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八

關燈
此法。

    爲鎭國基。

    街西街東諸内供奉持念僧等。

    互相爲番。

    奉祈寳祚。

    今須建立持念道場護摩壇。

    奉爲陛下。

    應修其法。

    唐國街東青龍寺裏。

    亦建立皇帝本命道場。

    令勤修眞言祕法。

    詔曰。

    朕特發心願。

    於彼峯建立惣持院。

    興隆佛法。

    於是。

    勅惣持院安置十四僧。

    永令修法。

    仁壽四年四月勅以圓仁爲廷暦寺座主。

    齊衡三年三月天皇屈圓仁於冷然院。

    受兩部潅頂。

    天安二年八月天皇崩。

    十二月皇太子履祚。

    明年天皇屈圓仁於内裏。

    受菩薩戒。

    貞觀二年五月淳和太後請諸寺名徳於院裏。

    六ケ日間。

    講法華經。

    解坐之後。

    請留圓仁。

    受菩薩大戒。

    奉太後法名稱良祚。

    三年六月太皇太後藤原氏。

    請僧綱名僧於五條宮。

    四ケ日間。

    講法華經。

    太後受菩薩大戒。

    三昧耶戒。

    及壇潅頂。

    行大乘布薩。

    遷化之時。

    年七十二。

    天下道俗。

    知與不知。

    莫不哀惜焉。

    勅遣少納言良岑朝臣經世。

    贈法印大和尚位。

    八年追謚曰慈覺。

    勅遣少納言良岑朝臣經世。

    就山宣制焉。

    圓仁性寛柔。

    慈悲甚深。

    喜怒不形于色。

    嘗患身羸。

    蟄居叡山北極草菴。

    夢從天送藥。

    形如甜瓜。

    半片□之。

    其味如蜜。

    傍有人。

    語雲。

    此是卅三天不死妙藥。

    覺後口裏餘味。

    飮之三過。

    與夢中□。

    其味不異。

    經旬日知身健眼明。

    圓仁在此。

    心無染着。

    得絶攀縁。

    又行路之時。

    目無邪視。

    路傍左右。

    時有遇者。

    直置而去。

    不知有人。

    於向行方。

    適有相遇。

    乃揖而前。

    其專心無餘執。

    皆此類矣。

    圓仁身遊上邦。

    足歴靈窟。

    趁衆徳而□其説。

    禀微旨而記於心。

    傳將眞教。

    弘闡殊旨。

    宜彼西人謂法東去。

    雖復數遇難危。

    然而毎得免脫。

    自非被佛護念導利群生。

    豈能與於斯者哉。

    又天台宗之傳於本朝也。

    昔聖徳太子迎前身舊讀之經於南嶽。

    鑒眞高僧齎止觀教法而來自西唐。

    先師最澄奉詔越海。

    造道邃和尚而受微言。

    從順曉闍梨而學悉地。

    所求法文二百餘卷。

    圓仁資新來之秘教。

    廣舊傳之宗門。

    雖發源於懸水。

    而鼓濤於浮天。

    人能弘道。

    信而有徴歟。

     十六日癸夘。

    踏歌之節。

    天皇禦前殿。

    賜宴侍臣。

    伶官奏樂。

    宮人踏歌如常儀。

    賜親王已下祿各有差。

    』▼是日。

    以正三位行中納言兼陸奧出羽按察使平朝臣高棟。

    正三位行中納言兼民部卿太皇太後宮大夫伴宿祢善男並爲大納言。

    民部卿太皇太後宮大夫如故。

    中納言兼右近衛大將從三位藤原朝臣氏宗爲權大納言。

    參議正三位行左衛門督源朝臣融爲中納言。

    大藏卿正四位下兼行讃岐權守源朝臣生。

    正四位下行左大弁兼勘解由長官南淵朝臣年名。

    右大弁從四位下大枝朝臣音人。

    右近衛權中將從四位下兼行内藏頭藤原朝臣常行。

    左近衛中將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基經等爲參議。

    本官並如故。

