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五

關燈
千者。

    誰敢靜而當之。

    然則金鍾盛四海之水。

    能潅頂者曰師。

    玉鬥騰七耀之暉。

    獨臨胸者稱聖。

    先分功徳。

    救濟神祇。

    早脫威怒之煩。

    速趨慈善之果。

    憑斯功徳。

    奉資感神之山陵。

    以此勝因。

    奉翊田邑之靈廟。

    倶懸眞鏡。

    爲遍周法界之光。

    同轉梵輪。

    爲願行圓滿之佛。

    令茲景福奉薦聖朝。

    四三才而齊儀。

    六五龍而比壽。

    愕夢無侵其慮。

    甘寢有恬其神。

    □□不廢。

    玉燭恒照。

    九土開謳。

    千廂發詠。

    太皇大後。

    中宮。

    摩耶之徳。

    窮累劫而無銷。

    章徳之規。

    與坤元以等。

    又親王諸王。

    相府卿門。

    拱北辰而無移。

    據南嶽以不動。

    百僚之臣。

    千城之宰。

    比屋流祥。

    闔門契福。

    十方之所該被。

    三界之所包含。

    倶出塵區。

    同登智岸。

    即説咒願曰。

    蓮華法藏。

    莊嚴世界。

    祇園重閣。

    開演勝義。

    十重法身。

    遍周法界。

    不可思議。

    盧舍那佛。

    感寳天皇。

    敬造金容。

    天人合應。

    祥符顯彰。

    一切弘誓。

    萬方捨財。

    塊壤盈握。

    枝葉捧手。

    銑鎔已畢。

    藻飾具成。

    光焔概天。

    跏跌連地。

    楡芒曉點。

    桂影宵臨。

    神宮不夜。

    寰宇長秋。

    一日三拜。

    千年六時。

    霜鐘遠響。

    風鐸長鳴。

    至誠欽仰。

    精進供食。

    香花無數。

    伎樂自在。

    爰及齊衡。

    圓首忽頽。

    叡情悲感。

    黎庶栖遑。

    因循舊迹。

    補綴先儀。

    功未具足。

    先帝昇遐。

    聖皇繼體。

    文思欽明。

    垂拱無爲。

    優遊有道。

    股肱寧濟。

    補相肅雍。

    赤縣同文。

    蒼□胥悅。

    貞觀三年。

    歳次辛巳。

    暮春之月。

    十四日晨。

    莊嚴洽盡。

    頭顱端正。

    慧眼重開。

    靈豪更照。

    乃勅境内。

    禁斷屠漁。

    預勸會衆。

    受十善戒。

    請三世佛。

    供養上饌。

    屈十方僧。

    布施妙財。

    虹幡製綵。

    雲幢揚光。

    □鼓群鳴。

    鳳簫倶叫。

    琴瑟克諧。

    金石殊調。

    似夢鈞天。

    疑生淨土。

    天神歸依。

    地靈來集。

    覩者如堵。

    來者如雲。

    都雄野老。

    鴈行連袖。

    趙美燕餘。

    魚貫繼履。

    如是景祐。

    先資七廟。

    滌想三明。

    恬神八解。

    感神天皇。

    遠慮斯基。

    早葉宿誠。

    當成今佛。

    田邑聖靈。

    深圖始啓。

    速遊六天。

    遂登十地。

    兩皇大後。

    母儀堅固。

    中宮淑徳。

    霧露無侵。

    方今聖朝。

    寶祚延長。

    恒沙入壽。

    刧石添身。

    風調舜暦。

    雨浹尭旬。

    萬民康樂。

    四境恬靜。

    天官□宰。

    全保金剛。

    袞職名臣。

    永斷災難。

    文武百官。

    霑斯法味。

    牧守千裡。

    沐此良縁。

    梵釋四王。

    龍神八部。

    増光日月。

    倍勢風雷。

    八幡菩薩。

    殊資妙因。

    依善知識。

    成菩提果。

    部類神祇。

    或幽或顯。

    倶乘梵筏。

    早脫□宅。

    山林聚落。

    河海諸神。

    扶持白業。

    愛護黃圖。

    三千法界。

    十二因縁。

    共出煩昏。

    同遊覺照。

     廿三日丁酉。

    詔河内攝津兩國。

    聽二品行式部卿兼上総太守仲野親王以私鷹鷁各二聯遊獵禁野之外。

     廿五日己亥。

    禁陸奧國出境内之馬。

     卅日甲辰。

    聽傳燈修行賢大法師眞如向南海道。

     夏四月乙巳朔。

    天皇不禦前殿。

    於右近仗下。

    賜侍臣飮。

    賜祿如常。

    喚左右近衛樂人於北殿東庭奏音樂。

    中宮別賜中將以下近衛以上禦衣并布各有差。

     四日戊申。

    廣瀬。

    龍田。

    平野等祭如常。

     五日己酉。

    梅宮祭如常。

     七日辛亥。

    地震。

     八日壬子。

    内殿潅佛如常』授近江國從五位下川枯神正五位下。

