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髙宗皇帝 上
關燈
小
中
大
彥惟老成人,以儒術用,德器羣公之表,威名萬裡之衝,秉先物之幾,判若大?之決,處持危之政,挺如執玉之堅。
頃佐命於戎衣,乆宣勞於樞筦,歷時滋乆,俊譽益孚,帝賚有聞,渭水獲帝王之輔,價藩作固,顓臾實社稷之臣。
其遂相予,亡以易汝,當體仰成之意,益惇大政之元,晉躐文階,陪敦眞食,倂蕃物采,庸示眷懷。
於戲!無競惟人,非賢不乂,成湯之得伊尹,故不勞而王,虞舜之舉臯陶,而不仁者逺。
往宣一德,用格多盤。
」孫覿詞 東京留守宗澤屢奏乞車駕囘京師,是時,黃濳善、汪伯彥與朝臣力贊維揚之幸,澤雖屢奏,終不省納。
八月,太學生陳東、歐陽澈上書,論李綱不可罷,黃濳善、汪伯彥不可用,乞親征迎請二帝,語言切直,斬於市,行路之人,有為之哭者。
濳善為宰相,汪伯彥用事,唯事諂佞,結諸内侍以固其位,略無為國濟民恢復中原之心,首勸上幸揚州,故六月降詔,荊襄關陜江淮皆備巡幸,至是,元祐太後自應天府發,中原之人皆知翠華將有江都之幸,京師父老有相聚涕泣者,東京留守宗澤屢奏劄言之,不省。
《遺史》 同日,顔岐門下侍郎自中大夫、尚書右丞除 朱勝非中書侍郎自太中大夫、尚書右丞除 盧益簽書樞密院事自試兵部尚書,遷太中大夫除 勝非執政不及一年,三月拜相。
建炎三年己酉 正月甲申,路允廸簽書樞密院事自資政殿學士、提舉洞霄宮除 允廸,宋城人。
靖康初為簽書樞密院,未幾,奉祠去。
建炎元年五月丁未,召為戶部尚書。
二年正月壬子,除簽書樞密院事,為言者所論,於是允廸以疾乞祠,除資政殿、提舉洞霄宮。
是年正月,復召為簽書樞密院事。
紹興十年,南京留守路允廸降金。
二月丁巳,呂頥浩簽書樞密院事三月,除知樞密院事 二月癸醜,上渡揚子江,至鎮江府,敵騎至??洲,詔以吏部尚書呂頥浩為資政殿學士,充江浙制置使。
丁巳,上至平江府,始去介胄,易黃袍,儀仗稍備,隨駕至者皆有生意。
資政殿學士呂頥浩從行,遂除簽書樞密院事,乃充江浙制置使。
上南渡,思得大臣留江上以鎮之,三月,頥浩除知樞密院事、知江寧府,兼江南兩浙經制使。
己巳,黃濳善、汪伯彥竝罷相濳善觀文殿大學士、知江寧府;伯彥觀文殿大學士、知洪州 濳善罷左僕射制曰;「朕罹國大艱,遭家不造,興衰撥亂,佇上天悔禍之期,扶顚持危,賴四鄰交修之助。
大臣失職,公議靡容,用詔羣工,式孚渙號。
具官黃濳善蚤繇時望,被遇兩朝,託備藩維,逮參法從,唱義師於社稷阽危之日,扶國歩於軍民震蕩之中,佐佑朕躬,嗣興大統,儀圖舊德,正位宰司。
方深倚注之懷,共底丕平之業,戎虞未殄,邊遽實驚,匹馬?塵,六師遠將,衣冠頓仆,郡邑荒殘,其誰之愆?惟爾不任!朕方下罪己之詔,庶謝無辜之民,卿力陳造膝之言,自執罔功之咎,移股肱者,固非朕意,作耳目者,言皆汝尤。
俾解繁機,時惟衆允,紬書祕殿,作屏大邦,肆加體貌之崇,増重蕃宣之託。
