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畢斯麥之家世及其少年

關燈
斯麥高興地說,我以後如果還有麻煩你幫我做靴子的事,也希望你能按期做好給我,不然我的烈狗可是和你沒什麼交情,你可要小心了。

    工匠恭順地答應了。

     畢斯麥家住帕米拉亞,每天就是射擊作樂,轟轟的槍聲一天到晚不停,周邊鄰居備受其害,都把他稱作亂暴公子。

    但是他絲毫不顧及别人的看法,更加瘋狂放蕩。

    在哥廷根大學就讀一年後,他轉到柏林大學讀書。

    柏林是德國的首都,畢斯麥進入柏林大學後常常想回家。

    有一年夏天,德國首都大規模流行傳染病,他父親寄信給畢斯麥說,如果柏林市裡傳染病沒有控制住,就可以馬上回家。

    畢斯麥看到信後極為高興,立即快馬加鞭往回趕,出了柏林市區。

    剛出都城,所乘的馬便發癫了,畢斯麥從馬上摔到地上,一隻腳受傷了。

    然而他歸心似箭,竟然沒感覺到痛,重新爬上馬急速趕往家中。

     畢斯麥從柏林大學畢業以後,就到柏林市政府的一所裁判所當書記官,接着轉職為陪審員,又進入控訴院,然後到部隊服兵役。

    西方國家的男人成年以後,都必須要服兵役,這是公民對國家要履行的義務。

    因此,盡管畢斯麥已經做官了,仍然不能不去當兵。

     畢斯麥非常喜歡抽煙。

    當兵期間,每次出去逛街,他手裡必然要拿着卷煙,士兵手裡拿着卷煙在路上走,跟個文人一樣,很不雅觀。

    他的長官很厭惡這種現象,于是頒布軍令,說如果士兵在步行時抽煙,就要按軍法進行處置。

    畢斯麥于是就糾集他的同伴,亂七八糟地坐在路邊的公共長椅上,大肆抽煙。

    有些同伴不敢抽,說長官才下令禁止抽煙,怎麼能違抗命令呢。

    畢斯麥說,長官下令說步行走路的時候不能吸煙,我現在是坐着抽煙,哪裡違背命令了?于是他的長官也拿他沒辦法。

     畢斯麥生性喜歡四處漂遊,服滿兵役後,就去了英國和法國旅遊。

    然而,在旅居期間他非常關注各個國家的政治形勢,随時進行考察調研,了解得非常具體,因此能夠熟悉世界格局的動向,最終成就了大業。

     不久他的父親過世,畢斯麥回到家鄉,整天悲痛欲絕,深切思念亡父。

    一年都看不見他面露笑容,連以往狂妄放蕩的态度也沒有絲毫的迹象顯露出來。

     為父親服喪期滿後,畢斯麥再次外出旅遊。

    在行程中遇見一名少女,叫嶽罕讷,畢斯麥對她一見鐘情,交談甚歡。

    少女也傾心于畢斯麥,并相互約定結為夫婦。

    然而西方國家男女結婚雖然有婚姻自由的權利,也絕不能不征求父母意見。

    如果男性年齡小于二十歲,女性年齡小于二十五歲,則仍然要受到父母的保護,而不是沒有底線的自由。

    因此,畢斯麥雖然想跟嶽罕讷正式訂婚,又不能不向嶽罕讷的父親提親。

    于是他給嶽罕讷的父親寫了一封信,表明自己想要娶嶽罕讷為妻。

    嶽罕讷的父親認為畢斯麥向來放蕩不羁,心裡不太同意。

    考慮到畢斯麥正直豪邁的氣概,嶽罕讷的父親沒有嫌棄他的過去,就先寫信邀請畢斯麥到家做客,想當面和他談談,以觀察他的人品舉止。

    那一天,嶽罕讷家擺上酒席宴請賓客,不一會兒畢斯麥到了,進門的時候賓客已經全都坐滿了。

    畢斯麥态度倨傲,沒有按禮數向賓客緻意,然後就和嶽罕讷擁抱,時不時就做出接吻的親密舉動。

    客人見到他們這樣,無不感到驚訝,覺得嶽罕讷的父親怎麼能把寶貝女兒嫁給這樣魯莽的丈夫呢。

    但是嶽罕讷心意已決,于是定在1847年夏天舉辦了婚禮。

     【評論】 縱覽畢斯麥少年時期,幾乎沒有一件事情值得稱道。

    當學生的時候不遵守規矩,當兵時故意違背上級命令。

    這都是他犯的嚴重錯誤,讀者不能不知道這些。

     畢斯麥年輕時,一直是毫無拘束,率性妄為,但是在他父親死後按照禮數服喪,整年沒有嬉笑不端行為,狂妄放蕩的态度也沒有絲毫流露。

    英雄又何嘗不遵守禮法制度呢? 看他處理與嶽罕讷結婚這件事,一定要先請示嶽罕讷的父親,而絕不願意做私定終身這樣為世人所不齒的事情,這都是畢斯麥極大的優點。

     畢斯麥原本竭力反對民主立憲主張,然而後來又不得不支持德國采取立憲制度,不得不重視民主權力。

    由此可見,因為真理的存在,不管是誰,都得随着時勢的度化而不斷改變。

    畢斯麥與當前一些墨守成規、因循守舊的常人不同,這也是為什麼他會成為英雄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