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張蔭麟論秦、漢
關燈
小
中
大
後趙歇,繼立為趙王,居信都。
章邯入邯鄲,遷其民于河内,夷其城郭。
張耳與趙王走入巨鹿城,章邯使王離圍之,而自軍于巨鹿南。
陳餘北收兵于常山得數萬人,軍于巨鹿北。
巨鹿城被圍數月,糧乏兵單,危在旦夕,求援于陳餘,而陳自以力薄非秦敵,按兵不肯動。
項梁死後,楚軍集中于彭城附近,懷王亦移節于彭城。
巨鹿圍急,求救于諸侯,懷王拟派兵赴之。
宋義自預言項梁之敗而中,以知兵名于楚軍。
懷王召他來籌商,聽了他的議論,大為贊賞,派他為援趙軍的統帥,稱上将軍,以長安侯項羽為次将軍,範增為末将。
宋義行至安陽(河南今縣[9]),逗留四十六日不進,項羽主張急速渡河,與趙軍内外夾擊秦軍。
宋義卻主張先讓趙、秦決戰;然後秦勝則乘其疲敝而擊之,秦敗則引兵西行,乘虛襲取鹹陽。
于是嚴申軍令,禁止異動。
宋義派其子某為齊相,大排筵席為其餞行。
是時歲荒糧绌,又适值天寒大雨,士卒饑凍。
項羽昌言軍中,責備宋義但顧私圖,不恤士卒,不忠楚王。
一天早晨,項羽朝見宋義,就在帳中把他的頭砍下,号令軍中;說他通齊反楚,奉懷王令把他誅戮。
諸将盡皆懾服,共推他為“假上将軍”。
項羽使人報告懷王,懷王就派他代為上将軍。
自殺了宋義之後,項羽威震楚國,名聞諸侯。
項羽既受了援趙軍統帥之任,立即派二萬人渡河救巨鹿,先鋒連獲小勝,陳餘又請添兵。
項羽于是率全軍渡河。
既渡,鑿沉船隻,破毀釜甑,焚燒房舍,令士卒每人隻帶三日糧,示以決死無歸還之心。
既至巨鹿,反圍王離,九戰秦軍,絕其糧道,大破之,王離被虜,其部下要将或戰死或自殺。
這是二世三年十二月的事。
先是諸侯援軍營于巨鹿城外的,不下十幾個壁壘,都不敢出戰。
及楚軍開始進攻,諸侯軍将領皆從壁上觀看。
楚兵無不以一當十,呐喊聲動天地,諸侯軍士卒無不心驚膽震。
項羽既破秦軍,召見諸侯軍将領,他們将入轅門,個個膝行而前,不敢擡頭瞧望。
于是項羽成了聯軍的統帥,諸侯軍将領皆隸他麾下。
是時章邯尚軍于巨鹿南,外見迫于項羽,内受二世的責備,又見疾于趙高,陷入進退維谷之境。
陳餘乘機投書給他,說道: 白起為秦将,南征*郢,北阬馬服(馬服謂趙将馬服君趙奢之子括,此指長平之戰),攻城略地,不可勝計,而竟賜死。
蒙恬為秦将,北逐戎人,開榆中地數千裡,竟斬陽周。
何者?功多,秦不能盡封,因以法誅之。
今将軍為秦将三歲矣,所亡失以十萬數,而諸侯并起,滋益多。
彼趙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誅之,故欲以法誅将軍以塞責,使人更代将軍,以脫其禍。
夫将軍居外久,多内隙,有功亦誅,無功亦誅。
且天之亡秦,無愚智皆知之。
令将軍内不能直谏,外為亡國将,孤特獨立,而欲常存,豈不哀哉!将軍何不還兵,與諸侯為縱,約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稱孤,此孰與身伏質、妻子為戮乎? 章邯得書,心中更加狐疑,秘密派人和項羽議降。
議未成,項羽連接進擊章邯軍,大破之。
章邯遂決意投降。
項羽以軍中糧绌,許之。
二世三年七月,章邯與項羽相會于洹水南殷墟上(即今安陽殷墟),立盟定約。
章邯與項羽言及趙高事,為之淚下。
劉邦之起與關中之陷 當懷王派定了宋義等北上援趙之際,又派砀郡長武安侯劉邦西行略地,向關中進發。
劉邦,字季,泗川郡沛縣(江蘇今縣)人。
家世寒微。
從少即不肯學習生産技藝。
壯年做了本縣的泗水亭長(秦制若幹戶為一裡,十裡為一亭,十亭為一鄉)。
他使酒好色,卻和易近人,疏财樂施,縣署的屬吏,常給他嘻嘻哈哈地大開玩笑。
有一次縣長的舊友呂公來沛縣做客,縣中屬吏都去拜賀,蕭何替他收禮,聲明賀禮不滿千錢的坐在堂下。
劉季騙阍人道:“賀禮萬錢!”實在不名一錢。
阍人領了他進來,呂公一見,看了他的相貌大為驚訝,特加敬重。
蕭何笑道:“劉季隻會吹牛,本領有限。