於戲!進退必由其道,持躬惟古義之師,富貴不離其身,勞謙應有終之吉。
往祇休命,益壯遠猷。
」 伯彥罷右僕射制曰:「惟辟作威,廢置得馭臣之柄,事君盡禮,進退為厲世之規。
屬予艱難嗣服之初,敢廢黜陟大公之典,肆朌詔綍,用亶朝紳。
具官汪伯彥被遇兩朝,洊更煩使,方國歩阽危之日,正烽塵侵犯之初,悼二帝之北轅,豈天地鬼神之意?倡六軍而左袒,見謳歌獄訟之歸。
肆疇翊戴之勳,晉總樞機之密,延登宰路,參秉國成,時惟訪落之初,允賴扶顚之助,而乃明謨弗効,變故非常,宗廟神靈,暴露野次,衣冠名族,頓仆道途,帑藏一空,盜敓四起,言章交上,惟汝之尤!公議靡容,非朕敢貸,深念濳藩之舊,獨高佐命之勳,俾解煩機,尚圖來效。
寓職殿廬之秘,出分藩屛之雄,一劄疏榮,十連増重,既昭貌體,庸示保全。
於戲!入則論道經邦,具士民之瞻於天下,出則承流宣化,通輔相之籍於殿中。
茲予終始之恩,固無内外之間,勿替朕命,益懋爾庸。
」 濳善自建炎元年七月拜相,是年二月罷,入相踰一年。
伯彥自建炎二年十二月拜相,至是竝罷,入相纔三月。
時京東州縣告急踵至,濳善、伯彥蔽匿不以聞奏,人危之,有徙家出城為避難之計者,濳善、伯彥恐揺動衆心,乃禁止百姓搬家出城,市井驚惶不安矣!及實報既至,車駕不移刻出揚州,而二相尚在都堂?食,堂吏來報雲:「上已出城矣!」二相乃自都堂鞭馬而去。
《遺史》 上既駐蹕杭州,禦史中丞張澂論左右僕射黃濳善、汪伯彥「輔政無狀,有大罪二十,緻陛下?塵於外,天下之人切齒唾罵,望重賜竄黜。
」濳善、伯彥遂罷相,竝為觀文殿大學士。
濳善知平江府;伯彥知洪州。
《小歴》 當主上初政,天下望治,濳善獨當國柄,專權自恣而竟不能有所經畫。
伯彥入相,十一月,?車駕渡江,遂與濳善俱罷。
《拜罷録》 先是,殿中侍禦史馬伸言:「陛下龍飛河朔,僅得黃濳善、汪伯彥,以為宰輔,任之不疑。
然其施設悖謬,敗中興之業。
且二帝北狩,宗社不絶如綫者,繫陛下一人。
三鎮未復,不當都汴,以處危地,而前日遽下還都之詔以謫許景衡,其輕詔令如此。
待闕官俸減三之一,又有闕,不許差權所以省用,而近日廣宮祠之請,與復提舉、添敎授,皆與初意相戾,其市私恩如此。
草茅對?,誤不如式,一日黜三舍人,其黜陟不公如此。
壽、江二州官吏,均能守城,壽則推賞,江則不賞,其政令不一如此。
邵成章縁上言遠竄,今日何時?以言為諱,其塞言路如此。
舊制臺官有闕,中丞、學士各薦而三省不與,濳善乃自除李處遯之徒,欲為己助,其毀法如此。
張慤、宗澤、許景衡才皆可任,乃忌而沮之至死,使不得展,其妨功如此。
人有問以救焚拯溺之事,則曰難言其意,蓋謂陛下制之,或問陳東事,則曰初不知,蓋謂事在陛下也,其歸過於君如此。
又如呂源狂橫,陛下逐去,不數日而升發運,凡陛下所欲用者必去之,所欲去者必留之,其強狠自專如此。
又禦營使實主兵權,而濳善、伯彥各别置親兵一千,所給優於衆兵,此何意哉?」疏奏,尋詔伸言事不實,送吏部濮州監酒,濳善促使上道,竟死途中,天下寃之。
