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髙宗皇帝 上

關燈
之計,乃因奔北,惟事退藏,至大棄於其師,將焉用於彼相??邊虞之稍息,聞物論之交興,已咈民瞻,曷逃?免,念備股肱之乆,姑存體貌之餘,止罷要權,猶從優數,賦殊庭之厚祿,加祕殿之隆名。

    於戲!泰階平而風雨時,始共期於康濟,《采薇》廢而征伐缺,今良失於倚毗。

    尚冀桑榆之收,復全?玉之毀,勉圖偉績,用對宏休。

    」汪藻詞 充自建炎三年閏八月拜相,至是年二月罷,入相僅一年。

     左僕射杜充在建康,金人大至,與巨盜李成倂力入寇,虜由馬家渡過江,充急遣都統制陳淬同統制嶽飛等領兵二萬,與敵死戰,兵敗,充領兵三千絶江而北,於是金入建康,時戶部侍郎李梲,靖康為執政,至是再用之,遷尚書,使建康督饋餉以贍沿江,遂與知建康府陳邦光皆降。

    建康已陷,上發越州,至錢清鎮,得杜充奏大戰江上,我師敗績。

    四年二月,時右僕射杜充已降金,而禦營副使劉光世奏:「充敗事,未知存亡。

    」?知眞州向子忞言杜充已投降而去,麾下兵有走囘者,上謂中丞趙鼎曰:「自聞充之報,不食者累日,非朝廷美事也。

    」乙未,充遂罷為觀文殿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觀。

    參政王綯曰:「陛下留杜充提兵四萬守建康,留周望提兵二萬守平江,不幸充、望不稱任使,乃至如此也。

    」五月,上謂宰執曰:「聞杜充在南京受劉豫命,令人誘陷東京。

    朕待充自庶官拜相,可謂厚矣,何故至是。

    」王綯曰:「陛下去秋若不相充,無知之俗至今必以為恨。

    陛下待之既盡,彼自失節,國家何傷焉。

    」 四月乙未,呂頤浩罷相自金紫光祿大夫,授鎮南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充醴泉觀使 制曰:「獨化陶鈞之上,嘗首備於弼諧,閔勞官職之煩,宜特加於崇奬。

    眷惟上宰,實我元勳,茲祈解於近司,用寵朌於殊禮,肆揚大號,敷告宗工。

    具官呂頤浩心術疏通,性資明鋭,運籌泉湧,獨當天下之危機,遊刃風生,能斷朝廷之大事。

    昨屬艱難之運,尤輸經濟之忠,冐險直前,服勤無斁,取虞淵之日,重正乾坤,問襄野之塗,卒安宗社。

    顧在廷之莫及,方當甯以仰成,然浸懷偏見之私,殊失大臣之體,占吏員而有虧銓法,專兵柄則機廢樞庭,下呉門之詔,則慮失於先時,請浙右之行,則力違於衆議,既人言之洊至,於物望以靡諧,屢騰引去之章,莫副挽留之意,念有書旌之偉績,難從上印之常規,乃峻彞章,務全體貌,植牙建纛,總節制於雄藩,執璧面槐,視班聯於上衮,假以眞資之秩,從其私計之安,皆儒臣希有之榮,蓋邦國乆虛之典,朕惟無慊,汝亦有終。

    於戲!險夷一心,非忠誠不能至此,進退二道,惟明哲足以盡之。

    矧兼將相之崇,靡缺君臣之遇。

    毋雲去位,不我告猷。

    」汪藻詞 頤浩自建炎三年四月拜相,至四年四月罷,入相一年。

     先是,禦史中丞張守再論呂頥浩難以專任,而張浚不宜西去,時殿中侍禦史王庭秀亦論頤浩除擬不公,遂除守禮部侍郎,庭秀罷職與郡,於是,右正言呂祉言:「今日縁論大臣,移一言官,明日緣論大臣,罷一言官,則後日大臣行事有失,誰敢復言者?願陛下以言章示大臣,使之自省,置身無過之地,庶或全之。