”劉季滿不在乎地據了上位,嘲弄座客,言語之間,一點也沒有屈服。
酒罷,呂公暗中使眼色留他。
客散之後,呂公對他說,生平喜歡看相,看過的相也不少,從未見過他這樣好的相貌,望他自愛。
就在這一次叙會中,呂公把女兒許嫁了給他,後來呂婆雖嚴重抗議也無效。
秦朝初年征各地刑徒赴骊山工作。
沛縣的刑徒,由泗水亭長押去。
這些刑徒半路逃脫了許多。
劉季預計到得骊山時,他們勢必跑個精光。
行至豐縣西澤中,停下痛飲;半夜,把剩下的刑徒通通放了,自己也準備逃亡。
刑徒中有十幾個壯漢要跟随他。
劉季于是領了這班人匿在芒、砀兩縣的山澤岩石之間。
他們所以維持生活的方法似乎是不很名譽的,所以曆史上沒有交代。
陳勝發難後,沛縣令打算響應。
縣吏蕭何和曹參替他計議道,他以秦吏背秦,恐怕沛中子弟不服,不如把本縣逃亡在外壯士召來,可得幾百人,有他們相助,衆人就不敢不聽命了。
于是派樊哙去招劉季。
這樊哙是劉季的黨羽,以屠狗為業。
劉季率領着部下約莫一百人,跟着樊哙回來,沛令反悔,閉城不納,并打算把蕭、曹二人殺掉。
二人跳城投奔劉季。
劉季射書城上,勸縣人誅沛令起事,否則城破之後,以屠城對付,縣人遂共殺沛令,開城相迎。
劉季受父老的推戴為沛公,收縣中子弟得二三千人。
這是二世元年九月的事。
此後七個月内劉季轉戰于今獨山湖以西蘇、魯兩省相接之境,先後取沛、豐、砀[10](皆江蘇今縣)做根據地。
替劉季守豐的部将叛而附魏,劉季攻他不下,走去留縣求助于景駒。
他始終沒有得景駒的幫助,卻在留縣遇到了張良。
張良原是韓國的貴公子,其先人五世相韓,亡國後散家财謀報國仇。
秦始皇在博浪沙遇刺,那兇手就是他所買的。
這時他領了一百多個少年,想投景駒,遇了劉季,情投意合,便以衆相從。
後來楚懷王既立,張良說動了項梁,更立故韓公子韓成為韓王,隻得辭别劉季,往佐韓王。
景駒敗死後,劉季往見項梁,項梁給他補充五千人。
他得了這援助,才于二世二年四月把豐縣攻下。
從此劉季歸附了項梁。
他和項羽似乎很相得,兩人總是共領一軍出戰或同當一面,像是形影不離的。
據說當懷王派劉季西行時項羽也請求同往,隻是懷王左右的老将們極力反對,以為項羽僄悍殘暴,是屠城的能手,關中人民,久苦苛政,可以德服,他一去,反失人心;唯有劉季,忠厚長者,可勝宣撫之任;懷王因此不許項羽和劉季偕行。
宋義、項羽等北上救趙之軍和劉季西進之軍,同于二世二年閏九月(當時稱後九月)分途出發。
劉季轉戰于今豫東豫南,取道南陽以向武關。
這時秦軍的主力被吸在河北,這一路的楚軍并未遇着勁敵。
劉季從洛陽南下,複與張良相會。
先是,張良同了韓王領兵千餘,西略韓地,取了數城,又被秦軍奪回,隻得在颍川一帶做遊擊戰。
至是,領兵與劉季合,占領了韓地十餘城。
劉季令韓王留守陽翟,而同了張良前進,略南陽郡。
郡守兵敗,退守宛城。
劉季便越過宛城而西。
張良谏道:現在雖急于入關,但關中兵尚衆,且憑險相拒,若不攻下宛城,腹背受敵,這是危道。
劉季便半夜隐匿旗幟,繞道回軍,黎明,圍宛城三匝。
南陽守以城降,劉季封他為殷侯。
由此西至武關,一路所經城邑紛紛迎降。
二世三年八月武關陷。
是月,趙高弑二世,使人來約降,劉季等以為詐,繼進。
九月峣關陷。
劉季初欲急攻峣關。
張良以為守将乃屠戶之子,可以利動。
于是楚軍一面派人先行,預備五萬人的餐食,并在山上多樹旗幟為疑兵;一面派人拿重寶去說守将,守将果然變志,願和楚軍同入鹹陽。
劉季将要答應他,張良以為隻是守将要反,怕士卒不從,不從可危,不如乘其怠懈進擊。
劉季依計遂破峣關。
是月秦軍再戰于藍田南,複大敗。
次月劉季入鹹陽。
先是趙高既弑二世,繼立其侄子嬰,貶去帝号,稱秦王,子嬰又襲殺趙高。
至是,子嬰以繩系頸,乘素車白馬,捧着皇帝的玺印,迎接劉季于霸上(長安東十三裡)的轵道旁。
秦曆以九月為歲終,而秦曆可說是終于二世三年九月。
後此五十四個月,即四年半,劉季乃即皇帝位,漢朝乃開始。
中間紀事,系年系月,甚成問題。
若用公元,年次固可約略相附,但月份則尚無正确的對照。
漢人以二世三年之後為漢元年;漢初沿秦曆法,以十月為歲首,故以漢元年十月接秦二世三年九月。
