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三

關燈
大宅鷹取女子者生江恒山。

     卅日壬寅。

    拷訊與恒山同謀者伴清繩。

    並是大納言伴宿祢善男之僕從也。

     九月癸夘朔。

    三日乙巳。

    天皇潔齋奉禦燈如常。

     七日己酉。

    美作國言。

    兵庫鳴。

    聲如撃鉦皷。

     八日庚戌。

    以出羽國瑜伽寺。

    預於定額。

     九日辛亥。

    停重陽之宴。

    觴侍臣于宜陽殿西廂。

    録在「入」座者而奏之。

    後以大藏省綿賜焉。

     十日壬子。

    伊勢齋宮寮允以上並有穢。

    不堪其供祭。

    故勅遣中務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諸房。

    向太神宮行事。

     十一日癸醜。

    遣使奉幣於伊勢大神宮。

     十七日己未。

    先是。

    太政官廚家募越前國地子。

    借用官米四百七十斛。

    至是。

    詔從原免。

     廿日壬戌。

    丹波國何鹿郡人漢部福刀自。

    伉儷亡後歴廿二年。

    獨居虛室守。

    是眞婦。

    特加優。

    叙位二階。

    免戸内租。

    以表門閭。

     廿二日甲子。

    勅。

    禁葬歛山國愛宕郡神樂岡邊側之地。

    以與賀茂禦祖神社隣近也。

    』▼是日。

    大納言伴宿祢善男。

    善男々右衛門佐伴宿祢中庸。

    同謀者紀豊城。

    伴秋實。

    伴清繩等五人。

    坐燒應天門當斬。

    詔降死一等。

    並處之遠流。

    善男配伊豆國。

    中庸隱岐國。

    豊城安房國。

    秋實壹岐嶋。

    淨繩佐渡國。

    相坐配流者八人。

    從五位上行肥後守紀朝臣夏井配土左國。

    從五位上行下野守伴宿祢河男能登國。

    上総「國」權少掾正八位上伴宿祢夏影越後國。

    伴冬滿常陸國。

    紀春道上総國。

    伴高吉下総國。

    紀武城日向國。

    伴春範薩摩國。

    公卿就太政官曹司廳。

    會文武百官宣制。

    其詞曰。

    天皇〈我〉大命〈良萬止〉宣〈久〉。

    去閏三月十日之夕〈尓〉。

    應天門并左右樓等。

    不慮之外〈尓〉忽然燒盡〈多利〉。

    因日夜無間〈久〉憂〈禮比〉念〈保之〉熱〈加比〉禦坐〈須〉。

    然間〈尓〉中權史生大宅鷹取告言〈世良久〉。

    大納言伴宿祢〈乃〉所爲〈奈利〉。

    爰或諸人等又並口〈天〉無疑〈留倍久〉告言〈己止〉在。

    然〈止毛〉件事〈波〉世〈尓毛〉不在〈止〉思〈保之〉食〈天那毛〉月日〈乎〉延引〈都々〉早〈尓〉罪〈那倍〉不賜禦坐〈都留〉。

    而今使等鞫問〈志天〉奏〈須良久〉。

    初問伴宿祢〈尓〉毎事固爭〈天〉不承伏。

    從者生江恒山。

    伴清繩等〈乎〉拷訊〈留尓〉。

    伴宿祢身自〈波〉不爲〈志天〉。

    息子右衛門佐中庸等〈加〉爲〈奈利介利〉。

    雖然清繩恒山等〈加〉所申口狀〈乎〉以〈天〉。

    中庸〈加〉申辭〈尓〉參驗〈須留尓〉。

    伴宿祢〈乃〉初所爭言〈乃〉殺人〈留〉事既知巧詐。

    即中庸〈波〉之教命〈乎〉受〈天〉。

    所爲〈止〉雲事無疑。

    仍與明法博士等勘定〈尓〉。

    大造之罪共難可避。

    須同〈久〉斬刑〈尓〉當處〈止〉奏聞〈世利〉。

    然〈禮止毛〉。

    別〈尓〉依有所思〈奈毛〉。

    斬罪〈乎〉一等減〈天〉。

    遠流罪〈尓〉治賜〈布〉。

    又同謀從者豊城等三人并其兄弟子孫等。

    從遠流〈倍〉賜〈波久止〉宣天皇〈我〉大命〈乎〉衆聞食〈止〉宣。

    』善男者。

    左京人也。

    祖繼人。

    官爲從五位下左少弁。

    延暦四年爲皇太子謀〈早良〉。

    與右衛門大尉大伴竹良。

    射殺中納言兼式部卿藤原朝臣種繼。

