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廿八
關燈
小
中
大
發程。
入夜着岸。
對馬嶋與壹伎嶋。
又亦如之。
其潮落潮來。
不似他處。
而陸地人民。
不詳波程。
故蕩沒連踵。
溺死不絶者。
今謹故實。
延暦以往。
件年糧籾。
從六ケ國。
遞送於壹岐嶋。
壹岐嶋受領。
轉送於對馬嶋。
而大同以來已停廢。
伏以。
古人遠圖。
深達物理。
但令六國漕運。
猶未由救弊。
因文簿。
壹伎嶋課丁二千餘人。
並是半輸者也。
千人貢禦油。
千人進府儲油并雜穀等。
又同嶋水田六百十六町。
而沒八十六歩。
就中除百姓口分田并雜田等之外。
死者口分并疫死口分。
國造田等一百餘町也。
今商量。
役千人丁。
營百町田。
其勢易於反掌。
停進府之雜物。
運對馬嶋年糧事。
又便於人民。
假令停壹岐嶋所進雜油并雜穀等。
令進六國。
停六國所運年糧。
令營壹伎嶋田。
相折利害。
所返納稻二萬九千六百冊餘束。
即其支度用途載在別紙。
但反經之可否。
利害難明。
因召彼嶋守賀茂直峯并練事書生等。
令陳利害。
勘署已訖。
』其二事。
請合肥前國松浦郡庇羅値嘉兩更建二郡号上近下近置値嘉嶋曰。
案内。
元有九國三嶋。
至于天長元年。
停多嶋。
隷大隅國。
是隻貢百領鹿皮。
費三萬六千餘束稻之故也。
今件二。
地勢曠遠。
戸口殷阜又土産所出。
物多奇異。
而徒委郡司。
恣令聚歛。
彼土之民。
厭私求之苛。
切欲貢輸於公家。
「物」惣是國司難巡。
長少權勢之所緻也。
加之地居海中境隣異俗。
大唐新羅人來者。
本朝入唐使等。
莫不經歴此嶋。
府頭人民申雲。
去貞觀十一年。
新羅人掠奪貢船絹綿等日。
其賊同經件嶋來。
以此觀之。
此地是當國樞轄之地。
宜擇令長以愼防禦。
又去年或人民等申雲。
唐人等必先到件嶋。
多採香藥。
以加貨物。
不令此間人民觀其物■。
又其海濱多奇石。
或鍛練得銀。
或琢磨似玉。
唐人等好取其石。
不曉土人。
以此言之。
不委以其人之弊。
大都皆如此者也。
望請。
合件二。
更建二郡。
号上近下近。
便爲値嘉嶋。
新置嶋司郡領。
任土■貢。
但其俸擧定正稅公廨之間。
令兼任肥前國權官。
於是公卿奏議曰。
臣聞。
聖人濟世。
以便物爲先。
明王馭民。
以制宜爲貴。
今行平所請上件二條。
漸欲省風浪運漕之費。
存封疆任土之規。
有以詳矣。
臣等伏以商量。
營水田充年糧事。
頗乖仍舊謀。
合權宜。
請試許二年。
先明息耗。
合兩号一嶋事。
苟謂利公。
豈期膠柱。
請隨其所陳。
將以改置。
謹録事狀。
伏聽天裁。
奏可。
辛夘十三日。
皇子貞數爲親王。
年二歳。
母更衣參議大宰權帥從三位在原朝臣行平之女也。
皇女識子爲内親王。
年三歳。
母更衣故神祇伯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良近之女也。
皇子長頼。
賜姓源朝臣。
年二歳。
母更衣從五位下行信濃權介佐伯宿祢子房之女也。
壬辰十四日。
勅置延暦寺寳幢院八僧。
有闕申官補之。
永以爲例。
己亥廿一日。
霖雨。
京城人飢。
賑給之。
丙午廿八日。
散位從四位上藤原朝臣本雄卒。
丁未廿九日。
内藏寮禦服倉院松樹有烏巣。
烏一雙棲宿。
毎年生五六子。
