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國家社會主義
關燈
小
中
大
畢斯麥既以鐵血政略行于外交,奏三次之功效,而當時内政,亦純用專制,束縛言論自由、禁止出版自由、攜抑民權,不遺餘力。
于是社會黨恨之刺骨。
千八百七十八年,社會黨黨員亨德爾,以短槍狙擊德皇威廉一世。
自是之後,畢斯麥知徒藉外交手段、鐵血政略,終不足以治國,且恐社會黨頻加害于皇帝,而牽動全國之運命,于是大變其内政之方針,提倡國家社會主義。
孔子有言:不患寡而患不均。
凡自古國家之亂,多因民生之窮蹙而起,貧者日趨于貧,富者即日趨于富。
貧富相懸,則有不均之患,而亂事起矣。
歐洲自十六世紀以後,勞動者對于資本家革命之說,盛行于各國。
而同盟罷工之事,仆而複起者屢,即是故也。
國家社會主義者,聚全國資财于國家,而國家以其資财之一部,救護貧乏,所以抑資本家之權勢,而維持貧富不均之政策也。
雖然,以國家之名義,強奪富者之資财,以與貧者,此雖可以平勞動者之心,而究不能免資本家之怨。
且此等政策一行,而政府之權力較前更大,甚至官吏作弊,借口于平民政策,強肆掠奪,是平民未見其益,或先見其害矣。
故畢斯麥執此政策,其表面雖系保護平民,而内容仍不脫專制之性質也。
今試錄當時畢斯麥在國會之演說如左: 凡世界上,常有貧者富者之懸隔。
既有貧富之懸隔,于是貧者不能不為勞動,富者亦自恃其資本,而役使貧者。
而貧富之階級,遂永久不能平。
今欲破此階級,惟以慈善事業為第一要務,使富者必須憐恤貧者,資本家必須救護勞動者。
雖然,就事實而論,富者未必憐貧,資本家未必救護勞動者。
故國家須以固有之權勢,加壓力于富者資本家之頭上。
觀此則畢斯麥所提倡之國家社會主義,不過藉國家之力強迫富者,行救貧之義務而已。
千八百八十四年,德國設天災保險局,又設病災保險局、養老保險局。
而畢斯麥又欲以全國鐵道,歸于國有。
設煙草專賣局、白蘭地酒專賣局,并改正課稅之法。
【批評】 以醉心專制之宰相,猶不能不因社會黨一槍之擊,而變其專治之方針,可見民氣終不可以摧殘,民權終不可以排斥,而專制政體終無長活于世界之望。
今人喜言專制,何其頑鈍不聰明如是。
國家社會主義,在貧民視之,固為有利,在富民視之,則與掠奪财物相同,此主義究不得謂公。
故近世歐洲人民,于社會主義,分為二派,其一派名國家社會主義,即欲利用政府之力,化土地财産私有者為公。
然行之不善,勢必權利均歸政府,既歸政府,則土地财産,昔之屬于少數資本家者,今易而屬之于統一之政府,是不啻以政府為一大資本家也。
多數勞動之民,昔日受少數資本家之壓制,今則受最大資本家之壓制矣。
夫勞動者受資本家之壓制,尚得以同盟罷工為抵抗之武器,若受政府資本家之壓制,則真無所脫逃矣。
于是又生出一派曰:無政府主義。
無政府主義者,人民不認政府為必要,亦不願用國家政治之力,惟依勞動者固有之力,出以相争,而自行支配全國之土地财産人民。
此主義固為防遏政府流弊起見,然其結果,必至相争奪相仇殺,陷于無法律。
故此派之人,至今為各國政府所嚴禁。
總之優勝劣敗,天演公例,吾苟為優,何必患貧,何必疾富。
吾苟為劣,而欲彼富人強以财産分我,按之法律道德,兩無所合,而天演公例,竟不能逃。
此理至明,青年人不可不知也。
畢斯麥将鐵血政策貫穿于外交事務,并取得了三次顯著的成績,而且在國家事務治理上也單純地依靠專制,控制了社會言論自由,禁止出版自由,全力以赴地遏制民主權力、于是社會黨派對他恨之入骨。
1878年,社會黨人士亨德爾用短槍狙擊德國皇帝威廉一世。
從這以後,畢斯麥知道光靠外交手段和鐵血政策始終不能夠很好地治理國家,而且擔心社會黨頻繁加害皇帝,牽動影響整個國家的形勢。