    皇太子坐而見廢。

    繼人繋死獄中。

    國道。

    縁坐其繼人事。

    配流於佐渡國。

    爲人聰敏頗有才。

    國宰優愛。

    引爲師友。

    至有疑難。

    毎事取決。

    案牘文簿。

    成於其手。

    廿四年會恩赦得入都。

    歴内外。

    常居清顯。

    爵至從四位上。

    官登參議。

    善男。

    是國道之第五子也。

    生而爽俊。

    天資鬼脈。

    見之「見」者皆曰兒。

    爲人奇。

    深眼長鬢。

    身躰細。

    意氣半岸。

    弱冠入直校書殿。

    侍奉仁明天皇。

    稍被知寵。

    任寄日重。

    承和八年爲大内記。

    九年遷爲式部大。

    十年春授從五位下。

    爲讃岐權介。

    不之官。

    十一年遷右少弁。

    十四年正月加從五位上。

    二月轉右中弁。

    十五年正月超授從四位下。

    拜參議。

    二月爲右大弁。

    嘉祥二年兼下野守。

    俄兼右衛門督。

    數月停右大弁。

    兼式部大輔。

    三年進從四位上。

    爲中宮大夫。

    自餘如故。

    仁壽元年自下野守遷兼美作守。

    二年母服解職。

    未幾詔以本官起之。

    齊衡元年兼讃岐守。

    二年授從三位。

    貞觀元年兼伊豫權守。

    是年夏至正三位。

    冬兼民部卿。

    二年正月拜中納言。

    中宮大夫如故。

    六年轉大納言。

    太皇太後宮大夫如故。

    善男性忍酷。

    有口辯。

    當官幹理。

    察斷機敏。

    政務變通。

    朝庭制度多所詳究。

    問無不對。

    但心不寛。

    出言舛剝。

    彈斥人短。

    無所畏避。

    倖叨承。

    爲人主所愛也。

    自初爲内記累遷顯要。

    八年之間。

    早登公卿。

    位望漸貴。

    物議鹹忌。

    甞承和中。

    爲右少弁之時。

    法隆寺僧善。

    向官告檀越少納言登美眞人直名所犯之狀。

    參議左大弁正躬王及傍官與善男爭論律私曲相須之義。

    縱不一。

    分背舛馳。

    遂誣正躬王等許容善違法之訴。

    令明法博士讃岐朝臣永直等斷之。

    永直所執不同善男。

    左大弁正躬王及左中弁伴宿祢成益。

    右中弁藤原朝臣豊嗣。

    左少弁藤原朝臣嶽雄。

    明法博士永直等遂坐解官。

    貞觀之初。

    與左大臣源朝臣信有隙。

    數年之後。

    誣告大臣謀爲反造。

    殆欲陷害其後犯大造之罪。

    子自絶于天。

    積惡之家必有餘殃。

    蓋斯之謂歟。

    』夏井者。

    左京人。

    美濃守從四位下善岑之第三子也。

    夏井眉目疎朗。

    身長六尺三寸。

    性甚溫仁。

    雅有才思。

    承和初。

    以善隷書。

    侍詔於授文堂。

    就參議小野朝臣篁。

    受用筆之法。

    篁歎曰。

    紀三郎可謂眞書之聖也。

    文徳天皇即位。

    詔徴見之。

    夏井衣履疎弊。

    左右見者鹹笑之。

    上曰。

    是疲駿也。

    非汝所知。

    遂有殊寵。

    嘉祥三年七月擢拜少内記。

    仁壽四年兼美濃少掾。

    讓之異母兄大枝。

    齊衡二年。

    轉大内記。

    是年秋九月授從五位下。

    遷爲右少弁。

    上以其忠正清貧無宅。

    賜宅一區。

    夏井秉志忠直。

    時有規諌。

    上以此逾重之。

    四年春加從五位上。

    兼播磨介。

    俄而兼式部少輔。

    未幾轉右中弁。

    式部少輔。

    播磨介如故。

    夏井天性聰敏。

    臨事不滯。

    恩寵優渥。

    任用轉重。

    内外機務多所輔益。

