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集權帝國的發展與傾覆

關燈
傷人及盜抵罪。

    ”于是秦人大悅。

     項羽既定河北,率楚軍、諸侯軍和秦降軍西向入關,行至新安(今河南渑池縣東),聽到秦降兵有怨言,慮其為變,便把他們全部活埋,據說數達二十餘萬人。

    劉邦聽說項羽已封章邯為雍王,預備以他王關中,便派兵把守函谷關,拒外軍入境。

    項羽到關而不得入,一怒把它攻下,進駐鴻門(今陝西西安臨潼區東),與劉邦相距四十裡。

    這時項羽的軍隊共四十萬,劉軍隻有他的一半,項羽本拟進攻劉邦,因邦親來謝罪,才未成事實。

    接着項羽進入鹹陽,他入城後首先所做的幾件事是:屠城,殺子嬰,收集财寶婦女以及放火燒秦宮室,據說這場大火達三月不息。

    這時的項羽,已俨然是天下的主宰,無人敢抗拒他。

    繼而在火光血影中,他憑着個人的意旨,裂土分疆,建立起政治的新秩序。

     項羽對懷王無疑懷有甚深的惡感,其原因無法确考,可能由懷王對他不甚重視而起,諸如不許他與劉邦一同入關以及最初不以他任援趙軍的統帥等。

    漢元年(前206)正月,項羽尊懷王為義帝,但隻給他湘江上遊一塊狹小的地盤,定都于郴(今湖南郴州市)。

    二月,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王舊魏楚地九郡,定都彭城。

    “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便是他東都彭城的主要原因。

    此外他封了十八個王,如下表: 項羽對原有的各國諸侯,甚為嫉視,因此他大封各國部将,以他們為王,分割其國。

    于是齊分為三,燕分為二,趙分為二,魏分為二,秦分為四,楚分為三(加羽本人為四),韓分為二。

    而各國部将封王後所領的土地,往往較舊有的諸侯為大。

    齊、趙、燕、魏等國,莫不如此。

    這些諸侯,當初随項羽入關,希望至少能保全舊日的領土,但結果不但領土縮小,其王也事實上受到黜降,其不滿自可想見。

    此外,項羽公開破壞懷王的舊約,改封劉邦于巴蜀漢中,而以三個秦國降将分王關中地,他們曾喪失秦國健兒數十萬于關外,把屠殺焚掠帶進關來,最後卻又在秦人的頭上為王。

    所以這件事不但為劉邦所深恨,秦人的悲憤也可以想象。

    又如齊相田榮曾再造齊國,但因田假事與項氏有隙,這次也無封土;趙将陳餘之功,與張耳相若,但隻封侯;因此二人遂成為項羽的敵人。

    從這次分封看,項羽是沒有統一思想的,他仍以列國分立為原則;他也不想做皇帝,因此隻弄個不倫不類的霸王名義便已滿足;而他本身所占的地盤,也不算大。

    同時所封的十八個王中,原屬楚國勢力集團的隻有四個,如果說項羽的分封完全為私,也是不公平的。

     四月,在鹹陽受封的諸王分别就國,但項羽以韓王成無功,張良又輔佐劉邦,憤而挾韓王歸彭城,廢以為侯。

    劉邦則率領數萬人前往漢中,并燒絕自漢中北出惟一的山徑“棧道”,示無還心,以使項羽不疑;事實上他是處心積慮找機會打回老家的。

     五月,田榮反于齊地,逐田都,殺田市,自立為齊王。

    他收編了一股以彭越為首約萬餘人的土匪勢力,并命越攻濟北王而殺之,因此盡有全齊之地。

    八月,劉邦乘齊地之亂,項羽無暇西顧,自漢中突入關中,圍章邯于廢丘(今陝西興平縣東南),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皆降。

