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六

關燈
猶然。

    況於人意。

    既謝皇蔭之尊。

    何無係慕之義。

    仍以宗室朝臣欲爲其姓。

    伏望。

    天慈曲垂哀許。

    不勝款之至。

    謹拜表以聞。

    不許。

     十一日乙醜。

    遣使伊勢大神宮奉幣。

     十四日戊辰。

    新鑄銅印一面。

    賜造兵司。

     十五日己巳。

    以外從五位下行越前介志紀宿袮氏經爲越中介。

    散位從五位下紀朝臣春常爲大宰少貳。

     十六日庚午。

    外從五位下大判事兼行明法博士櫻井田部連貞雄不麻呂。

    改名貞相。

     廿一日乙亥。

    無品基貞親王薨。

    帝不視事三日。

    不任縁葬諸司。

    以固辭也。

    親王者。

    淳和太上天皇之第四子也。

    母嵯峨太上天皇皇女諱正子。

    淳和天皇納之。

    生三皇子。

    立爲皇後。

    親王神姿清秀。

    誠孝懇至。

    承和十一年授三品。

    尋拜上総太守。

    後病危篤。

    上表請入道。

    許之。

    因而剃頭。

    受大乘戒。

    發病而薨。

     廿五日己夘。

    地震。

     廿八日壬午。

    大和國正六位上朝日豊明姫田神。

    朝日豊明姫田子神並授從五位下。

     冬十月乙酉朔。

    天皇不禦紫震殿。

    賜飮侍臣。

    於仗下賜祿各有差。

     六日庚寅。

    雷雨。

     七日辛夘。

    太政官處分。

    大和。

    和泉。

    攝津等國四度使。

    付目已上一人。

     十三日丁酉。

    詔曰。

    羲農異代。

    未隔於憂勞。

    尭舜殊時。

    猶均於愛育。

    豈唯地震周日。

    姫文於是責躬。

    旱流殷年。

    湯帝以之罪己。

    朕以寡昧。

    欽若鴻圖。

    脩徳以奉靈心。

    莅政而從民望。

    思使土之内。

    同保福於遂生。

    編戸之間。

    共銷於非命。

    而恵化罔孚。

    至誠不感。

    上玄降譴。

    厚載虧方。

    如聞。

    陸奧國境。

    地震尤甚。

    或海水暴溢而爲患。

    或城宇頽壓而緻殃。

    百姓何辜。

    罹斯禍毒。

    憮然愧懼。

    責深在予。

    今遣使者。

    就布恩煦。

    使與國司。

    不論民夷。

    勤自臨撫。

    既死者盡加收殯。

    其存者詳崇振恤。

    其被害太甚者。

    勿輸租調。

    鰥寡孤。

    窮不能自立者。

    在所斟量。

    厚宜支濟。

    務盡矜恤之旨。

    俾若朕親覿焉。

     廿日甲辰。

    以外從五位下行左大史菅野朝臣良松爲加賀介。

     廿三日丁未。

    延六十僧於紫震殿。

    轉讀大般若經。

    限三日訖。

    』▼是日。

    勅曰。

    妖不自作。

    其來有由。

    靈譴不虛。

    必應粃政。

    如聞。

    肥後國迅雨成暴。

    坎徳爲。

    田園以之淹傷。

    裡落由其蕩盡。

    夫一物失所。

    思切納隍。

    千裡分憂。

    寄歸牧宰。

    疑是皇猷猶鬱。

    吏化乖宜。

    方失心。

    緻此變異歟。

    昔周郊偃苗。

    感罪己而弭患。

    漢朝壞室。

    據修徳以攘災。

    前事不忘。

    取鑒在此。

    宜施以徳政。

    救彼凋殘。

    令大宰府。

    其被害尤甚者。

    以遠年稻穀四千斛周給之。

    勉加存恤。

    勿令失。

    又壞垣毀屋之下。

    所有殘屍亂骸。

    早加收埋。

    不令露。

     廿六日庚戌。

    太政官論奏曰。

    刑部省斷罪文雲。

    貞觀八年隱岐國浪人安曇福雄密告。

    前守正六位上越智宿袮貞厚。

    與新羅人同謀反造。

    遣使推之。

    雄所告事是誣也。

    至是法官覆奏。

    福雄應反坐斬。

    但貞厚知部内有殺人者不擧。

    仍應官當者。

    詔。

    斬罪宜減一等處之遠流。

    自餘論之如法。

     廿九日癸醜晦。

    神祇大祐正六位上忌部宿袮高善改忌部爲齋部。

    其先。

    出自高禦魂命也。

     十一月甲寅朔。

    三日丙辰。

    雷電風雨。

     七日庚申。

    春日平野祭如常。

     八日辛酉。

    梅宮祭如常。

     十一日甲子。

    以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有蔭爲伊勢權守。

    從五位上藤原朝臣有年爲播磨守。

     十二日乙醜。

    園韓神祭如常。

     十三日丙寅。

    鎭魂祭如常。

    』隱岐國言。

    雌鶏化爲雄。

     十四日丁夘。

    新甞祭。

    遣親王公卿於神嘉殿奉祭。