    如或不悛,黜之何惜?」至是,中丞趙鼎等交論呂頤浩之失,乃以使相、宮使,罷左僕射,從優禮也。

     上初從海道還至越州,遽罷頥浩,人情不悅,未幾,詔曰:「頤浩早斡化權,晩登清貫,方逆黨亂常之日,起勤王唱義之師,既推功於一時,遂俾賛於萬務,而期年當軸,百度乖方,輿論不厭,臺章屢上,遂陳悃愊,請去鈞衡,曽不深思,自貽重悔。

    朕方啓中興之業,師建武之規,凡是勳庸,務加全?,憫勞以官職之事,姑優以袞鉞之榮,俾服恩光,用期卒歲,不令狼籍,重困後言,予奪惟公,初終甚厚,茲為垂古之法,是申止信之誠,中外人民,體予至意。

    」頤浩為相,不務體貌,惟明賞罰、先公道、治贓吏、恤民疲,親作書緻幣以招羣賊,撥??諸軍。

    嘗決堂吏,吏曰:「自祖宗朝無此例。

    」頤浩曰:「自頤浩始。

    」《遺史》 五月甲辰,範宗尹右僕射自中大夫、參知政事,授通奉大夫、守右僕射、同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 宗尹時年三十三,自漢、唐及國朝,宰相未有如是之年少者。

    故事:命相必進三秩,至是宗尹纔遷二官,蓋汪藻失之 制曰:「論一相以弼一人,斯舉有邦之職,典百僚而宅百揆,必求名世之才。

    朕遭時險難,注意賢雋,庶獲中興之佐,共圖復古之功,我得其人,肆盼明命。

    具官範宗尹端凝而和裕,沈厚而高明,學深造於本原,議該通於遠大,布衣論事,馬周有素宦之風,白簡持平,元衡負眞宰之器。

    擢陪丞輔,備罄謀謨,勤小物而務振於頽綱,決大事而靡聞於遺?,屬虛魁柄,實總政機,詢用羣言,獨取梓人之效,講明政事,遠追漢相之規。

    顧考謹之已詳,詧忠純之可屬,其延登於揆路,俾寅亮於天工,倂陟文階,進分侯社,陪敦采賦,昭示寵光。

    慨念我家,夐高前古,乆戢幹戈之用,遽生疆埸之虞,邊騎長驅,但肆侵陵之計,乗輿遠播,未知旋復之期,王師益媮而無決勝之兵,軍旅寖艱而乏相因之粟,念茲國歩,危若綴旒,非望可折衝,則何以鎮服於四夷?非力能起廢,則何以維持於百度?繄爾秉鈞之責,寛予當饋之嗟,斷以不疑,任之勿貳。

    於戲!興衰撥亂,朕敢忘王業之難,扶危持傾,爾其任天下之重。

    尚賴同心之助,克伸甞膽之誠。

    徃究遠圖,奚勞多訓。

    」綦崇禮詞 呂頤浩既罷相,於是參知政事範宗尹攝行相事。

    五月甲辰,遂拜右僕射、同平章事。

     六月甲戌,詔禦營使司倂歸樞密院,仍令宰相兼知樞密院事,言者以本朝分兩府,而兵權盡付樞密院,又置禦營使司,是政出於二也,望罷是司,而諸將處以軍職,提舉如故。

    是月,罷禦營使司,倂歸樞密院,為機速房,仍令宰相兼知樞密院事。

     宗尹拜右僕射,具疏辭免,賜詔不允,仍斷來章,汪藻行詞曰:「言其重厚,則如倚泰山而坐平原,語其疏通,則若駕輕車而就熟路。

    乃布大號,任之不疑。

    」宗尹讀之喜,上慨念自維揚以來,宰相誤國,緻天歩未安,深創前??,思與大臣規圖中興之業,於是,宗尹謂新除參知政事張守曰:「今日之勢,正如人之疾病,沉痼方篤,稍施駛藥,立見顚仆之患。

    要施設有序,勿遽勿亟,當相與戮力啓沃上前,廣言路、?賢才、節財用、惜名器,無以僥倖,左右彌縫,庶乎其可也。

    」故宗尹建議改易軍制,改禦前五軍為神武五軍,禦營五軍為神武副五軍,又建議呂頤浩為建康府路安撫大使兼知池州,以朱勝非為江州路安撫大使兼知江州,以劉光世為兩浙西路安撫大使兼知鎮江府。

