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二日壬子。
割阿波國美馬郡。
置三好郡。
三日癸醜。
禦燈齋潔如常。
七日丁巳。
詔以武藏國正稅穀四百斛。
上野國二百斛。
賜傳燈大法師位圓仁。
於彼國應賽宿祢。
故有此賚。
廿日庚午。
從五位上行參河守禦長眞人近人爲越後守。
散位從五位上並山王爲紀伊守。
從五位上行紀伊守文室眞人益善爲豊前守。
』薩摩國從五位上開聞神加從四位下。
從五位下志奈毛神。
白羽火雷神。
智賀尾神。
賀紫久利神。
鹿兒嶋神並授從五位上。
正六位上伊尓色神從五位下。
廿五日乙亥。
特有勅。
免除太政官廚借大藏省錢七百□四貫。
絹六十九疋。
綿八萬四千三百卅屯。
絲一千八百斤。
調布一萬三千六百端。
商布一萬九千八百廿六段。
鐵一百廷。
公卿已下弁大夫已上於左仗頭拜賀舞蹈。
廿九日己夘。
迅雷暴雨。
』右京一條三坊地壹町。
賜從五位上小野朝臣千株。
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良尚等。
夏四月辛巳朔。
帝禦南殿。
賜宴侍臣。
次侍從被召。
侍右仗下。
左右近衛府遞奏音樂。
日暮酒酣。
親王公卿促席禦前。
各奏絲竹。
坐歌起舞。
非侍從及外吏五位未得放還。
并外記史内記六府將監尉以下門部以上預見參者。
賜祿各有差。
參議以上別加賜禦衣。
夜分之後。
盡歡而罷。
』▼是日。
詔以從五位上藤原朝臣廣基。
從五位下源朝臣有爲次侍從。
四日甲申。
平野。
廣瀬。
龍田等祭如常。
五日乙酉。
梅宮祭如常。
六日丙戌。
殞霜殺草。
八日戊子。
内殿潅佛如常。
』詔。
東大寺大毘盧遮那佛會事。
惣聽修理大佛検校修行傳燈賢大法師眞如處置。
又詔二品治部卿賀陽親王。
大納言正三位源朝臣弘。
正三位行中納言兼民部卿皇太後宮大夫伴宿祢善男等。
勾當供養大佛會事。
十一日辛夘。
廻飄起外記候廳前。
旋轉西行。
小蟲無萬數。
飛散其中。
』▼是日。
詔準據承和。
仁壽舊跡。
新錢三萬賜侍從廚。
十五日乙未。
六府警固。
縁賀茂祭也。
十七日丁酉。
賀茂祭如常。
齋内親王未入野宮。
故不向社。
十八日戊戌。
諸衛解嚴。
十九日己亥。
詔五畿七道諸國。
令境内僧尼。
誦佛頂尊勝陀羅尼。
日滿廿一遍。
毎至年終。
具録言上。
自今以後。
永爲歳事。
以爲國祈也。
廿二日壬寅。
地震。
廿四日甲辰。
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禹能子授從四位下。
無位藤原朝臣度茂子從五位下。
廿五日乙巳。
皇太後遷自右大臣西京第。
禦東五條宮。
』授從五位上行右近衛權少將兼周防權守藤原朝臣常行正五位下。
常行。
右大臣之第一男也。
』新鑄印一面。
賜尾張國。
廿九日己酉晦。
設齋會。
講仁王經。
起自京師。
爰及諸國。
惣百高座焉。
咒願文曰。
實知。
玄宗仁王般若大乘滿字護國秘藏。
波斯匿王對揚之主。
無上世尊演説之師。
文言超卓。
理緻幽深。
辨明五忍。
發揮二諦。
道濟群品。
不宰其功。
化惣萬流。
莫知其用。
防災効福。
最是昭彰。
司契握襃。
誰不崇重。
聖皇出宸。
景命惟新。
漢昭謝明。
周成慙徳。
亭毒無私。
財成不測。
慈覃鳥獸。
恩遍遐荒。
雲之油々。
穀之□々。
應物開務。
沿酌舊章。
随時施教。
因循故實。
執徐之歳。
中呂之月。
講期蔔日。
法會擇辰。
始自朝廷。
□于海内。
預撤熏羶。
先禁漁獵。
三十一處。
設席京城。
六十九所。
肆莚都外。
飾茲百座。
竟以二時。
哲匠吼説。
聽者填噎。
魚山唄暢。
牛檀香披。
散花如雨。
懸幡搖風。
大哉勝事。
盛矣善功。
十方三寶。
願有感通。
一切諸聖。
願爲隨喜。
護持寳位。
泰山之安。
