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 髙宗皇帝 中

關燈
紹興元年辛亥 正月辛亥,謝克家罷參知政事除資政殿學士、提舉洞霄宮 克家自建炎四年八月除參知政事,是年正月以病求去,執政纔數月。

    紹興四年七月,卒于衢州。

     二月辛巳,秦檜參知政事自試禮部尚書、兼侍讀,遷中大夫除 制曰:「天下安危,由治道之得失,賢者進退,繫國勢之重輕。

    惟庶事資股肱之良,斯四輔有社稷之衛,則邦家鹹乂,而朝廷自尊。

    具官秦檜挺特不群,剛方有立,藴任重緻逺之器,敦砥節礪行之風,金石自開,忠信行於異域,藜藿不採,精神折於遐衝。

    朕惕厲臨朝,焦勞念治,思仰成于輔弼,庶共濟於艱難,延登政塗,參掌國柄,方今蒼鵝之患既息,潢池之盜尚滋,餽餉方煩,師屯未徹,資爾排難解紛之略,副予興衰撥亂之懷。

    汲黯用而在朝,知淮南之畏漢,士?歸而爲政,宜晉盜之奔秦。

    尚恢逺圖,以對休命。

    」 檜,字?之。

    建炎四年十月,秦檜既脫金寨,還至行在,士論疑之,範宗尹、李囘奏其忠而薦其才,上甚喜,即除禮部尚書。

    是年二月,秦檜除參知政事,具辭免,賜詔不允,有曰:「安社稷爲恱,嘗抗死以力陳,與鳥獸爲群,卒奉身而旋返,虜歎子卿之不屈,人嘉季友之來歸。

    」皆的句也。

    檜既爲參政,謂宰相可得,嘗因奏事,曰:「陛下如能用臣爲宰相,臣必有聳動四方之事。

    」上黙然。

    《遺史》 檜執政半年,至八月拜相。

     七月癸亥,範宗尹罷相觀文殿大學士、提舉洞霄宮 制曰:「朝廷隆鈞軸之任,去留雖别於二途,王者待股肱之臣,終始蓋如於一緻。

    朕茂建元宰,允釐百工,甫宣旬歳之勞,遽上累章之懇,姑從雅志,用錫湛恩。

    具官範宗尹蚤以時髦,儀于禁路,敬王如孟子,特高臺諫之稱,選衆舉臯陶,首冠凝丞之任。

    方倚俟巨川之濟,乃浸乖巖石之瞻,日者輕用人言,妄裁官簿,以廟堂之尊而負天下之謗,以人主之孝而暴君親之非,朕既丁寧德意,而申命于朝,汝方廢格詔書,而持 於下,屬上還於相紱,願休養於祠庭,詳覽所陳,重違其請,解冡司之要務,加祕殿之隆名,曽靡瑕疵,蓋全體貌。

    於戯!疇若予采,嘗膺同德之求,泛然而辭,終聽乞身之去。

    往服朕命,永孚于休。

    」汪藻詞 宗尹自建炎四年六月拜相,至是七月罷,入相踰一年。

     初,侍禦史沈與求言右僕射範宗尹年少驟進,不更世務,恐誤國事,上頗難之,宗尹請去,上令張守諭旨留之。

    是歳,當祀明堂,文武有合轉官者,右僕射範宗尹以爲多所僥倖,乃建言討論崇、觀、政、宣以來濫賞,而參知政事秦檜力賛之,上大意以爲不欲歸過君父,歛怨士夫,而宗尹堅謂可行,即日求出,於是,秦檜復以此事擠宗尹,而侍禦史沈與求條宗尹罪狀二十,宗尹力請罷政。