初,臺官馬伸嘗論黃濳善、汪伯彥之過,而太學生陳東、進士歐陽澈於二人秉政日,以言被刑,上曰:「以言責人,朕甚悔之。
」乃詔以衞尉少卿召伸,而東、澈竝贈京秩,蓋伸奏疏日,曽以殿中侍禦史改為尉衞少卿故也。
上思伸忠直,召伸赴行在,而伸已死於道矣。
建炎初,宰執黃濳善、汪伯彥擅權專殺,將陳東、歐陽澈寘之極典,上曰:「朕初即位,聽用非人,至今痛恨之。
」乃各贈秘閣修撰,官其兩子,賜田十頃。
言者再論濳善、伯彥敗壞國家顚危至此,各以美職大藩,未厭衆論,於是再降充觀文殿學士,提舉外祠,尋皆落職。
三月庚寅,濳善責衡州、伯彥責永州,竝居住。
時濳善之兄通議大夫濳厚以責分司南京居住。
六月甲寅,左司諫袁植上言:「前宰相黃濳善、汪伯彥,其罪不在王黼、蔡攸之下。
自登相府,曽未踰年,三分天下幾失其二,自河之南,迄於東京,由陜之右,迄於淮甸,生靈塗炭,州縣丘墟,陛下倉皇南渡之際,恨不膾大臣心肝以謝宗廟,何事定之後,遂忘之也?」於是,黃濳善責授寧遠軍節度副使,永州安置、汪伯彥責授江州團練副使,英州安置。
時舊相黃濳善、汪伯彥皆已遠貶,六月丁卯,左司諫袁植請誅濳善、伯彥等九人,上謂宰執曰:「渡江之後,方責己思為後圖,豈可盡歸宰執。
植乃朕親擢,雖敢言,至道朕以殺人,此非美事。
」呂頥浩曰:「聖朝弼臣,罪雖大,止貶嶺外,故盛德可以祚天永命。
植發此念,已傷和氣。
」滕康曰:「如植言,傷陛下好生之德矣!」即出植知池州。
戊辰,康見上,又曰:「自太祖以來,未嘗戮大臣,國祚乆長,過於兩漢者,此也。
」未幾,濳善卒於貶所。
紹興二十七年七月,上命黃濳善追復左光祿大夫、觀文殿大學士,與恩澤三人,臣僚言濳善建炎誤國,不宜追復,上以濳善曽任副元帥,可追復原官,與恩澤一名。
紹興元年八月,參知政事張守薦舊相清遠軍節度副使汪伯彥之才可用,詔復提舉洞霄宮,尋復觀文殿學士,除江東安撫大使、兼知池州。
守因薦汪伯彥不當,為侍禦史沈與求所論,罷政,既而右司諫韓璜亦論伯彥不可用,詔罷之,依舊提舉洞霄宮。
同日,葉夢得尚書左丞自試戶部尚書、兼侍讀、修史,遷中大夫除 張澂尚書右丞自試禦史中丞,遷中大夫除 上嘗謂左丞葉夢得曰:「兵、食二事最大,當擇大臣分掌。
」是日,詔夢得深曉財賦,可除資政殿學士,提領財賦,充巡幸頓遞使,乃分任之意也。
夢得執政纔十四日,至三月辛巳,罷授資政殿學士、提舉中太乙宮、兼侍讀、提領戶部財賦、充巡幸頓遞使,夢得力辭不就職,遂出知洪州、江西制置使,復固辭,於是提舉,西京嵩山崇福宮。
夢得與朱勝非素不相協,勝非有所申陳,夢得為尚書左丞,多沮之,至是,勝非拜相,首言夢得議論不合,遂降禦批罷尚書左丞,以資政殿學士歸卞山之隱。
紹興元年九月,夢得為江南東路安撫大使、兼知建康府。
十一年六月,加觀文殿學士。
先是,和州之役,張俊猶遲之,未有渡江之意,知建康府兼行宮留守葉夢得力促其行,於是大軍欣躍,俊見軍情,勇於出戰,乃令進發,王德遂先取和州,次有柘臯之勝,皆夢得啓之也。