珍衛仙齡。
劫石之固。
玉鏡宣輝。
金輪穆化。
乾坤交泰。
家國富饒。
梵釋四王。
増益威光。
龍神八部。
加添勢力。
天宇棟梁。
王室股肱。
葉賛罔窮。
帶砺不渝。
中外和平。
妖蘖不生。
俗比結繩。
人歌撃壤。
』先是。
二月十六日任行事司。
大納言正三位源朝臣弘。
正三位行中納言兼民部卿皇太後宮大夫伴宿祢善男。
參議從三位行左大弁兼左衛門督美作守藤原朝臣氏宗。
參議右大弁從四位上兼行左近衛中將備前守藤原朝臣良繩。
正五位下守權左中弁兼行式部少輔大枝朝臣音人。
修理東大寺大佛使長官從五位上守右少弁兼行中宮亮藤原朝臣家宗。
大外記正六位上多米宿祢弟益。
正六位上行左少史讃岐朝臣時雄。
正六位上行右少史志紀宿祢氏經等是也。
五月庚戌朔。
屈請六十僧於東宮禦在所。
讀大般若經。
限三日訖。
五日甲寅。
地震。
雷電雨雹。
皇帝不禦武徳殿。
停端午之節。
』駿河國言。
富士山上五色雲見。
十一日庚申。
天皇及皇太夫人。
以米六百斛。
鹽卅五斛。
醴卅二斛。
□子一千五百枚。
□飯四十合。
笥飯五百合。
□飯一萬六千九百六十枚。
海藻三萬三千三百斤。
新錢一十二萬五千文。
施僧尼優婆塞優婆夷及隱居飢窮之輩二萬九千六百七十四人。
。
以助修淳和太後齋會也。
先是。
淳和太後於院裏設齋會。
限以五日。
講法華經。
。
▼是日齋講竟矣。
十八日丁夘。
地震。
雷電。
雨雹。
』散位從五位上小野朝臣恒柯卒。
恒柯者。
右京人也。
祖征夷副將軍從五位下永見。
父出羽守正五位下瀧雄。
恒柯少好學。
頗有文情。
尤善草隸。
承和二年爲少内記。
尋轉大内記。
兼美作掾。
遷近江大掾。
大内記如故。
八年遷式部大丞。
十一年授從五位下。
出爲大宰少貮。
仁壽三年拜右少辨。
明年爲播磨守。
治貴簡要。
政不開明。
貞觀元年授從五位上。
恒柯情無矯餝。
擧必任眞。
但性矜誇。
傲於人物。
書迹之妙。
冠絶當時。
世之習其業者。
皆取楷摸。
適得尺牘。
莫不愛奇焉。
卒時年五十三。
廿日己巳。
讃岐國從五位下雲氣神列於官社。
廿三日壬申。
尾張國人從六位上笛吹部高繼復本姓物部屋形。
廿六日乙亥。
於太政官曹司廳。
任諸國銓擬郡司。
』▼是日。
請廿僧於東宮北殿。
修息災法。
限以三日。
廿八日丁醜。
從四位下童子女王。
復本名重子。
授位告身。
誤注童子。
今有披訴。
因而許之。
廿九日戊寅。
進越中國鵜坂神階加從四位下。
從五位上日置神授正五位上。
六月庚辰朔。
三日壬午。
自五月霖雨。
至是大水。
五日甲申。
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秋緒爲大監物。
從四位下行播磨守在原朝臣行平爲内匠頭。
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廣守爲諸陵頭。
從五位上文室朝臣笠科爲刑部大輔。
從五位上橘朝臣伴雄爲宮内大輔。
從五位上守刑部大輔安倍朝臣貞行爲攝津守。
内匠頭從五位上小野朝臣千株爲播磨守。
九日戊子。
能登國大穴持神。
宿那彥神像石神二前。
並列於官社。
十一日庚寅。
於神祇官。
修月次祭。
夜帝不禦神嘉殿。
便於神祇官。
修神今食祭。
十四日癸巳。
攝津國四天王寺上言。
毘沙門像手持刀及塔形等抛擲壇下。
遣使者修法。
謝恠異也。
』前文章得業生正八位下味酒首文雄加叙三階。
以對策及第也。
十五日甲午。
授後院無位隼神從五位下。
十六日乙未。
分遣使者近京諸寺。
修轉念功徳。
縁禦體乖和也。
十七日丙申。
地震。
廿二日辛醜。
地亦震。
廿三日壬寅。
皇太後宮職水田九町在美作國英多郡。
今相博勝田郡公田。
以英多郡地狹田少。
給民口分常煩不足故也。
廿五日甲辰。
地震。
廿九日戊申。
土左國播多郡地一十町賜施藥院。
』大祓於朱雀門