    癸亥,罷爲觀文殿學士、提舉洞霄宮,未幾,宗尹落職,都司王俁、萬格以刻薄,附?討論,事招緻人言併罷。

     八月己卯,張守罷參知政事資政殿大學士、提舉洞霄宮 制曰:「上章綬而引去,蓋崇易退之風,下詔書以勉留,式示好賢之美。

    逮聞稱篤,乃許告歸,惟用舎之際可觀,則君臣之義兩得。

    具官張守禀淳和之正氣,資該洽之異聞,周堪通明,爰有常度,廣德醖藉,乃聞直聲。

    從予艱難者累年,嘉乃險夷之一緻,以祕計進陪於樞筦,以嘉猷參燮於化元,每殫夙夜之勤,屢爽晦明之節,既騰章以告病,且卧家而辭榮,灼見忱誠,閔勞機務,佚以琳宮之厚祿,優加書殿之清名,併侈龍光,用昭體貌。

    噫!奉身而退,是維出處之常,秉志不忘,曽何内外之間。

    尚思報禮,毋有遐心。

    」 守自建炎三年九月除同簽書樞宻院事,四年五月除參知政事,至是年八月罷,執政凡二年,從所請也。

     守薦舊相汪伯彥之才可用,侍禦史沈與求論其所薦不當,守引疾辭去。

    己卯,罷爲資政殿學士、提舉洞霄宮。

    上曰:「治天下惟公,朕安得而私也?」守既奉祠,俄起知紹興府,上思其賢,以内祠、侍讀召,力辭,改知福州,上?論軍國事,有詔加大學士以寵之。

     同日,李囘參知政事自中大夫、同知樞宻院事除 冨直柔同知樞宻院事自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宻院事除 囘參知政事制曰:「朕嗣有令緒,紹開中興,齊勵翼於三階,參畀鴻鈞之寄,閒英髦於兩社,益圖黃髪之詢。

    格我多盤,允資壽俊。

    具官李囘器函博大,德備醇明,考經事綜物之言,才固優於任重,圖厭難折衝之略,識獨敏於知幾。

    詳延中樞,修行外侮,近資發蹤指示之計,逺輯摧陷廓清之功,大事晏安,繄太叔之能賛,小物辦治,亦畢公之克勤。

    聿籌明謨,登翊庶政,誕昭邦采,預柄國鈞。

    朕方中夜以興,慨平世之何日?當甯而歎,思古人之並時。

    其惟老成,未媿前哲,肆共釐於幾務,庶遄緻於丕平。

    噫! 方是虔,將廸棟隆之吉,玉鉉在協,用調鼎石之和。

    勉罄逺猷,奚煩多訓。

    」 初,秦檜自虜中歸,李囘力薦其忠。

    至是,張守罷參知政事而除囘,檜有力也。

     丁亥,秦檜右僕射自參知政事,授通奉大夫、守右僕射、同平章事、兼知樞宻院事 制曰:「君臣相須成體,股肱良而元首乃尊,政事要在得人,紀綱張而衆條乃舉。

    朕遴選賢佐,協圖治功,孰膺名世之期,我得爽邦之俊,肆昐大號,用詔群工。

    具官秦檜才博而周,氣剛以大,出處行藏,皆合乎道,死生禍福,不移其心,謀國盡忠,常若蓍?之先見,捐身挺節,獨如松栢之後彫,堂堂真社稷之臣,奕弈蓋廟堂之器。

    昨疇人望,參知政機,惟獻替之日陳,殆弼諧之天授,定策而安劉氏,素聞周勃之賢,矢謨而翊舜朝,終賴咎繇之德,是用擢登公輔,實首中台,廣井邑之提封,増賦租之奠食,肇開侯社,併峻文階,以明論相之公,以輔用賢之慶。

    於戯!君不借才於異代,所資當世之豪英,天將降任於是人,必付終身之勲業。

    朕固兼收於群?,汝其勿棄於分隂。

    往恢厥圖,卒相予治。

    」汪藻詞 時揆席乆虛,秦檜昌言曰:「我有二策,可以竦動天下。

    」或問何以不言,檜曰:「今無相不可行也。

    」丁亥,遂有此授。

    是時,召呂頤浩赴行在,範宗尹罷相,上欲用呂頤浩,而冨直柔、韓璜等薦秦檜,乃拜檜右僕射,制詞多取其去國之節,檜具辭免,賜詔不允,有曰:「朕方嘉得社稷之臣,招之不來,麾之不去者,屹然在朝,庶幾外侮之姦,聞風而靡。