今春修舊巣。
將棲乳。
有鵄一雙。
奪烏巣棲止生。
烏鵄相鬪。
經旬不止。
遂鵄戰勝矣。
是月霖雨。
至今未止。
夏四月戊申朔。
天皇不禦紫震殿。
於仗下賜侍臣飮。
賜祿有差。
以從四位下四友王等爲次侍從。
』平野祭如常。
乙夘八日。
大神祭。
』停内裏潅佛。
以行神事也。
丁巳十日。
授上野國從四位上貫前神正四位下。
正五位上伊賀保神從四位下。
正五位下甲波宿祢神正五位上。
』是夜。
子時。
大極殿。
延燒小安殿。
蒼竜白虎兩樓。
延休堂及北門北東西三面廊百餘間。
火數日不滅。
戊午十一日。
追禁前丹波守從五位上安倍朝臣房上。
從五位下笠朝臣弘興。
以有疑行火也。
』詔召問明經紀傳博士等曰。
大極殿。
皇帝廢朝以否。
及群臣從政如何。
從五位上行大學博士兼越中守善淵朝臣永貞。
從五位下行助教船連副使麻呂。
善淵朝臣廣岑。
直講正六位上美努連清名。
小野朝臣當岑等言。
禮記檀弓曰。
有焚其先入之室。
則三日哭。
故曰。
新宮火又三日哭。
左氏傳曰。
昭十八年五月壬午。
宋衛陳鄭。
三日哭。
國不市。
依此言之。
天災人火。
皆三日哭。
是憂火若喪之意也。
既曰三日哭。
何得在正寢聽政。
又春秋之義。
國有異。
則君親素衣縞冠。
帥群臣而哭之。
然則公卿從事。
隨而可知。
大學頭從五位上兼行文章博士巨勢朝臣文雄。
文章博士從五位下兼行大内記越前權介都宿祢良香等言。
春秋穀梁傳。
新宮三日哭。
新宮者何。
祢宮也。
三日哭。
哀也。
其哀。
禮也。
又漢武帝建元六年四月。
高園便殿火。
帝素服五日。
昭帝元鳳四年五月。
孝文廟正殿火。
帝及群臣皆素服。
又漢武帝元封六年十一月。
入夜着岸。
對馬嶋與壹伎嶋。
又亦如之。
其潮落潮來。
不似他處。
而陸地人民。
不詳波程。
故蕩沒連踵。
溺死不絶者。
今謹故實。
延暦以往。
件年糧籾。
從六ケ國。
遞送於壹岐嶋。
壹岐嶋受領。
轉送於對馬嶋。
而大同以來已停廢。
伏以。
古人遠圖。
深達物理。
但令六國漕運。
猶未由救弊。
因文簿。
壹伎嶋課丁二千餘人。
並是半輸者也。
千人貢禦油。
千人進府儲油并雜穀等。
又同嶋水田六百十六町。
而沒八十六歩。
就中除百姓口分田并雜田等之外。
死者口分并疫死口分。
國造田等一百餘町也。
今商量。
役千人丁。
營百町田。
其勢易於反掌。
停進府之雜物。
運對馬嶋年糧事。
又便於人民。
假令停壹岐嶋所進雜油并雜穀等。
令進六國。
停六國所運年糧。
令營壹伎嶋田。
相折利害。
所返納稻二萬九千六百冊餘束。
即其支度用途載在別紙。
但反經之可否。
利害難明。
因召彼嶋守賀茂直峯并練事書生等。
令陳利害。
勘署已訖。
』其二事。
請合肥前國松浦郡庇羅値嘉兩更建二郡号上近下近置値嘉嶋曰。
案内。
元有九國三嶋。
至于天長元年。
停多嶋。
隷大隅國。
是隻貢百領鹿皮。
費三萬六千餘束稻之故也。
今件二。
地勢曠遠。
戸口殷阜又土産所出。
物多奇異。
而徒委郡司。
恣令聚歛。
彼土之民。
厭私求之苛。
切欲貢輸於公家。
「物」惣是國司難巡。
長少權勢之所緻也。
加之地居海中境隣異俗。
大唐新羅人來者。
本朝入唐使等。
莫不經歴此嶋。
府頭人民申雲。
去貞觀十一年。
新羅人掠奪貢船絹綿等日。
其賊同經件嶋來。
以此觀之。
此地是當國樞轄之地。