上嘉夢得之忠,乃加觀文殿學士,實為異恩。
《遺史》 十二年十二月,夢得自建康府知福州,許帶高舉兵二千以行。
十六年四月,崇信軍節度使緻仕。
十八年八月丁亥,卒。
夢得居於卞山石林,寢疾,是夜已半,有大星墜於其庭中而夢得卒。
三月庚辰,朱勝非右僕射自守中書侍郎,除通奉大夫、守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兼禦營使。
故事:命相進官三等,勝非特遷五官 制曰:「進有德則朝廷尊,視儀??於百辟,用眞賢則天下治,俾綱紀於四方。
朕遭時多艱,渉道寡昧,宵旰圖治,若蹶者之願趨,夢想求賢,若饑者之待哺,將奮大有為之志,宜用不世出之英,茲得其人,具詔列位。
具官朱勝非忱恂而博達,惇重而高明,其學足以經治具而贊王猷,其才足以制敵情而厭國難,保捍留鑰,屹若長城之堅,翊戴濳藩,預贊大橫之決。
自陪幾政,屢罄明謨,非堯舜則不陳,允矣王佐之略,識文武之大者,裕然濟世之資。
屬蹕馭之時巡,總師幹而後拒,卒乗輯睦,次舍安行,朕嘉其許國之忠,倚以為相者乆,慨念眇躬之嗣服,適當否運之中微,萬民罹塗炭之烖,二聖隔晨昏之奉,國勢日削,天監未囘,惟循覆車者,不足緻九達之衢,而鼔膠柱者,豈能識五音之變。
肆儀圖於碩輔,俾振起於頽綱,陟右揆之崇,獨斡化鈞之重,峻西臺之侍,兼釐政本之微,陞使組於天營,衍幹封於眞食。
於戲!惟恐懼修省,可以荅上天之譴戒,惟勞來還集,可以慰赤子之流離。
廟謨審則可指蹤於將臣,武備設則可修睦於鄰敵,士氣沮傷之後,當鼔以無前之威,國勢搶攘之餘,當約以不刋之法,惟爾訓於朕志,惟天祐於我家,其共濟於多艱,以再興於大業。
往祇明命,毋替遠猷。
」李邴詞 三月己卯朔,詔金人已退,當移駐江寧,經理中原,仍命簽書樞密院呂頥浩兼領府事,召中書侍郎朱勝非至行在,禮部侍郎張浚獨留平江節制如故。
庚辰,勝非遂有此除。
初,勝非為侍從,嘗論:「睢陽,特以基命地,故列聖建别都,而要非用武之國。
今虜騎充斥兩河,雲擾雍洛,不可卒至,惟襄陽西接蜀漢,南引江淮,可以號令四方,乞鸞輿幸之,控制南北以圖中原。
」上欣然納用,而大臣或沮之,其言不果行。
及為學士,復論揚州非駐蹕地,既為中書侍郎,力論之,上深信焉,令吏部約當歲計郊祀之費,餘財皆運之金陵,祀事後,當移蹕,宰相黃濳善力沮之,其言遂不行,後果倉卒有維揚之役,翠華南渡。
至是,上見勝非,首及此,且曰:「悔不用卿言。
」次日遂有是拜。
《遺史》 辛巳,王淵簽書樞密院事自禦營都統制除 戊子,盧益尚書左丞自中大夫樞密院事除 戊子,召王孝廸為中書侍郎,與資政殿學士、尚書左丞盧益竝奉使金國,益辭行,遂以本職提舉崇福宮。
時葉夢得執政,旬日即罷,而盧益用是亦罷,執政凡八日。
四年正月,權知三省、樞密院滕康,扈從隆祐皇太後往南昌,以罪罷,遂以盧益權三省、樞密院。
舊制:簽書必帶檢校官,故治平中郭逵以檢校太保為之。