    所司供奉如常。

     十五日戊辰。

    天皇禦紫震殿。

    賜宴群臣。

    大歌五舞如常。

    賜祿各有差。

     十七日庚午。

    勅停因幡朝集雜掌一人。

    免稅帳雜掌調庸。

     十九日壬申。

    授武藏國從四位下氷川神正四位下。

    相摸國從四位下寒川神從四位上。

    從五位下有鹿神從五位上。

     廿一日甲戌。

    安藝國旱。

    詔免當年田租五分。

     廿三日丙子。

    大原野祭如常。

     十二月甲申朔。

    石見國從五位下勳七等伊甘神。

    大飯神。

    國分寺霹靂神並授從五位上。

    』▼是日。

    東京火。

     二日乙酉。

    制。

    加増典藥寮五位官人一員馬。

    立爲恒例。

    』山城國旱。

    免當年田租五分。

    』省長門國史生一員。

    置弩師一員。

     四日丁亥。

    近江國勢多橋火。

    戊子五日。

    授美濃國從五位上伊奈波神正五位下。

    正六位上長孫神從五位下。

    』先是。

    大宰府言上。

    徃者新羅海賊侵掠之日。

    差遣統領選士等。

    擬令追討。

    人皆懦弱。

    憚不肯行。

    於是調發俘囚。

    禦以膽略。

    特張意氣。

    一以當千。

    今大鳥示其恠異。

    龜筮告以兵寇。

    鴻臚中嶋館并津廚等。

    離居別處。

    無禦侮。

    若有非常。

    難以應猝。

    夷俘分居諸國。

    常事遊。

    徒免課役。

    多費官糧。

    請配置處分。

    以不虞。

    分爲二番。

    番別百人。

    毎月相替。

    交相駈役。

    其糧者。

    諸國所擧夷俘利稻之内。

    毎國令運輸。

    以給其用。

    至是。

    勅曰。

    俘夷之性。

    本異平民。

    制禦之方。

    何用恒典。

    若忽離舊居。

    新移他土。

    衣食無續。

    心事反常。

    則野心易驚。

    遂緻猜變。

    宜簡典有謀略者。

    令其勾當。

    并統領選士幹事者。

    以爲其長。

    勉加綏誘。

    能練武衛。

    設有諸國糧運闕如。

    即須府司廻撥支濟。

    又以百人爲一番。

    居業難給。

    轉餉多煩。

    宜五十人爲一番。

     七日庚寅。

    從四位下行伊豫權守當麻眞人清雄卒。

    清雄者。

    左京人也。

    祖從五位下吉嶋。

    正六位上治田麿。

    清雄之姉爲嵯峨天皇之幸姫。

    生源朝臣潔姫。

    全姫二皇女。

    潔姫。

    是太政大臣忠仁公之室也。

    生太皇太後〈明子〉。

    清雄。

    承和四年爲織部佑。

    尋歴安藝掾。

    諸陵助。

    仁壽三年授從五位下。

    天安之初拜圖書頭。

    二歳遷爲諸陵頭。

    同年爲圖書頭。

    貞觀元年加從五位上。

    爲伊賀守。

    六年進正五位下。

    八年至從四位下。

    爲伊豫權守。

    卒時年七十六。

     八日辛夘。

    授陸奧國正五位上勳九等苅田嶺神從四位下。

    丹波國正六位上物部掃神從五位下。

    』以右大弁從四位上兼行勘解由長官美濃權守藤原朝臣冬緒拜參議。

    爲大宰大貳。

    從四位上行大宰大貳茂世王爲宮内卿。

    』右京人無位岡屋公貞介。

    岡屋公貞幹賜姓八多朝臣。

    』散位正六位上弘野宿祢河繼。

    自修解文言。

    佐比大路南極橋。

    承要路極。

    在曲流間。

    體勢脆小。

    乘蹈無力。

    四方負重之駑。

    急傾鞍於水上。

    九原送終之。

    留柩於橋頭。

    河繼寒門叢品。

    當裡微翁。

    不勝感傷。

    欲加斤。

    如非降公裁。

    何敢施家計。

    望請。

    特蒙恩許。

    以果素懷。

    但河繼眼前隨力修理。

    主身後事。

    聊有資儲。

    便付佐比寺。

    永代不墜功。

    庶令人物。

    得行邁之便。

    存亡同免陷沒之苦。

    太政官處分。

    依請焉。

     九日壬辰。

    能登國羽咋。

    能登。

    鳳至。

    珠洲四ケ郡新附百姓四百九十八人。

    優復一年。

     十一日甲午。

    月次神今食祭。

    天皇不禦神嘉殿。

    遣親王公卿行事。

     十三日丙申。

    以從五位上守右近衛少將兼行阿波介坂上大宿祢瀧守爲大宰少貳。

    阿波介如故。

    從五位上守左近衛權少將兼行伊豫介文屋朝臣卷雄爲少將。

    伊豫介如故。

    從四位下行左近衛少將兼前權守藤原朝臣良尚爲右近衛權中將。

    前權守如故。

    』是夜。

    地震。

     十四日丁酉。

    遣使者於伊勢大神宮奉幣。

    告文曰。

    天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