但此時尚無漢朝,何有漢年?今别無善法,隻得依之。
項羽在關中 劉季到了鹹陽,看着堂皇的宮殿,缛麗的帷帳和無數的美女、狗馬、珍寶,便住下不肯出。
奈不得樊哙和張良苦勸婉谏,才把宮中的财寶和府庫封起,退駐霸上,以等待各方的領袖來共同處分。
他又把父老召來,宣布廢除秦朝的苛法,隻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人民大喜,紛紛送上牛羊來犒軍,劉季一概辭謝不受。
項羽既定河北,率楚軍諸侯軍及秦降軍西向關中,行至新安,聞秦降卒有怨聲,慮其為變,盡坑之。
當初懷王曾與諸将約,誰先入關中,即以其地封他為王。
劉邦因此以關中的主人自居。
而項羽西進之前已封了章邯為雍王(秦地古稱雍州),大有否認懷王初約之意。
劉季聞訊,派兵守函谷關,拒外軍入境,同時征關中人民入伍,以擴充實力。
項羽至函谷關,不得入,大怒,攻破之。
進駐鴻門,與劉季軍相距隻四十裡。
是時外軍四十萬,号百萬;内軍十萬,号二十萬。
項羽大飨軍士預備進攻。
項羽的叔父項伯曾受張良救命之恩,半夜去給張良通消息,勸張良快跟他走。
張良卻替他和劉季拉攏。
劉季會項伯一見如故,杯酒交歡,約為婚姻。
劉季道:“我入關以來,秋毫不敢有所沾染,簿籍吏民,封閉府庫,以等待項将軍。
派人守關,隻是警備盜賊。
日夜盼望項将軍到,哪裡敢反?”懇求項伯代為解釋。
項伯答應,并約他次早親到鴻門營中來。
項羽聽了項伯的話,芥蒂已消,又見劉邦親到,反而高興起來,留他宴飲。
項羽、項伯坐西,範增坐北,劉季坐南,張良坐東。
範增主張剪除劉季最力,席間屢次遞眼色給項羽,同時舉起所佩的玉玦。
項羽默然不應。
範增出去,一會又入來。
随後不久,項莊入來奉酒祝壽。
奉畢說道:“君王和沛公飲酒,軍營裡沒有什麼可以助興的,讓我來舞劍!”項羽說:“好!”他便舞起劍來。
項伯亦拔劍起舞。
項莊屢屢逼近劉季,項伯屢屢掩護着劉季。
正對舞間,張良出去,一會又入來。
随後,門外喧嚷聲起,一人帶劍持盾闖進來,鼓起眼睛盯着項羽。
項羽按劍翹身(時席地坐)問:“做什麼?”張良說:“那是沛公的骖乘樊哙。
”項羽說:“壯士!賞他酒!”是一大杯。
樊哙拜謝了,一口喝幹。
項羽說:“賞他一個豬肩!”那是生的。
樊哙把盾覆在地上,把豬肩放在盾上,拔劍切肉便啖。
項羽問他可還能飲不,他說:“臣死也不避,何況杯酒?”接着他痛陳劉季的功勞,力數項羽的不是。
項羽無話可答,隻請他坐,他便挨張良坐下。
自從樊哙闖入,舞劍停止。
樊哙坐下不久,劉季說要如廁走開,張良跟着他。
過了許久,張良單獨回來,帶好些玉器。
張良作禮道:“沛公很抱歉,因飲酒過多,不能親來告辭。
托下臣帶了白璧一對獻與大王(項羽),玉鬥(酒器)一對獻與大将軍(範增)。
”項羽問沛公在哪裡,張良說:“他聽說大王有意責難他,已回營去了。
”項羽收下白璧,放在幾上。
範增把玉鬥放在地下,拔劍撞個粉碎。
随後項羽入鹹陽,屠城,殺子嬰,燒秦宮室,收财寶婦女,然後發号施令,分割天下。
他尊懷王為義帝,卻隻給他湘江上遊彈丸之地,都于郴(今縣)。
自立為西楚霸王,占舊楚、魏地九郡,都于彭城;此外他封立了十八個王國,列表如下: 續表 我們看這表便可知道,其中哪些是不會悅服項羽的宰割的人。
劉季指望割據關中而隻得到僻遠的漢中、巴蜀,不用說了。
魏豹由魏王而縮為西魏王,趙歇由趙王而縮為代王,田巿由齊王而縮為膠東王,韓廣由燕王而縮為遼東王,都是受了黜降。
此外項羽在瓜分天下時所樹的敵人,不見于表中的還有故齊相田榮和故趙将陳餘。
當初田儋戰死後,齊人立田假為王,田榮(田儋弟)逐田假更立儋子田巿而專齊政。
田假走依項梁,由此田榮與項氏有隙。
項羽以齊地分王田巿、田都、田安,而田榮無分。
田榮怎肯甘心?陳餘本與張耳為“刎頸交”。
巨鹿之圍,張求援于陳,而陳竟以利害的計較,按兵不動。
兩人從此成仇。
但兩人的“革命功績”,實不相上下。
項羽因張耳相從入關以趙地的大部分封他為常山王,而僅以南皮等三縣之地封陳餘為侯。
陳餘由此深怨項羽。