因此他極大地改革了治理國家的策略,提倡國家社會主義。
孔子曾經說,不擔心得到的少,
于是社會黨恨之刺骨。
千八百七十八年,社會黨黨員亨德爾,以短槍狙擊德皇威廉一世。
自是之後,畢斯麥知徒藉外交手段、鐵血政略,終不足以治國,且恐社會黨頻加害于皇帝,而牽動全國之運命,于是大變其内政之方針,提倡國家社會主義。
孔子有言:不患寡而患不均。
凡自古國家之亂,多因民生之窮蹙而起,貧者日趨于貧,富者即日趨于富。
貧富相懸,則有不均之患,而亂事起矣。
歐洲自十六世紀以後,勞動者對于資本家革命之說,盛行于各國。
而同盟罷工之事,仆而複起者屢,即是故也。
國家社會主義者,聚全國資财于國家,而國家以其資财之一部,救護貧乏,所以抑資本家之權勢,而維持貧富不均之政策也。
雖然,以國家之名義,強奪富者之資财,以與貧者,此雖可以平勞動者之心,而究不能免資本家之怨。
且此等政策一行,而政府之權力較前更大,甚至官吏作弊,借口于平民政策,強肆掠奪,是平民未見其益,或先見其害矣。
故畢斯麥執此政策,其表面雖系保護平民,而内容仍不脫專制之性質也。
今試錄當時畢斯麥在國會之演說如左: 凡世界上,常有貧者富者之懸隔。
既有貧富之懸隔,于是貧者不能不為勞動,富者亦自恃其資本,而役使貧者。
而貧富之階級,遂永久不能平。
今欲破此階級,惟以慈善事業為第一要務,使富者必須憐恤貧者,資本家必須救護勞動者。
雖然,就事實而論,富者未必憐貧,資本家未必救護勞動者。
故國家須以固有之權勢,加壓力于富者資本家之頭上。
觀此則畢斯麥所提倡之國家社會主義,不過藉國家之力強迫富者,行救貧之義務而已。
千八百八十四年,德國設天災保險局,又設病災保險局、養老保險局。
而畢斯麥又欲以全國鐵道,歸于國有。
設煙草專賣局、白蘭地酒專賣局,并改正課稅之法。
【批評】 以醉心專制之宰相,猶不能不因社會黨一槍之擊,而變其專治之方針,可見民氣終不可以摧殘,民權終不可以排斥,而專制政體終無長活于世界之望。
今人喜言專制,何其頑鈍不聰明如是。
國家社會主義,在貧民視之,固為有利,在富民視之,則與掠奪财物相同,此主義究不得謂公。
故近世歐洲人民,于社會主義,分為二派,其一派名國家社會主義,即欲利用政府之力,化土地财産私有者為公。
然行之不善,勢必權利均歸政府,既歸政府,則土地财産,昔之屬于少數資本家者,今易而屬之于統一之政府,是不啻以政府為一大資本家也。
多數勞動之民,昔日受少數資本家之壓制,今則受最大資本家之壓制矣。
夫勞動者受資本家之壓制,尚得以同盟罷工為抵抗之武器,若受政府資本家之壓制,則真無所脫逃矣。
于是又生出一派曰:無政府主義。
無政府主義者,人民不認政府為必要,亦不願用國家政治之力,惟依勞動者固有之力,出以相争,而自行支配全國之土地财産人民。
此主義固為防遏政府流弊起見,然其結果,必至相争奪相仇殺,陷于無法律。
故此派之人,至今為各國政府所嚴禁。
總之優勝劣敗,天演公例,吾苟為優,何必患貧,何必疾富。
吾苟為劣,而欲彼富人強以财産分我,按之法律道德,兩無所合,而天演公例,竟不能逃。
此理至明,青年人不可不知也。
畢斯麥将鐵血政策貫穿于外交事務,并取得了三次顯著的成績,而且在國家事務治理上也單純地依靠專制,控制了社會言論自由,禁止出版自由,全力以赴地遏制民主權力、于是社會黨派對他恨之入骨。
1878年,社會黨人士亨德爾用短槍狙擊德國皇帝威廉一世。
從這以後,畢斯麥知道光靠外交手段和鐵血政策始終不能夠很好地治理國家,而且擔心社會黨頻繁加害皇帝,牽動影響整個國家的形勢。
因此他極大地改革了治理國家的策略,提倡國家社會主義。
孔子曾經說,不擔心得到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