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月戊午朔。
五日壬戌。
停端午之。
廿六日癸未。
陸奧國地大震動。
流光如晝隱映。
頃之。
人民呼。
伏不能起。
或屋仆壓死。
或地裂埋殪。
馬牛駭奔。
或相昇踏。
城倉庫。
門櫓墻壁。
落顛覆。
不知其數。
海口哮吼。
聲似雷霆。
驚濤湧潮。
泝漲長。
忽至城下。
去海數十百裡。
々不弁其涯。
原野道路。
惣爲滄溟。
乘船不遑。
登山難及。
溺死者千許。
資産苗稼。
殆無孑遺焉。
六月丁亥朔。
十一日丁酉。
月次神今食祭。
遣親王公卿於神祇官奉祭。
十五日辛醜。
不雨而雷。
』大宰府言。
去月廿二日夜。
新羅海賊。
乘二艘。
來博多津。
掠奪豊前國年貢絹綿。
即時逃竄。
發兵追。
遂不獲賊。
十七日癸夘。
遣使者於伊勢大神宮奉幣。
告文曰天皇〈我〉詔旨〈止〉。
掛畏〈岐〉伊勢度會〈乃〉五十鈴〈乃〉河上〈尓〉坐皇大神〈乃〉廣前〈尓〉恐〈美〉恐〈美毛〉申賜〈倍止〉申〈久〉。
頃間有旱災〈天〉百姓〈乃〉農業燒損〈奴倍志〉。
皇大神〈乃〉矜賜〈比〉助賜〈牟尓〉依〈天〉。
此災〈乎〉除滅〈牟止〉所念行〈天〉。
禮代〈乃〉大幣帛〈乎〉。
大舍人頭從五位上礒江王。
主殿權助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國雄〈乎〉差使〈天〉。
忌部神祇少祐從六位下齋部宿祢伯江〈加〉弱肩〈尓〉大襁取掛〈天〉持齋〈波利〉令捧持〈天〉奉出〈須〉。
此狀平〈介久〉聞食〈天〉。
甘雨忽降〈之米〉賜〈比〉。
五穀豊登〈之女〉。
天下饒足〈之米〉賜〈比天〉。
天皇朝廷〈乎〉寳位無動〈久〉。
常磐堅磐〈尓〉夜守日守〈尓〉幸〈倍〉賜〈倍止〉。
恐〈美〉恐〈美毛〉申賜〈波久止〉申。
廿六日壬子。
勅曰。
朕聞。
上天不能獨理。
故立君以司牧。
君道無。
則玉燭均調。
時政失宜。
則陰陽乖隔。
遠稽帝典。
遙計皇猷。
重規疊矩。
未有違之者。
朕以菲虛。
嗣守鴻業。
徳慙寳露。
勤切宵衣。
常願令世同於東戸。
犬得吐菽粟。
而今旱雲渉旬。
農民失望。
班幣以遍羣神。
屈僧以祈三寳。
雖然冥感未通。
嘉應難至。
朕之不徳。
百姓何辜。
責躬畏。
未知攸濟。
其朕服禦常膳等物。
並宜減撤。
左右馬寮穀。
一切權絶。
令左右京收葬道。
掩骼埋。
又恐圄之中。
如有結。
宜遣使者勤加申理。
天安二年以往。
調庸米未進在民身者。
皆從除。
方冀精誠感革。
遍鴻霈於崇朝。
穀稼豊登。
欣京於急景。
布告遐邇。
俾知朕意。
秋七月丁巳朔。
二日戊午。
太政大臣從一位藤原朝臣良房。
大納言正三位兼行皇太子傅藤原朝臣氏宗。
正三位行中納言源朝臣融。
中納言兼左近衛大將從三位行陸奧出羽按察使藤原朝臣基經。
參議從三位行左衛門督兼近江守源朝臣多。
