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遊中印度
關燈
小
中
大
“大唐在什麼地方?離這裡遠還是近?”玄奘回答說:“大唐在此地東北方,距離有幾萬裡,就是印度所說的摩诃至那國。
”國王說:“我曾經聽說摩诃至那國有位秦王,年少的時候就很聰慧,長大以後更加神武。
以前的朝代連年混戰,各種勢力割據,秦王平定天下,教化百姓,外國人都很仰慕他,向他稱臣。
我還久聞《秦王破陣樂》的大名,大唐國就是這樣的嗎?”玄奘回答說:“至那是前朝的名稱,大唐是我國現在君王的稱号。
以前還沒有即位的時候,我國君主被封為秦王,現在已經登基,就稱為天子了。
他的教化功德很大,無法全部列舉出來。
”國王說:“真是興旺啊,大唐的百姓遇到一位聖主!”玄奘在這個國家的跋達羅毗诃羅寺待了三個月,學習佛教經典。
釋迦牟尼佛出生成長的地方叫劫比羅伐窣堵國(法顯記作迦維羅衛國,梵文作kapiiav),淨飯王(釋迦牟尼佛的父親)的正殿還保留着。
有座高三十多尺的石柱,上面刻着獅子像,旁邊記載着佛涅槃時候的事情,是無憂王建的(無憂王,又譯為阿育王,出生于如來以後一百年,信奉佛法,中印度有很多他的遺迹)。
國内有個叫臘伐尼林的地方,實際上就是如來佛的誕生之地。
摩揭陀(一作摩揭提),位于恒河南岸,以前曾經是中印度的著名國家,等到玄奘那個時候已經漸漸衰落了。
因為這裡是如來佛祖成道的地方(又有彌勒、迦葉波、舍利子、龍猛提婆、馬鳴、護法、德慧諸菩薩的遺迹),無憂王修建了八萬四千座塔,佛教在當時極度繁盛,很多遺迹,可以考證。
玄奘拜戒賢和尚為師,學習婆羅門書和印度梵書,過了五年才離開。
這個國家周圍有五千多裡,人們很少在城中居住,鄉裡住的多是普通人家。
這裡土地肥沃,适宜莊稼生長,地處高原,酷暑炎熱。
初夏到中秋這段時間裡,降水豐沛,可以在河上泛舟。
這裡民風淳樸,崇尚佛法。
殑伽河南岸有座舊城,周圍七十多裡,雖然荒蕪的時間久,但還有遺址在。
這座城被稱為拘蘇摩補羅城(唐朝稱為香花宮城),因為王宮裡有很多花,所以以此命名。
如來佛祖涅槃百年以後,無憂王從王舍城遷到這裡,重新加築了外城,圍繞着舊城。
城外西南方三百裡處,渡過尼連禅河,就到了伽耶城。
伽耶城險而穩固,居民很少。
城西南有座伽耶山,俗稱為靈山,向東渡過大河就是缽羅笈菩提山(唐代人認為,前正覺如來要證正覺,先登上這座山)。
無憂王在佛登山的遺迹旁邊都樹立了旌表。
山的西南十四五裡處有菩提樹,用磚砌成了周圍長五百步的牆,佛就是坐在這下面成等正覺的(正遍知,又稱為等正覺,也稱正等覺,佛的十個名号之一,具有一切智慧,對一切法都了解的意思)。
向東渡過莫诃河一百裡後,就到了屈屈播陀山(唐代人稱為雞足山),這裡有三座險峻的山峰,是大迦葉波涅槃的地方。
從這座山向東走一百裡,到達奢羯羅補羅城(唐代人稱為上茅宮城),位于摩揭陀國的正中,以前國王的都城,因為香茅很多而出名。
崇山峻嶺在圍繞四周,成為了外城,方圓一百五十多裡,内城遺址方圓三十多裡。
在它的東北方十四五裡之外,有座山名為姞栗陀羅矩吒山(唐代人稱為鹫峰,一作耆閣崛山),如來佛祖在世的時候,大多居住在這裡。