    」其所倚毗者重矣。

     二年二月癸未,詔置修政局於都省,以右僕射秦檜提舉,參政翟汝文同提舉。

    又有參詳、參議官,皆侍從爲之。

    丙戌,詔侍從、臺省、寺監官,監司、守令各述己見,可以省費裕國,強兵息民者條上,屯田郎中曽統言於檜曰:「相公佐天子理天下,事無不統,何以局爲?」人以統爲知言。

     九月癸醜,呂頤浩左僕射自鎮南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江東路安撫大使,授少保、左僕射、同平章事、兼知樞宻院事,再入相 制曰:「朕中天而興聖緒,兼創業守文之所難,論相以恢逺圖,攬善謀能斷而並用,載念舊人之共政,無踰著節之老臣。

    揚于王庭,授以魁柄。

    具官呂頤浩挺剛明之度,函英果之姿,識每豫於造?,才自優於任重,申伯作翰,實維嶽崧之神,太公秉旄,遂應渭濵之兆,向輯勤王之略,最先戡難之勲,妖氛盡掃於紫?,羲馭復行於黃道,神器既正,大猷乃經,獨秉國鈞,安危並深於注意,外綏戎律,文武兼備於憲邦。

    比勤宣室之思,遄趣介圭之覲,論帝王之祕策,既深契於朕心,章祖宗之極功,當聿求於元宰,竊歎省方之乆,未知定鼎之期,任棟愈艱,籌帷加謹,惟幾深以成務,何用不臧,惟審固以定謀,乃終有慶。

    粵茲壽俊,實易多盤,還正位於東臺,仍晉官於亞保,理隂陽而遂萬物,舊釐冡宰之成,亮天地以弼一人,肇拜二公之典,併敦井賦,用峻巗瞻。

    於戯!陳平智有餘,而安劉寄於周勃,宋璟善持正,而應變專於姚崇,是皆同心而濟謀,無嫌比德以賛事。

    益成大烈,罔愧前猷。

    」席益詞 範宗尹罷相,乃召呂頥浩赴行在,而先拜秦檜右僕射。

    又富直柔、韓璜辛道宗、永宗皆譛頥浩,故到闕多日,未有除拜,人皆疑之,俄拜少保、左僕射,力辭少保,遂加特進。

     先是,宰相呂頥浩薦張燾,召對延英,奏言:「治道當先定其規模,乞詔大臣共議國論。

    」擢燾司封貟外郎,是時,朝廷亟欲圖治,命大臣置修政局,講求緻治之要,俾與執事之臣,盡言時政,以觀得失,燾上?言爲治當觀所以緻亂之由而反之,則治不難緻,上嘉納。

    三年六月,罷修政局。

     二年四月,呂頥浩除都督江淮荊浙諸軍事。

     制曰:「丞天子而裁萬化,入則斷國論於一堂,位冡宰而正百工,出則折遐衝於諸夏。

    欲並注安危之兩意,顧莫先文武之兼資,雖三公在朝,協濟經邦之任,而一相處内,具存分陜之規。

    允屬元臣,誕揚丕號。

    具官呂頥浩髙明而篤實,剛毅而恢閎,學推齊魯之英,氣禀山河之粹,逹於權而知變,更劇易之百爲,勇於義而奮忠,挺險夷之一節,慷慨而安神器,勤勞而乂王家,名動要荒,勲髙廟社。

    自再登於揆路,實首執於樞庭,房、杜同功,每推權而不吝,蘓、宋共政,蓋相得而甚懽,方内治之交修,顧外虞之孰禦,深軫納溝之慮,備陳多壘之憂,謂玩歳茍安,非拯溺救焚之意,且待時自定,豈興衰撥亂之圖,請以身先,願爲衆倡,念國步迍邅之滋乆,顧邦基臲卼而靡寜,警蹕屢遷,藩籬莫固,徒得君重,果爲朕行,矧黃裳佐唐,專決用兵之筭,而王導輔晉,嘗兼都督之稱,是用獨委戎旃,兼提相印,董師卒於六路,仍魁柄於中朝,盡長江表裏之封,悉歸經略,舉宿將王侯之貴,鹹聽指呼,庶宣鬯於威靈,用拓寧於方域,陪敦井邑,昭示眷懐。