參議右近衛大將從三位兼行讃岐守藤原朝臣常行。
參議正四位下行右衛門督讃岐權守源朝臣生。
參議民部卿正四位下兼行春宮大夫伊豫守南淵朝臣年名。
參議正四位下行式部大輔春澄朝臣善繩。
參議正四位下行左大弁大江朝臣音人等奏言。
昔尭舜以百姓爲心。
禹湯以萬方罪己。
隔代齊衡。
於是可議。
伏奉去月廿六日詔書。
旱雲渉旬。
農民失望。
服禦常膳。
並宜減撤。
臣等讀循環。
不勝感歎。
夫君臣合體。
諒自古來。
豊儉同分。
豈唯今日。
伏請。
五位已上封祿亦暫減折。
裨纎塵於崇岱。
添涓滴於谷水。
謹録事狀。
伏聽天裁。
奏可。
』▼是日。
勅譴責大宰府司曰。
諸國貢調使吏領將。
一時共發。
不可先後零疊離其羣類。
而令豊前一國獨先進發。
亦弱人。
乘餌虎口。
遂使新羅寇盜。
乘隙緻侵掠。
非唯亡失官物。
兼亦損辱國威。
求之往古。
未有前聞。
貽於後來。
當無面目。
雖雲使人之可責。
抑亦府官之有怠。
又或人言。
盜賊逃去之日。
海邊百姓五六人。
冐死追戰。
射傷二人。
事若有實。
寧非忠敬。
而府司不申。
何近掩善。
又所禁之人。
雖有嫌疑。
縁是異邦最思仁恕。
宜停拷法。
深加廉問早從放卻。
四日庚申。
廣瀬龍田祭如常。
五日辛酉。
讃岐國捕獲海賊男二人女二人。
。
男依法行之。
女特從放免。
』▼是日。
制。
左右京百姓輸調新錢十文。
徭十文。
五畿内調亦同焉。
六日壬戌。
夜。
月犯心前星。
七日癸亥。
地震。
八日甲子。
大和國十市郡椋橋山河岸崩裂。
高二丈。
深一丈二尺其中有鏡一。
廣一尺七寸。
採而獻之。
』夜。
月犯入南鬥魁中。
十日丙寅。
以前築後守從五位下清原眞人眞貞。
爲採山城國岡田山銅使。
判官一人。
主典一人。
十三日己巳。
雷雨。
震武徳殿前松樹。
諸衛陣於殿前。
十四日庚午。
風雨。
』▼是日。
肥後國大風雨。
飛拔樹。
官舍民居顛倒者多。
人畜壓死不可勝計。
潮水漲溢。
漂沒六郡。
水退之後。
搜官物。
十失五六焉。
自海至山。
其間田園數百裡。
陷而爲海。
十八日甲戌。
延六十僧於紫震殿。
轉讀大般若經。
限以三ケ日。
十九日乙亥。
制。
典藥寮乳師藥園師等。
並責解由。
廿六日壬午。
納印鎰置於明門内東腋。
無故自開。
亦無子。
廿七日癸未。
加置美作國苫東苫西二郡司田十町。
八月丙戌朔。
二日丁亥。
釋奠如常。
三日戊子。
明經博士等參詣内裏。
論議如常。
十一日丙申。
前國獻嘉禾二莖。
一莖十九穗。
一莖六穗。
十五日庚子。
天皇禦紫震殿。
閲覽信濃國貢駒。
廿日乙巳。
天皇禦紫震殿。
閲覽武藏國貢駒。
廿六日辛亥。
夜。
大風暴雨。
樹發屋。
宮城京邑損傷甚多。
廿七日壬子。
從四位上行越前守源朝臣啓卒。
啓者。
嵯峨太上天皇之子也。
母山田氏。
天皇晩年納之。
稍蒙寵幸。
啓特所鐘愛。
勅兄左大臣常朝臣子之。
大臣親愛如子。
器用服翫。
皆以資之。