     九日癸醜。

    從五位上行中務少輔藤原朝臣諸葛爲少納言。

    從五位上行宮内少輔源朝臣同爲中務少輔。

    散位從五位下文室朝臣卷雄爲主殿權助。

    周防守從五位下丹□眞人弟梶爲兼鑄錢長官。

     十日甲寅。

    授伊賀國正六位上高藏神。

    阿波神。

    高松神。

    宇奈根神並從五位下。

     十二日丙辰。

    賀茂齋内親王臨鴨水修禊。

    ▼是日。

    便入紫野齋院。

    勅大納言正三位兼行右近衛大將源朝臣定監禊事。

     十三日丁巳。

    勅。

    縁皇太後禦願。

    安祥寺年分度三人外。

    寄住寺中七大寺僧。

    毎年一人。

    請用維摩最勝兩會聽衆一人預竪義。

    但年分度者。

    居山七年預竪義。

    十三年預聽衆。

     十四日戊午。

    空中有聲如雷。

     十五日己未。

    公卿就太政官曹司聽。

    賜文武官成選位記。

    宣制如常。

     十六日庚申。

    諸衛警固。

    縁賀茂祭也。

     十七日辛酉。

    修賀茂祭。

    先是。

    内藏寮有人死穢。

    仍勅使自縫殿寮進發。

     十八日壬戌。

    諸衛解嚴。

     廿五日己巳。

    文徳天皇皇子。

    男二人女三人。

    未定名号。

    ▼是日。

    或爲親王。

    或爲朝臣。

    惟恒親王。

    禮子内親王並母藤原「朝臣」氏。

    源朝臣行有母布勢氏。

    源朝臣富子母菅原氏。

    源朝臣淵子母滋野氏是也。

     廿八日壬申。

    天皇禦武徳殿。

    閲覽左右馬寮禦馬駒。

     五月甲戌朔。

    授園池司無位禦氣津神從五位下。

     五日戊寅。

    天皇禦武徳殿。

    觀覽騎射。

    親王以下五位以正貢竸走馬。

     六日己夘。

    天皇禦同殿。

    觀覽竸走馬並如舊儀。

     十一日甲申。

    式部省奏諸國郡司擬文。

    帝不禦前殿。

    右大臣於仗頭定而奏焉。

     十三日丙戌。

    地震。

     十四日丁亥。

    從四位上源朝臣光爲次侍從。

     十五日戊子。

    遣使者於近京名神七社。

    奉幣祈雨。

    告文曰。

    天皇〈我〉詔旨〈止〉掛畏〈支〉八幡大菩薩〈乃〉廣前〈仁〉申賜〈倍止〉申〈久〉。

    頃者經日不雨〈之天〉。

    百姓〈乃〉農業可枯損。

    掛畏〈岐〉大菩薩〈乃〉矜賜〈牟尓〉依〈天之〉。

    甘雨普降〈天〉。

    五穀豊熟〈倍之止〉念行〈天奈毛〉。

    散位從五位下和氣朝臣彜範〈乎〉差使〈天〉。

    禮代〈乃〉大幣帛〈乎〉令捧持〈弖〉奉出〈須〉。

    此狀〈乎〉平聞食〈天〉。

    甘雨忽降〈之女天〉。

    天下豊年〈尓〉有〈之女〉賜〈比〉。

    天皇朝庭〈乎〉寳位無動〈久〉。

    常磐堅磐〈尓〉護賜〈比〉矜賜〈倍止〉。

    恐〈美〉恐〈美毛〉申賜〈久止〉申。

    自餘社告文準此。

     十六日己醜。

    請諸大寺僧六十口於禦在所。

    轉讀大般若經。

    限三箇日訖。

    祈甘雨也。

     十八日辛夘。

    雷。

    少雨微注。

     十九日壬辰。

    地震。

    微雨即止。

    讀經更延二箇日。

    爲未得嘉□也。

     廿日癸巳。

    地震。

    』從五位上守右少弁兼中宮亮藤原朝臣家宗爲右中弁。

    中宮亮如故。

    從五位下行伊勢權介藤原朝臣良近爲右少弁。

    散位從五位下橘朝臣門雄爲大監物。

    從五位下守右兵庫頭藤原朝臣數守爲宮内少輔。

    散位從五位下和氣朝臣彜範爲木工權助。

    大監物從五位下正峯王爲内膳正。

    土佐守從五位下橘朝臣峯雄爲彈正少弼。

    從四位下行丹波守高階眞人岑緒爲伊勢權守。

    從五位上行彈正少弼滋野朝臣善蔭爲丹波守。

    從五位下行木工權助笠朝臣弘興爲土左守。

    從四位下行右中弁藤原朝臣冬緒爲大宰大貳。

    從五位下行内膳正連扶王爲右兵庫頭。

     廿一日甲午。

    讀經畢。

    衆僧退散。

    諸司行布施之外。

    加施禦被。

    』晩間。

    不雨而雷。

    』宣告存問兼領渤海客使但馬權介正六位上藤原朝臣春景。

    并出雲國司等雲。

    渤海國使李居正。

    違先皇制。

    輙以弔來。

    亦令看啓案。

    違例多端。

    事須責其輕慢。

    自彼卻還。

    然而如聞。

    居正位在公卿。

    齡過懸車。

    才綺交新。

    猶有可愛。

    因欲特加優恤以聽入京。

    而頃者炎旱連日。

    有妨農時。

    慮夫路次。

    更以停止。

    又王啓并信物等不可更收。

    須進上中臺省牒。

    』以出雲國絹一百□五疋。

    綿一千二百廿五屯。

    便頒賜渤海客徒一百五人。

    』授伊豫國從五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