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廿九

關燈
六月丙午朔。

    延暦寺座主傳燈大法師位圓珍上表。

    請以内供奉十禪師傳燈大法師位雲授蘇悉地大法。

    爲三部大法阿闍梨。

    内供奉十禪師傳燈大法師位常濟爲兩部大法阿闍梨。

    詔從之。

     戊申三日。

    制。

    左右京百姓。

    六年已上。

    不進計帳戸。

    準逃走例除帳。

    收口分田。

     己酉四日。

    風吹氣冷。

    宛然似秋。

     壬子七日。

    夘時霧降。

    至巳而霽。

     癸醜八日。

    授參河國從四位下知立神。

    砥鹿神並從四位上。

    從五位上狹投神。

    赤孫神並正五位下。

    肥前國從四位上田嶋神正四位下。

    從五位上志々岐神正五位下。

    正六位上神嶋神。

    鳴神。

    銀山神並從五位下。

    』庶人伴中庸犯大造罪。

    被配流隱伎國。

    中庸男禪師麿。

    元孫。

    叔孫三人。

    其禪師麿年十二歳。

    身在京師。

    詔遣配所。

    元孫叔孫二人。

    隨在配所。

    召還京師。

     甲寅九日。

    右大臣已下參議已上相向八省院含章堂。

    始行修造大極殿之事。

     丙辰十一日。

    停月次并神今食祭。

    以内裏有穢也。

    大於建禮門前。

     庚申十五日。

    霖雨。

    』故延暦寺座主慈覺本願文殊五間影嚮樓一基〈円仁〉。

    高五丈三尺。

    廣五丈三寸。

    縱三丈八尺。

    安置正體文殊坐像一軀。

    高四尺八寸。

    化現文殊乘師子立像一軀。

    高八尺。

    脇侍文殊立像四軀。

    高各五尺三寸。

    侍者化現文殊童子立像一軀。

    高五尺三寸。

    師子禦者化現文殊大士立像一軀。

    高五尺三寸。

    太政官處分。

    以爲誓護朝庭之處。

    先是。

    内供奉十禪師傳燈大法師位雲申牒。

    昔者慈覺大師入唐求法之日。

    巡禮臺山之時。

    感遇文殊化現師子聖燈圓光。

    頼此大聖之感應。

    得遂求道之大願。

    欲使彼大聖之應化。

    感來於我本朝。

    鎭護國家。

    利益黎庶。

    由是祈乞於五臺現化之處。

    掘取五峯清淨之土。

    經歴一紀。

    跋渉萬裡。

    秘藏潔塊。

    將來此間。

    埋置五方之壇下。

    構造二重之高樓。

    專令雲勾當其事。

    成功未半。

    大師無常。

    雲師遺命。

    果師本願。

    重樓尊像。

    功夫甫就。

    請奉進公家。

    爲護王之處。

    至是聽其所請焉。

     辛酉十六日。

    雷雨。

    諸衛陣於殿前。

     癸亥十八日。

    晨旦霧降。

    申時雨雹。

    酉時地震。

    』無品久子内親王薨〈雲々〉。

    帝不視事三日。

     甲子十九日。

    京師飢饉。

    遣使賑恤。

    以後院物給之。

     乙醜廿日。

    民部省奏請。

    令式部省改權任國司并品官交名移日月。

    主稅寮解。

    式部省依貞觀十年十二月廿六日格。

    録年中所任權官交名。

    〈雲々〉。

     丙寅廿一日。

    一萬三千佛像廿九鋪。

    各廣五幅。

    高一丈六尺。

    分置東海。

    山陰南海三道諸國。

    國別一鋪。

    先是。

    元興寺僧賢護申牒。

    先師故律師傳燈大法師位靜安。

    承和年中奉勸國家。

    禮拜佛名。

    始行内裏。

    漸遍人間。

    遂詔諸國並令勤修。

    安本作是念。

    書寫佛經。

    鎭護國家。

    仍寫經典。

    安置諸國。

    未畫佛像。

    奄然殞背。

    遺教在耳。

    追思増悲。

    苟爲弟子。

    當述師志。

    由是發心緻誠。

    奉造尊像。

    望請分置内裏及諸國。

    毎至禦願懴悔之會。

    展張眞容。

    於前修之。

    許其所請焉。

     壬申廿七日。

    元興福寺僧徳操。

    「元」右京人長背村主。

    與春日春岑。

    同謀私鑄錢。

    推問事迹。

    徳操不伏。

    雖然衆證灼然。

    須依格着役仕。

    有曰。

    村主本是緇徒。

    殊處中流。

    是故配流伊豫國。

     秋七月丙子朔。

    己卯四日。

    廣瀬竜田祭。

     壬午七日。

    興福寺塔。

    自寅時震動。

    至幹九日不止。

     癸未八日。

    山城丹波兩國司申請。

    株國司公廨。

    準一分給非違使。

    但有調庸未進欠負未納之年。

    準國司例勘補。

    從之。

     乙酉十日。

    加賀國々掌二員把笏。

    以入色者爲之。

     丙戌十一日。

    授甲斐國從四位下勳十二等物部神。

    越中國新川神並從四位上。

    甲斐國正五位下美和神正五位上。

    美濃國正六位上兒安神。

    越中國櫛田神並從五位下。

    』丹後。

    美作兩國飢疫。

    賑給絶乏戸。

     己醜十四日。

    大雷雨。

    諸衛陣於殿前。

    』參議「行」右大弁從四位下兼行近江權守源朝臣舒獲奇鳥一獻之。

    其大及體如鴨。

    羽毛觜腳背赤。

    勅放北山。

    』先是。

    去年十月。

    勅喚散位大藏善行。

    侍藏人所。

    校定禦書。

    兼以顏氏家訓。

    教授帝左右年少及禁中好事者。

    至是講竟。

    詔於藏人所。

    賜竟宴。

    喚大學文章生等賦詩。

     庚寅十五日。

    授攝津國正六位上高林神從五位下。

    』伊賀因幡兩國司奏言。

    株公廨利稻一分。

    將加國儲。

    詔許之。

     癸巳十八日。

    雷雨。

    』▼是日。

    大安寺塔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