招大學生有才學者。
爲師讀書。
尤好文章。
兼善射。
有音儀。
能歌。
然不至淫樂。
爲人謹厚。
諸昆弟皆推敬之。
仁壽元年授從四位上。
齊衡中拜越中守。
俄而遷加賀守。
累歴相摸越前守。
並不之任。
性崇信釋教。
與姪源朝臣直。
有親密之契。
常相語雲。
相共出家入道。
此意未果。
病發危急。
遂落髪爲沙門。
未幾而卒。
時年冊一。
廿九日甲寅晦。
天皇禦紫震殿。
閲覽上野國貢駒。
九月乙夘朔。
日有蝕之。
三日丁巳。
天皇潔齋奉燈如常。
七日辛酉。
新撰貞觀格十二卷頒行内外。
』以從五位上行左衛門權佐兼因幡權介紀朝臣春枝爲陸奧國地震使。
判官一人。
主典一人。
九日癸亥。
停重陽宴。
以秋稼不登也。
十日甲子。
中務卿三品兼行大宰帥諱〈光孝天皇〉親王抗表。
請賜男子姓言。
臣聞。
破家爲國。
叡蕃之嘉猷。
忘己利公。
賢戚之茂躅。
〈中謝〉臣才非兩獻。
器謝雙河。
荷國恩於丘山。
恥身効於涓礫。
今兒息漸衆。
祿賜居多。
爲善未聞。
損公彌倍。
靜而念之。
悚慙無限。
臣素乏高人之行。
猶深報國之志。
比年毎聞。
官倉不贍。
歳用難支。
雖向人而不言。
常通夜而忘寐。
徒斂上之多情。
卻恨短袖之難舞。
唯願。
削諸男之屬籍。
與諸臣而同貫。
罷祿賞於歳時。
加絲髪於國用夫男能自謀。
女尤足悲。
況亦祿留一身。
公費斯淺。
是以故一品葛原親王等除之。
不入於改姓。
臣之愚意。
苟復同之。
竊見。
歸燕欲去。
戀雕梁。
老驂將辭。
俳伏櫪。
禽獸
五日壬戌。
停端午之。
廿六日癸未。
陸奧國地大震動。
流光如晝隱映。
頃之。
人民呼。
伏不能起。
或屋仆壓死。
或地裂埋殪。
馬牛駭奔。
或相昇踏。
城倉庫。
門櫓墻壁。
落顛覆。
不知其數。
海口哮吼。
聲似雷霆。
驚濤湧潮。
泝漲長。
忽至城下。
去海數十百裡。
々不弁其涯。
原野道路。
惣爲滄溟。
乘船不遑。
登山難及。
溺死者千許。
資産苗稼。
殆無孑遺焉。
六月丁亥朔。
十一日丁酉。
月次神今食祭。
遣親王公卿於神祇官奉祭。
十五日辛醜。
不雨而雷。
』大宰府言。
去月廿二日夜。
新羅海賊。
乘二艘。
來博多津。
掠奪豊前國年貢絹綿。
即時逃竄。
發兵追。
遂不獲賊。
十七日癸夘。
遣使者於伊勢大神宮奉幣。
告文曰天皇〈我〉詔旨〈止〉。
掛畏〈岐〉伊勢度會〈乃〉五十鈴〈乃〉河上〈尓〉坐皇大神〈乃〉廣前〈尓〉恐〈美〉恐〈美毛〉申賜〈倍止〉申〈久〉。
頃間有旱災〈天〉百姓〈乃〉農業燒損〈奴倍志〉。
皇大神〈乃〉矜賜〈比〉助賜〈牟尓〉依〈天〉。
此災〈乎〉除滅〈牟止〉所念行〈天〉。
禮代〈乃〉大幣帛〈乎〉。
大舍人頭從五位上礒江王。
主殿權助從五位下大中臣朝臣國雄〈乎〉差使〈天〉。
忌部神祇少祐從六位下齋部宿祢伯江〈加〉弱肩〈尓〉大襁取掛〈天〉持齋〈波利〉令捧持〈天〉奉出〈須〉。
此狀平〈介久〉聞食〈天〉。
甘雨忽降〈之米〉賜〈比〉。
