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五
關燈
小
中
大
野間神從四位下。
』詔。
左右京職五畿内國。
班給百姓口分田。
國司其人。
仍停遣使。
廿六日己亥。
太政官送渤海國中臺省牒下存問使并出雲國司。
□一十疋。
綿四十屯。
別賜大使李居正。
廿九日壬寅。
公卿就太政官曹司廳任諸國詮擬郡司。
』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諸房爲齋宮頭。
六月甲辰朔。
詔民部省除棄大中臣中臣兩氏絶戸并無身戸。
左右京職惣一百卅七煙。
先是。
正五位下守神祇伯中臣朝臣逸志。
「正」少副正六位上大中臣朝臣豊雄等奏言。
請件無身絶戸等除帳。
以絶冐蔭之姦。
從之。
二日乙巳。
和泉國日根郡田并山岡廿三町七段百九十九歩。
永奉充淳和院。
三日丙午。
無雲而雷。
七日庚戌。
山城國奏言。
河陽離宮。
久不行幸。
稍緻破壞。
請爲國司行政處。
但不廢舊宮名。
行幸之日。
將加掃除。
許之。
九日壬子。
任伊勢斎内親王裝束使。
大祓於建禮門前。
』伯耆國八橋。
汗入。
會見。
日野四郡。
去年九月遭水災。
百姓被損者多。
詔。
復優二箇年。
十一日甲寅。
修月次祭神今食祭。
帝不禦神嘉殿。
親王公卿向神祇官行事。
十六日己未。
始頒行長慶宣明暦經。
先是。
陰陽頭從五位下兼行暦博士大春日朝臣眞野麻呂奏言。
謹検。
豊禦食炊屋姫天皇十年十月。
百濟國僧觀勒始貢暦術。
而未行於世。
高天原廣野姫天皇四年十二月。
有勅始用元嘉暦。
次用儀鳳暦。
高野姫天皇天平寳字七年八月。
停儀鳳暦。
用開元大衍暦。
厥後。
寳龜十一年。
遣唐使録事故從五位下行内藥正羽栗臣翼貢寳應五紀暦經雲。
大唐今停大衍暦。
唯用此經。
天應元年。
有勅令據彼經造暦日。
無人習學。
不得傳業。
猶用大衍暦經。
已及百年。
眞野麻呂。
去齊衡三年。
申請用彼五紀暦。
朝庭議雲。
國家據大衍暦經。
造暦日尚矣。
去聖已遠。
義貴兩存。
宜暫相兼不得偏用。
貞觀元年。
渤海國大使烏孝愼新貢長慶宣明暦經雲。
是大唐新用經也。
眞野麻呂試加覆勘。
理當固然。
仍以彼新暦。
比校大衍五紀等兩經。
且察天文。
且參時候。
兩經之術。
漸以麁疎。
令朔節氣既有差。
又勘大唐開成四年。
大中十二年等暦。
不復與彼新暦相違。
暦議曰。
陰陽之運。
隨動而差。
差而不已。
遂與暦錯者。
方今大唐開元以來。
三改暦術。
本朝天平以降。
猶用一經。
靜言事理。
實不可然。
請停舊用新。
欽若天歩。
詔從之。
十七日庚申。
詔定仁明天皇深草山陵四履。
東西限一町五段。
南限純子内親王□地。
北限峯。
』散位正五位下橘朝臣貞根爲右京大夫。
從五位下藤原朝臣三直爲安藝介。
三直。
貞觀□年拜安藝介。
而會母喪去官。
今起之。
廿日癸亥。
伊勢國朝明郡人六人部津根麻呂妻秦美豆岐一産三男。
賜稻三百束。
充乳母一人。
三箇年間。
給以公糧。
廿一日甲子。
下知近江。
伊賀。
伊勢國等國司。
役夫一百人。
馬二百九十五疋。
來九月四日伊勢齋内親王將入太神宮。
仍預令點儲。
』宣詔伊勢國司并太神宮司雲。
豊受宮袮宜正八位上神主河繼。
同宮大内人外從八位下神主眞雄。
同宮副大内人外少初位下神主伊勢雄等。
一祖之後。
分爭歴年。
或告冐名。
或雲假姓。
尋其端緒。
互有是非。
竝須□其疵瑕。
正其罪法。
然而事行曩代。
咎在先民。
既似疎違。
誠非姦伏。
加以發覺以來。
多經恩蕩。
神殿同職。
子孫相仍。
稽之律條。
既非還正之類。
求之圖系。