    鼎鉉不移,式繫蒼生之望,旌旄所向,政需元老之猷。

    於戱!内惟張仲之賢,吉甫之行何逺,上若憲宗之斷,裴度之功乃成。

    朕固披勿貳之懷,汝亦有同心之助,艱虞攸託,中外實均,往揚厲於天聲,用恢隆於帝業。

    維我耆德,豈煩訓詞。

    」 先是,桑仲遣人告朝廷,欲宣力收復京師,乞朝廷出兵于淮南,爲聲援,頥浩信之,乃有恢復中原之意,開都督府,都督江淮荊浙諸軍事,制詞有曰:「盡江淮表裏之封,悉歸經略,舉宿將王侯之貴,鹹聽指呼。

    」以新創制忠銳軍十將偕行。

    五月壬戌,出北闕門,百官班送焉。

     左右僕射呂頥浩、秦檜同秉國政,檜多引輕險浮躁之士列于要途,以爲黨助,且謀出頤浩而專朝權,乃令其黨建言周宣王内修政事,外攘玁狁,故能中興,今二相宜分任内外之事,遂除頤浩專治軍旅,檜專理庶務,如種、蠡之分職,頤浩、檜唯唯奉詔,時二人之黨,紛然競進,上頗覺之,詔略曰:「朕膺二相,體貌惟均,凡一時所薦之士,隨才任使,尚慮浸分朋黨,互相傾揺,自今或阿附以害吾治,令臺諫糾之,嚴寘諸法。

    」戊子,詔左僕射呂頥浩總師北向,置都督府於鎮江。

     閏四月甲午,上諭左僕射呂頤浩曰:「卿耆艾有勞,今總都督之任,方以大事委卿,不當復親細務。

    卿自今凡事繫大體者裁決,其餘細務忽略可也。

    」三年六月提舉修國史。

     同日,李囘罷參知政事資政殿學士、江南西路安撫大使、兼知洪州 囘自建炎四年十月除同知樞宻院事,紹興元年八月除參知政事,至是月罷,執政一年。

    囘不爲呂頥浩所喜,乞罷,故有是命。

     紹興二年十月,囘自資政學士、知洪州,落職,罷任。

    時諸路盜賊稍息,左僕射呂頤浩慮守令弗虔,請分禦史循行諸路,詔遣曾統等分往,並以宣諭爲名。

    時李囘知洪州,多辟親黨攝事,且縱子弟預政,劉大中至江西,以囘爲不職,且言其二十餘事,乃詔落職,罷之,囘歸饒州而卒。

    是月,前宰相汪伯彥復正議大夫、觀文殿學士、江東安撫大使、知池州。

     是歳八月,參知政事張守薦汪伯彥之才可用,侍禦史沈與求論守所薦不當,守遂罷政。

    初伯彥以宰相敗事,責永州安置,秦檜嘗在其席下讀書,及爲宰相,薦其才,復正議大夫,俄復觀文殿學士、江東安撫大使、兼壽春府、廬、和等州安撫使、知池州,清議不容,沈與求言其誤國不可復用,遂改除提舉洞霄宮。

