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臨發之自試

關燈
返回長安。

    有位叫慧威的僧人,聽說玄奘立志求經,非常欣賞他,秘密派遣兩位弟子慧琳、道整,偷偷地把玄奘送到西邊。

    從此以後玄奘不敢公然出現了,都是白天休息晚上趕路,後來到了瓜州(在現在嘉峪關外的安西縣)。

     瓜州刺史獨孤開聽說玄奘到了,一點也不排斥他。

    玄奘向他詢問西行的路程,獨孤開說:“從這裡往北走五十多裡,有條河叫葫蘆河(現在稱為覺河,在敦煌縣西面)。

    這條河上寬下窄,水流很急,水位很深,非常難渡。

    要去往玉門關(古玉門關,在現在黨河西岸),一定要經過那裡,那是西面的咽喉。

    玉門關外西北方,又有五座山峰,駐有守望的官兵。

    各烽之間相距百餘裡,當中沒有水、草(丁謙《西城記》考證,唐朝時候五烽以現在所設的卡倫地為證,第一烽應該是巴顔木倫地,第二烽應該是阿布圖烏魯蘇地,第三烽應該是噶順地,第四烽應該是阿枭格色爾騰地,第五烽應該是納木哈烏蘇地。

    因為鹵碛中央沒有水源,人無法居住,所以無論古代還是現代,戍守兵士的駐所都不會相距太遠)。

    五烽之外,才是莫賀延碛,伊吾國境(伊吾國:根據《唐書地理志》中記載,貞觀六年改設伊州,玄奘是貞觀三年到這裡的,那時候還是一個自立的國家。

    現在是哈密)。

    ”玄奘聽後,不免發愁,乘坐的馬剛好又死了,還沒出發,朝廷的追牒又到了。

     因為涼州刺史訪查得知玄奘實際沒有回京,所以把追牒送到了瓜州:“有位叫玄奘的僧人想要向西去,各州縣應該嚴密地抓捕。

    ”州中官員李昌秘密帶着追牒來見玄奘,說:“法師就是這個人嗎?”玄奘遲疑着沒有回答。

    李昌說:“您一定要告訴我實話,我來為您想辦法。

    ”玄奘就告訴了他實情。

    李昌贊歎道:“您确實是能做到的,我替您把文書毀掉。

    ”就伸手把追牒撕了,還說:“您要早點離開。

    ” 跟随玄奘的兩位小僧,道整先往敦煌去了,隻有慧琳在。

    玄奘知道他受不了遠行,也放他回去了,最後跟人換得一匹馬,隻是苦于無人引路。

    忽然有一位胡人來見玄奘,自稱姓石,字槃陀,希望能夠受戒拜玄奘為師,玄奘答應了他。

    胡人很高興,辭别後,過了一會兒送來食物。

    玄奘見他體态康健,看上去又非常恭順,就把西行的事情告訴了他。

    胡人說他願意護送玄奘過五烽山,玄奘很高興,于是變賣衣服買了馬等待出發。

     第二天,胡人和一位胡人老翁,駕着一匹又瘦又老的紅馬,一前一後而來。

    年輕胡人說:“這位老人對西方的路非常熟悉,來往伊吾之間有三十多次,所以我跟他一起來了。

    ”年老胡人說:“西行路上非常險惡,有沙漠,有神出鬼沒的熱風,碰上就無法幸免;人多了還經常會迷失,何況您一個人,怎麼能上路呢?希望您再考慮考慮,不要輕視自己的生命。

    ”玄奘說:“我為了求取大乘佛法,立志去往西方。

    如果不到天竺,絕不會回頭,縱然死在路上,也不會後悔。

    ”年老胡人看到他的志向非常堅定,就說:“您一定要去,可以乘坐我的馬。

    這匹馬往返伊吾已經有十五次了,很健壯,而且也認識道路。

    ”玄奘認為他說得對,就換了馬。

    年老胡人很高興拜首告辭了。

     于是玄奘和年輕胡人收拾好,晚上便出發了。

    三更時分到了河邊,遠遠地就能看見玉門關。

    這裡離玉門關上流十裡左右,兩岸寬約一丈,旁邊有梧桐樹叢。

    胡人砍樹做成橋,鋪上草和沙,趕着馬匹過河。

    玄奘順利渡過,非常高興,就解下馬鞍休息,離胡人有五十來步的距離,分别打開鋪蓋睡覺。

     過了一會兒,胡人突然拔刀而起,慢慢地向玄奘走來,但到距離他十餘步處突然又返回,不知什麼意思。

    玄奘很坦然。

    天快亮了,玄奘把那個胡人叫醒,拿出水來洗漱完畢,就想出發。

    那胡人說:“我覺得前途非常危險,又沒有水源補充,隻有五烽下面有水,必須趁夜間偷水才行。

    但如在一處被發現,命就不保,不如回去妥當。

    ”玄奘法師沒有聽從。

    胡人說:“我不能跟随您了,家裡還有諸多牽絆,又不想觸犯王法。

    ”玄奘明白他的意思,就任憑他離開了。

    臨别時胡人道:“師父您一定通不過,如被捉住,那怎麼辦呢?”玄奘法師回答道:“縱使我的身體被切割成如微塵那麼大小,我也絕不退縮。

    ” 【評論】 玄奘出發之前,用人世間的種種苦難調和其心,降服自己的習氣,不生退心,才開始下定決心。

    我們想要做一件事,也應該如此,才能成功。

    但往往在開始之前,自以為很堅定,等事情來臨時,便猶豫徘徊,害怕困難,堅持不下去的人太多了。

    玄奘在西行路上,親身經曆的困難,比他料想中的還要困難百倍,但他仍孤身一人拄杖直行,沒有回頭。

    正是因為他有這樣的毅力,所以最終完成了自己的理想。

     玄奘在西行路上,所擔心的就是險峻的山川、怪異的習俗,還有毒蛇猛獸的阻撓、寒風苦雨的折磨而已。

    朝廷的禁令,本來就是可以躲避的。

    因為一到玉門關之外,人煙稀少,朝廷哪能顧及?至于在涼州時被逼還、瓜州的追牒、五烽的暗箭這些困難,又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了。

    加上胡人和老胡翁故意誇大的話,玄奘嘗盡種種困難卻無怨無悔,他不退轉的心實在是堅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