猶見同姓之因。
所諍之□。
同自先祖而發。
實非末孫之過。
周道如砥。
既往不咎。
況秋茶已厭。
國憲有常。
所犯事條。
非可追究。
宜令共保所帶之姓。
依舊得供神事。
但聞。
河繼等各依私事。
互闕神事。
須準法式重其科責。
此段別從在宥之義。
以崇一切之恩。
廿二日乙醜。
天寒降霧。
廿三日丙寅。
地震。
廿八日辛未。
天皇禦前殿。
觀童相撲。
先是。
近臣分頭。
相折各爲左右。
以右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衛大將藤原朝臣良相爲左方首。
以大納言正三位兼行右近衛大將源朝臣定爲右方首。
左右標并樂人相撲童等。
經左右仗下。
入住殿前。
九番相撲後。
有勅令停。
左右互奏音樂。
種々雜伎。
散樂。
透撞。
咒擲。
弄玉等之戯。
皆如相撲節儀。
廿九日壬申晦。
帝禦南殿。
觀童相撲如昨儀。
』朱雀門前大祓如常。
秋七月癸酉朔。
二日甲戌。
授和泉國從四位下勳八等大鳥神從三位。
紀伊國正六位上禦船神從五位下。
十一日癸未。
大風雨。
十四日丙戌。
先是。
伊勢國司介從五位下清原眞人長統。
大掾正七位上藤原朝臣秋實。
少掾從八位下藤原朝臣近氏。
大目正七位下秦忌寸高志繼。
少目從六位上大友槻本連眞吉。
從八位上若宮臣秀雄。
前司大掾正六位上禦常朝臣氏雄。
少掾正六位上興世朝臣有法。
大目正六位上日下部直秋貞。
少目正七位下忍海部國富并諸郡司十五人。
惣廿七人。
爲安濃郡百姓神人部束成。
建部繼束。
所告隱課丁二百十八人。
不附大帳。
遣散位從七位上藤原朝臣朝野推之。
長統等罪當徒以下。
▼是日據去年十一月十六日詔書之旨並原免。
十九日辛夘。
以尾張國愛智郡荒廢田一百八町六段三百歩。
充冷然院。
廿六日戊戌。
帝禦前殿。
觀相撲。
左右近衛府奏音樂。
廿八日庚子。
制。
諸司雜色人。
未經一選。
不得輙任左右京職條令。
八月壬寅朔。
三日甲辰。
越後國從五位上彌彥神。
大神神。
居多神並授從四位下。
六日丁未。
釋奠如常。
外從五位下行直講六人部福貞講周易。
七日戊申。
明經博士等奉參内殿。
論義如常。
十二日癸醜。
屈六十僧於内殿。
轉讀大般若經。
限以三箇日。
十六日丁巳。
天皇始講論語。
正五位下行大學博士大春日朝臣雄繼侍講。
』▼是日夜。
月有蝕之。
十七日戊午。
地震。
』宣告五畿七道諸國雲。
佛頂尊勝陀羅尼。
功徳勝利不可思量者也。
故波利殞身。
邀大士於五臺窟。
善住繋念。
脫極苦於七返生。
宜令書寫梵本。
安國内諸寺塔。
若無牢固之。
易損弊。
須鑿心柱深藏其中。
凡厥功力所感。
隻有處心。
亦須國司當日清食。
於國分寺。
令講讀師燒香散花供養諸尊。
廻向法界。
但定額寺令三綱修之。
其無塔寺不在此限。
』越前國。
百姓窮弊飢饉特甚。
長門國。
去年疫癘。
死者尤多。
並賑給之。
十八日己未。
大秡於建禮門前。
以伊勢齋内親王可入太神宮故也。
十九日庚申。
左京人散位外從五位下伴大田宿祢常雄賜伴宿祢姓。
先是。
正三位行中納言兼民部卿皇太後宮大夫伴宿祢善男等奏言。
常雄款稱。
謹稽家諜。
伴大田宿祢同祖。
金村大連公第三男狹手彥之後也。
狹手彥。
宣化天皇世。
奉使任那。
征新羅。
復任那。
兼助百濟。
欽明天皇世。
百濟以高麗之冦。
遣使乞救。
狹手彥復爲大將軍。
伐高麗。
其王踰城而遁。
乘勝入宮。
盡得珠寳貨賂。
以獻之。
礒城嶋天皇世。
還來獻高麗之囚。
今山城國狛人是也。
狹手彥再使海外。
征伐兩國。
盡力絶域。
復立二國。
身尊當時。
功流後代。
但古人樸質。
除兩國盡力非私。
皆賜別姓。