    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宗枝爲内匠頭。

    從五位上行大外記滋野朝臣安成爲刑部大輔。

    從五位上行丹波守滋野朝臣善蔭爲大藏大輔。

    若狹守從五位下蕃良朝臣豊持爲河内守。

    正四位下行左京大夫兼山城守紀朝臣今守爲大和守。

    餘官如故。

    從四位下行中務大輔忠貞王爲攝津守。

    從四位上行右近衛中將源朝臣興爲伊勢守。

    右近衛中將如故。

    民部少輔從五位下笠朝臣弘興爲遠江守。

    散位從五位下菅野朝臣宗範爲駿河介。

    從五位下備前介藤原朝臣是行爲相摸介。

    鎭守將軍從五位下兼上野權介小野朝臣春枝爲權介。

    鎭守將軍如故。

    從五位上守刑部大輔平朝臣有世爲武藏權守。

    散位外從五位下多宿祢自然麻呂爲下總介。

    四品彈正尹惟喬親王爲常陸太守。

    參議正四位下行式部大輔兼播磨權守春澄朝臣善繩爲近江守。

    式部大輔如故。

    從四位上行彈正大弼兼文章博士菅原朝臣是善爲權守。

    從五位上行信濃權守橘朝臣安吉雄爲守。

    三品中務卿諱〈光孝天皇〉親王爲上野太守。

    中務卿如故。

    從五位下行相摸權介賀茂朝臣岑雄爲權介。

    散位從四位下棟貞王爲下野守。

    從五位下行武藏介安倍朝臣比高爲出羽權介。

    從五位上行神祇大副橘朝臣岑範爲若狹守。

    宮内卿正四位下源朝臣寛爲越前權守。

    從五位下助教兼備後權介菅野朝臣佐世爲介。

    助教如故。

    大監物從五位下橘朝臣弟房爲能登守。

    散位從五位上飯高朝臣永雄爲丹波守。

    從五位上守宮内大輔橘朝臣伴雄爲因幡守。

    從四位上行伊勢守源朝臣冷爲播磨權守。

    從四位上行大藏大輔兼信濃守在原朝臣行平爲備前權守。

    從五位下行阿波介藤原朝臣忠宗爲介。

    左近衛少將正五位下源朝臣舒爲備中權守。

    少將如故。

    從五位上行掃部頭藤原朝臣貞敏爲介。

    掃部頭如故。

    從五位下行民部少丞大中臣朝臣是直爲安藝介。

    從四位下行内匠頭在原朝臣善淵爲紀伊守。

    從五位上行主殿頭當麻眞人鴨繼爲阿波介。

    主殿&infin@頭如故。

    參議正四位下行右衛門督藤原朝臣良繩爲讃岐守。

    右衛門督如故。

    從四位上行皇太後宮大夫藤原朝臣良世爲權守。

    本官如故。

    大宰少貳從五位下「行」藤原朝臣有年爲介。

    從五位下行式部大丞橘朝臣良基爲伊豫權介。

    勘解由次官從五位下安倍朝臣清行爲大宰少貳。

    散位從五位下橘朝臣朝雄爲肥後介。

     十七日甲辰。

    車駕幸豊樂院。

    觀射禮。

    』散位從五位下山口伊美吉西成卒。

    西成者。

    右京人也。

    幼懶讀書。

    好習射藝。

    逮于成人。

    改節入學。

    以春秋名家。

    兼善毛詩周易。

    補得業生。

    奉試及第。

    除太宰博士。

    不之官。

    承和之初。

    拜大學直講。

    嘉祥二年渤海國王遣使入覲。

    以西成權稱大學大允。

    爲存問兼領客使。

    向加賀國。

    弘客入京。

    俄而轉助教。

    仁壽三年叙外從五位下。

    齊衡三年授從五位下。

    出爲大和介。

    天安二年遷紀伊介。

    卒時年六十三。

     十八日乙巳。

    禦射場殿。

    觀四府賭射。

     廿一日戊申。

    内宴近臣。

    詔喚文人。

    命樂賦詩如常儀。

    賜祿各有差。

     廿五日壬子。

    ▼是日。

    頒下五畿七道諸國。

    不聽以不課口計戸口増益之功。

    先是。

    主計寮言。

    検案内。

    諸國之功。

    準據令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