楚漢之戰及其結局 漢元年四月,在鹹陽新受封的諸王分别就國。
張良辭别劉季,往佐韓王,卻送劉季到褒中,臨别,勸他燒絕所過棧道,示無北還之心,劉季依計。
五月,田榮發兵拒田都,擊走之。
田榮留田巿,不讓他赴膠東。
田巿懼怕項羽,逃亡就國。
田榮追殺之,而自立為齊王。
是時昌邑人彭越(以盜賊起)聚衆萬餘人于巨野,無所屬。
田榮給他将軍印,使攻濟北。
越擊殺濟北王。
于是田榮盡有全齊之地。
彭越又進擊楚軍,大破之。
陳餘請得田榮的助兵,并盡發南皮三縣兵,共襲常山,張耳敗逃。
二年十月陳餘迎故趙王歇于代,複立為趙王。
于是齊趙地盡反楚。
是月義帝在就國途次,為項羽命人襲殺于江中。
劉季乘齊變于元年八月突入關中。
章邯兵敗,被圍于廢丘(二年六月廢丘始陷,章邯自殺)。
塞王、翟王皆降漢。
先是項羽挾韓王成歸彭城,不使就國,繼廢之為侯,繼又殺之。
于是張良逃就劉季于關中。
劉季以故韓襄王(戰國時)孫信為韓太尉,使共張良将兵取韓地。
二年十一月,韓地既定,劉季立信為韓王。
先是河南王申陽亦降漢。
項羽權衡西北兩方敵人的輕重,決定首先擊齊。
二年正月,大敗田榮于城陽。
田榮遁逃,為人民所殺。
項羽坑田榮降卒。
提兵北進,一路毀城放火,擄掠婦女。
齊人怨叛。
榮弟田橫,收散兵,得數萬人,複反城陽。
項羽還戰,竟相持不下。
劉季乘齊楚相鬥之際東進,降西魏王豹,虜殷王卬,為義帝發喪,率諸侯兵五十六萬伐楚,遂入彭城。
項羽以精兵三萬人還戰,漢軍大潰,被擠落谷水和泗水死的據說有十餘萬人。
再戰靈璧東,漢軍又潰,被擠落睢水死的據說也有十餘萬人,睢水幾乎被死屍填塞了。
楚軍圍了劉季三匝。
适值大風從西北起,折樹發屋,飛沙走石,陰霾蔽天,白晝昏黑。
楚軍逆着飓風,頓時散亂,劉季才得帶了幾十騎遁走。
但項羽一去齊,田橫複定齊地,立田榮子田廣為王。
劉季收聚散卒,又得蕭何征調關中壯丁轉運關中糧食來援,固守荥陽、成臯(并在今河南成臯縣[11]境,荥陽在東,成臯在西),軍勢複振。
先是魏王豹于漢軍敗後,複叛歸楚。
漢使淮陰人韓信擊之。
九月,韓信俘魏王豹,定魏地。
此後戰争的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盡漢三年九月。
在這一階段,漢正面大敗,而側面猛進。
在正面,漢失荥陽、成臯。
劉季先後從荥陽、成臯突圍先遁。
其出荥陽時,将軍紀信假扮着他,從東門出,以诳楚軍,他才得從西門逃走,紀信因此被燒殺。
在側面,韓信取趙。
先是,張耳敗走,投奔漢。
劉季微時曾為張耳客,因善待之。
及會諸侯兵伐楚,求助于趙,陳餘以漢殺張耳為條件。
劉季把一個貌似張耳的人殺了,拿首級送去,陳餘才派兵相助。
後來陳餘聞得張耳未死,便絕漢。
漢使韓信擊趙,殺陳餘。
在這階段,還有兩件大事可記。
其一,楚将九江王英布先已離心,又受了漢所遣辯士的誘說,遂舉九江降漢。
英布旋被項羽擊敗,隻身逃入漢,但項羽已失去一有力的臂助了。
其二,項羽中了漢的反間計,對一向最得力的謀臣範增起了猜疑,範增憤而告退,歸近彭城,疽發背死。
第二階段盡漢四年九月。
在這一階段,韓信南下取齊,楚軍援齊大敗,韓信遂定齊地;而彭越(于田榮死後歸漢)為漢守魏地,時出遊兵斷楚糧道,荥陽、成臯的楚軍大窘;項羽抽軍自領回擊彭越,漢乘機收複成臯,并進圍荥陽。
項羽引兵還廣武(在荥陽附近,荥澤與汜水之間),與漢相持數月。
項羽以前方糧绌後方又受韓信的抄襲,想和漢決一死戰,而漢按兵不出,隻得與漢約和。
約定楚漢平分天下,以鴻溝(在廣武荥澤間)為界準,其東屬楚,其西屬漢;楚放還前所擄漢王之父及妻。
約成,項羽便罷兵東歸。
以下入最後階段。
初時劉季也打算罷兵西歸,張良等力勸乘勢滅楚。
五年十月,漢追擊項羽軍于固陵(今河南淮陽縣[12]西北),大敗之。
劉季約韓信、彭越會師,而二人不至。
先是韓信既定齊,自請立為齊王,劉季忍怒許之;彭越隻拜魏相國。
至是張良獻計:韓信故鄉在楚,指望做楚王;彭越據魏地亦指望做魏王;若能犧牲楚、魏地的一部分,許與他們,他們必然效命。
