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變難臣鈔
關燈
小
中
大
雍正癸醜夏,沙博士偉業出敝紙一卷,曰「國變難臣鈔」。
雲:明崇祯甲申三月十九日之變,其先世自燕邸劄記者。
紙壞敗,然諸人姓名頗完好;即不無一二蠹蝕者,名不全而姓尚存也。
凡分目為七:一曰死難姓名,一曰刑辱姓名,一曰囚辱姓名,一曰潛身姓名,一曰叛逆奸臣姓名,一曰受賊官職姓名,一曰誅戮姓名。
其死難姓名,自缢死者九人,為李邦華、施邦耀、淩義渠、吳麟征、吳甘來、許直、成德、張慶臻、鞏永固。
其自缢為家人解救、賦詩投古井死者,為範景文。
其自缢并妻、幼女俱缢死者,為倪元璐。
其自缢并合門缢死、為賊數百人跪哭者,為劉理順。
其自缢與其子新進士諱章明皆缢死者,為孟兆祥。
其同妻俱朝服飲酒自缢死者,為汪偉。
其于二十一日入朝回自缢死者,為周鳳翔。
其具衣冠赴朝内金水橋死者,為金铉。
其罵賊被賊殺者,為宣府巡撫朱之馮。
其罵賊不跪、被磔罵不絕口死者,為大同巡撫衛景瑗。
其驅一家老幼俱上樓放火自焚死者,為劉文炳、劉文耀。
凡死者二十有二人,皆緻命赴義、争光日月者也。
其首列刑辱姓名者,為方嶽貢,夾二夾,完贓三千兩,不死,留用。
次邱瑜,夾與嶽貢同,完贓倍之而減其六之一。
若雷耀龍、郝晉、王鳌永、沈日章、呂兆龍雖僥幸,而夾皆與嶽貢同。
其夾二夾仍不留用者,則有陳必謙、李明睿、張鳳翔、金之俊、沈惟炳、胡世安、張忻諸人。
其夾二夾并子亦夾一夾、拶一拶者,為王志正。
其夾二夾、頭箍一箍、仍夾其仆二夾、奪賊刀自刎死者,為張維機。
其以古玉杯、金壺及諸賂器丐周锺賄王旗鼓得複授職者,一為夾一夾之湯汝成、一為夾一夾之吳履中。
其以削發夾二夾者,方拱幹、楊昌祚、衛胤文、劉明偀、吳孳昌;夾四夾、追銀四萬兩死于家者,孫從度;夾四夾死尤慘者,李士淳、林增。
其它如陳德純、方以智、王□、顧鋐、鄭楚勳、馮垣登、沈邦臣、蕭時豐、萬□、黃熙胤、張正英、趙士錦、吳伯宗、李起龍、郝傑、陸禹思、鄭逢蘭、範方、謝于升、陳翔、林蘭友、蔡國光、劉中藻、何肇元、曹維才、李逢甲、錢增、鄒逢吉,或夾一夾、二夾不等。
凡夾者共五十五人,雖為人好醜不類,而皆不免于辱者也。
宋之繩削發,以楊廷鑒、周锺力薦于王旗鼓,免夾。
汪光緒、楊若僑、周亮工、劉令尹俱未夾,此所謂囚辱者也。
蔣德璟十三日辭朝,出住崇文門外;鄭二陽、曾纓、施元征、張伯鲸、汪維效、翁希禹、程北科、宮偉镠、程子奇、彭遇凱、施升、蔣臣、譚良友、史夏隆、嚴通、林饬、王崇簡,所謂潛身者也。
其叛逆奸臣姓名,則張缙彥、周奎、宋企郊等四人。
其時以太子獻者,周奎也。
以十九日同太監開齊化、東便二門獻城仍被夾者,張缙彥也。
其受賊官職姓名,則劉太鞏、光時亨、楊枝起三人倡為助饷之說,各寫五千金丐宋企郊投名,召見授職。
梁兆陽,召見凡二,授兵部侍郎;楊觀光,亦召見二,授禮部侍郎。
周锺、授檢讨。
撰勸進表、登極诏并獻下江南策,逢人即自诩牛老師極為歎賞者,周锺也。
項煜授太常丞。
煜門生黎志升為□腹心,欲大拜之;即昌言于衆曰:大丈夫大節既不全,當立蓋世功名,如管仲、魏征可也。
後授本職,始沮喪逃歸。
南渡時,煜亦被人執而沈諸河死。
錢位坤,授國子監丞。
初賊不用坤,丐周锺夤緣。
僞文撰顧揚赴部時,對人曰:我明日此時,便非凡人矣(京師有不凡人傳)。
薛所蘊,授祭酒,何瑞征,授教習館元。
宋學顯、趙京士、葉初春,授大理丞。
賀王聖、吳家周,授原職。
董家恒、楊廷鑒、韓四維、高爾嚴、陳名夏、張之琦、趙玉森、傅鼎铨、楊名琅、魏學濂、張元琳、吳爾埙、劉餘谟、魏天賞、史可程、朱積、蕭卓、王自超、劉廷琮、何九□、