    尹又建議江淮荊湖京西等路分鎮,如陳規為德安府、漢陽軍鎮撫使兼知德安府,以解濳為荊南府、峽州荊門公安軍鎮撫使兼知荊南府是也。

    然宗尹量移王時雍、徐秉哲、莫儔、呉幵、王紹、王及之、胡思等,仍薦孫覿、汪藻、李擢、陳戩等。

    宗尹量移王時雍以下皆不聞奏,議者譏其不公。

    《遺史》 壬子,張守參知政事自端明殿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遷中大夫除 張浚在相位時,大臣有以舊德在外,聲譽籍甚者,凡交遊之賢,莫不歎息未獲用,私固竒之。

    守,浚之益友也,侍讀金華,從容又以為言,浚唯諾唯謹。

    後二年,大駕幸建康,守實參預大政,方盛暑,浚坐息東閤,守突入執手言曰:某有罪,前日誤公聽,今班列同朝,夕得款曲,徐考其人,似以曩昔一跌為戒,晩節不竟,有患失心,是將為天下深憂,宜力陳懇悃,自力謝上,守先識遠見有若蓍?,純意君上,忠節炳著。

    浚作守《行狀》 趙鼎簽書樞密院事自朝奉大夫、禦史中丞,遷端明殿學士除 三年四月,知樞密院張浚薦朝奉大夫趙鼎,遂以鼎為司勳郎官。

    鼎,聞喜人也。

    及鼎由司諫遷殿中侍禦史,中丞範宗尹因奏事,言鼎由司諫遷殿中,非故事,上曰:「朕除言官,即置一簿、攷其所言多寡,此祖宗舊制,外廷未必知也。

    鼎所言四十事,已行三十六事。

    」即除鼎侍禦史,至是,以禦史中丞簽書樞密院事。

    時宰臣未兼樞密,而同知樞密院周望在平江府,故一院之事,時得以兼總。

    前此兵政,悉??禦營使司,事權既分,又再經大變,文移紛亂,至是,鼎始檢故事舉行,以正西府之體。

     己卯,王綯罷參知政事 綯自建炎三年七月除參知政,事是年五月罷,授資政殿大學士,提舉萬壽觀,兼侍讀,執政不及一年。

    綯累章求退,上曰:「綯醇儒,嘗為朕宮僚,事朕始終如一,不欲遽令去。

    」是月遂有此授,蓋優禮也。

    綯在政府一年,無所建明,噤嘿而已。

    《遺史》 紹興元年六月,時資政殿學士王綯、刑部尚書胡直孺,竝兼侍讀,中書舍人胡交修兼伴讀。

    一日,上賜經筵宮扇,皆取杜甫詩句,親書與之,於綯則曰:「霖雨思賢佐,丹青憶老臣。

    」直孺則曰:「文物多思古,朝廷半老儒。

    」交修則曰:「相門韋氏在,經術漢臣須。

    」蓋上之光寵儒臣如此。

     甲子,周望罷同知樞密院事倂罷兩浙宣撫使,提舉江州太平觀 望自建炎三年七月除同簽書樞密院事,十二月除同知樞密院事,至是年五月罷,入樞府踰一年。

     初,上留周望提兵二萬守平江,二月丙申,兀術引衆至平江府城下,望與守臣湯東野力不能拒,乗城避之,初郡人恃望以為安,賊至,欲遁而舟楫皆為諸軍所奪,故不能脫。

    戊戌,虜入城,縱兵殺之,焚掠而去。

    四月,以浙東制置使張浚為浙西江東制置使,令同知樞密院事,兩浙宣撫使周望以所領兵付浚,至是,沈與求論周望宣撫浙西,脫身先遁避,縱官兵大掠,緻賊破城,甲子,以望提舉太平觀,與求再論,遂責衡州居住。

