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 髙宗皇帝 下

關燈
、知太平州。

     紹興二十八年戊寅 二月丙申,陳誠之知樞宻院事 先是,同知樞宻院陳誠之因奏事,上謂之曰:「卿文人讀書,乃知兵事如此之熟。

    」遂陞為知院事。

     乙巳,王綸同知樞宻院事自工部侍郎、兼直學士院除 紹興二十九年己卯 六月丁酉,陳誠之罷知樞宻院事 誠之自二十六年九月除同知樞宻院事,二十八年二月陞知院事,是年六月罷,在樞府二年餘。

    知樞宻院陳誠之罷,除資政殿學士、知泉州。

    於是,侍禦史朱倬、殿中侍禦史任古言:「誠之附?秦黨,無補國論。

    其去已為僥倖,望鐫職罷郡,以恊公議。

    」詔與宮觀,而左司諫何溥再論,遂落職。

     乾道五年八月,端明殿學士、左中大夫、提舉太平興國宮陳誠之緻仕,贈左正奉大夫。

     己酉,沈該罷左相觀文殿大學士、提舉洞霄宮 制曰:「輔相彌綸庻務,寔關治忽之冝,帝主體貎大臣,當極始終之遇。

    睠時魁望,乆服冡司,俄釋秉鈞之勞,趣朌上印之寵,其敷予命,以告在庭。

    具官沈該早負通材,浸膺劇寄,謂天將降是大任,嘗拂亂其所為,而古亦惟求舊人,可共圖於有正。

    屬予更化,召自典藩,首能副當饋思賢之心,亟使居奮庸熈載之地,宅我百揆,迨今三年。

    試之以股肱,康庻事之能,每克勤於小物;責之以夙夜,事一人之道,正當惜於分隂。

    何懿績之未凝,緻煩言之可嘖,旣洊披於彈疏,亦類覧於遜封,内循補衮之踈,力丐埀車之佚,平津謝病,位高自以為無功,石慶告歸,年老不能於與議。

    姑遂便私之志,特推鈞佚之?,錫祕殿之隆名,賜眞祠之吉祿,蓋循彛矩,庸示眷懐。

    於戯!慮天下之安危,本欲任賢而注意,全大臣之進退,敢忘加禮以勸忠?徃卽裡居,尚厪猷告。

    」周麟之詞 該自二十六年五月拜右僕射,至是年六月罷,入相凡三年。

     朱倬、任古、何溥與右正言都民望等,言左僕射沈該在政路數年,無所建明,而該亦上疏請老,遂罷為觀文殿大學士、提舉洞霄宮。

    再論,遂落職緻仕。

    三十年五月,詔特進沈該落緻仕,復觀文殿大學士、知明州。

    隆興元年五月,詔特進、觀文殿大學士緻仕沈該降觀文殿大學士,依舊緻仕,以諫議大夫王大寳言其過惡顯著,乞正典刑,故有是命。

     七月丁亥,賀允中參知政事自吏部侍郎除 九月甲午,湯思退左僕射 陳康伯右僕射 思退左僕射制曰:「嗣先人宅丕後,必思考謹之良,位冡宰正百工,用謹登庸之典。

    惟時亞輔,夙茂元勲,爰陞左揆之班,遂陟乆虛之席,厥有成命,揚於治朝。

    具官湯思退惇大而直方,純明而優裕,作天民之先覺,負王佐之宏才,泝淵源而獨尊,文追正始,更險夷而一節,世仰忠規。

    乆陪翰苑之論思,超列樞廷之宥宻,屬更化善治之日,乃注想待賢之秋,文武憲邦,自得中朝之師表,謀猷告後,莫非四海之經綸。

    粵自政途,擢居相府,百度惟正,三年有成,提綱信史,以就乆曠之書,?武明彛,以遂奉先之孝,削浮費以佐國用,修睦好以通鄰歡,嵗稔時豐,獲天人信順之助,邇安逺至,有内外寜謐之休,揆厥所由,繄誰之力?周道甚盛,蓋爕理寅亮之惟其人,唐治聿興,本輔賛彌縫而藏諸用,卽宅鼎司之任,晉持魁柄之權,公社仍封,爰田衍賦,以昭體貎,以荅賢勞。