劉季依計,二人立即會師。
十一月,漢遣别将渡
章邯入邯鄲,遷其民于河内,夷其城郭。
張耳與趙王走入巨鹿城,章邯使王離圍之,而自軍于巨鹿南。
陳餘北收兵于常山得數萬人,軍于巨鹿北。
巨鹿城被圍數月,糧乏兵單,危在旦夕,求援于陳餘,而陳自以力薄非秦敵,按兵不肯動。
項梁死後,楚軍集中于彭城附近,懷王亦移節于彭城。
巨鹿圍急,求救于諸侯,懷王拟派兵赴之。
宋義自預言項梁之敗而中,以知兵名于楚軍。
懷王召他來籌商,聽了他的議論,大為贊賞,派他為援趙軍的統帥,稱上将軍,以長安侯項羽為次将軍,範增為末将。
宋義行至安陽(河南今縣[9]),逗留四十六日不進,項羽主張急速渡河,與趙軍内外夾擊秦軍。
宋義卻主張先讓趙、秦決戰;然後秦勝則乘其疲敝而擊之,秦敗則引兵西行,乘虛襲取鹹陽。
于是嚴申軍令,禁止異動。
宋義派其子某為齊相,大排筵席為其餞行。
是時歲荒糧绌,又适值天寒大雨,士卒饑凍。
項羽昌言軍中,責備宋義但顧私圖,不恤士卒,不忠楚王。
一天早晨,項羽朝見宋義,就在帳中把他的頭砍下,号令軍中;說他通齊反楚,奉懷王令把他誅戮。
諸将盡皆懾服,共推他為“假上将軍”。
項羽使人報告懷王,懷王就派他代為上将軍。
自殺了宋義之後,項羽威震楚國,名聞諸侯。
項羽既受了援趙軍統帥之任,立即派二萬人渡河救巨鹿,先鋒連獲小勝,陳餘又請添兵。
項羽于是率全軍渡河。
既渡,鑿沉船隻,破毀釜甑,焚燒房舍,令士卒每人隻帶三日糧,示以決死無歸還之心。
既至巨鹿,反圍王離,九戰秦軍,絕其糧道,大破之,王離被虜,其部下要将或戰死或自殺。
這是二世三年十二月的事。
先是諸侯援軍營于巨鹿城外的,不下十幾個壁壘,都不敢出戰。
及楚軍開始進攻,諸侯軍将領皆從壁上觀看。
楚兵無不以一當十,呐喊聲動天地,諸侯軍士卒無不心驚膽震。
項羽既破秦軍,召見諸侯軍将領,他們将入轅門,個個膝行而前,不敢擡頭瞧望。
于是項羽成了聯軍的統帥,諸侯軍将領皆隸他麾下。
是時章邯尚軍于巨鹿南,外見迫于項羽,内受二世的責備,又見疾于趙高,陷入進退維谷之境。
陳餘乘機投書給他,說道: 白起為秦将,南征*郢,北阬馬服(馬服謂趙将馬服君趙奢之子括,此指長平之戰),攻城略地,不可勝計,而竟賜死。
蒙恬為秦将,北逐戎人,開榆中地數千裡,竟斬陽周。
何者?功多,秦不能盡封,因以法誅之。
今将軍為秦将三歲矣,所亡失以十萬數,而諸侯并起,滋益多。
彼趙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誅之,故欲以法誅将軍以塞責,使人更代将軍,以脫其禍。
夫将軍居外久,多内隙,有功亦誅,無功亦誅。
且天之亡秦,無愚智皆知之。
令将軍内不能直谏,外為亡國将,孤特獨立,而欲常存,豈不哀哉!将軍何不還兵,與諸侯為縱,約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稱孤,此孰與身伏質、妻子為戮乎? 章邯得書,心中更加狐疑,秘密派人和項羽議降。
議未成,項羽連接進擊章邯軍,大破之。
章邯遂決意投降。
項羽以軍中糧绌,許之。
二世三年七月,章邯與項羽相會于洹水南殷墟上(即今安陽殷墟),立盟定約。
章邯與項羽言及趙高事,為之淚下。
劉邦之起與關中之陷 當懷王派定了宋義等北上援趙之際,又派砀郡長武安侯劉邦西行略地,向關中進發。
劉邦,字季,泗川郡沛縣(江蘇今縣)人。
家世寒微。
從少即不肯學習生産技藝。
壯年做了本縣的泗水亭長(秦制若幹戶為一裡,十裡為一亭,十亭為一鄉)。
他使酒好色,卻和易近人,疏财樂施,縣署的屬吏,常給他嘻嘻哈哈地大開玩笑。
有一次縣長的舊友呂公來沛縣做客,縣中屬吏都去拜賀,蕭何替他收禮,聲明賀禮不滿千錢的坐在堂下。
劉季騙阍人道:“賀禮萬錢!”實在不名一錢。
阍人領了他進來,呂公一見,看了他的相貌大為驚訝,特加敬重。
蕭何笑道:“劉季隻會吹牛,本領有限。
”劉季滿不在乎地據了上位,嘲弄座客,言語之間,一點也沒有屈服。
酒罷,呂公暗中使眼色留他。
客散之後,呂公對他說,生平喜歡看相,看過的相也不少,從未見過他這樣好的相貌,望他自愛。