    同年,韓廣不肯就國遼東,為臧荼所擊殺,其地也為荼所并。

    在分封後的幾個月中,便已發生這麼多的嚴重事件。

     漢二年(前205)十月,義帝于就國的途中,被項羽派人擊殺。

    同月,陳餘得田榮之助,把常山王張耳趕走,迎趙歇于代,立為趙王。

    趙王以陳餘為代王,餘留佐趙王,而以夏說為代相國以守之。

    劉邦的勢力也伸展至關外,河南王申陽降漢。

    韓王成前已被項羽殺害,劉邦乃遣故韓襄王孫信和張良将兵攻取韓地。

    次月,立信為韓王,漢并徙都于栎陽(今陝西西安臨潼區東北)。

    情勢至此,已逼使項羽非用武力解決不可了。

     項羽首先親自擊齊,正月,大敗田榮于城陽(今山東莒縣),田榮遁走,為百姓所殺。

    楚軍北進,沿途焚掠燒殺,齊人相聚叛亂。

    三月,劉邦乘項羽伐齊,揮師東征。

    降西魏王豹,虜殷王印;并為義帝發喪,号召諸侯,讨伐項羽。

    四月,劉邦率領諸侯兵凡五十六萬人伐楚,這時項羽尚在齊境,與田榮弟田橫交戰,因此漢軍得入彭城。

    項羽聞訊,急以精兵三萬人還戰,漢軍大敗,損失達二十萬人,劉邦帶數十騎狼狽遁去。

    劉邦敗後,諸侯又多背漢與楚。

    田橫則乘項羽還師,複定齊地,立田榮子田廣為齊王。

     漢軍出陳倉進攻時期作戰經過示意圖。

    漢元年(前206),劉邦乘項羽東部用兵,遂從故道暗度陳倉,一路東進,敗雍王章邯,再攻好畤,進圍章邯于廢丘,又分兵迫降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

    同時以薛歐軍出武關,直指彭城,被楚軍阻于陽夏。

    劉邦假意寫信給項羽,稱志隻在三秦,并不以楚為敵,項羽因此定下先齊後漢的方針,隻派鄭昌率少量兵力駐陽城,以備漢軍東進。

    二年(前205),項羽在城陽大破齊兵,田榮敗死于平原,但接着項羽進攻田橫受挫,被牽制于齊地。

    劉邦乘機出函谷關東進,在陽城迫降鄭昌,然後東渡黃河,俘虜殷王司馬印。

    再南渡黃河到達洛陽,以項羽殺懷王為借口,聯合五路諸侯,向彭城進攻,進至外黃,彭越歸漢,劉邦命他繼續擾襲梁地,主力攻下彭城。

    項羽聞訊,親率精兵出胡陵,至蕭,由西向東襲破諸侯聯軍,再破漢軍于睢水上,劉邦狼狽逃回荥陽。

     劉邦收聚散卒,固守荥陽、成臯(今河南荥陽市西北),賴蕭何供給關中的壯丁及糧食,軍勢複振。

    而章邯也于此時勢窮自殺,關中之地盡定。

    此後,漢即改采迂回戰略,正面固守荥陽成臯,而側擊黃河以北地區。

    魏豹自劉邦敗後,又複反漢,漢遣韓信擊之。

    九月,信擒魏豹于安邑(今山西夏縣),魏地遂定。

    繼而信擊擒代相國夏說于阏與(今山西和順縣西北)。

     漢三年(前204)初,漢遣韓信張耳擊趙,斬陳餘于泜水(今河北元氏縣境)上,擒趙王歇,趙地亦定。

    繼而漢以随何說降九江王英布,布隻身投漢;項羽又中了漢的反間計,猜疑他最得力的謀臣範增,結果增憤而告退;這些都是項羽的大損失。

    但楚軍在正面的進攻仍異常猛烈,五月,漢失荥陽、成臯,劉邦逃至趙,取得韓信張耳的軍隊;一面命韓信東擊齊,一面率兵南下,伺機再戰。

    項羽本可繼續西進,但因彭越的搗亂而回兵。

    彭于劉邦首次東征時降漢,漢拜他為魏相國,他率兵與楚作遊擊戰,到項羽西攻漢軍,他乘機取魏地睢陽(今河南商丘市南)、外黃(今河南杞縣東)等十七城,燒掠楚的軍資,項羽不得已回師,親自進剿。