    二年,檜再薦伯彥知廬州。

    四年,臣僚言其罪,落職,罷之。

    七年,檜再薦,復資政殿大學士。

    九年,檜專國,遂復觀文殿學士、知宣州,又拜檢校少傅、保信軍節度使緻仕,加開府儀同三司。

    十一年四月,伯彥卒於衢州,贈少師,諡忠定,上念河北之舊,賜其家銀、絹一千疋兩,添差其親戚二人差遣。

    《遺史》 十月庚午,孟庾參知政事自試戶部尚書、中大夫除 庾,字富文,濮州人。

    十一月戊戌,詔參知政事孟庾爲福建江西湖南宣撫使,以太尉、武成感德軍節度使韓世忠副之,以群盜猶未平也。

    二年七月,以平諸路盜賊,除通議大夫。

    八月,詔參知政事孟庾權同都督江淮荊浙諸軍,庾同太尉韓世忠討賊湖外,就用之也,時都督呂頤浩赴闕。

    十二月,以庾爲同都督。

    四年十月丁醜,上將親征,以參知政事孟庾爲行宮留守。

    五年二月,詔二三大臣,内外協濟,孟庾、沈與求、胡松年各轉一官,庾除左通奉大夫。

     五年閏二月己卯,上詔孟庾、沈與求並兼樞宻院,宰執奏事,趙鼎曰:「仁宗時,陜西用兵,宰臣兼樞宻。

    今臣既兼,而參政亦令兼權,則事歸一體,無前人所謂樞宻調兵而三省不知,三省財竭而宻院用兵不止者矣。

    」上曰:「往時三省、宻院不同班進呈,是以事多不相關,豈有朝廷議論而帷幄二三大臣不與聞者也?」丁卯,命參政孟庾提領總制司,詔足食、足兵,今日先務,可令戶部尚書章誼措置財用;仍命參知政事孟庾提領其事。

    己巳,庾請以總制司爲名,專察内外官私隠漏違欠,其合用錢糧,元係戶部與漕司應副者,依舊從之。

     十一月戊戌,富直柔罷同知樞宻院事中大夫、提舉臨安府洞霄宮 制曰:「二府極賢能之選,蓋有賴於儀刑,大臣加體貌之隆,顧豈輕于退黜,茍玷清謹,莫副倚毗,公論靡容,朕其敢置具官富直柔頃以識拔,用之朝廷,庶幾魏徵之孫,復振臧辰之後,亟寘言路,頗當朕心。

    曽無幾時,緻位右府,而乃授意諫省,結交匪人,無憂國奉上之思,有狥黨植私之累,彈章來上,深用憮然,需奏屢陳,辭榮甚確,諒難安於政地,姑就列於殊庭,加膝墜淵,朕之所戒。

    盡忠補過,爾尚省循。

    」 直柔自建炎四年十一月除簽書樞宻院事,紹興元年八月除同知樞宻院事,至十一月罷,入樞府凡一年。

     初召左僕射呂頤浩復相,而同知樞宻院富直柔與司諫韓璜等見上,多言頥浩之短。

    至是,侍禦史沈與求言:「直柔任禦史中丞日,與統制官辛永宗及其弟道宗往還,永宗嘗攜妓妾宴其家,及入樞府,又與交通,宮禁語言往往傳漏,陛下意嚮莫不知之,必以語直柔,直柔以語司諫韓璜,凡璜所言,逆知事端,巧發微中,直柔道之也。