就在這一次叙會中,呂公把女兒許嫁了給他,後來呂婆雖嚴重抗議也無效。
秦朝初年征各地刑徒赴骊山工作。
沛縣的刑徒,由泗水亭長押去。
這些刑徒半路逃脫了許多。
劉季預計到得骊山時,他們勢必跑個精光。
行至豐縣西澤中,停下痛飲;半夜,把剩下的刑徒通通放了,自己也準備逃亡。
刑徒中有十幾個壯漢要跟随他。
劉季于是領了這班人匿在芒、砀兩縣的山澤岩石之間。
他們所以維持生活的方法似乎是不很名譽的,所以曆史上沒有交代。
陳勝發難後,沛縣令打算響應。
縣吏蕭何和曹參替他計議道,他以秦吏背秦,恐怕沛中子弟不服,不如把本縣逃亡在外壯士召來,可得幾百人,有他們相助,衆人就不敢不聽命了。
于是派樊哙去招劉季。
這樊哙是劉季的黨羽,以屠狗為業。
劉季率領着部下約莫一百人,跟着樊哙回來,沛令反悔,閉城不納,并打算把蕭、曹二人殺掉。
二人跳城投奔劉季。
劉季射書城上,勸縣人誅沛令起事,否則城破之後,以屠城對付,縣人遂共殺沛令,開城相迎。
劉季受父老的推戴為沛公,收縣中子弟得二三千人。
這是二世元年九月的事。
此後七個月内劉季轉戰于今獨山湖以西蘇、魯兩省相接之境,先後取沛、豐、砀[10](皆江蘇今縣)做根據地。
替劉季守豐的部将叛而附魏,劉季攻他不下,走去留縣求助于景駒。
他始終沒有得景駒的幫助,卻在留縣遇到了張良。
張良原是韓國的貴公子,其先人五世相韓,亡國後散家财謀報國仇。
秦始皇在博浪沙遇刺,那兇手就是他所買的。
這時他領了一百多個少年,想投景駒,遇了劉季,情投意合,便以衆相從。
後來楚懷王既立,張良說動了項梁,更立故韓公子韓成為韓王,隻得辭别劉季,往佐韓王。
景駒敗死後,劉季往見項梁,項梁給他補充五千人。
他得了這援助,才于二世二年四月把豐縣攻下。
從此劉季歸附了項梁。
他和項羽似乎很相得,兩人總是共領一軍出戰或同當一面,像是形影不離的。
據說當懷王派劉季西行時項羽也請求同往,隻是懷王左右的老将們極力反對,以為項羽僄悍殘暴,是屠城的能手,關中人民,久苦苛政,可以德服,他一去,反失人心;唯有劉季,忠厚長者,可勝宣撫之任;懷王因此不許項羽和劉季偕行。
宋義、項羽等北上救趙之軍和劉季西進之軍,同于二世二年閏九月(當時稱後九月)分途出發。
劉季轉戰于今豫東豫南,取道南陽以向武關。
這時秦軍的主力被吸在河北,這一路的楚軍并未遇着勁敵。
劉季從洛陽南下,複與張良相會。
先是,張良同了韓王領兵千餘,西略韓地,取了數城,又被秦軍奪回,隻得在颍川一帶做遊擊戰。
至是,領兵與劉季合,占領了韓地十餘城。
劉季令韓王留守陽翟,而同了張良前進,略南陽郡。
郡守兵敗,退守宛城。
劉季便越過宛城而西。
張良谏道:現在雖急于入關,但關中兵尚衆,且憑險相拒,若不攻下宛城,腹背受敵,這是危道。
劉季便半夜隐匿旗幟,繞道回軍,黎明,圍宛城三匝。
南陽守以城降,劉季封他為殷侯。
由此西至武關,一路所經城邑紛紛迎降。
二世三年八月武關陷。
是月,趙高弑二世,使人來約降,劉季等以為詐,繼進。
九月峣關陷。
劉季初欲急攻峣關。
張良以為守将乃屠戶之子,可以利動。
于是楚軍一面派人先行,預備五萬人的餐食,并在山上多樹旗幟為疑兵;一面派人拿重寶去說守将,守将果然變志,願和楚軍同入鹹陽。
劉季将要答應他,張良以為隻是守将要反,怕士卒不從,不從可危,不如乘其怠懈進擊。
劉季依計遂破峣關。
是月秦軍再戰于藍田南,複大敗。
次月劉季入鹹陽。
先是趙高既弑二世,繼立其侄子嬰,貶去帝号,稱秦王,子嬰又襲殺趙高。
至是,子嬰以繩系頸,乘素車白馬,捧着皇帝的玺印,迎接劉季于霸上(長安東十三裡)的轵道旁。
秦曆以九月為歲終,而秦曆可說是終于二世三年九月。
後此五十四個月,即四年半,劉季乃即皇帝位,漢朝乃開始。
中間紀事,系年系月,甚成問題。
若用公元,年次固可約略相附,但月份則尚無正确的對照。
漢人以二世三年之後為漢元年;漢初沿秦曆法,以十月為歲首,故以漢元年十月接秦二世三年九月。
但此時尚無漢朝,何有漢年?今别無善法,隻得依之。
項羽在關中 劉季到了鹹陽,看着堂皇的宮殿,缛麗的帷帳和無數的美女、狗馬、珍寶,便住下不肯出。
