。
餘黨不追。
彼時,耿王妻系康熙親姑,耿初謀逆,其妻力谏,不聽,因私進懿旨,先達康熙,始得免罪。
至前有投充僞官、僞兵,期免夫卒者,今皆逃避,以求免殺。
孰知康熙皇上宏恩大赦,餘黨不追。
且念百姓三年困苦,于丁巳三月發帑萬餘赈濟窮民,而正供又屢蠲。
仁德之君無過于此。
宜乎長享天位,使國祚綿延,永得升平之福也。
謹識。
瓯郡促至催魂之思[鬼]。
曾養性即以此兵至溫州以與清兵戰。
爰于二月,越及望餘。
二月十六日戰。
乘夜會戰新橋,溫州城外淨水地方。
劫寨燒營,聲勢大震;平明敗奔淨水,投河中矢,膽氣全消。
僞将弁兵見清兵來戰,因持刀抵當。
橋頭不使僞兵逃竄,欲其回戰。
因前不能進,後不能退,各跳入河中,溺水而死,僞兵因失其大半。
參遊有馬無人,都督有人無馬。
墜[洋洋]白水,浮沉似鄱陽湖之中[軍];磊磊青山,颠到如采石矶之旅。
<遇>便宜僧道,日日春[招]魂禮忏,各自飽了銀包;虧殺弟兄,人人化紙燒香,從他費些錢子。
恹恹殘騎,散處原營;落落餘丁,分布舊寨。
既已壘上增壘,自謂磐石之固,蔑以有加;矧乃城外添城,鹹曰泰山之安,恃為無恐。
南面有道,福省南通江西雁門關外,清兵屯守之處。
耿千歲宜若泰然;東顧無憂,曾都督其能安否?百裡足王,豈果是西伯之倫?言耿逆奪地不啻百裡。
單騎平羌,遂堪比令公之輩。
言曾養性帶兵(六)十萬,不能到杭城而據。
子之迂也,何以伐為?趨而避之,期已久矣。
不想誓師進旅,但思橫斂股民。
鹽斤盡歸于官,不許私通,計口分給;每丁給鹽五十斤,着其出銀四錢。
魚舡概行作稅,毋容遺漏,拆本必償。
蝦虮取曰“供兵”,街中竟賣;雞鵝索雲“犒賞”,席上充餐。
欲制硝黃覓地皮,而差官家家索賄;行查逃卒遍路口,而營兵處處要錢。
無利不營,有害罔救。
城間剩些尿糞,鄉裡饒得泥沙。
滿樹榴紅,遍村蒲綠。
清師及括,戍卒歸營。
清兵到處州,僞兵即吊歸營。
是皆名将之神籌,實系謀人之妙算。
分疆劃土,東瓯恃若金瓯;錫爵加封,封曾養性為越國公,祖弘勳為定東伯。
失地争如得地。
遂安心于城守,乃得志于敉甯。
時屆暑天,閩省需援甚急;清兵已至雁門關,因吊曾養性提兵至閩以救耿王之駕。
日方初伏,瓯營促駕尤嚴。
移數萬之師,動百千之役。
兵艱行旅,民苦肩擔。
峻嶺崎岖,壯丁倦撲于道左;關河險阻,老子斃棄于荒丘。
向也士卒雲屯,民苦供應;今茲煙居星散,市鋪蕭條。
持籌慮糧饷之不敷,員役下隅都而尤密。
瑞都五十有五,分都坐比,村村鞭撲聲聞;聚斂糧外征糧,雜項齊追,處處熨拷血竭。
四月不雨,稻禾半槁無收;三秋告荒,庫命全成失望。
慨鄭圖之莫繪,哀汲诏之無聞。
關隘更增收稅之官,鄉城反倍差提之役。
私錢急于正額,拂則加懲;追比甚于平時,忤即監候。
儒生不敢陳說,裡道隻有吞聲。
幸賴三府張公,曲加撫字;公本姓屠,諱德隆,清[明]朝進士,任福甯知州。
觐面阻變,寓溫郡,仕僞為三府,改姓張名繼良。
專比瑞糧,目睹困苦,加意撫恤,人皆感之。
是以四民赤子,稍慰催科。
甫值立冬之期,頃奉玺書之報。
耿二爺内應清朝,開門歸順,頃刻<刻>間勢如破竹。
剃頭歸順,已非漢制衣冠;辮發迎師,仍屬清朝官吏。
藩兵掣回閩省,耿逆為藩鎮王。
全師經曆瑞途。
溫州曾養性兵歸閩,路過瑞安。
五日屯營,萬民罹毒。
營紮瑞安小東門校場五日。
行糧七百石,悉索民家;挑夫四千名,并勒紳士。
鄉村肆行淫掠之事,更且拿夫;城市假托搜夫之名,專為劫奪。
皮存遺孑,那堪再值鷹擒?骨立殘黎,安可重遭虎噬!艱既三載,苦複五天。
哀哉雪上加霜,惜也薪中帻[積]火!然而蕩平戡亂,實仰荷聖天子之威靈;由是起死回生,端有望賢君侯之轸恤。
叩阍有賴,罄竹難書。
一邑流離,備受兵戈蕩擾;三年困苦,曆遭水旱災荒。
聊識一二情形,洞見百千凄慘。
半詳半略,見者不能恝然;一淚一言,聞之能無恻已。
自從耿王歸順,曾養性、祖弘勳及水陸各弁于丙辰各俱回閩省,候旨發落。
至丁巳八月,奉召進京,于戊午年旨下,将耿精忠、曾養性、祖弘勳俱問刳罪,刳肉丢下,付番犬食之。
餘黨不追。
彼時,耿王妻系康熙親姑,耿初謀逆,其妻力谏,不聽,因私進懿旨,先達康熙,始得免罪。
至前有投充僞官、僞兵,期免夫卒者,今皆逃避,以求免殺。
孰知康熙皇上宏恩大赦,餘黨不追。
且念百姓三年困苦,于丁巳三月發帑萬餘赈濟窮民,而正供又屢蠲。
仁德之君無過于此。
宜乎長享天位,使國祚綿延,永得升平之福也。
謹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