割阿波國美馬郡。
置三好郡。
三日癸醜。
禦燈齋潔如常。
七日丁巳。
詔以武藏國正稅穀四百斛。
上野國二百斛。
賜傳燈大法師位圓仁。
於彼國應賽宿祢。
故有此賚。
廿日庚午。
從五位上行參河守禦長眞人近人爲越後守。
散位從五位上並山王爲紀伊守。
從五位上行紀伊守文室眞人益善爲豊前守。
』薩摩國從五位上開聞神加從四位下。
從五位下志奈毛神。
白羽火雷神。
智賀尾神。
賀紫久利神。
鹿兒嶋神並授從五位上。
正六位上伊尓色神從五位下。
廿五日乙亥。
特有勅。
免除太政官廚借大藏省錢七百□四貫。
絹六十九疋。
綿八萬四千三百卅屯。
絲一千八百斤。
調布一萬三千六百端。
商布一萬九千八百廿六段。
鐵一百廷。
公卿已下弁大夫已上於左仗頭拜賀舞蹈。
廿九日己夘。
迅雷暴雨。
』右京一條三坊地壹町。
賜從五位上小野朝臣千株。
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良尚等。
夏四月辛巳朔。
帝禦南殿。
賜宴侍臣。
次侍從被召。
侍右仗下。
左右近衛府遞奏音樂。
日暮酒酣。
親王公卿促席禦前。
各奏絲竹。
坐歌起舞。
非侍從及外吏五位未得放還。
并外記史内記六府將監尉以下門部以上預見參者。
賜祿各有差。
參議以上別加賜禦衣。
夜分之後。
盡歡而罷。
』▼是日。
詔以從五位上藤原朝臣廣基。
從五位下源朝臣有爲次侍從。
四日甲申。
平野。
廣瀬。
龍田等祭如常。
五日乙酉。
梅宮祭如常。
六日丙戌。
殞霜殺草。
八日戊子。
内殿潅佛如常。
』詔。
東大寺大毘盧遮那佛會事。
惣聽修理大佛検校修行傳燈賢大法師眞如處置。
又詔二品治部卿賀陽親王。
大納言正三位源朝臣弘。
正三位行中納言兼民部卿皇太後宮大夫伴宿祢善男等。
勾當供養大佛會事。
十一日辛夘。
廻飄起外記候廳前。
旋轉西行。
小蟲無萬數。
飛散其中。
』▼是日。
詔準據承和。
仁壽舊跡。
新錢三萬賜侍從廚。
十五日乙未。
六府警固。
縁賀茂祭也。
十七日丁酉。
賀茂祭如常。
齋内親王未入野宮。
故不向社。
十八日戊戌。
諸衛解嚴。
十九日己亥。
詔五畿七道諸國。
令境内僧尼。
誦佛頂尊勝陀羅尼。
日滿廿一遍。
毎至年終。
具録言上。
自今以後。
永爲歳事。
以爲國祈也。
廿二日壬寅。
地震。
廿四日甲辰。
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禹能子授從四位下。
無位藤原朝臣度茂子從五位下。
廿五日乙巳。
皇太後遷自右大臣西京第。
禦東五條宮。
』授從五位上行右近衛權少將兼周防權守藤原朝臣常行正五位下。
常行。
右大臣之第一男也。
』新鑄印一面。
賜尾張國。
廿九日己酉晦。
設齋會。
講仁王經。
起自京師。
爰及諸國。
惣百高座焉。
咒願文曰。
實知。
玄宗仁王般若大乘滿字護國秘藏。
波斯匿王對揚之主。
無上世尊演説之師。
文言超卓。
理緻幽深。
辨明五忍。
發揮二諦。
道濟群品。
不宰其功。
化惣萬流。
莫知其用。
防災効福。
最是昭彰。
司契握襃。
誰不崇重。
聖皇出宸。
景命惟新。
漢昭謝明。
周成慙徳。
亭毒無私。
財成不測。
慈覃鳥獸。
恩遍遐荒。
雲之油々。
穀之□々。
應物開務。
沿酌舊章。
随時施教。
因循故實。
執徐之歳。
中呂之月。
講期蔔日。
法會擇辰。
始自朝廷。
□于海内。
預撤熏羶。
先禁漁獵。
三十一處。
設席京城。
六十九所。
肆莚都外。
飾茲百座。
竟以二時。
哲匠吼説。
聽者填噎。
魚山唄暢。
牛檀香披。
散花如雨。
懸幡搖風。
大哉勝事。
盛矣善功。
十方三寶。
願有感通。
一切諸聖。
願爲隨喜。
護持寳位。
泰山之安。
珍衛仙齡。
劫石之固。
玉鏡宣輝。
金輪穆化。
乾坤交泰。
家國富饒。
梵釋四王。
増益威光。
龍神八部。