    初周望宣撫兩浙,請以徽猷閣待制湯東野守平江府,及望敗,言者亦攻之,癸酉,詔東野落職,依舊知平江。

     六月丙戌,前宰相呂頤浩、朱勝非為江東西兩浙安撫大使 以開府儀同三司呂頤浩為建康府路安撫大使,知池州;觀文殿學士朱勝非為江州路安撫大使,知江州。

    從宰相範宗尹建議也。

    紹興元年正月,尚書省言江南仍舊分為東西路,以江州為東路,池州為西路,皆為帥府。

    詔開府儀同三司呂頤浩為江東南路安撫大使兼知池州;觀文殿學士朱勝非充江西安撫大使兼知江州。

    五月,詔淮南守臣尚有闕,官民未復業,宜擇威望大臣措置。

    宜令呂頤浩兼壽春、滁、廬、和、無為;朱勝非兼德安、舒、蘄、光、漢陽,竝為宣撫使。

    九月癸醜,召江東安撫大使呂頤浩還朝,拜左僕射、同平章事,上甞謂宰執曰:「勝非當苖劉之變,不為無功。

    」範宗尹曰:「勝非能使二兇不疑,以待勤王之師,議者鹹稱其有謀。

    」上曰:「是時惟勝非、鄭?與之抗;若顔岐雖好士,亦怯懦不能有為。

    故古人以威武不能屈為大丈夫也。

    」侍禦史沈與求言馬進昨攻九江,由帥臣朱勝非赴鎮太緩。

     紹興元年十月,詔勝非落觀文殿大學士,降授中大夫,分司南京,江州居住。

    勝非知江州,嘗論鎮撫使處置乖方之狀,又乞歸江西帥於洪州,又謂宣撫大使與宣撫使名稱甚重,而無錢無糧,無民無兵,其實不過一小邑,上皆是之,而當軸者不樂,諷言者指其逗留江西不赴新任之罪,遂責授焉。

    初不帶卿監官,止以中大夫分務,失典故也。

    俄果罷鎮撫司,江西帥司復歸洪州,湖東南路仍舊為南北路。

     二年五月,勝非復左宣奉大夫、提舉萬壽觀、兼侍讀,尋復觀文殿大學士、知紹興府、兩浙東路安撫使。

    七月,時呂頤浩都督班師,勝非自知紹興,以同都督江淮荊浙諸軍事,召赴行在所,勝非力乞守越,且丏外祠,皆不許,勝非同都督,頤浩薦其才也。

    ?言路論其不知兵,給事中胡安國亦謂非所宜任,上親劄諭以用勝非之意,且諭除勝非同都督,蓋謂「昨逆 作亂,而勝非卒調?於内,使勤王之師得以緻力。

    矧今諸將皆同功一體之人也,必能為朕克濟事功。

    」丁寧雖至,而論者未已,上怒其朋黨,與封駮者俱逐,凡十三人,勝非惶懼,即走旁郡,牢辭不就職,勝非嘗曰:「宰相權位已重,若更典兵,文武二柄盡在其手,豈人臣所堪?後世不幸姦人居此位,建立功業,托名濟世,將何以處之?」辭至數十,卒不受,兩詔不許,詔曰:「禮義不愆,縱多言而奚恤;君臣無間,於大體以何傷?」上眷之隆,於斯可見矣。

