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集權帝國的發展與傾覆

關燈
勝稱王後,立即遣将分途進兵,繼續拓地。

    計北上者兩路,一路是武臣、張耳、陳餘等略趙地,一路是周市略魏地。

    西進者三路,一路是吳廣攻荥陽(今河南荥陽市東),其他兩路是周文攻函谷關和宋留攻武關(今陝西商洛市東),直指關中。

    武臣到邯鄲,即自立為趙王,以陳餘張耳為将相。

    武臣又派韓廣略取燕地,韓到燕後也自立為燕王。

    周市定魏地後,東進至齊,這時舊齊王室後裔田儋已自立為齊王,發兵拒市,市敗還魏,立舊魏王寶之後魏咎為魏王。

    周文也越函谷關進軍至鹹陽以西的戲(今陝西西安臨潼縣東),至此他的軍隊已有兵車千乘,卒數十萬。

    這些都是陳勝起義後兩三個月間的事。

     陳勝、吳廣失敗經過示意圖。

    秦二世元年(前209),進攻鹹陽的周文部,被章邯所率秦軍打敗,退出關中,秦軍得到喘息,調動防守長城的部隊增援,在曹陽大敗周文,追至渑池,擊潰周文軍,周文自殺。

    吳廣攻荥陽不下,秦兵将至,吳廣被部下田臧所殺,田臧命一部監視荥陽,自迎擊秦軍,兵敗戰死,餘部也相繼敗滅。

    章邯轉向南攻陳,陳勝率孤軍迎敵,敗退至城父,被叛徒所殺。

    南陽的陳留聞陳勝死,率軍向新蔡撤退,途中率軍降秦。

     當周文軍逼近鹹陽時,秦廷大震,倉促間無法征集軍隊,隻得赦免在骊山工作的刑徒,并解放奴隸所生的男子,以少府章邯率領應戰。

    結果周文大敗出關,秦軍直追至渑池(今河南渑池縣),周文自刎死,所部也告瓦解。

    這時吳廣正圍荥陽不下,其部下田臧等以秦兵将至而廣又驕不知兵,危在旦夕,因而假托陳勝的命令把廣殺掉,陳勝乃以田臧為上将。

    臧一面以少數軍隊監視荥陽,自率大部精兵迎擊章邯于荥陽西北的敖倉,結果一戰敗死。

    章邯乘勝東進至陳以西,陳勝親出監戰,軍敗遁走,被他的禦者所殺。

    宋留的一支軍隊已定南陽,但陳勝死後,南陽又叛歸秦。

    宋留也投降秦軍,但仍遭秦人殺害。

    這些都是二世二年(前208)頭幾個月的事。

     陳勝的勢力,雖然大體被消滅,但各地的起兵者卻越來越多。

    章邯率領着一支孤軍,東征西剿,成為秦末的風雲人物。

    最初他連獲勝利,但燎原的野火,使他顧此失彼,撲救不暇,終緻逼他走上敗降之路。

     (二)巨鹿之戰與劉邦入關 二世元年九月,也就是陳勝起兵後的兩個月,在長江南岸會稽郡治的吳縣(今江蘇蘇州市),也出現一支義兵,由項梁和他的侄兒項羽為首領。

    項梁是楚國名将項燕之子,原家于下相(今江蘇宿遷市),因殺人攜項羽亡命于吳,甚受當地士大夫的推崇。

    項羽長成,也以勇力知名。

    當陳勝造反的消息傳來,他們襲殺會稽郡守,由項梁取代其位。

    繼而招收徒衆,共得八千人,由項梁親自統領,并以項羽為裨将。

     次年三月,項梁叔侄率兵渡江北上,沿途收納起兵的豪傑陳嬰、英布等,至下邳(今江蘇邳州市)時,已有衆六七萬人。

    這時在彭城(今江蘇銅山縣)以東,尚有秦嘉率領的一支義軍,他們奉舊楚貴族景氏的後裔景駒為楚王,也為項梁所并。

    此外,項梁又吸收了自稱為沛公的沛(今江蘇沛縣)人劉邦的勢力。

    劉邦本為秦泗水亭長,為人好酒色,不事生産,但輕财好施,和易近人。

    一次,政府命他押解刑徒,前往骊山服役,途中跑掉不少,經過豐縣(今江蘇豐縣)西邊的澤中時,他索性把他們一齊放走,自己則與願意跟随他的刑徒十餘人,亡命于芒(今河南永城市東北)、砀(今安徽砀山縣南)兩縣的山澤中。