是以子孫不得大部。
別賜大田宿祢。
而狹手彥之弟阿彼布古。
承
』詔。
左右京職五畿内國。
班給百姓口分田。
國司其人。
仍停遣使。
廿六日己亥。
太政官送渤海國中臺省牒下存問使并出雲國司。
□一十疋。
綿四十屯。
別賜大使李居正。
廿九日壬寅。
公卿就太政官曹司廳任諸國詮擬郡司。
』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諸房爲齋宮頭。
六月甲辰朔。
詔民部省除棄大中臣中臣兩氏絶戸并無身戸。
左右京職惣一百卅七煙。
先是。
正五位下守神祇伯中臣朝臣逸志。
「正」少副正六位上大中臣朝臣豊雄等奏言。
請件無身絶戸等除帳。
以絶冐蔭之姦。
從之。
二日乙巳。
和泉國日根郡田并山岡廿三町七段百九十九歩。
永奉充淳和院。
三日丙午。
無雲而雷。
七日庚戌。
山城國奏言。
河陽離宮。
久不行幸。
稍緻破壞。
請爲國司行政處。
但不廢舊宮名。
行幸之日。
將加掃除。
許之。
九日壬子。
任伊勢斎内親王裝束使。
大祓於建禮門前。
』伯耆國八橋。
汗入。
會見。
日野四郡。
去年九月遭水災。
百姓被損者多。
詔。
復優二箇年。
十一日甲寅。
修月次祭神今食祭。
帝不禦神嘉殿。
親王公卿向神祇官行事。
十六日己未。
始頒行長慶宣明暦經。
先是。
陰陽頭從五位下兼行暦博士大春日朝臣眞野麻呂奏言。
謹検。
豊禦食炊屋姫天皇十年十月。
百濟國僧觀勒始貢暦術。
而未行於世。
高天原廣野姫天皇四年十二月。
有勅始用元嘉暦。
次用儀鳳暦。
高野姫天皇天平寳字七年八月。
停儀鳳暦。
用開元大衍暦。
厥後。
寳龜十一年。
遣唐使録事故從五位下行内藥正羽栗臣翼貢寳應五紀暦經雲。
大唐今停大衍暦。
唯用此經。
天應元年。
有勅令據彼經造暦日。
無人習學。
不得傳業。
猶用大衍暦經。
已及百年。
眞野麻呂。
去齊衡三年。
申請用彼五紀暦。
朝庭議雲。
國家據大衍暦經。
造暦日尚矣。
去聖已遠。
義貴兩存。
宜暫相兼不得偏用。
貞觀元年。
渤海國大使烏孝愼新貢長慶宣明暦經雲。
是大唐新用經也。
眞野麻呂試加覆勘。
理當固然。
仍以彼新暦。
比校大衍五紀等兩經。
且察天文。
且參時候。
兩經之術。
漸以麁疎。
令朔節氣既有差。
又勘大唐開成四年。
大中十二年等暦。
不復與彼新暦相違。
暦議曰。
陰陽之運。
隨動而差。
差而不已。
遂與暦錯者。
方今大唐開元以來。
三改暦術。
本朝天平以降。
猶用一經。
靜言事理。
實不可然。
請停舊用新。
欽若天歩。
詔從之。
十七日庚申。
詔定仁明天皇深草山陵四履。
東西限一町五段。
南限純子内親王□地。
北限峯。
』散位正五位下橘朝臣貞根爲右京大夫。
從五位下藤原朝臣三直爲安藝介。
三直。
貞觀□年拜安藝介。
而會母喪去官。
今起之。
廿日癸亥。
伊勢國朝明郡人六人部津根麻呂妻秦美豆岐一産三男。
賜稻三百束。
充乳母一人。
三箇年間。
給以公糧。
廿一日甲子。
下知近江。
伊賀。
伊勢國等國司。
役夫一百人。
馬二百九十五疋。
來九月四日伊勢齋内親王將入太神宮。
仍預令點儲。
』宣詔伊勢國司并太神宮司雲。
豊受宮袮宜正八位上神主河繼。
同宮大内人外從八位下神主眞雄。
同宮副大内人外少初位下神主伊勢雄等。
一祖之後。
分爭歴年。
或告冐名。
或雲假姓。
尋其端緒。
互有是非。
竝須□其疵瑕。
正其罪法。
然而事行曩代。
咎在先民。
既似疎違。
誠非姦伏。
加以發覺以來。
多經恩蕩。
神殿同職。
子孫相仍。
稽之律條。
既非還正之類。
求之圖系。
猶見同姓之因。
所諍之□。
同自先祖而發。
實非末孫之過。
周道如砥。
既往不咎。