    於戯!左右成王,在旦、奭之並相,規隨漢業,賴蕭、曹之同心。

    其勉輔于洪基,以共恢於逺業。

    想孚至意,奚俟多言。

    」 康伯右僕射制曰:「天地交而萬物?,故君子長而小人消,明良合而庻事康,故股肱喜而元首起。

    時我賢輔,夙推本朝,念乆預于政機,用峻登於相府,誕揚休命,敷告明廷。

    具官陳康伯才贍而氣和,望高而實茂,羽儀一世,森玉筍之清班,出入十年,佩紫荷之禁槖,方剖符而作牧,亟賜環而造朝,副予求舊之誠,佐我圖新之治,老而益壯,凜松栢之後凋,知無不為,判蓍?之先見,冠中臺之常伯,侍便坐之經帷,處心近厚而有容,遇事至剛而不撓。

    爰自論思之列,徑躋丞轄之司,文武兼資,所臨底績,安危注意,何適不冝!朕以眇躬,獲承大統,乆選于衆,思得其人,式符巖石之瞻,遂正台衡之拜,榮開侯社,光陟文階,侈次輔之登庸,隆大君之體貎。

    於戯!上帝復高祖之徳,永懐繼述之為難,皇天付中國之民,所念安全之不易,惟同寅恊恭,可以洪至化,惟任重緻逺,可以廸成功。

    茲厲謀猷,徃承眷矚。

    」並楊椿詞 是月,右僕射湯思退為左僕射,參知政事陳康伯為右僕射。

    故事:初除例賜銀絹。

    至是思退與康伯並拜左右相,思退等辭,共奏:「今國用匱乏,自人主及百司皆當節省,庻?有濟。

    臣等若盡受,何以風百寮?」力請減半,從之。

    康伯又辭兼史院,上曰:「自卿除用,朝野翕然無間言。

    卿靜重明敏,一語不妄發,眞宰相也。

    」令與思退共政,如有可否,不憚商量,康伯言:「大臣論國事,進退人才,自當盡心。

    若媕婀取容,植黨以自固,臣不敢也。

    」高宗歎其長者。

    康伯旣以至誠為高宗所信,所奏常事,或時上意難奪,復理前語,未嘗不聴。

     十二月辛未,王綸知樞宻院事自同知樞宻院事除 紹興三十年庚辰 正月,葉義問同知樞宻院事自殿中侍禦史除 六月庚午,王綸罷知樞宻院事資政殿大學士、知福州 綸自二十八年二月除同樞宻院事,二十九年十二月進知院事,是年六月罷,在樞府二年餘。

    知樞宻院王綸引疾丐罷,詔除資政殿大學士、知福州,尋改提舉洞霄宮。

     七月戊戍,葉義問知樞宻院事自同宻知樞院事除 朱倬參知政事自禦史中丞除 周麟之同知樞宻院事自翰林學士兼侍講除 時有言金國將敗盟,上命同知樞宻院王綸等奉使彼國驗之。

    二十九年九月,綸等囘言隣國恭順,和好無他。

    至是年二月庚申,以同知樞宻院事葉義問為金國報謝使,時皇太後上仙,金國來弔祭也,義問入金境,見金已聚兵有入?意,及囘,宻奏金人今欲遷汴京,且造戰舡,是月,進知院事。

    三十一年十月戊午,以知樞宻院葉義問督視江淮荊襄軍馬,至鎭江,權立行府,中書舍人虞允文為參議軍事。

    孝宗初卽位,義問加左通議大夫。

     八月癸醜,賀允中罷參知政事資政殿學士緻仕 允中自二十九年七月除參知政事,是年八月罷,執政踰一年。

    初,參知政事賀允中使金,而歸言金勢必背盟,宜為之備,上疑未決。

    允中因告老,以為資政殿學士緻仕。

     十二月乙巳朔,湯思退罷左相觀文殿大學士、提舉太平興國宮 制曰:「輔賛而藏諸用,大臣狥國之本心,明哲以保其身,君子安時之高緻。

    眷惟元宰,祈解近司,誕敭綸綍之?,庸肅紳緌之聽。

    具官湯思退才全噐博,行峻履方,氣函三徳而守之以和,學貫九流而持之以正,早由廸簡,亟上清華,智畧縱橫,太叔儀能賛大事,文章溫厚,司馬遷最其善鳴。

    迨予更化之初,寔首本兵之寄,寖隆物望,越秉機衡,庻官無曠,代天工亦雲盡瘁,十年之間,至丞相亶謂逄辰,方道揆之仰成,駭煩言之有嘖,遽還印綬,疊拜囊封,旣詔諭以莫囘,顧?徽之可後?躋榮書殿,冠學士之大稱,均佚珍臺,拜散人之佳號,式昭體貎,益厚股肱。