奈不得樊哙和張良苦勸婉谏,才把宮中的财寶和府庫封起,退駐霸上,以等待各方的領袖來共同處分。
他又把父老召來,宣布廢除秦朝的苛法,隻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人民大喜,紛紛送上牛羊來犒軍,劉季一概辭謝不受。
項羽既定河北,率楚軍諸侯軍及秦降軍西向關中,行至新安,聞秦降卒有怨聲,慮其為變,盡坑之。
當初懷王曾與諸将約,誰先入關中,即以其地封他為王。
劉邦因此以關中的主人自居。
而項羽西進之前已封了章邯為雍王(秦地古稱雍州),大有否認懷王初約之意。
劉季聞訊,派兵守函谷關,拒外軍入境,同時征關中人民入伍,以擴充實力。
項羽至函谷關,不得入,大怒,攻破之。
進駐鴻門,與劉季軍相距隻四十裡。
是時外軍四十萬,号百萬;内軍十萬,号二十萬。
項羽大飨軍士預備進攻。
項羽的叔父項伯曾受張良救命之恩,半夜去給張良通消息,勸張良快跟他走。
張良卻替他和劉季拉攏。
劉季會項伯一見如故,杯酒交歡,約為婚姻。
劉季道:“我入關以來,秋毫不敢有所沾染,簿籍吏民,封閉府庫,以等待項将軍。
派人守關,隻是警備盜賊。
日夜盼望項将軍到,哪裡敢反?”懇求項伯代為解釋。
項伯答應,并約他次早親到鴻門營中來。
項羽聽了項伯的話,芥蒂已消,又見劉邦親到,反而高興起來,留他宴飲。
項羽、項伯坐西,範增坐北,劉季坐南,張良坐東。
範增主張剪除劉季最力,席間屢次遞眼色給項羽,同時舉起所佩的玉玦。
項羽默然不應。
範增出去,一會又入來。
随後不久,項莊入來奉酒祝壽。
奉畢說道:“君王和沛公飲酒,軍營裡沒有什麼可以助興的,讓我來舞劍!”項羽說:“好!”他便舞起劍來。
項伯亦拔劍起舞。
項莊屢屢逼近劉季,項伯屢屢掩護着劉季。
正對舞間,張良出去,一會又入來。
随後,門外喧嚷聲起,一人帶劍持盾闖進來,鼓起眼睛盯着項羽。
項羽按劍翹身(時席地坐)問:“做什麼?”張良說:“那是沛公的骖乘樊哙。
”項羽說:“壯士!賞他酒!”是一大杯。
樊哙拜謝了,一口喝幹。
項羽說:“賞他一個豬肩!”那是生的。
樊哙把盾覆在地上,把豬肩放在盾上,拔劍切肉便啖。
項羽問他可還能飲不,他說:“臣死也不避,何況杯酒?”接着他痛陳劉季的功勞,力數項羽的不是。
項羽無話可答,隻請他坐,他便挨張良坐下。
自從樊哙闖入,舞劍停止。
樊哙坐下不久,劉季說要如廁走開,張良跟着他。
過了許久,張良單獨回來,帶好些玉器。
張良作禮道:“沛公很抱歉,因飲酒過多,不能親來告辭。
托下臣帶了白璧一對獻與大王(項羽),玉鬥(酒器)一對獻與大将軍(範增)。
”項羽問沛公在哪裡,張良說:“他聽說大王有意責難他,已回營去了。
”項羽收下白璧,放在幾上。
範增把玉鬥放在地下,拔劍撞個粉碎。
随後項羽入鹹陽,屠城,殺子嬰,燒秦宮室,收财寶婦女,然後發号施令,分割天下。
他尊懷王為義帝,卻隻給他湘江上遊彈丸之地,都于郴(今縣)。
自立為西楚霸王,占舊楚、魏地九郡,都于彭城;此外他封立了十八個王國,列表如下: 續表 我們看這表便可知道,其中哪些是不會悅服項羽的宰割的人。
劉季指望割據關中而隻得到僻遠的漢中、巴蜀,不用說了。
魏豹由魏王而縮為西魏王,趙歇由趙王而縮為代王,田巿由齊王而縮為膠東王,韓廣由燕王而縮為遼東王,都是受了黜降。
此外項羽在瓜分天下時所樹的敵人,不見于表中的還有故齊相田榮和故趙将陳餘。
當初田儋戰死後,齊人立田假為王,田榮(田儋弟)逐田假更立儋子田巿而專齊政。
田假走依項梁,由此田榮與項氏有隙。
項羽以齊地分王田巿、田都、田安,而田榮無分。
田榮怎肯甘心?陳餘本與張耳為“刎頸交”。
巨鹿之圍,張求援于陳,而陳竟以利害的計較,按兵不動。
兩人從此成仇。
但兩人的“革命功績”,實不相上下。
項羽因張耳相從入關以趙地的大部分封他為常山王,而僅以南皮等三縣之地封陳餘為侯。
陳餘由此深怨項羽。
楚漢之戰及其結局 漢元年四月,在鹹陽新受封的諸王分别就國。
張良辭别劉季,往佐韓王,卻送劉季到褒中,臨别,勸他燒絕所過棧道,示無北還之心,劉季依計。