至是,淵以節制直除,非制也。
命下,諸將有不樂者,右僕射朱勝非言:「臣記武臣作樞,有免進呈書押故事,臣欲用故事免之,仍罷其兼官以弭衆論。
」上然之。
初,淵與内侍康履同隨上南渡,遂除簽書樞密院,時禦營軍統制官苖傅與副統制劉正彥心懷不平,每見淵,嘗面責其勳業,淵頷之而已。
傅、正彥見王淵擢用,且乗有狄難,遂圖不軌,正彥嘗怨淵檄取其兵,又淵故為正彥父法部曲,傅以淵素出其下,尤懷不平,傅等以所部兵叛,執淵殺之。
戊子,王孝廸中書侍郎 孝廸,下蔡人。
靖康以為中書侍郎,今再用之,與尚書左丞盧益竝奉使金國。
丙午,李邴、鄭?竝同簽書樞密院事邴自翰林學士、知制誥,遷端明殿學士除;?自試禦史中丞,遷端明殿學士除 初,中丞鄭?言:「竊聞以簽書樞密召呂頥浩,以禮部尚書召張浚,又分張俊之兵五百人歸陜西,及浚不肯受尚書之命,俊不肯分所部,遂謫浚以散官,居郴州,擢俊以節度知鳳翔。
臣謂皆出苖、傅姦謀,假朝廷命,使外無強兵,内生變亂,事不可緩。
」遂以一章乞留頤浩知金陵,言浚不當責降。
朱勝非奏:「昨者鄭?除中丞,李邴復為學士,人皆知其助朝廷之故。
今大計已定,欲乞竝除二人執政,以示天下使知復辟之期。
」太後可之,乃除簽書樞密院事。
《遺史》 四月壬子,張浚知樞密院事時年三十三 先是二兇與禮部侍郎張浚書,言伊、周之事,非侍郎孰當之?朝廷見以右丞相待,浚復書曰雲雲,二兇得書,與其屬俱至都堂,言浚見詆,以為逆賊,所不能堪。
辛巳,責浚郴州安置,中書舍人草制,有「輕脫寡謀」之語,時有小黃門密趍叡聖宮,傳太後之命曰:「張浚不得,已貶郴州。
」上方啜羮,不覺羮覆於手。
壬寅,呂頤浩至平江府,凡三萬人,張浚乗小舟迓之於高郵,州得堂帖,乃貶郴州之命,浚恐將士觀望,即袖之,語書吏雲:「有?趣赴行在。
」丙午,以朝奉郎、試尚書禮部侍郎、禦營使司參贊軍事張浚為同知樞密院事,浚不受,浚遂與呂頤浩、劉光世、韓世忠、張俊、馬彥輔、辛道宗、辛永宗、陳東野、周杞、趙哲等來勤王。
四月壬子,時上已復辟禦朝,以浚為中大夫、知樞密院事。
五月戊寅朔,知樞密院事、禦營副使張浚,除川陜宣撫處置使,用唐裴度故事,仍詔便宜黜陟,時杜充為淮南京東西宣撫處置副使,上方以川陜為憂,欲得大臣,委以重寄,浚毅然請行,上甚喜之,乃有二宣撫處置之命。
三年十一月,宣撫處置使張浚至秦州,置司,節制五路諸師,纔數日,即出行關陜,於是,參議軍事劉子羽薦涇原都監呉玠,浚與語,大悅,?為統制官,又以其弟小使臣璘領帳前親兵。
紹興元年正月,詔以出使日乆,整飭兵馬捍禦大敵,備著忠勞,理宜褒賞,除通奉大夫。
制曰:「分陜宣威,方重專征之寄,攘戎敵愾,載嘉固圉之勳。
睠忠力之克勤,豈寵綏之可後?増隆命秩,式奬樞臣。
具官張浚天挺傑才,時推雋望,功嘗著於社稷,義實均於股肱。
粵自禁塗,擢寘右府,任重道遠,居然宏毅之資,謨明弼諧,茂乃贊襄之益。
頃念雍梁之域,近臨讎?之郊,就假籌帷,肇開幕府,布宣恩信,訓治兵戎,挫敵勢於方張,緻國威之復振,宜加茂賞,超進崇資。