    於戯!得賢則能立邦基,予豈輕於注意,乃心罔不在王室,爾勿廢於告猷。

    茂對孚休,益終令譽。

    」洪邁詞 思退自二十七年六月拜右僕射,二十九年九月進左僕射,至是年十二月罷,入相三年餘。

     時侍禦史汪澈等欲論左僕射湯思退,方捃摭其過,殿中侍禦史陳俊卿曰:「為相無物望而天災亟至,此固當罷,何以他為?」乃言:「思退始由秦檜父子以緻身,及掌文衡而取其孫,縁此遂至政府。

    自居相位,唯務招延親黨,佐其羽翼。

    前日無雲而有雷聲,人情駭異,其變蓋在大臣!」乙巳朔,思退罷觀文殿大學士、提舉太平興國宮。

    澈等欲鐫其職,俊卿曰:「思退未有大罪,雖非相才,比之沈該,則有間。

    今該猶以大學士典州,而思退顧不得,則執法之地,所以議賞罰者,偏矣。

    」不從。

    澈等再論,落職。

    翰林學士洪邁[3]以草湯思退罷相制,不明著其罪,除徽猷閣學士,與宮觀。

    三十一年,上以金敗盟,十月辛酉,左光祿大夫湯思退復觀文殿大學士、充醴泉觀使兼侍讀,旣至,除行宮留守。

     紹興三十一年辛巳 三月壬午,楊椿參知政事自兵部尚書、兼權翰林學士、兼侍讀除 椿,字元老,眉州人。

    乾道三年正月,薨,年七十三,八月,詔端明殿學士、太中大夫、提舉洞霄宮楊椿贈左正奉大夫。

    椿引薦蜀士唐文恭、張震、馬騏,後皆知名。

    五年八月,贈故資政殿學士楊椿謚文安。

     庚寅,陳康伯左僕射自右僕射,授左光祿大夫,遷左僕射、同平章事、兼提舉編脩玉牒所、編修國史 朱倬右僕射自參知政事,授左通奉大夫,遷右僕射、同平章事 康伯左僕射制曰:「坤上乾下而重卦,鬯二氣之交通,君明臣良而??歌,葉千載之相遇。

    朕宵旰圖乂,夢想得賢,永惟一徳之休,共濟萬?之?。

    眷時次輔,允廸茂勳,冝擢冠於鼎司,肆誕敭於渙號。

    具官陳康伯高明而簡重,惇大而裕和,學承百聖之宗,體備四時之氣,澄不清,撓不濁,若觀水於萬頃之陂,鄙夫寛,薄夫敦,想聞風乎百世之下。

    粵從試用,休有踐敭,列法從則論思獻納之居多,參政機則賛襄彌縫之罔缺,昨疇偉望,晉服近司,和而不同,深濟鹽梅之用,忠而能力,允頼股肱之為。

    心休休而有容,事井井而攸敘,眞當今廊廟之器,而近古社稷之臣,尊爼從容,笑談可以鎮物,弁冠端委,精神自能折衝。

    是用詢于僉言,蔽自朕志,揆剛辰而幽賛,奉顯冊以明揚,其陞元宰之崇,以表具瞻之峻,併加寵數,庸示眷懐。

    於戯!付託至重而為之難,朕方資於弼亮,體貎既尊則責亦厚,汝毋替於寅恭。

    宏恢輔世之圖,??建格天之業,正是百辟,毗予一人。

    」 倬右僕射制曰:「朕欽承聖緒,翕受賢謨,顧茲躬攬,以厲精惕,若禦圖之永有,能奮庸而熈載,亶茲宅揆之難,乃眷老成,乆參機務,克懋經邦之畧,冝登相國之聫,爰錫明綸,敷告列序。

    具官朱倬氣和而神邃,才大而聲宏,潛心乎六經之?,遊意乎百氏之博,嘗求其學,一本以誠,行己在乎不欺,仰無屋漏之媿,事君貴乎無隠,皦如天日之臨。

    朕固已得之召見之初,而果符於試用之後,炳然蓍?之先見,介若金石之不移,宻進忠規,初不幹於世譽,端居正色,期自肅於官邪,鬰為臺諫之宗,綽有公輔之望。

    比繇經幄,服在政塗,若魏相觀故事而必行,若房喬持衆美而自効,適仰台躔之齊色,有嘉巖石之具瞻,是用端莢以賛神明,?辰而得吉兆,誕揚廷渙,對秉國成,仍疊晉於官榮,且肇開於戸賦,以昭物采,以示眷私。