五穀豊登〈之女〉。
天下饒足〈之米〉賜〈比天〉。
天皇朝廷〈乎〉寳位無動〈久〉。
常磐堅磐〈尓〉夜守日守〈尓〉幸〈倍〉賜〈倍止〉。
恐〈美〉恐〈美毛〉申賜〈波久止〉申。
廿六日壬子。
勅曰。
朕聞。
上天不能獨理。
故立君以司牧。
君道無。
則玉燭均調。
時政失宜。
則陰陽乖隔。
遠稽帝典。
遙計皇猷。
重規疊矩。
未有違之者。
朕以菲虛。
嗣守鴻業。
徳慙寳露。
勤切宵衣。
常願令世同於東戸。
犬得吐菽粟。
而今旱雲渉旬。
農民失望。
班幣以遍羣神。
屈僧以祈三寳。
雖然冥感未通。
嘉應難至。
朕之不徳。
百姓何辜。
責躬畏。
未知攸濟。
其朕服禦常膳等物。
並宜減撤。
左右馬寮穀。
一切權絶。
令左右京收葬道。
掩骼埋。
又恐圄之中。
如有結。
宜遣使者勤加申理。
天安二年以往。
調庸米未進在民身者。
皆從除。
方冀精誠感革。
遍鴻霈於崇朝。
穀稼豊登。
欣京於急景。
布告遐邇。
俾知朕意。
秋七月丁巳朔。
二日戊午。
太政大臣從一位藤原朝臣良房。
大納言正三位兼行皇太子傅藤原朝臣氏宗。
正三位行中納言源朝臣融。
中納言兼左近衛大將從三位行陸奧出羽按察使藤原朝臣基經。
參議從三位行左衛門督兼近江守源朝臣多。
參議右近衛大將從三位兼行讃岐守藤原朝臣常行。
參議正四位下行右衛門督讃岐權守源朝臣生。
參議民部卿正四位下兼行春宮大夫伊豫守南淵朝臣年名。
參議正四位下行式部大輔春澄朝臣善繩。
參議正四位下行左大弁大江朝臣音人等奏言。
昔尭舜以百姓爲心。
禹湯以萬方罪己。
隔代齊衡。
於是可議。
伏奉去月廿六日詔書。
旱雲渉旬。
農民失望。
服禦常膳。
並宜減撤。
臣等讀循環。
不勝感歎。
夫君臣合體。
諒自古來。
豊儉同分。
豈唯今日。
伏請。
五位已上封祿亦暫減折。
裨纎塵於崇岱。
添涓滴於谷水。
謹録事狀。
伏聽天裁。
奏可。
』▼是日。
勅譴責大宰府司曰。
諸國貢調使吏領將。
一時共發。
不可先後零疊離其羣類。
而令豊前一國獨先進發。
亦弱人。
乘餌虎口。
遂使新羅寇盜。
乘隙緻侵掠。
非唯亡失官物。
兼亦損辱國威。
求之往古。
未有前聞。
貽於後來。
當無面目。
雖雲使人之可責。
抑亦府官之有怠。
又或人言。
盜賊逃去之日。
海邊百姓五六人。
冐死追戰。
射傷二人。
事若有實。
寧非忠敬。
而府司不申。
何近掩善。
又所禁之人。
雖有嫌疑。
縁是異邦最思仁恕。
宜停拷法。
深加廉問早從放卻。
四日庚申。
廣瀬龍田祭如常。
五日辛酉。
讃岐國捕獲海賊男二人女二人。
。
男依法行之。
女特從放免。
』▼是日。
制。
左右京百姓輸調新錢十文。
徭十文。
五畿内調亦同焉。
六日壬戌。
夜。
月犯心前星。
七日癸亥。
地震。
八日甲子。
大和國十市郡椋橋山河岸崩裂。
高二丈。
深一丈二尺其中有鏡一。
廣一尺七寸。
採而獻之。
』夜。
月犯入南鬥魁中。
十日丙寅。