再往東北就是曷羅閣姞利泗城(唐代人稱為王舍城)。
【評論】 日本稱中國為支那,追根溯源,大概是從這裡開始的。
隻是記載中所說的支那,專指隋朝,而不是中國的通稱。
當時李唐開國不久,印度相距又遠,即使聽說過秦王的威名,也不一定知道隋朝已經改為唐朝了,所以還是稱為摩诃至那。
如果至那是中國的通稱,那麼玄奘又何必緻辭辯解呢?至那就是支那,英語為齋那(China),至、支、齋都是隋的轉音。
那,是語尾助詞。
摩诃,大的意思,總體來說就是大隋。
等到在《唐書天竺傳》中,才開始有摩诃震旦這樣的稱謂。
震旦翻譯為東方,摩诃震旦就是中國的通稱,卻不被好事的人采用,隻有支那一說越來越廣。
如果拿《西域記》過來讀一下,人們可能就會忍不住發笑了。
玄奘遊曆劫此羅伐窣堵國,參拜了釋迦族的墳墓。
昔日勝軍王(驕刹羅國主)向釋迦族求婚,釋迦族因他不是同族而看不起他,騙他把家奴的女兒嫁給了他。
勝軍王将她立為正室王後,生了個兒子就是毗羅擇迦王。
毗羅擇迦王當太子的時候,想要去舅舅家學習,到了劫此羅伐窣堵國都,在城南見到一座新的講堂,就進去休息。
釋迦族人驅趕他,罵道:“卑賤奴婢的兒子,怎麼敢到這裡?這裡是族人修建的,打算讓佛住的。
”毗羅擇迦即位以後,想起之前受的屈辱,便發兵攻打,戰勝了釋迦族,俘虜了他們九千九百九十九位族人,一起殺掉,滅絕了釋迦族。
這座墳墓就是這樣來的。
佛祖生在釋迦族的王室,涅槃以後,他的族人被外族殺害,以緻血流成河、白骨如山。
人生無常,佛祖本來就已經說過了。
因感慨生老病死不可逃避,所以毅然出家,了脫了生死,以無常為常,以苦為樂,以無我妄為我,以不淨為淨,這就是他為什麼被稱為大英雄的緣由。
”國王說:“我曾經聽說摩诃至那國有位秦王,年少的時候就很聰慧,長大以後更加神武。
以前的朝代連年混戰,各種勢力割據,秦王平定天下,教化百姓,外國人都很仰慕他,向他稱臣。
我還久聞《秦王破陣樂》的大名,大唐國就是這樣的嗎?”玄奘回答說:“至那是前朝的名稱,大唐是我國現在君王的稱号。
以前還沒有即位的時候,我國君主被封為秦王,現在已經登基,就稱為天子了。
他的教化功德很大,無法全部列舉出來。
”國王說:“真是興旺啊,大唐的百姓遇到一位聖主!”玄奘在這個國家的跋達羅毗诃羅寺待了三個月,學習佛教經典。
釋迦牟尼佛出生成長的地方叫劫比羅伐窣堵國(法顯記作迦維羅衛國,梵文作kapiiav),淨飯王(釋迦牟尼佛的父親)的正殿還保留着。
有座高三十多尺的石柱,上面刻着獅子像,旁邊記載着佛涅槃時候的事情,是無憂王建的(無憂王,又譯為阿育王,出生于如來以後一百年,信奉佛法,中印度有很多他的遺迹)。
國内有個叫臘伐尼林的地方,實際上就是如來佛的誕生之地。
摩揭陀(一作摩揭提),位于恒河南岸,以前曾經是中印度的著名國家,等到玄奘那個時候已經漸漸衰落了。
因為這裡是如來佛祖成道的地方(又有彌勒、迦葉波、舍利子、龍猛提婆、馬鳴、護法、德慧諸菩薩的遺迹),無憂王修建了八萬四千座塔,佛教在當時極度繁盛,很多遺迹,可以考證。
玄奘拜戒賢和尚為師,學習婆羅門書和印度梵書,過了五年才離開。
這個國家周圍有五千多裡,人們很少在城中居住,鄉裡住的多是普通人家。
