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卌七

關燈
式部大輔従四位下藤原朝臣春景読之。

    太政大臣點定奏之。

     三日丁亥。

    下知中務省、減禦服絹千疋、定二千五百疋、減綿千屯、定七千四百二屯。

    縁去四月廿七日勅書也。

     五日己醜。

    端午之節。

    天皇禦武徳殿、歓四府騎射。

    親王已下五位已上貢馬。

     六日庚寅。

    天皇禦武徳殿、観左右馬寮競走馬、及四府馬上雑芸。

     八日壬辰。

    公卿奏言。

    伏承去月廿七日勅旨、道在祟倹、理深経邦。

    将以知禮節於倉廩、周富庶於黎■。

    推減服禦、以■恒規。

    臣等捧読已周、無任荷懼。

    謹検前朝故事、将於陰陽逆節水旱淹旬、或損天廚之饌、■省禦廚之資、未有■■斉政。

    玉燭調時、徒引責躬之誠、以先損上之美者也。

    臣等槐棘備員、茅土疏色、忽対黃紙之文、愈靦素餐之責。

    伏以、臣之奉君、上之化下、泥璽寫其方円、風草任其偃仰。

    豈有主上、軫憂國之慮、臣下懐重祿之情者乎。

    伏望。

    五位已上封祿、暫従省約、集軽塵而裨帝嶽、以添天■。

    謹録事狀、伏聴天裁。

     十四日戊戌。

    霖雨不止。

    奉幣丹生河上神、祈止雨也。

    告文曰。

    天皇《我》詔旨《止》、丹生河上《仁》坐雨師大神《乃》広前《尓》申賜《倍止》申《久》。

    方今百姓耕種《留》時《奈利》。

    而自今月朔霖雨不止《天》農業流損《倍之》。

    皇大神《乃》厚助《尓》依此災《波》可止《之止奈毛》所念行。

    故是以、蔭子正六位上大中臣朝臣夏名《乎》差使、禮代《乃》大幣帛《尓》白毛禦馬《乎》牽副《之女天》奉出《須》。

    此狀《乎》神那可良《毛》聞食《天》降雨忽霽《天》風災不起五穀無損《天》天下■天皇朝廷《乎》寶位無動《久》常磐堅磐《尓》夜守《利》日守《利仁》護幸賜《倍止》恐《美》恐《美毛》申賜《久止》申。

     廿日甲辰。

    賑給京城飢民。

    以霖雨也。

     廿二日丙午。

    酉時、日色変黒、光散如射。

    」常陸國従五位下靜神?稲村神、並授従五位上。

     廿三日丁未。

    以元慶寺有労三綱并久住僧等、預階業、補諸國講読師。

    先是、彼寺座主権僧正法印大和尚位遍照牒稱。

    依太政官今年三月廿一日符旨、応令此寺年分僧経階業、補任年中所闕講読師既畢。

    事須依官符、以挙申之。

    而案斎講二年八月廿三日格稱。

    簡年四十五以上、心行已定始終不易者、補講読師者。

    如今當寺年分僧等、年臈淺少、未合格意。

    爰件僧等、或任用三綱、日夕奔波、戴星之功、不可不賞。

    或久住伽藍、転読無倦、蛍雪之勤、誠在伊人。

    望請。

    以件等僧、令経階業、一如去三月廿一日試年分之符、縦雖年臈已満、而未受菩薩大戒者、須先令受天台大乗戒、而後経階業。

    但不遷本寺。

    又年分僧等、待年臈満、相次挙用。

    夫諸宗僧等受戒之後、配入七大寺、遊學三乗教。

    此寺年分僧、獨未有本寺。

    冀、随其意楽、入延暦寺及七大寺、以兼學諸宗。

    謹請処分。

    至是、官判依請。

     廿六日庚戌。

    地震。

     六月甲寅朔。

    三日丙辰。

    勅。

    公卿去月八日論奏、以為、節有陰陽、時無水旱、減撤服禦、事非舊章。

    雖非舊章、下以従上、群臣封祿、宜暫折留。

    嗟乎、正朔循環、朕按馳■之轡、庫倉懸■、朕已執齏舂之権。

    彼焦思之為傷也、熱於爛石千裡、沈憂之為苦也、深笈懐山九年。

    此而不愁、亦復何事。

    至于天吏修良、地融斉整。

    皆是諸大夫之■理、都非予一人之施為。

    何故割帝賜於有功、彌重朕過、補不足於無徳、更失人心者乎。

    卿等能保微祿之叉手、朕獨将保菲衣之裹身。

    今之所請、拒而不聴。

     十一日甲子。

    月次神今食祭。

    如常。

    天皇禦神嘉殿、親奉祭、如常儀。

     十四日丁卯。

    権僧正法印大和尚位遍照抗表辭封邑。

    有勅不許焉。

     廿日癸酉。

    夜偸児入民部廩院倉、盜取米一斛五鬥。

    為行夜者所捕得。

    偸児引刀自刺不死。

    遣検非違使、送入於獄。

    (元慶八年六月廿三日壬子條に同文)▼是日。

    大宰府言。

    去四月十二日、新羅國判官徐善行?録事高興善等四十八人、乗船一艘、來着肥後國天草郡。

    問其來由、答曰。

    前年漂蕩、適着海岸、蒙給官糧、得帰本郷。

    今奉賀仁恩、賚國牒信物等來朝者。

    今検、寄事奉賀、牒貨相兼。

    隻有執事省牒。

    無國王啓、其牒不納函子、以紙裹之。

    題雲。

    新羅國執事省牒上日本國。

    其上踏印五字。

    謹案先例、事乖故実。

    仍寫牒并録貨物數進上。

    勅。

    新羅國人、包蔵禍心、窺覦家國。

    雖寄事於風波、然猶疑其毒蟄。

    須懲其姦匿、以従重法。

    然而、朝家好仁、不忍為之、在宥放還、然其首領矣。

     廿八日辛巳。

    賀茂斎内親王、臨鴨水修禊、便入紫野院矣。

     廿九日壬午晦。

    大祓於朱雀門前前。

    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