    於戯!蕭規曹隨,所以股肱於漢室,旦師奭保,所以左右於成王。

    惟一德之享天心,則同寅而安海内。

    式孚于訓,時乃之休。

    」並何溥詞 是日,右僕射陳康伯為左僕射,參知政事朱倬為右僕射。

     時金主亮欲渝盟。

    先是,兵部尚書兼權翰林學士揚椿言於陳康伯曰:「逆虜敗盟,其兆已見。

    今不先事為備,悔將何及!」因與康伯?所以防敵之術有四:令兩淮諸將分畫地界,使自為守,一也;措置民社,宻為寓兵之計,二也;淮東劉寳將驕卒少,不可專用,三也;沿江諸郡増壁積糧,以為歸宿之地,四也。

    康伯條上其計,上嘉納之。

     北使高景山來賀天申節,肆嫚言求淮漢地,及指取將相大臣,朝論洶洶,高宗欲視師,康伯奏:「願分三司禁旅,添?漢兵力,待其先發然後徐動。

    」翌日,入對,薦張浚,聖意未允,且有幸蜀之語,康伯論奏,遂復申調發三司軍馬之議,?有報敵犯黃牛堡,為吳璘所敗,康伯復進攻討之計,卽命侍衛馬軍司成閔出戍,以禦史中丞汪澈等宣諭荊襄,節制軍馬,知樞宻院葉義問督視江淮軍馬,而禦敵之計始決矣。

    是後虜騎大入,逺近震駭,有請徙禁從家出關者,康伯曰:「毋事張皇。

    」令臨安府諸門扄鑰率遅常時。

    朝士有遣家避?者,康伯獨具舟迎家屬入浙,人恃以安。

    虜益逼江,有勸車駕幸?稽,因入閩,日將晡,高宗命楊存中來議,康伯延入,解衣置酒,上遣中使來伺,還奏,上曰:「丞相旣飲,必有所處矣!」翌日,奏曰:「聞有勸陛下幸越及閩者,誠用其言,大事去矣!曷若靜以待之。

    」忽一日,中使持禦批來甚遽,康伯讀之,及「如更一日虜騎未退,且令放散百官」,康伯取焚之,入奏曰:「審如聖訓,百官旣退,主勢孤矣!」上問;「焚之何也?」康伯曰:「旣不可付外施行,又不可輒留私家,故以焚之。

    」上深以為。

    然時中外人情洶洶,康伯獨不為動,雖軍務百出而意氣甚暇,凢邉鄙大議,奏成口中。

    金主為帳下所殺,驛至,康伯入賀,高宗目康伯曰:「皆卿輔佐之力。

    」勸車駕親出勞師,康伯扈行,所至懽奮,由是敵屯和州者悉遁去。

    高宗倦勤,有與子之意,康伯宻賛其議,遂尊立皇太子,詔以冊進。

    及行内禪禮,以康伯奉冊。

    孝宗初卽位,六月丙辰,陳康伯加金紫光祿大夫。

     六月庚申,周麟之罷同知樞宻院事 麟之自三十年七月除同知樞宻院事,是年六月罷,在樞府?一年。

    時金主亮欲渝盟犯塞上,以金敗盟,命同知樞宻院周麟之徃聘,麟之憚行,左僕射陳康伯以國事勉之,麟之竟辭,於是言者論之,上曰:「為大臣臨事辭難,何以率百寮?」罷為在外宮觀,遂召前吏部侍郎徐嚞以為敷文閣待制、樞宻都承?,時嚞願使金,召至行在,借資政殿學士、充起居稱賀使,武臣張掄副之。

    七月,右司諫梁仲敏言:「麟之懐姦辭難,巧避出疆之命,望行誅竄。

    」責授祕書監,均州居住。

    隆興二年正月,責授左朝奉大夫,祕書少監,分司南京周麟之,復左中大夫緻仕。

     九月庚辰,黃祖舜同知樞宻院事自給事中除 孝宗初卽位,加通議大夫。

    制畧曰:「學識醇明,噐資沉裕,早荷聖神之眷,亟躋華近之班。

    頃以夕班,遂參樞柄,屬是纂臨之際,尤多翼賛之勞,用躐進於華資,以増廣於圖任。

    」七月壬戍,參知政事。

     十月,前宰相張浚復觀文殿大學士、判建康府 前特進張浚,奉母?歸塟於蜀,行至荊南,?星變求直言,浚以為虜決於數年間求釁用兵,當為之備,又沈該、萬俟卨為相,無以厭天下望,乃奏,大畧曰:「嚮者講和之事,陛下以太母為重耳。

    幸而徽宗梓宮亟還,此和之權也,不幸用事之臣,貪天之功,乃欲剪除忠良以聽命於虜,而隂蓄其邪心,故身死之日,天下相慶,蓋惡之如此。

    坐失事機二十餘年,有識痛心,且夫賢才不用,政事不修,形勢不立,而專欲受命於虜,適足啓輕侮之心,而正墮其計中也!今未絶其和,而遣一介之使,與之分别曲直逆順之理,則事必有成。