    到四年(前203)初,項羽奪回彭越取去的十餘城,而成臯又被漢軍乘機收複。

    繼而韓信定齊地,并大敗楚的援軍,至此楚已顯然陷入劣勢。

    到年終,楚與漢和,約定楚漢中分“天下”,以鴻溝(在今河南荥陽市境)為界,東邊屬楚,西邊屬漢。

    楚則歸還劉邦的父親太公和妻子呂氏,他們是于劉邦首次東征失敗後為項羽所俘。

    約成後,項羽便罷兵東歸。

     漢軍防禦時期作戰經過示意圖。

     漢三年(前205),劉邦在彭城遭遇大敗後,諸侯紛紛背漢向楚。

    劉邦依張良策,重新部署:劉邦親率主力堅守成臯、荥陽地區;彭越在梁地活動,牽制、疲困楚軍;韓信率一部逐次殲滅黃河以北割據勢力,争取英布,使其進攻楚軍側背。

    楚漢争戰進入相持。

     正面戰場:得蕭何關中兵員補充後,劉邦複出兵武關,進至宛、葉,項羽南下救宛,時當彭越襲楚軍後方,陷下邳。

    項羽東還擊之,劉邦乘機北上奪回成臯。

    楚軍退彭越後,返軍複破荥陽,進圍成臯,漢退守鞏縣,兩軍相持。

    漢命劉賈率一部自白馬津渡河,向西深入楚地,以助彭越遊軍,下外黃、睢陽等十七城,斷楚軍成臯、彭城聯系。

    項羽又被迫率軍東返擊退彭越,但成臯又入漢軍手中,楚軍急返回救,漢将戰線向東推進至廣武。

    八月,楚糧盡,兩軍劃鴻溝為界,地分東西。

     北方戰場:由韓信主持,為避開魏西面重兵防守,漢軍佯出臨晉,潛出夏陽,東進下安邑,再西返破魏王豹于蒲坂;九月,北上破代,東出井陉險隘,入趙後,背水結陣,誘敵出擊,反攻大破趙軍,平定趙國;派使臣至燕,燕國投降;繼續東進,趁齊軍準備歸降,疏于防範之機,破曆下,進占臨淄,楚将龍且自彭城救齊,被韓信大破于高密,龍且戰死,韓信完全占領齊國。

    韓信一路東行,黃河以北悉數入于漢軍,在北面對項羽形成極大壓力。

     南方戰場:劉邦派随何遊說英布叛楚,項羽側背又現新的威脅,命項聲攻擊英布,英布兵敗,退走成臯。

    但漢軍也達到在南面牽制、分散楚軍的目的,減輕了正面的壓力。

    在相持作戰中,項羽各方進軍,均所向披靡,但局部勝利無益于大局,且屢被漢軍調動,軍力已然疲憊,形勢轉入不利。

     劉邦則因張良等的力勸,于五年(前202)初(十月)再度出兵追擊項羽,并召韓信、彭越合兵進戰,許以地盤。

    至十二月,漢軍圍項羽于垓下(今安徽靈壁縣東南)。

    項羽率八百餘騎突圍,南至長江西岸的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從人殆盡,項羽慚憤自刎而死。

    諸侯遂擁戴劉邦為皇帝,同年二月,劉邦即位于定陶附近的氾水之北。

    最初他定都于洛陽,五月,遷都長安。

    擾攘數年的戰局,自此告一段落。

     漢軍追擊楚軍時期作戰經過示意圖。

    漢四年(前203),項羽兵少食盡,主動求和,與漢“中分天下”後,東返。

    劉邦聽張良、陳平建議,乘項羽不備,發兵追擊至固陵。

    由于韓信、彭越未能前來會合,被楚軍反擊,漢軍大敗,劉邦被迫堅守。

    随後,大封韓信、彭越,韓信于是自齊下彭城,彭越亦自昌邑南下,劉賈、英布北上下壽春。

    這時,漢軍複振,進逼楚軍至垓下,其他諸軍配合,在垓下合擊楚軍,項羽率八百騎突圍,過淮河,奔烏江,被漢軍追至,兵敗自刎。

    楚漢相争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