    八月,勝非為侍讀,孟庾同都督江淮荊浙諸軍事,先除勝非同都督,胡安國繳止之,乃除勝非侍讀,而以孟庾同都督,勝非既入朝,詔特綴宰相班,復自内批雲:「位知樞密使之上。

    」仍日赴都堂議事。

    勝非雖在經筵,實預國論,初見,上謂:「卿前日責降,非朕意也,卿當能亮之。

    」存勞優渥,恩寵光一時,然後人知上卒欲相勝非也。

    《遺史》 八月辛未朔,謝克家參知政事自禮部尚書,除中大夫、參知政事 克家首言:「呂頤浩老成練事,去歲勤王有大功。

    時方艱難,強寇内廹,望留之行在,以備咨訪。

    」克家請日輪從官一員,以前代及本朝之關治體者,具兩事進入,庶裨聖學,從之。

    命侍從進故事自此始。

     十月己醜,李囘同知樞密院事自端明殿學士、權同知三省樞密院,遷中大夫除 李囘權同知三省樞密院,往從衞隆祐皇太後。

    至是,扈從六宮還朝,故有此除。

     十一月癸卯,詔追封贈元祐故宰相呂公著、呂大防、範純仁 建炎元年五月,詔以司馬光配饗哲宗廟庭,是年十一月,詔司馬光已詔錄用其子孫,其餘黨籍,令有司具名取?褒贈。

    詔:「呂公著、呂大防、範純仁皆盛德元老,同居廟堂,國勢奠安,四方順服,而遭罹貶斥,乆歷歲時,尚拘微文,未獲昭雪。

    朕經此時巡之乆,益知緻治之難,念茲老臣,歷險夷而匪石不轉,追其深畫,更艱危而其道彌彰,是宜褒稱,以勵風俗。

    」先是,手詔褒贈公著等,宰執進呈,上曰:「時方艱難,雖似不急,實可以收人心而召和氣。

    」於是,故司空、同平章軍國事呂公著,特贈太師,追封晉國公,諡正獻;故觀文殿大學士、左正議大夫範純仁,特贈太師,追封許國公,諡忠宣;觀文殿大學士、左正議大夫呂大防,特贈太師,追封宣國公,諡忠愍。

    應合得恩例,竝各依元任官職給還,令逐家具名陳奏。

     甲辰,趙鼎罷簽書樞密院事 制曰:「共政之臣,實當大任,本兵之地,方倚眞才。

    惟體貌之素隆,在進退而兼重,俾之均佚,式示眷私。

    具官趙鼎志慮剛明,氣資宏博,早以雋望,聞於周行,簡自朕心,擢居憲府,盡忠事上,務有補於國家,正色立朝,曾弗撓於貴勢。

    嘉乃匪躬之節,副予側席之求,遂參筦於兵機,實聮榮於政路,邊氛未靜,智略畢陳,每殫夙夜之勤,靡爽節宣之適,雖入陪宥密,固有待於壯猷,而退即燕閒,宜勉從於雅尚,奉列僊之館禦,仍祕殿之寵名,情厚臣鄰,不賛優賢之禮,義均出處,毋忘辰告之忠。

    」 鼎自建炎四年五月除簽書樞密院事,是年十一月罷,入樞府纔五月。

     上除神武副軍都統制辛企宗為節度使,簽書樞密院事趙鼎格詔,遂再乞罷,以本職提舉洞霄宮。

    鼎既去,上欲申前命,參知政事謝克家曰:「企宗非有大功。

    今若必行前命,是使鼎得名,企宗得利,而陛下獨負議論於天下後世也。

    」上感悟乃止。

     戊申,富直柔簽書樞密院事 制曰:「王室之競,籲俊為先,汲黯之在漢朝,姦謀寢而不用,叔孫之居楚國,敵兵解而自投。

    折衝有賴於精神,決勝蓋存於帷幄,克膺斯寄,今得其人。

    具官富直柔剛毅粹溫,疏通端亮,志慮深於憂國,術略足以濟時,朕纂紹丕圖,緬懷先正,敷求世類,想見儀??,爰得異才,寘諸近列,諫諍極盡規之義,封駮著直繩之稱。

    簡在朕心,擢長憲府,居多謇諤之論,進殫密勿之忠,宜參筦於機庭,共協圖於兵政,爾其咨謀不怠,夙夜以思,修除經武之規,講畫攘戎之略,以削平於多難,用恢復於故疆,配是似於前人,當承闢國之烈,不隕名於世德,用昭濟美之才。

    其務對揚,毋忘朕訓。

    」 直柔,字季申,河南人,鄭公弼之後也。

    為禦史中丞,?醫官王繼先除正任防禦使,直柔上言:「宣政間官爵最為冗濫,尚無醫人除正任者,今行此甚於宣政矣!」上遂止,俄有是除。

     1據《三朝北盟會編》一百二補 2據《中興小紀》補 3據《繫年要錄》補 4據《浮溪集》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