噫!南仲之城朔方,克攘匪茹之難,召虎之定王國,蓋底常武之勲。
勉成壯猷,光紹前烈。
」 十二月,宣撫處置使張浚以功除檢校少保、定國軍節度使,職仍舊。
初,宣撫處置使張浚以書與宰相範宗尹,報關陜曲折,及言去秋出師失律,上章待罪,時宗尹已去,執政以書進呈,上曰:
頃佐命於戎衣,乆宣勞於樞筦,歷時滋乆,俊譽益孚,帝賚有聞,渭水獲帝王之輔,價藩作固,顓臾實社稷之臣。
其遂相予,亡以易汝,當體仰成之意,益惇大政之元,晉躐文階,陪敦眞食,倂蕃物采,庸示眷懷。
於戲!無競惟人,非賢不乂,成湯之得伊尹,故不勞而王,虞舜之舉臯陶,而不仁者逺。
往宣一德,用格多盤。
」孫覿詞 東京留守宗澤屢奏乞車駕囘京師,是時,黃濳善、汪伯彥與朝臣力贊維揚之幸,澤雖屢奏,終不省納。
八月,太學生陳東、歐陽澈上書,論李綱不可罷,黃濳善、汪伯彥不可用,乞親征迎請二帝,語言切直,斬於市,行路之人,有為之哭者。
濳善為宰相,汪伯彥用事,唯事諂佞,結諸内侍以固其位,略無為國濟民恢復中原之心,首勸上幸揚州,故六月降詔,荊襄關陜江淮皆備巡幸,至是,元祐太後自應天府發,中原之人皆知翠華將有江都之幸,京師父老有相聚涕泣者,東京留守宗澤屢奏劄言之,不省。
《遺史》 同日,顔岐門下侍郎自中大夫、尚書右丞除 朱勝非中書侍郎自太中大夫、尚書右丞除 盧益簽書樞密院事自試兵部尚書,遷太中大夫除 勝非執政不及一年,三月拜相。
建炎三年己酉 正月甲申,路允廸簽書樞密院事自資政殿學士、提舉洞霄宮除 允廸,宋城人。
靖康初為簽書樞密院,未幾,奉祠去。
建炎元年五月丁未,召為戶部尚書。
二年正月壬子,除簽書樞密院事,為言者所論,於是允廸以疾乞祠,除資政殿、提舉洞霄宮。
是年正月,復召為簽書樞密院事。
紹興十年,南京留守路允廸降金。
二月丁巳,呂頥浩簽書樞密院事三月,除知樞密院事 二月癸醜,上渡揚子江,至鎮江府,敵騎至??洲,詔以吏部尚書呂頥浩為資政殿學士,充江浙制置使。
丁巳,上至平江府,始去介胄,易黃袍,儀仗稍備,隨駕至者皆有生意。
資政殿學士呂頥浩從行,遂除簽書樞密院事,乃充江浙制置使。
上南渡,思得大臣留江上以鎮之,三月,頥浩除知樞密院事、知江寧府,兼江南兩浙經制使。
己巳,黃濳善、汪伯彥竝罷相濳善觀文殿大學士、知江寧府;伯彥觀文殿大學士、知洪州 濳善罷左僕射制曰;「朕罹國大艱,遭家不造,興衰撥亂,佇上天悔禍之期,扶顚持危,賴四鄰交修之助。
大臣失職,公議靡容,用詔羣工,式孚渙號。
具官黃濳善蚤繇時望,被遇兩朝,託備藩維,逮參法從,唱義師於社稷阽危之日,扶國歩於軍民震蕩之中,佐佑朕躬,嗣興大統,儀圖舊德,正位宰司。
方深倚注之懷,共底丕平之業,戎虞未殄,邊遽實驚,匹馬?塵,六師遠將,衣冠頓仆,郡邑荒殘,其誰之愆?惟爾不任!朕方下罪己之詔,庶謝無辜之民,卿力陳造膝之言,自執罔功之咎,移股肱者,固非朕意,作耳目者,言皆汝尤。