以前築後守從五位下清原眞人眞貞。
爲採山城國岡田山銅使。
判官一人。
主典一人。
十三日己巳。
雷雨。
震武徳殿前松樹。
諸衛陣於殿前。
十四日庚午。
風雨。
』▼是日。
肥後國大風雨。
飛拔樹。
官舍民居顛倒者多。
人畜壓死不可勝計。
潮水漲溢。
漂沒六郡。
水退之後。
搜官物。
十失五六焉。
自海至山。
其間田園數百裡。
陷而爲海。
十八日甲戌。
延六十僧於紫震殿。
轉讀大般若經。
限以三ケ日。
十九日乙亥。
制。
典藥寮乳師藥園師等。
並責解由。
廿六日壬午。
納印鎰置於明門内東腋。
無故自開。
亦無子。
廿七日癸未。
加置美作國苫東苫西二郡司田十町。
八月丙戌朔。
二日丁亥。
釋奠如常。
三日戊子。
明經博士等參詣内裏。
論議如常。
十一日丙申。
前國獻嘉禾二莖。
一莖十九穗。
一莖六穗。
十五日庚子。
天皇禦紫震殿。
閲覽信濃國貢駒。
廿日乙巳。
天皇禦紫震殿。
閲覽武藏國貢駒。
廿六日辛亥。
夜。
大風暴雨。
樹發屋。
宮城京邑損傷甚多。
廿七日壬子。
從四位上行越前守源朝臣啓卒。
啓者。
嵯峨太上天皇之子也。
母山田氏。
天皇晩年納之。
稍蒙寵幸。
啓特所鐘愛。
勅兄左大臣常朝臣子之。
大臣親愛如子。
器用服翫。
皆以資之。
招大學生有才學者。
爲師讀書。
尤好文章。
兼善射。
有音儀。
能歌。
然不至淫樂。
爲人謹厚。
諸昆弟皆推敬之。
仁壽元年授從四位上。
齊衡中拜越中守。
俄而遷加賀守。
累歴相摸越前守。
並不之任。
性崇信釋教。
與姪源朝臣直。
有親密之契。
常相語雲。
相共出家入道。
此意未果。
病發危急。
遂落髪爲沙門。
未幾而卒。
時年冊一。
廿九日甲寅晦。
天皇禦紫震殿。
閲覽上野國貢駒。
九月乙夘朔。
日有蝕之。
三日丁巳。
天皇潔齋奉燈如常。
七日辛酉。
新撰貞觀格十二卷頒行内外。
』以從五位上行左衛門權佐兼因幡權介紀朝臣春枝爲陸奧國地震使。
判官一人。
主典一人。
九日癸亥。
停重陽宴。
以秋稼不登也。
十日甲子。
中務卿三品兼行大宰帥諱〈光孝天皇〉親王抗表。
請賜男子姓言。
臣聞。
破家爲國。
叡蕃之嘉猷。
忘己利公。
賢戚之茂躅。
〈中謝〉臣才非兩獻。
器謝雙河。
荷國恩於丘山。
恥身効於涓礫。
今兒息漸衆。
祿賜居多。
爲善未聞。
損公彌倍。
靜而念之。
悚慙無限。
臣素乏高人之行。
猶深報國之志。
比年毎聞。
官倉不贍。
歳用難支。
雖向人而不言。
常通夜而忘寐。
徒斂上之多情。
卻恨短袖之難舞。
唯願。
削諸男之屬籍。
與諸臣而同貫。
罷祿賞於歳時。
加絲髪於國用夫男能自謀。
女尤足悲。
況亦祿留一身。
公費斯淺。
是以故一品葛原親王等除之。
不入於改姓。
臣之愚意。
苟復同之。
竊見。
歸燕欲去。
戀雕梁。
老驂將辭。
俳伏櫪。
禽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