雲:明崇祯甲申三月十九日之變,其先世自燕邸劄記者。
紙壞敗,然諸人姓名頗完好;即不無一二蠹蝕者,名不全而姓尚存也。
凡分目為七:一曰死難姓名,一曰刑辱姓名,一曰囚辱姓名,一曰潛身姓名,一曰叛逆奸臣姓名,一曰受賊官職姓名,一曰誅戮姓名。
其死難姓名,自缢死者九人,為李邦華、施邦耀、淩義渠、吳麟征、吳甘來、許直、成德、張慶臻、鞏永固。
其自缢為家人解救、賦詩投古井死者,為範景文。
其自缢并妻、幼女俱缢死者,為倪元璐。
其自缢并合門缢死、為賊數百人跪哭者,為劉理順。
其自缢與其子新進士諱章明皆缢死者,為孟兆祥。
其同妻俱朝服飲酒自缢死者,為汪偉。
其于二十一日入朝回自缢死者,為周鳳翔。
其具衣冠赴朝内金水橋死者,為金铉。
其罵賊被賊殺者,為宣府巡撫朱之馮。
其罵賊不跪、被磔罵不絕口死者,為大同巡撫衛景瑗。
其驅一家老幼俱上樓放火自焚死者,為劉文炳、劉文耀。
凡死者二十有二人,皆緻命赴義、争光日月者也。
其首列刑辱姓名者,為方嶽貢,夾二夾,完贓三千兩,不死,留用。
次邱瑜,夾與嶽貢同,完贓倍之而減其六之一。
若雷耀龍、郝晉、王鳌永、沈日章、呂兆龍雖僥幸,而夾皆與嶽貢同。
其夾二夾仍不留用者,則有陳必謙、李明睿、張鳳翔、金之俊、沈惟炳、胡世安、張忻諸人。
其夾二夾并子亦夾一夾、拶一拶者,為王志正。
其夾二夾、頭箍一箍、仍夾其仆二夾、奪賊刀自刎死者,為張維機。
其以古玉杯、金壺及諸賂器丐周锺賄王旗鼓得複授職者,一為夾一夾之湯汝成、一為夾一夾之吳履中。
其以削發夾二夾者,方拱幹、楊昌祚、衛胤文、劉明偀、吳孳昌;夾四夾、追銀四萬兩死于家者,孫從度;夾四夾死尤慘者,李士淳、林增。
其它如陳德純、方以智、王□、顧鋐、鄭楚勳、馮垣登、沈邦臣、蕭時豐、萬□、黃熙胤、張正英、趙士錦、吳伯宗、李起龍、郝傑、陸禹思、鄭逢蘭、範方、謝于升、陳翔、林蘭友、蔡國光、劉中藻、何肇元、曹維才、李逢甲、錢增、鄒逢吉,或夾一夾、二夾不等。
凡夾者共五十五人,雖為人好醜不類,而皆不免于辱者也。
宋之繩削發,以楊廷鑒、周锺力薦于王旗鼓,免夾。
汪光緒、楊若僑、周亮工、劉令尹俱未夾,此所謂囚辱者也。
蔣德璟十三日辭朝,出住崇文門外;鄭二陽、曾纓、施元征、張伯鲸、汪維效、翁希禹、程北科、宮偉镠、程子奇、彭遇凱、施升、蔣臣、譚良友、史夏隆、嚴通、林饬、王崇簡,所謂潛身者也。
其叛逆奸臣姓名,則張缙彥、周奎、宋企郊等四人。
其時以太子獻者,周奎也。
以十九日同太監開齊化、東便二門獻城仍被夾者,張缙彥也。
其受賊官職姓名,則劉太鞏、光時亨、楊枝起三人倡為助饷之說,各寫五千金丐宋企郊投名,召見授職。
梁兆陽,召見凡二,授兵部侍郎;楊觀光,亦召見二,授禮部侍郎。
周锺、授檢讨。
撰勸進表、登極诏并獻下江南策,逢人即自诩牛老師極為歎賞者,周锺也。
項煜授太常丞。
煜門生黎志升為□腹心,欲大拜之;即昌言于衆曰:大丈夫大節既不全,當立蓋世功名,如管仲、魏征可也。
後授本職,始沮喪逃歸。
南渡時,煜亦被人執而沈諸河死。
錢位坤,授國子監丞。
初賊不用坤,丐周锺夤緣。
僞文撰顧揚赴部時,對人曰:我明日此時,便非凡人矣(京師有不凡人傳)。
薛所蘊,授祭酒,何瑞征,授教習館元。
宋學顯、趙京士、葉初春,授大理丞。
賀王聖、吳家周,授原職。
董家恒、楊廷鑒、韓四維、高爾嚴、陳名夏、張之琦、趙玉森、傅鼎铨、楊名琅、魏學濂、張元琳、吳爾埙、劉餘谟、魏天賞、史可程、朱積、蕭卓、王自超、劉廷琮、何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