宜擇令長以愼防禦。
又去年或人民等申雲。
唐人等必先到件嶋。
多採香藥。
以加貨物。
不令此間人民觀其物■。
又其海濱多奇石。
或鍛練得銀。
或琢磨似玉。
唐人等好取其石。
不曉土人。
以此言之。
不委以其人之弊。
大都皆如此者也。
望請。
合件二。
更建二郡。
号上近下近。
便爲値嘉嶋。
新置嶋司郡領。
任土■貢。
但其俸擧定正稅公廨之間。
令兼任肥前國權官。
於是公卿奏議曰。
臣聞。
聖人濟世。
以便物爲先。
明王馭民。
以制宜爲貴。
今行平所請上件二條。
漸欲省風浪運漕之費。
存封疆任土之規。
有以詳矣。
臣等伏以商量。
營水田充年糧事。
頗乖仍舊謀。
合權宜。
請試許二年。
先明息耗。
合兩号一嶋事。
苟謂利公。
豈期膠柱。
請隨其所陳。
將以改置。
謹録事狀。
伏聽天裁。
奏可。
辛夘十三日。
皇子貞數爲親王。
年二歳。
母更衣參議大宰權帥從三位在原朝臣行平之女也。
皇女識子爲内親王。
年三歳。
母更衣故神祇伯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良近之女也。
皇子長頼。
賜姓源朝臣。
年二歳。
母更衣從五位下行信濃權介佐伯宿祢子房之女也。
壬辰十四日。
勅置延暦寺寳幢院八僧。
有闕申官補之。
永以爲例。
己亥廿一日。
霖雨。
京城人飢。
賑給之。
丙午廿八日。
散位從四位上藤原朝臣本雄卒。
丁未廿九日。
内藏寮禦服倉院松樹有烏巣。
烏一雙棲宿。
毎年生五六子。
今春修舊巣。
將棲乳。
有鵄一雙。
奪烏巣棲止生。
烏鵄相鬪。
經旬不止。
遂鵄戰勝矣。
是月霖雨。
至今未止。
夏四月戊申朔。
天皇不禦紫震殿。
於仗下賜侍臣飮。
賜祿有差。
以從四位下四友王等爲次侍從。
』平野祭如常。
乙夘八日。
大神祭。
』停内裏潅佛。
以行神事也。
丁巳十日。
授上野國從四位上貫前神正四位下。
正五位上伊賀保神從四位下。
正五位下甲波宿祢神正五位上。
』是夜。
子時。
大極殿。
延燒小安殿。
蒼竜白虎兩樓。
延休堂及北門北東西三面廊百餘間。
火數日不滅。
戊午十一日。
追禁前丹波守從五位上安倍朝臣房上。
從五位下笠朝臣弘興。
以有疑行火也。
』詔召問明經紀傳博士等曰。
大極殿。
皇帝廢朝以否。
及群臣從政如何。
從五位上行大學博士兼越中守善淵朝臣永貞。
從五位下行助教船連副使麻呂。
善淵朝臣廣岑。
直講正六位上美努連清名。
小野朝臣當岑等言。
禮記檀弓曰。
有焚其先入之室。
則三日哭。
故曰。
新宮火又三日哭。
左氏傳曰。
昭十八年五月壬午。
宋衛陳鄭。
三日哭。
國不市。
依此言之。
天災人火。
皆三日哭。
是憂火若喪之意也。
既曰三日哭。
何得在正寢聽政。
又春秋之義。
國有異。
則君親素衣縞冠。
帥群臣而哭之。
然則公卿從事。
隨而可知。
大學頭從五位上兼行文章博士巨勢朝臣文雄。
文章博士從五位下兼行大内記越前權介都宿祢良香等言。
春秋穀梁傳。
新宮三日哭。
新宮者何。
祢宮也。
三日哭。
哀也。
其哀。
禮也。
又漢武帝建元六年四月。
高園便殿火。
帝素服五日。
昭帝元鳳四年五月。
孝文廟正殿火。
帝及群臣皆素服。
又漢武帝元封六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