加添勢力。
天宇棟梁。
王室股肱。
葉賛罔窮。
帶砺不渝。
中外和平。
妖蘖不生。
俗比結繩。
人歌撃壤。
』先是。
二月十六日任行事司。
大納言正三位源朝臣弘。
正三位行中納言兼民部卿皇太後宮大夫伴宿祢善男。
參議從三位行左大弁兼左衛門督美作守藤原朝臣氏宗。
參議右大弁從四位上兼行左近衛中將備前守藤原朝臣良繩。
正五位下守權左中弁兼行式部少輔大枝朝臣音人。
修理東大寺大佛使長官從五位上守右少弁兼行中宮亮藤原朝臣家宗。
大外記正六位上多米宿祢弟益。
正六位上行左少史讃岐朝臣時雄。
正六位上行右少史志紀宿祢氏經等是也。
五月庚戌朔。
屈請六十僧於東宮禦在所。
讀大般若經。
限三日訖。
五日甲寅。
地震。
雷電雨雹。
皇帝不禦武徳殿。
停端午之節。
』駿河國言。
富士山上五色雲見。
十一日庚申。
天皇及皇太夫人。
以米六百斛。
鹽卅五斛。
醴卅二斛。
□子一千五百枚。
□飯四十合。
笥飯五百合。
□飯一萬六千九百六十枚。
海藻三萬三千三百斤。
新錢一十二萬五千文。
施僧尼優婆塞優婆夷及隱居飢窮之輩二萬九千六百七十四人。
。
以助修淳和太後齋會也。
先是。
淳和太後於院裏設齋會。
限以五日。
講法華經。
。
▼是日齋講竟矣。
十八日丁夘。
地震。
雷電。
雨雹。
』散位從五位上小野朝臣恒柯卒。
恒柯者。
右京人也。
祖征夷副將軍從五位下永見。
父出羽守正五位下瀧雄。
恒柯少好學。
頗有文情。
尤善草隸。
承和二年爲少内記。
尋轉大内記。
兼美作掾。
遷近江大掾。
大内記如故。
八年遷式部大丞。
十一年授從五位下。
出爲大宰少貮。
仁壽三年拜右少辨。
明年爲播磨守。
治貴簡要。
政不開明。
貞觀元年授從五位上。
恒柯情無矯餝。
擧必任眞。
但性矜誇。
傲於人物。
書迹之妙。
冠絶當時。
世之習其業者。
皆取楷摸。
適得尺牘。
莫不愛奇焉。
卒時年五十三。
廿日己巳。
讃岐國從五位下雲氣神列於官社。
廿三日壬申。
尾張國人從六位上笛吹部高繼復本姓物部屋形。
廿六日乙亥。
於太政官曹司廳。
任諸國銓擬郡司。
』▼是日。
請廿僧於東宮北殿。
修息災法。
限以三日。
廿八日丁醜。
從四位下童子女王。
復本名重子。
授位告身。
誤注童子。
今有披訴。
因而許之。
廿九日戊寅。
進越中國鵜坂神階加從四位下。
從五位上日置神授正五位上。
六月庚辰朔。
三日壬午。
自五月霖雨。
至是大水。
五日甲申。
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秋緒爲大監物。
從四位下行播磨守在原朝臣行平爲内匠頭。
散位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廣守爲諸陵頭。
從五位上文室朝臣笠科爲刑部大輔。
從五位上橘朝臣伴雄爲宮内大輔。
從五位上守刑部大輔安倍朝臣貞行爲攝津守。
内匠頭從五位上小野朝臣千株爲播磨守。
九日戊子。
能登國大穴持神。
宿那彥神像石神二前。
並列於官社。
十一日庚寅。
於神祇官。
修月次祭。
夜帝不禦神嘉殿。
便於神祇官。
修神今食祭。
十四日癸巳。
攝津國四天王寺上言。
毘沙門像手持刀及塔形等抛擲壇下。
遣使者修法。
謝恠異也。
』前文章得業生正八位下味酒首文雄加叙三階。
以對策及第也。
十五日甲午。
授後院無位隼神從五位下。
十六日乙未。
分遣使者近京諸寺。
修轉念功徳。
縁禦體乖和也。
十七日丙申。
地震。
廿二日辛醜。
地亦震。
廿三日壬寅。
皇太後宮職水田九町在美作國英多郡。
今相博勝田郡公田。
以英多郡地狹田少。
給民口分常煩不足故也。
廿五日甲辰。
地震。
廿九日戊申。
土左國播多郡地一十町賜施藥院。
』大祓於朱雀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