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

關燈
爲君。

    則君之祖母謂誰人哉。

    若天子爲太皇大後。

    爲君服。

    則太皇大後於臣下。

    是君之君也。

    古今豈有君之君服者哉。

    若天子爲祖母服。

    臣下爲君服。

    則變除參差。

    吉兇相犯。

    恐非禮經從服之義。

    又疑曰。

    近臣與百僚喪服。

    同耶異耶。

    今釋之曰。

    禮記服問曰。

    君之母非夫人。

    則群臣無服。

    唯近臣僕從。

    準君之所服「之」也。

    此謂君之母若祖母。

    非皇太後及太皇大後者也。

    與今事既異。

    不可更議。

    須近臣同百僚。

    又儀禮喪服經曰。

    不杖麻者爲君之祖母。

    傳曰。

    何以朞也。

    從服也。

    又周喪服圖曰。

    臣爲祖母齊衰。

    據此等文。

    則唐齊衰朞。

    故國家當五月。

    然則百官可服五月。

    』正六位上行少内記都宿祢言道。

    菅原朝臣道眞等議曰。

    儀禮喪服經。

    爲祖母齊衰朞。

    本朝喪葬令雲。

    天皇爲本服二等以上親喪。

    服錫紵。

    義解雲。

    人君即位。

    服絶傍朞。

    唯有心喪。

    國家別制令。

    降朞以爲五月。

    今須皇帝爲祖母太後心喪五月。

    又據周官司服。

    錫衰是君弔臣之服。

    不可爲祖母太後施之。

    然則先葬服齊衰。

    既葬即便除之。

    昔者。

    晉武帝楊皇後崩。

    依漢魏舊制既葬。

    帝及群臣皆降服。

    時疑。

    皇太子亦應除服否。

    尚書杜預以爲。

    古者天子諸侯三年之喪。

    始服齊斬。

    既葬除服。

    諒闇以居。

    心喪終制。

    傳曰。

    三年之喪。

    自天子達士庶。

    此謂天子絶朞唯有三年之喪也。

    非謂居朞衰服三年與士庶同也。

    周公不雲服朞三年。

    而雲諒闇三年。

    此釋服心喪之文也。

    皇太子亦配至尊。

    與國爲體。

    當復古禮諒闇終制。

    從之。

    謹案。

    恵帝爲太子。

    喪其母後。

    既葬除服。

    況以皇帝。

    比於祖母乎。

    誠宜哀戚積於内。

    而衰服除於外。

    』勘解由次官從五位下安倍朝臣興行議曰。

    伏見諸儒所議。

    遠稽唐禮。

    近酌朝典。

    論之詳矣。

    而至制服事。

    或五月爲限。

    或三日爲斷。

    竊所不同何。

    則夫恩厚者其服重。

    瘡巨者其痛深。

    故齊以上。

    含閏持久。

    大功以下。

    計閏爲數。

    今若三日爲斷。

    則恐傍降下殺。

    無復所施。

    但神化所務。

    一日萬機。

    若五月制。

    則麻在身。

    事絶臨朝。

    甚不可也。

    以愚管思之。

    機務殷重。

    不可廢。

    以日易月。

    權變所宜。

    然則心喪五月。

    制服五日。

    是爲允焉。

    』外從五位下守大判事兼行明法博士櫻井田部連貞相議曰。

    或人問曰。

    喪葬令雲。

    天皇爲本服二等以上親喪服錫紵。

    義解雲。

    凡人君即位。

    服絶傍朞。

    唯有心喪。

    故雲本服。

    其三後及皇太子。

    不得絶傍朞。

    故律除本服字也者。

    今案。

    此義解。

    天皇於本服二等以上親絶傍朞。

    但爲三後皇太子不可絶傍朞。

    可同庶人。

    何以故者。

    稱律除本服字者。

    是爲人主所言文之故也。

    曰。

    名例律。

    六議條雲。

    一曰。

    議親。

    注雲。

    謂皇親及皇帝五等以上親。

    及太皇大後皇大後四等以上親。

    皇後三等以上親。

    古律同條雲。

    議親。

    注雲。

    謂皇親及太皇大後皇大後本服七日以上親。

    皇後本服一月以上親者。

    案此等文。

    除古律三後本服字。

    新律止計等親示蔭法。

    是則義解所謂。

    律除本服字者也。

    然則稱除本服字者。

    是爲三後。

    非帝王事。

    則知三後者爲等親。

    不可絶傍朞。

    人君者爲三後。

    猶須絶傍朞。

    爲一日萬機事異臣下故也。

    』朝議定心喪五月。

    服制三日焉。

     七日己酉。

    天皇釋服。

    近臣隨除。

    諸衛解嚴。

    令伊勢。

    近江。

    美濃等國解關。

     八日庚戌。

    二品行大宰帥賀陽親王薨〈雲々〉。

    帝不視事三日。

    桓武天皇第七子也。

     廿一日癸亥。

    應天門火災之後。

    修復既訖。

    令明經文章等博士。

    議應天門可改名歟。

    又名應天門。

    其義何據。

    又朱雀羅城等門。

    名義如何。

    從五位上行大學頭兼文章博士巨勢朝臣文雄議言。

    宮殿城門等火災之後。

    更改其名者。

    兩漢以上未必有此事。

    但魏明帝青竜二年四月。

    崇華殿。

    延于南閣。

    繕復之後。

    至三年七月。

    此殿又。

    高堂隆以爲。

    不可更爲營造。

    帝不從。

    遂復崇華「嚴」殿。

    曰九竜殿。

    唐玄宗天寳二年東京應天門。

    延燒至左右延福門。

    十一月應天門成。

    改曰乾天門。

    本朝制度。

    多擬唐家。

    凡天人火。

    其名雖異。

    惣而論之。

    皆是非國之休徴。

    然則修復之後。

    除其舊號。

    更制嘉名。

    不亦宜哉。

    又洛都宮城門。

    是謂應天門。

    案禮含文嘉曰。

    陽順人心應於天。

    然則應天之名。

    蓋取諸此乎。

    又長安南面皇城門。

    是謂朱雀門。

    又大明宮南面五門正南。

    曰丹鳳門。

    夫丹鳳朱雀。

    其義是一。

    然則以其在南方。

    故謂之朱雀乎。

    又稱羅城門者。

    是周之國門。

    唐之京城門。

    西都謂之明徳門。

    東都謂之定鼎門。

    今謂之羅城門。

    其義未詳。

    但大唐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