    天安二年八月文徳天皇晏駕。

    夏井出爲讃岐守。

    政化大行。

    吏民安之。

    境内翕然。

    不忍相欺。

    秩滿將歸。

    百姓相率。

    詣闕乞留。

    因欺更留二年。

    黎庶殷富。

    倉廩充實。

    於是新造大藏於土郡。

    惣冊宇。

    皆納以爲不動之蓄。

    及去吏民送別者贈遺甚多。

    夏井一無所受。

    歸都之後。

    米完玩好以送其家。

    夏井唯留紙筆。

    悉返其餘。

    貞觀七年拜肥後守。

    母石川氏聞而哭之。

    人問其故。

    曰。

    吾聞。

    肥後風俗。

    國宰至清。

    身必不全。

    吾子其不終乎。

    有異母弟豊城。

    夏井以其放誕。

    數加督責。

    豊城苦之。

    遂託身大納言伴宿祢善男。

    應天門火。

    善男坐。

    以男中庸行火燒之。

    善男應知之焉。

    豊城爲善男之從。

    夏井爲豊城之兄。

    轉相縁坐。

    被處遠流。

    夏井隨使出境。

    肥後民庶遮路悲哭。

    如喪考妣。

    夏井私歎曰。

    凡法律所謂首從之坐。

    必有差降。

    予是從之兄。

    亦縁坐也。

    今與善男同配遠流。

    何其無別哉。

    向土左路。

    過讃岐境。

    百姓男女老少。

    皆棄其室。

    逢迎道路。

    數十裡之間。

    哭聲相接。

    數年母亡。

    夏井至孝冥發。

    居喪過禮。

    建立草堂。

    安置骸骨。

    晨昏之禮。

    無異生時。

    本自崇信佛理。

    至是於草堂前。

    毎日讀大般若經五十卷。

    以終三年之喪。

    夏井兼能雜藝。

    尤善圍碁。

    伴宿祢少勝雄以善奕碁。

    延暦聘唐之日。

    於使員。

    以碁師也。

    甞善岑爲美濃守。

    少勝雄爲介。

    夏井時年十餘歳。

    習圍碁於少勝雄。

    一二年間。

    殆超于少勝雄。

    又善射覆。

    文徳天皇與宮人。

    爲藏鉤之戯。

    一鈎藏在百手之中。

    密令夏井筮之。

    蓍布卦曰。

    有小女着青衣。

    以白花首者。

    鈎在其左手中。

    帝乃探得大悅焉。

    又閑醫藥之道。

    配土左之後。

    自徃山澤採藥。

    合練以施民。

    々多得其驗。

    甞有一人。

    中風被髮狂走。

    夏井與一匕散藥〈禦〉。

    以令服之。

    此人立癒。

    皆此之類也。

     廿五日丁夘。

    勅京畿七道。

    勘録庶人伴善男等資財田宅。

    中庸男。

    元孫年八歳。

    叔孫年五歳。

    並隨遣配所。

    詔愍其幼稚。

    自道召還焉。

    』▼是日。

    遣使於柏原〈桓武〉。

    深草山陵〈仁明〉。

    告以配流善男等。

    告文曰。

    天皇〈我〉大命〈止〉。

    掛畏〈■〉深草禦陵〈尓〉奏賜〈倍止〉奏〈久〉。

    去閏三月十日夕〈尓〉不慮之外〈尓〉。

    應天門并左右樓等。

    有失火事〈天〉忽然燒盡〈太り〉。

    因。

    天火人火〈止毛〉不知〈之天〉。

    晝夜無間〈久〉憂念恥畏〈末り〉賜〈布〉。

    纔經三ケ月後〈尓〉。

    或人告言〈久〉。

    大納言伴宿祢善男〈可〉所爲〈奈り〉。

    驚恠〈比〉賜〈比天〉。

    令所司勘定〈尓〉。

    正身固爭〈天〉不承伏〈止〉雲〈止毛〉。

    子并從者等〈乎〉拷訊〈須留尓〉。

    事端既顯〈天〉更無可疑。

    須善男〈乎〉始〈天〉同謀人等〈乎〉隨法〈尓〉斬罪〈尓〉當給〈志〉。

    然〈止毛〉善男。

    掛畏〈支〉山陵〈尓〉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