況秋茶已厭。
國憲有常。
所犯事條。
非可追究。
宜令共保所帶之姓。
依舊得供神事。
但聞。
河繼等各依私事。
互闕神事。
須準法式重其科責。
此段別從在宥之義。
以崇一切之恩。
廿二日乙醜。
天寒降霧。
廿三日丙寅。
地震。
廿八日辛未。
天皇禦前殿。
觀童相撲。
先是。
近臣分頭。
相折各爲左右。
以右大臣正二位兼行左近衛大將藤原朝臣良相爲左方首。
以大納言正三位兼行右近衛大將源朝臣定爲右方首。
左右標并樂人相撲童等。
經左右仗下。
入住殿前。
九番相撲後。
有勅令停。
左右互奏音樂。
種々雜伎。
散樂。
透撞。
咒擲。
弄玉等之戯。
皆如相撲節儀。
廿九日壬申晦。
帝禦南殿。
觀童相撲如昨儀。
』朱雀門前大祓如常。
秋七月癸酉朔。
二日甲戌。
授和泉國從四位下勳八等大鳥神從三位。
紀伊國正六位上禦船神從五位下。
十一日癸未。
大風雨。
十四日丙戌。
先是。
伊勢國司介從五位下清原眞人長統。
大掾正七位上藤原朝臣秋實。
少掾從八位下藤原朝臣近氏。
大目正七位下秦忌寸高志繼。
少目從六位上大友槻本連眞吉。
從八位上若宮臣秀雄。
前司大掾正六位上禦常朝臣氏雄。
少掾正六位上興世朝臣有法。
大目正六位上日下部直秋貞。
少目正七位下忍海部國富并諸郡司十五人。
惣廿七人。
爲安濃郡百姓神人部束成。
建部繼束。
所告隱課丁二百十八人。
不附大帳。
遣散位從七位上藤原朝臣朝野推之。
長統等罪當徒以下。
▼是日據去年十一月十六日詔書之旨並原免。
十九日辛夘。
以尾張國愛智郡荒廢田一百八町六段三百歩。
充冷然院。
廿六日戊戌。
帝禦前殿。
觀相撲。
左右近衛府奏音樂。
廿八日庚子。
制。
諸司雜色人。
未經一選。
不得輙任左右京職條令。
八月壬寅朔。
三日甲辰。
越後國從五位上彌彥神。
大神神。
居多神並授從四位下。
六日丁未。
釋奠如常。
外從五位下行直講六人部福貞講周易。
七日戊申。
明經博士等奉參内殿。
論義如常。
十二日癸醜。
屈六十僧於内殿。
轉讀大般若經。
限以三箇日。
十六日丁巳。
天皇始講論語。
正五位下行大學博士大春日朝臣雄繼侍講。
』▼是日夜。
月有蝕之。
十七日戊午。
地震。
』宣告五畿七道諸國雲。
佛頂尊勝陀羅尼。
功徳勝利不可思量者也。
故波利殞身。
邀大士於五臺窟。
善住繋念。
脫極苦於七返生。
宜令書寫梵本。
安國内諸寺塔。
若無牢固之。
易損弊。
須鑿心柱深藏其中。
凡厥功力所感。
隻有處心。
亦須國司當日清食。
於國分寺。
令講讀師燒香散花供養諸尊。
廻向法界。
但定額寺令三綱修之。
其無塔寺不在此限。
』越前國。
百姓窮弊飢饉特甚。
長門國。
去年疫癘。
死者尤多。
並賑給之。
十八日己未。
大秡於建禮門前。
以伊勢齋内親王可入太神宮故也。
十九日庚申。
左京人散位外從五位下伴大田宿祢常雄賜伴宿祢姓。
先是。
正三位行中納言兼民部卿皇太後宮大夫伴宿祢善男等奏言。
常雄款稱。
謹稽家諜。
伴大田宿祢同祖。
金村大連公第三男狹手彥之後也。
狹手彥。
宣化天皇世。
奉使任那。
征新羅。
復任那。
兼助百濟。
欽明天皇世。
百濟以高麗之冦。
遣使乞救。
狹手彥復爲大將軍。
伐高麗。
其王踰城而遁。
乘勝入宮。
盡得珠寳貨賂。
以獻之。
礒城嶋天皇世。
還來獻高麗之囚。
今山城國狛人是也。
狹手彥再使海外。
征伐兩國。
盡力絶域。
復立二國。
身尊當時。
功流後代。
但古人樸質。
除兩國盡力非私。
皆賜別姓。
是以子孫不得大部。
別賜大田宿祢。
而狹手彥之弟阿彼布古。
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