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廿八

關燈
栢梁臺。

    成帝永始四年四月。

    長樂宮。

    臨華殿。

    未央宮。

    東司馬門皆。

    後漢順帝永和元年十月。

    承福殿火。

    魏明帝青竜二年四月。

    崇華殿。

    晉武帝大康十年四月崇賢殿。

    梁武帝普通二年五月殿火。

    延燒後宮屋三千間。

    據此等文。

    國廟火。

    必有素服盡「禮」哀之禮。

    至如宮殿之。

    無有變服廢朝之文。

    但春秋昭十八年左氏傳曰。

    五月宋衛陳鄭皆火。

    三日哭。

    國不市。

    苑曰。

    魏文侯禦廩。

    素服避正殿五日。

    群臣皆素服而哭。

    謹案。

    古之諸侯有如此之者。

    或有變服緻哭之義。

    今折中而論之。

    宜三日廢朝。

    皇帝及群臣不變常服。

    唯盡憂之意。

    從文雄良香等之議。

    』▼是日。

    諸衛戒嚴。

    警夜巡晝。

    倍於常儀。

     庚申十三日。

    諸衛警固。

     辛酉十四日。

    停賀茂祭。

    以大極殿火也。

     壬戌十五日。

    諸衛解嚴。

    』▼是日。

    綾綺殿震動。

     丁夘廿日。

    於建禮門前修大。

    以大極殿火災也。

     庚午廿三日。

    式部省奏諸國銓擬郡司簿。

    天皇不禦紫宸殿。

    大臣奉勅。

    於宜陽殿西廂行事。

     甲戌廿七日。

    分遣左右近衛左右兵衛等勇幹者。

    騎官馬。

    於東西京中。

    毎夜巡行。

    伺視非常。

     乙亥廿八日。

    擬郡司。

    策命如常。

    』勅遣木工權大允外從五位下惟良宿祢安宗。

    木工外從五位下日置造繩主等。

    向紀伊國。

    占採大極殿材木山。

     五月丁醜朔。

    日有蝕之。

     己夘三日。

    勅遣從四位上行神祇伯棟貞王。

    向伊勢大神宮。

    告以大極殿。

     庚辰四日。

    勅遣參議從三位民部卿藤原朝臣冬緒向松尾社。

    參議正四位下行勘解由長官兼式部大輔近江守菅原朝臣是善向賀茂禦祖別雷兩社。

    同告大極殿災。

     辛巳五日。

    停端午之。

     甲申八日。

    遣使柏原山陵〈桓武〉。

    告以火。

    告文曰。

    天皇大命〈度〉掛畏〈岐〉柏原禦陵〈尓〉。

    恐〈美〉恐〈美毛〉申賜〈倍止〉申〈久〉。

    去月十日〈尓〉大極殿〈尓〉火〈乃〉事在〈天〉。

    東西兩樓并廊百餘間。

    一時燒盡〈尓太利〉。

    傳〈尓〉聞賜〈禮波〉。

    此宮〈波〉掛畏〈岐〉天皇朝廷〈乃〉營作〈良之女〉賜〈天〉。

    萬代〈尓〉傳賜〈介留〉宮〈奈利〉。

    就中〈尓〉大極殿〈波〉殊〈尓〉禦意留賜〈天〉妙〈尓〉麗〈久〉造餝賜〈天〉。

    國〈乃〉面〈止之天〉。

    百官萬民〈乃〉仰〈久〉處〈止〉定賜〈介留〉殿〈奈利介利〉。

    而不意之外〈尓〉此在〈天〉。

    一旦〈尓〉燒盡〈太利〉。

    近日之間〈波〉。

    此〈乎〉憂念恥歎賜〈天〉。

    夜〈毛〉晝〈毛〉無間畏〈利〉賜〈己止〉限量〈毛〉無〈之〉。

    此〈波〉天火人火〈止毛〉未知〈須〉。

    若人火〈奈良波〉。

    掛畏〈岐〉禦陵助哀賜〈天〉。

    行火〈太留〉人等〈乎〉早〈尓〉顯〈之〉出〈之〉賜〈倍〉。

    又近日物恠在〈尓〉依〈天〉蔔求〈尓〉。

    失火之事亦可在〈止〉蔔申〈世利〉。

    掛畏〈岐〉禦陵助護賜〈天〉。

    天火〈尓末禮〉人火〈尓末禮〉未然之外〈尓〉其〈乎〉拂卻賜〈倍〉。

    此狀〈乎〉參議正四位下行左近衛中將兼中權守源朝臣能有。

    從五位上行少納言橘朝臣茂生等〈乎〉差使〈天〉聞〈江〉奉出〈之〉賜〈不止〉恐〈美〉恐〈美毛〉申賜〈久止〉申。

     戊子十二日。

    風起紫宸殿前。

    轉出脩明門。

     庚寅十四日。

    未刻地震。

     辛夘十五日。

    夘時地震。

     丁酉廿一日。

    未時地震。

     己亥廿三日。

    屈六十僧於紫宸殿。

    限以三日。

    轉讀大般若經。

    設僧房於承明門東西廊。

    以八省院廊爲燼也。

    』賀茂齋儀子内親王依病出紫野齋院。

    移居皇太後宮染殿宮。

     癸夘廿七日。

    散位正四位下源朝臣寛卒。

    寛者。

    嵯峨太上天皇之子也。

    天皇叡哲多通。

    雅好文章。

    愛才重士。

    情如飢渇。

    視寛幼耽學。

    欲令展其才勸其博渉。

    研精不倦。

    始加元服。

    叙正六位上。

    奉試及第。

    補文章生。

    承和三年授從四位上。

    六年拜加賀守。

    頃之遷阿波守。

    十二年爲神祇伯。

    十四年爲右京大夫。

    嘉祥初刑部卿。

    仁壽二年兼越中守。

    齊衡三年加正四位下。

    四年讃岐權守。

    貞觀五年爲宮内卿。

    六年爲越前權守。

    宮内卿如故。

    十二年遷伊豫守。

    寛性質直。

    不肯妄交。

    爲政之道。

    本無留意。

    官爵不登。

    抑自取之。

    卒時年六十四。

     甲辰廿八日。

    勅令山城國。

    毎年米冊二斛。

    石清水八幡宮護國寺。

    永以爲例。

    』先是。

    律師法橋上人位長朗申牒。

    大和國長谷山寺。

    是長朗先祖川原寺脩行法師位道明。

    寳龜年中。

    其同類。

    奉爲國家所建立也。

    靈像殊驗。

    遐迩仰止。

    請毎年安居。

    令居住僧等。

    講演勝仁王兩部經。

    誓護朝廷。

    其布施供養。

    用寺家物。

    太政官處分。

    依請。

     廿九日乙巳晦。

     是月。

    霖雨。

    至此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