    」上出浚奏付外,宰執沈該、萬俟卨、湯思退見之大怒,以為敵未有釁,而浚所奏乃若禍在年嵗間者,或笑以為狂,於是,中丞湯??舉、侍禦史周方崇、右正言淩哲言浚妄論邉事,且謂浚方歸蜀,恐揺動逺方。

    二十六年十月丁酉,詔復命永州居住,候服闋日取?。

     自秦檜死,金國頗疑前盟不堅,間有妄言召張浚者,虜情益疑。

    於是,參知政事沈該言:「嚮者講和息民,悉出宸?,逺方未必?知,謂本大臣之議,懼後用兵,冝特降詔書,具宣此意,逺人聞之,當自安矣。

    」九月丙寅,詔曰:「講和之?,?自朕志,故相秦檜,但能賛朕而已。

    近者無知之軰,鼓倡浮言以惑衆聽,至有偽撰詔命,召用舊臣,抗章公車,妄議邉事,如敢妄議,當寘典刑。

    」 閠十月己亥朔,知樞宻湯思退奏:「昨日張浚行遣極當。

    」上曰:「張浚用兵,不獨朕知,天下皆知之。

    如冨平之戰,淮西之師,其效可見。

    今復論兵,極為生事。

    太祖以神武定天下,亦與契丹議和。

    」同知樞宻院陳誠之曰:「浚論事頗有不當。

    浚不罪景延廣,而謂桑維翰不當與契丹和好,甚無謂。

    」上曰:「耶律甚塞衆議。

    」上曰:「不如此議論,不能得定。

    」 是年十月甲子,特進張浚復觀文殿大學士、判潭州,尋改判建康府。

    時舊相惟張浚在,殿中侍禦史陳俊卿言:「浚忠義,且兼資文武,可付以閫外。

    臣素不識浚,雖聞其曽失陜服、散淮師,許國之心,白首不渝。

    今杜門念咎,老而練事,非前日浚也。

    臣願聖慈,勿惑議謗,雖未付以大柄,且與一近郡以係人心,庻緩急可以相及。

    」五月,俊卿再言舊相張浚可用,上曰:「卿欲用浚為何官?」俊卿曰:「此在陛下。

    」上曰:「浚才踈,使之帥一路,或有可觀;若再督諸軍,必至敗事。

    」俊卿曰:「人皆以浚為可用,陛下何惜不一試之?」上首肯,時内侍張去為隂沮用兵之議,且陳避狄之?,於是,俊卿立言:「去為竊威權,撓成筭,乞斬之以作士氣。

    」上曰:「卿可謂仁者之勇。

    」上以俊卿敢言,乃擢為兵部侍郎以賞之。

    十二月,時金虜尚據鷄籠山,而淮西制置使李顯忠兵在沙上,新除建康行宮留守張浚徃沙上勞軍,以建康激賞犒之,一軍見浚,以為從天而下,浚謂顯忠曰:「聖駕將廵幸到此,而敵未退,得無慮乎?」顯忠乃以大軍濟江與之相持,然賊亦未退,乙卯,李顯忠戰退金賊,癸亥,建康留守張浚言金賊已退,兩淮皆定。

     紹興三十二年壬午 四月戊寅,汪澈參知政事自禦史中丞除 孝宗卽位,加通議大夫。

    制略曰:「才周當世之務,學造古人之?,自置朝?,早膺神契。

    比宣威於憲府,遂參穆於政塗,滋有令猷,恊于初政,俾華階之躐進,昭注倚之維新。

    」七月甲辰,以參知政事汪澈為湖北京西路督視軍馬。

     六月朱倬罷右僕射觀文殿學士、提舉太平興國宮 倬自三十一年三月拜右僕射,至是年六月罷,入相九閱月。

    臺諌論其罪,倬亦丐去,遂罷。

    制詞曰:「君子邦家之基,曽未聞於成効,元良天下之本,乃欲覬於疇庸。

    」翰林學士洪遵之詞也。

     隆興元年五月,觀文殿學士、左通奉大夫、提舉太平興國宮朱倬,降資政殿大學士,依舊宮觀,以諫議大夫王大寳言沈該、朱倬此二人過惡顯著,乞正典刑,故有是命,六月,詔復觀文殿學士緻仕,是月,倬卒,贈特進,依條與緻仕遺表?澤。

     1據《中興小紀》補 2據《中興小紀》補 3《中興小紀》《繫年要錄》《宋史·洪遵傳》均稱洪遵草制,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