    伏望特賜罷黜。

    」故及於責,而永宗、道宗、璜皆被黜逐。

    是月頤浩因奏事,言與求前論範宗尹,後撃直柔,頗爲稱職,上曰:「論宗尹固當,今能破直柔私黨,尤非小補也。

    」二十八年,端明殿學士富直柔卒於建州。

     紹興二年壬子 二月庚午,前宰相李綱爲湖廣宣撫使、兼知潭州 詔觀文殿學士李綱爲湖廣宣撫,知潭州。

    樞宻院就福建差統制官任士安,以兵三千從之,峕人多賀綱,其客陳沖用者,獨不賀,或問其故,沖用曰:「丞相在靖康末以天下安危自任,人望所歸。

    今雖閒居,人望攸重,若因此成功,尚蓋前失;萬一無所成,平日之名掃地矣!何賀之有?」 十二月,湖廣安撫使李綱,提舉崇福宮。

    初,給事中胡安國嘗薦李綱可用,上問安國所以知綱如何,曰:「綱作小官,敢言水災。

    」上曰:「綱以此得時望,然嘗爲相矣。

    如綱昔擁重兵解太原圍,與官屬隻在懷州,相去千裡,卒無成功,綱多掠世俗虛美,以此協比成朋,變白爲黑,相附者爭稱之。

    朕今畀以方面,於綱任亦不輕。

    」上以語宰執,呂頤浩曰:「陛下之言誠是。

    靖康伏闕,綱之黨鼔唱,乃至殺近侍,莫能止,此風不可長。

    」在湖南,巨盜既平,呂頤浩曰:「有未滅者,令李綱收之。

    然聞綱縱暴,其治潭恐無善狀。

    綱之爲黨,與蔡京一體,靖康伏闕薦綱者,皆其黨,陳公輔、張燾、餘應求、程瑀鼓唱爲之,至殺内侍,幾至大變。

    」上曰:「如伏闕事,儻再有,當誅之。

    」是月,右諫議大夫徐俯、右司諫劉裴言湖南安撫使李綱,慢君父、輕朝廷,及改制書等罪,詔綱提舉崇福宮。

     五年三月,觀文殿大學士李綱起知洪州,兼江南安撫制置大使。

    趙鼎奏:「李綱録到建炎聖語。

    」上曰:「朕已閲,皆實。

    綱近日論事,非往時比。

    」鼎曰:「綱才器過人,但嚮辟少年浮躁之士爲屬,緻有所累。

    」初張浚謫居福州,而綱亦寓福,浚與綱?,既除舊隙,遂相厚善,至是浚入相,數於上前言其忠,未幾,起綱知洪州兼江南安撫制置大使。

     七年閏十月,知洪州李綱,提舉洞霄宮。

    初,江東大旱,而綱乃課民修城,一方頗怨,至是,侍禦史石公揆言:「綱妄自尊大,恣為苛擾。

    初張浚謫居於福,綱與之交驩,意其復用,以爲己援。

    近乃移書痛詆,傳至行在,欲以取譽,復冀相位。

    繼知已相趙鼎,其意大沮。

    又稱感時憂憤成疾,聞者笑之。

    」又殿中侍禦史金安節、右正言辛次膺、李誼亦論綱違法害民,毒流一路,詔綱提舉洞霄宮。

    既而公揆等再論,乞鎸職,上曰:「前宰執,在所體貌,已罷帥,足矣。

    」趙鼎等曰:「陛下遇臣如此,誰敢不竭盡以圖報。

    」 紹興十年正月,綱卒於福州,贈少師。

     四月庚午,翟汝文參知政事自翰林學士承旨、左中奉大夫、知制誥除 元年十二月,詔文階繋銜復分左右 制曰:「朕恭承丕緒,乃屢多虞,積薪既然安之,猶寢其上,亂繩已結解者,必得其人。

    肆圖異材,以執大政,副此虛佇,庶幾知人。

    具官翟汝文學髙而識明,器博而用逺,入居嚴近,則文辭獨行中朝,出殿藩維,則忠信可結百姓,乆在外服,名簡朕衷,一時所傾,三召乃至,虛心以問貢禹,前席而聽賈生,天將降大任於人,果符於衆譽,予不欲匹夫之勇,所務者逺猷。

    其自禁林,進陪廟論,雖威容德望自足以折衝,而外懼内憂勉思於昔日。

    往服朕命,以圖爾功。

    」 汝文,字公巽。

    嘗知宻州,秦檜爲州學教授,汝文薦其才,至是,檜爲右相,而呂頤浩爲左相不喜之,欲隂結朋黨以相助,乃引汝文爲參知政事。

    然汝文之性自大而剛,不爲檜助,而又嘗沮毀之。

     五月辛酉,權邦彥簽書樞宻院事自左朝議大夫、試兵部尚書,遷端明殿學士除 邦彥獻十議以圖中興,遂有是除。

    給事中程瑀言邦彥之謬,不聽。

    六月乙巳,詔邦彥兼權參知政事。

    邦彥執政幾一年,碌碌無所建明。

    三年二月己醜,卒,上覽邦彥遺表,謂宰執曰:「邦彥盡瘁國事,遽爾淪謝,深可傷惻。

    卿等可往弔之,問其家所須。

    」呂頤浩言邦彥歸朝,舉家皆陷,今唯一女嫁韓穰,乃詔以所得恩數,分給其女。

     六月,參知政事翟汝文緻仕 制曰:「賢者立朝,以濟濟相遜爲盛,忠臣愛上,以悻悻亟去爲非。

    矧參預以煩機,在同寅而勵翼,豈圖乖譎,規就宴安,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