這裡土地肥沃,适宜莊稼生長,地處高原,酷暑炎熱。
初夏到中秋這段時間裡,降水豐沛,可以在河上泛舟。
這裡民風淳樸,崇尚佛法。
殑伽河南岸有座舊城,周圍七十多裡,雖然荒蕪的時間久,但還有遺址在。
這座城被稱為拘蘇摩補羅城(唐朝稱為香花宮城),因為王宮裡有很多花,所以以此命名。
如來佛祖涅槃百年以後,無憂王從王舍城遷到這裡,重新加築了外城,圍繞着舊城。
城外西南方三百裡處,渡過尼連禅河,就到了伽耶城。
伽耶城險而穩固,居民很少。
城西南有座伽耶山,俗稱為靈山,向東渡過大河就是缽羅笈菩提山(唐代人認為,前正覺如來要證正覺,先登上這座山)。
無憂王在佛登山的遺迹旁邊都樹立了旌表。
山的西南十四五裡處有菩提樹,用磚砌成了周圍長五百步的牆,佛就是坐在這下面成等正覺的(正遍知,又稱為等正覺,也稱正等覺,佛的十個名号之一,具有一切智慧,對一切法都了解的意思)。
向東渡過莫诃河一百裡後,就到了屈屈播陀山(唐代人稱為雞足山),這裡有三座險峻的山峰,是大迦葉波涅槃的地方。
從這座山向東走一百裡,到達奢羯羅補羅城(唐代人稱為上茅宮城),位于摩揭陀國的正中,以前國王的都城,因為香茅很多而出名。
崇山峻嶺在圍繞四周,成為了外城,方圓一百五十多裡,内城遺址方圓三十多裡。
在它的東北方十四五裡之外,有座山名為姞栗陀羅矩吒山(唐代人稱為鹫峰,一作耆閣崛山),如來佛祖在世的時候,大多居住在這裡。
再往東北就是曷羅閣姞利泗城(唐代人稱為王舍城)。
【評論】 日本稱中國為支那,追根溯源,大概是從這裡開始的。
隻是記載中所說的支那,專指隋朝,而不是中國的通稱。
當時李唐開國不久,印度相距又遠,即使聽說過秦王的威名,也不一定知道隋朝已經改為唐朝了,所以還是稱為摩诃至那。
如果至那是中國的通稱,那麼玄奘又何必緻辭辯解呢?至那就是支那,英語為齋那(China),至、支、齋都是隋的轉音。
那,是語尾助詞。
摩诃,大的意思,總體來說就是大隋。
等到在《唐書天竺傳》中,才開始有摩诃震旦這樣的稱謂。
震旦翻譯為東方,摩诃震旦就是中國的通稱,卻不被好事的人采用,隻有支那一說越來越廣。
如果拿《西域記》過來讀一下,人們可能就會忍不住發笑了。
玄奘遊曆劫此羅伐窣堵國,參拜了釋迦族的墳墓。
昔日勝軍王(驕刹羅國主)向釋迦族求婚,釋迦族因他不是同族而看不起他,騙他把家奴的女兒嫁給了他。
勝軍王将她立為正室王後,生了個兒子就是毗羅擇迦王。
毗羅擇迦王當太子的時候,想要去舅舅家學習,到了劫此羅伐窣堵國都,在城南見到一座新的講堂,就進去休息。
釋迦族人驅趕他,罵道:“卑賤奴婢的兒子,怎麼敢到這裡?這裡是族人修建的,打算讓佛住的。
”毗羅擇迦即位以後,想起之前受的屈辱,便發兵攻打,戰勝了釋迦族,俘虜了他們九千九百九十九位族人,一起殺掉,滅絕了釋迦族。
這座墳墓就是這樣來的。
佛祖生在釋迦族的王室,涅槃以後,他的族人被外族殺害,以緻血流成河、白骨如山。
人生無常,佛祖本來就已經說過了。
因感慨生老病死不可逃避,所以毅然出家,了脫了生死,以無常為常,以苦為樂,以無我妄為我,以不淨為淨,這就是他為什麼被稱為大英雄的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