    到陳勝起兵,沛人殺沛令,開城迎接劉邦,并擁戴他為沛公,招收縣中的子弟,共得二三千人。

    其後他連取沛、豐、砀等縣,至此歸附項梁。

    這時,陳勝的死訊也已證實。

    是年六月,項梁聽從居巢(今安徽巢湖市)人範增的建議,求得楚懷王之孫(名心)于民間,立以為王,仍号楚懷王,用以激發楚人對秦的夙恨。

    懷王定都盱眙(今江蘇盱眙縣),項梁則自号武信君。

    此外項梁又采納韓相後裔張良的建議,立舊韓宗室後裔韓成為韓王,以良為司徒。

    二人率千餘人西略韓地,得數城,又被秦人奪回,因此在黃河南岸的颍川一帶過着遊擊生活。

     章邯滅陳勝後,接着便進擊魏王咎于臨濟(今河南開封市西北),齊王田儋和楚将項它連兵救之,為秦所敗,田儋戰死,魏王咎自殺,這也是二年六月的事。

    魏咎弟魏豹投楚,懷王給他數千人,命他再取魏地,結果下魏二十餘城,懷王乃立豹為魏王。

    齊人也于田儋死後立故齊王建之弟田假為王,田儋弟田榮收餘衆東走,章邯追之,為項梁所敗,田榮乃得平定齊地。

    繼而田榮驅逐田假,假投奔項梁,榮乃立田儋子市為齊王而自為齊相。

     巨鹿之戰作戰經過示意圖。

    秦二世二年(前208)九月,章邯率軍攻趙,大破趙軍,趙王歇困守巨鹿。

    章邯派王離、涉間率軍包圍巨鹿,自率主力駐兵巨鹿西南的棘原。

    趙王向楚懷王求救。

    懷王以宋義率軍赴援。

    項羽殺宋義取得指揮權後,急派英布、蒲将軍率兩萬人為前鋒,向西急渡漳水。

    随後親率主力渡河,迅速包圍王離軍,切斷王離軍與章邯軍聯系的甬道。

    消滅王離軍後,項羽又屢敗章邯軍。

    章邯率軍南撤。

    項羽派蒲将軍急行軍至三戶津,切斷秦軍退路。

    項羽自率主力在汙城又大敗秦軍,迫使秦軍在殷墟向項羽投降。

    此役,項羽“破釜沉舟”同秦軍決一死戰,又采取了“楚擊其外,趙應其内”的内外配合方針,大破秦軍,為劉邦乘虛入關創造了有利條件。

     項梁進擊秦軍,連獲勝利,因而志氣驕盈。

    九月,章邯得到關中援軍,大破楚軍于定陶(今山東定陶縣),項梁戰死。

    章邯既破項梁軍,認為楚地不足憂,乃渡黃河北上擊趙。

    趙自二世元年武臣自立為趙王後,二年初,武臣以内亂被殺,張耳、陳餘訪得舊趙王室之後名趙歇者,立為趙王,居信都(今河北冀州市東北)。

    章邯北上後,大破趙軍,并夷平邯鄲城。

    趙王歇走入巨鹿(今河北平鄉縣)城,秦軍圍之。

    這時楚軍集中于彭城附近,懷王也移節于此。

    趙屢次求救于楚,懷王乃以宋義為上将軍,項羽為次将,範增為末将以救趙。

    宋義曾預言項梁必敗,有知兵之名。

    此外懷王另派劉邦,收合陳勝項梁的散卒,西進伐秦。

    項羽本請求與劉邦一齊西征的,但懷王以他過于殘暴,所過無不夷滅,恐失秦人之心,因而要他随宋義救趙。

     劉邦、項羽滅秦作戰經過示意圖。

     劉邦方面:秦二世三年(前207)二月,劉邦乘巨鹿決戰的時機,由砀北上,攻昌邑不下,特而向西,在高陽遇郦食其,采納他的建議,下泰儲糧地陳留。

    三月,攻開封不下,轉而在曲遇大敗秦軍。

    四月,因荥陽難攻,南下攻占颍川,再北攻平陰,封鎖黃河渡口,進至洛陽東,和秦軍作戰失利,遂向南迂回,出轅關,意在由武關入關中。

