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遊東西印度及歸程

關燈
請他。

    玄奘就跟拘摩羅王一起渡過殑伽河,到羯朱嗢祗羅國與戒日王相見(這個國家在中印度上章,記載了戒日王和玄奘的問答,應該是同一時候)。

    戒日王單獨為玄奘開設大會,在曲女城發布告示告訴各國和了悟之人齊聚城中,聽中國法師講論。

     這場大會,五印度中來到的,有十八位國王、三千多谙熟佛法的僧人、兩千多婆羅門和外教人、一千多位那爛陀寺的僧人。

    大會修建了兩個大草殿,每個都能坐一千多人。

    大會開始的時候,儀仗隊從國王行宮簇擁着金佛,走到草殿前完成禮佛、施食後,另外設了一具寶床,請玄奘坐在上面當論主。

     玄奘登上高座,稱頌大乘佛法,依次作了論述,并向大衆宣示,說他的講論中如果有一個字不合理或者是難以解釋的,請求斬首來謝罪。

    這樣一直到傍晚都沒有一人敢說話,拘摩羅王高興地回宮了。

    十八日過後,沒有人向玄奘問難。

    散會的時候,各國國主布施很多珍寶,玄奘都推辭了。

     拘摩羅王就裝飾了一頭大象,請玄奘騎乘巡視,并說:“中國法師立足于大乘佛法,破除了各類不同見解,十八天以來沒有人敢來辯論,大家要知道啊。

    ”按西方國家法律,凡是辯論勝利者就是這樣的。

     散會以後,玄奘想要辭别回國。

    拘摩羅王說:“我在位三十多年了,積攢了很多财寶。

    每過五年,我們都要進行一次七十五天的無遮施舍大會。

    現在馬上要到第六次了,法師何不暫且前去随喜?”玄奘答應了,于是在缽衆耶伽國準備施舍場地。

    殑伽河在北面,閻牟那河在南面,兩河交彙處修建了很大的一個場地,方圓有十四五裡。

     那時有五十多萬俗家人和出家人到場,一天接一天布施,一直持續了一個月。

    這時府庫中的東西都用盡了,連身上的飾品也沒了。

    然後各國國王分别拿着錢财,來贖回拘摩羅王施舍的衣服飾物,獻給拘摩羅王,這樣才回複之前的衣服用具。

    會場散後,玄奘才向拘摩羅王辭行。

     玄奘離開的時候,拘摩羅王和其他各國國王為他準備了豐厚的禮物餞行,送他一頭大象、三千金錢、一萬銀錢作為盤纏,并且派重臣帶着書信到玄奘要經過的國家,請他們派車馬護送玄奘一直到中國邊境。

     歸途中玄奘又到了迦畢試境内,國王又為他作了七天的大布施。

    完成以後,國王派遣一百多人送玄奘過雪山,共翻越三座大山嶺,曆經二十多天,才得以通過。

    旅途中最艱難的莫過于此了。

     玄奘回國之路沒有按以前的路線。

    翻過雪山,登上達摩悉鐵帝(唐書寫作護蜜)的高原,度過波迹羅川(唐書寫作播蜜川,今日帕米爾河)的大河,路上沒有人迹,多是冰雪,困難重重。

    從蔥嶺之東走出來後,經過的國家有朅盤陀(今薩雷庫勒塔什庫爾幹城)、鳥铩(這裡産玉)、佉沙(今葉爾羌城,改設莎車府)、斫句迦、瞿薩旦那(今和阗)。

     玄奘在外國的時候,印度求學的人,都仰慕他的盛德,給他加上一些美稱。

    有的稱他為木義提婆(唐代人稱為解脫天),有的說摩诃邪那提婆(唐代人稱為大乘天)。

    這樣玄奘遊曆山川,翻譯佛經,記載行程故事,過了很多年才回國。

    他帶回了一百五十粒如來肉舍利、七座金銀刻檀佛像、五百二十夾三藏文,共六百五十七部。

    玄奘周遊完畢,就采取了印度人的觀點論述地理。

    他說: 這裡的文化德育興旺發達。

    仔細查閱我國的典籍,對此都沒有記載;遙想圖籍表冊中,也沒有相對應的。

    如果不記載下來,怎麼能使教化普沾?現在根據所聞所見,叙述一下。

     索诃世界(原來的注釋為娑娑世界,又為娑诃世界,都是錯誤的),三千大千世界,都是佛陀教化的範圍。

    現在太陽和月亮照到的地方,都在三千大千世界中。

    衆多的佛都在這裡出生教化,展示生滅關系,導引聖人和凡人。

    蘇迷盧山(原注中唐朝人說是妙高山,以前稱為須彌,又稱須彌婁,都是錯誤的)是四種寶物組成的,在大海中,位于金輪上,太陽月亮盤旋圍繞,護法衆天神在此遊玩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