五月,田榮發兵拒田都,擊走之。
田榮留田巿,不讓他赴膠東。
田巿懼怕項羽,逃亡就國。
田榮追殺之,而自立為齊王。
是時昌邑人彭越(以盜賊起)聚衆萬餘人于巨野,無所屬。
田榮給他将軍印,使攻濟北。
越擊殺濟北王。
于是田榮盡有全齊之地。
彭越又進擊楚軍,大破之。
陳餘請得田榮的助兵,并盡發南皮三縣兵,共襲常山,張耳敗逃。
二年十月陳餘迎故趙王歇于代,複立為趙王。
于是齊趙地盡反楚。
是月義帝在就國途次,為項羽命人襲殺于江中。
劉季乘齊變于元年八月突入關中。
章邯兵敗,被圍于廢丘(二年六月廢丘始陷,章邯自殺)。
塞王、翟王皆降漢。
先是項羽挾韓王成歸彭城,不使就國,繼廢之為侯,繼又殺之。
于是張良逃就劉季于關中。
劉季以故韓襄王(戰國時)孫信為韓太尉,使共張良将兵取韓地。
二年十一月,韓地既定,劉季立信為韓王。
先是河南王申陽亦降漢。
項羽權衡西北兩方敵人的輕重,決定首先擊齊。
二年正月,大敗田榮于城陽。
田榮遁逃,為人民所殺。
項羽坑田榮降卒。
提兵北進,一路毀城放火,擄掠婦女。
齊人怨叛。
榮弟田橫,收散兵,得數萬人,複反城陽。
項羽還戰,竟相持不下。
劉季乘齊楚相鬥之際東進,降西魏王豹,虜殷王卬,為義帝發喪,率諸侯兵五十六萬伐楚,遂入彭城。
項羽以精兵三萬人還戰,漢軍大潰,被擠落谷水和泗水死的據說有十餘萬人。
再戰靈璧東,漢軍又潰,被擠落睢水死的據說也有十餘萬人,睢水幾乎被死屍填塞了。
楚軍圍了劉季三匝。
适值大風從西北起,折樹發屋,飛沙走石,陰霾蔽天,白晝昏黑。
楚軍逆着飓風,頓時散亂,劉季才得帶了幾十騎遁走。
但項羽一去齊,田橫複定齊地,立田榮子田廣為王。
劉季收聚散卒,又得蕭何征調關中壯丁轉運關中糧食來援,固守荥陽、成臯(并在今河南成臯縣[11]境,荥陽在東,成臯在西),軍勢複振。
先是魏王豹于漢軍敗後,複叛歸楚。
漢使淮陰人韓信擊之。
九月,韓信俘魏王豹,定魏地。
此後戰争的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盡漢三年九月。
在這一階段,漢正面大敗,而側面猛進。
在正面,漢失荥陽、成臯。
劉季先後從荥陽、成臯突圍先遁。
其出荥陽時,将軍紀信假扮着他,從東門出,以诳楚軍,他才得從西門逃走,紀信因此被燒殺。
在側面,韓信取趙。
先是,張耳敗走,投奔漢。
劉季微時曾為張耳客,因善待之。
及會諸侯兵伐楚,求助于趙,陳餘以漢殺張耳為條件。
劉季把一個貌似張耳的人殺了,拿首級送去,陳餘才派兵相助。
後來陳餘聞得張耳未死,便絕漢。
漢使韓信擊趙,殺陳餘。
在這階段,還有兩件大事可記。
其一,楚将九江王英布先已離心,又受了漢所遣辯士的誘說,遂舉九江降漢。
英布旋被項羽擊敗,隻身逃入漢,但項羽已失去一有力的臂助了。
其二,項羽中了漢的反間計,對一向最得力的謀臣範增起了猜疑,範增憤而告退,歸近彭城,疽發背死。
第二階段盡漢四年九月。
在這一階段,韓信南下取齊,楚軍援齊大敗,韓信遂定齊地;而彭越(于田榮死後歸漢)為漢守魏地,時出遊兵斷楚糧道,荥陽、成臯的楚軍大窘;項羽抽軍自領回擊彭越,漢乘機收複成臯,并進圍荥陽。
項羽引兵還廣武(在荥陽附近,荥澤與汜水之間),與漢相持數月。
項羽以前方糧绌後方又受韓信的抄襲,想和漢決一死戰,而漢按兵不出,隻得與漢約和。
約定楚漢平分天下,以鴻溝(在廣武荥澤間)為界準,其東屬楚,其西屬漢;楚放還前所擄漢王之父及妻。
約成,項羽便罷兵東歸。
以下入最後階段。
初時劉季也打算罷兵西歸,張良等力勸乘勢滅楚。
五年十月,漢追擊項羽軍于固陵(今河南淮陽縣[12]西北),大敗之。
劉季約韓信、彭越會師,而二人不至。
先是韓信既定齊,自請立為齊王,劉季忍怒許之;彭越隻拜魏相國。
至是張良獻計:韓信故鄉在楚,指望做楚王;彭越據魏地亦指望做魏王;若能犧牲楚、魏地的一部分,許與他們,他們必然效命。
劉季依計,二人立即會師。
十一月,漢遣别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