    六月,至,大破秦軍,攻宛,迫降宛守将。

    七月,繼續西進,進占湖陽、郦、析、肅清南陽秦守軍。

    八月,攻破關中東南門戶武關,繞過峣關,在藍田大敗秦軍,進至霸上,子嬰出降,秦朝滅亡。

     項羽方面:在巨鹿決戰大勝秦軍,又在殷墟迫降章邯後,自荥陽經函谷關入鹹陽。

     劉邦西進時,不足萬人,但一路收拾零星起義武裝,搜羅人才,注意軍紀,故能一路壯大。

    行軍途中,攻開封、洛陽等要地不能下,即繞行,不頓兵于堅城。

    入關時不走秦軍實力勁強的函谷關,而向南大迂回,自武關入關。

    在入武關前,先向武關佯動,然後出敵不意東返圍攻宛城,肅清南陽之秦軍,解決後顧之憂後,才自武關進入關中。

    這一切措施都十分成功。

    加上項羽在趙地牽制大部秦軍,入關後安撫關中秦人措施得當,終于進入鹹陽,一舉滅秦。

     三年(前207)初,宋義進軍至安陽(今山東曹縣東),逗留四十六日不進,想坐觀其變。

    項羽主張疾速渡河,與趙夾擊秦軍,宋義不許,項羽便殺掉宋義,代理其位。

    懷王得訊,乃命羽為上将軍。

    項羽受命後,先派二萬人渡黃河北救巨鹿,獲得小勝。

    接着項羽親率全軍渡河,渡河後破釜沉舟,以示決死之心。

    既而楚軍進抵巨鹿,大敗秦軍,俘秦将王離,遂解巨鹿之圍。

    這時章邯軍屯巨鹿之南,楚軍又連破之。

    章邯因外受楚軍的壓迫,内受趙高的忌視,心不自安,便投降項羽,羽立之為雍王,這時已是七月。

    當項羽救巨鹿之前,各國的援趙軍到達巨鹿外圍的有十餘起,但都不敢與秦軍一戰,及見楚軍英勇破敵,諸侯軍的将領無不懾服,于是項羽成了諸侯聯軍的統帥。

     再說劉邦,他自二世二年年底受命率軍西進,當時秦軍的主力被吸引在北方,因此他一路未遇勁敵。

    他橫穿今河南省的東部,到三年中,已到達洛陽以東地區,在那裡與張良會合,然後攻略南陽,西趨武關。

    八月,武關陷落。

    這時秦的中央政府,由趙高一手把持。

    趙高于二年末陷殺李斯,繼任丞相,他對二世一味欺瞞,屢以關東的亂事不足憂為言。

    到武關陷落,他的謊言被拆穿,因懼禍而弑二世,立二世侄子嬰,改稱秦王。

    一面遣人向劉邦約降,邦不理,繼續前進。

    九月,子嬰刺殺趙高,劉邦也已進至藍田(今陝西藍田縣西)以南,大敗秦軍,直指鹹陽。

    次月,子嬰迎降,秦朝乃正式結束。

     秦曆可以說終于二世三年九月,到十月子嬰投降時,已進入曆史上所謂的“漢元年”,因為秦曆以十月為歲首,漢曆則承襲秦曆。

    但事實上那時漢朝還沒有建立,尚須經過四年半的紛争,才有統一的漢朝出現,因此曆史又把秦朝滅亡後的四年半稱作“秦漢之際”。

     (三)項羽分封與楚漢戰争 劉邦到鹹陽後,入居秦宮,但經張良等人的勸告,又退出秦宮,駐軍于鹹陽以東的霸上;對于秦的珍寶财物,也一無所取,專待各路諸侯前來共同處理。

    但當初懷王曾與諸将約,誰先入關中,便以其地封他為王,因此劉邦頗以關中的主人自居。

    他并以這種地位,宣布廢除秦的苛法,僅約法三章:“殺人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