俾解繁機,時惟衆允,紬書祕殿,作屏大邦,肆加體貌之崇,増重蕃宣之託。
於戲!進退必由其道,持躬惟古義之師,富貴不離其身,勞謙應有終之吉。
往祇休命,益壯遠猷。
」 伯彥罷右僕射制曰:「惟辟作威,廢置得馭臣之柄,事君盡禮,進退為厲世之規。
屬予艱難嗣服之初,敢廢黜陟大公之典,肆朌詔綍,用亶朝紳。
具官汪伯彥被遇兩朝,洊更煩使,方國歩阽危之日,正烽塵侵犯之初,悼二帝之北轅,豈天地鬼神之意?倡六軍而左袒,見謳歌獄訟之歸。
肆疇翊戴之勳,晉總樞機之密,延登宰路,參秉國成,時惟訪落之初,允賴扶顚之助,而乃明謨弗効,變故非常,宗廟神靈,暴露野次,衣冠名族,頓仆道途,帑藏一空,盜敓四起,言章交上,惟汝之尤!公議靡容,非朕敢貸,深念濳藩之舊,獨高佐命之勳,俾解煩機,尚圖來效。
寓職殿廬之秘,出分藩屛之雄,一劄疏榮,十連増重,既昭貌體,庸示保全。
於戲!入則論道經邦,具士民之瞻於天下,出則承流宣化,通輔相之籍於殿中。
茲予終始之恩,固無内外之間,勿替朕命,益懋爾庸。
」 濳善自建炎元年七月拜相,是年二月罷,入相踰一年。
伯彥自建炎二年十二月拜相,至是竝罷,入相纔三月。
時京東州縣告急踵至,濳善、伯彥蔽匿不以聞奏,人危之,有徙家出城為避難之計者,濳善、伯彥恐揺動衆心,乃禁止百姓搬家出城,市井驚惶不安矣!及實報既至,車駕不移刻出揚州,而二相尚在都堂?食,堂吏來報雲:「上已出城矣!」二相乃自都堂鞭馬而去。
《遺史》 上既駐蹕杭州,禦史中丞張澂論左右僕射黃濳善、汪伯彥「輔政無狀,有大罪二十,緻陛下?塵於外,天下之人切齒唾罵,望重賜竄黜。
」濳善、伯彥遂罷相,竝為觀文殿大學士。
濳善知平江府;伯彥知洪州。
《小歴》 當主上初政,天下望治,濳善獨當國柄,專權自恣而竟不能有所經畫。
伯彥入相,十一月,?車駕渡江,遂與濳善俱罷。
《拜罷録》 先是,殿中侍禦史馬伸言:「陛下龍飛河朔,僅得黃濳善、汪伯彥,以為宰輔,任之不疑。
然其施設悖謬,敗中興之業。
且二帝北狩,宗社不絶如綫者,繫陛下一人。
三鎮未復,不當都汴,以處危地,而前日遽下還都之詔以謫許景衡,其輕詔令如此。
待闕官俸減三之一,又有闕,不許差權所以省用,而近日廣宮祠之請,與復提舉、添敎授,皆與初意相戾,其市私恩如此。
草茅對?,誤不如式,一日黜三舍人,其黜陟不公如此。
壽、江二州官吏,均能守城,壽則推賞,江則不賞,其政令不一如此。
邵成章縁上言遠竄,今日何時?以言為諱,其塞言路如此。
舊制臺官有闕,中丞、學士各薦而三省不與,濳善乃自除李處遯之徒,欲為己助,其毀法如此。
張慤、宗澤、許景衡才皆可任,乃忌而沮之至死,使不得展,其妨功如此。
人有問以救焚拯溺之事,則曰難言其意,蓋謂陛下制之,或問陳東事,則曰初不知,蓋謂事在陛下也,其歸過於君如此。
又如呂源狂橫,陛下逐去,不數日而升發運,凡陛下所欲用者必去之,所欲去者必留之,其強狠自專如此。
又禦營使實主兵權,而濳善、伯彥各别置親兵一千,所給優於衆兵,此何意哉?」疏奏,尋詔伸言事不實,送吏部濮州監酒,濳善促使上道,竟死途中,天下寃之。
初,臺官馬伸嘗論黃濳善、汪伯彥之過,而太學生陳東、進士歐陽澈於二人秉政日,以言被刑,上曰:「以言責人,朕甚悔之。
」乃詔以衞尉少卿召伸,而東、澈竝贈京秩,蓋伸奏疏日,曽以殿中侍禦史改為尉衞少卿故也。
上思伸忠直,召伸赴行在,而伸已死於道矣。
建炎初,宰執黃濳善、汪伯彥擅權專殺,將陳東、歐陽澈寘之極典,上曰:「朕初即位,聽用非人,至今痛恨之。
」乃各贈秘閣修撰,官其兩子,賜田十頃。
言者再論濳善、伯彥敗壞國家顚危至此,各以美職大藩,未厭衆論,於是再降充觀文殿學士,提舉外祠,尋皆落職。
三月庚寅,濳善責衡州、伯彥責永州,竝居住。
時濳善之兄通議大夫濳厚以責分司南京居住。
六月甲寅,左司諫袁植上言:「前宰相黃濳善、汪伯彥,其罪不在王黼、蔡攸之下。
自登相府,曽未踰年,三分天下幾失其二,自河之南,迄於東京,由陜之右,迄於淮甸,生靈塗炭,州縣丘墟,陛下倉皇南渡之際,恨不膾大臣心肝以謝宗廟,何事定之後,遂忘之也?」於是,黃濳善責授寧遠軍節度副使,永州安置、汪伯彥責授江州團練副使,英州安置。
時舊相黃濳善、汪伯彥皆已遠貶,六月丁卯,左司諫袁植請誅濳善、伯彥等九人,上謂宰執曰:「渡江之後,方責己思為後圖,豈可盡歸宰執。
植乃朕親擢,雖敢言,至道朕以殺人,此非美事。
」呂頥浩曰:「聖朝弼臣,罪雖大,止貶嶺外,故盛德可以祚天永命。
植發此念,已傷和氣。
」滕康曰:「如植言,傷陛下好生之德矣!」即出植知池州。
戊辰,康見上,又曰:「自太祖以來,未嘗戮大臣,國祚乆長,過於兩漢者,此也。
」未幾,濳善卒於貶所。
紹興二十七年七月,上命黃濳善追復左光祿大夫、觀文殿大學士,與恩澤三人,臣僚言濳善建炎誤國,不宜追復,上以濳善曽任副元帥,可追復原官,與恩澤一名。
紹興元年八月,參知政事張守薦舊相清遠軍節度副使汪伯彥之才可用,詔復提舉洞霄宮,尋復觀文殿學士,除江東安撫大使、兼知池州。
守因薦汪伯彥不當,為侍禦史沈與求所論,罷政,既而右司諫韓璜亦論伯彥不可用,詔罷之,依舊提舉洞霄宮。
同日,葉夢得尚書左丞自試戶部尚書、兼侍讀、修史,遷中大夫除 張澂尚書右丞自試禦史中丞,遷中大夫除 上嘗謂左丞葉夢得曰:「兵、食二事最大,當擇大臣分掌。
」是日,詔夢得深曉財賦,可除資政殿學士,提領財賦,充巡幸頓遞使,乃分任之意也。
夢得執政纔十四日,至三月辛巳,罷授資政殿學士、提舉中太乙宮、兼侍讀、提領戶部財賦、充巡幸頓遞使,夢得力辭不就職,遂出知洪州、江西制置使,復固辭,於是提舉,西京嵩山崇福宮。
夢得與朱勝非素不相協,勝非有所申陳,夢得為尚書左丞,多沮之,至是,勝非拜相,首言夢得議論不合,遂降禦批罷尚書左丞,以資政殿學士歸卞山之隱。
紹興元年九月,夢得為江南東路安撫大使、兼知建康府。
十一年六月,加觀文殿學士。
先是,和州之役,張俊猶遲之,未有渡江之意,知建康府兼行宮留守葉夢得力促其行,於是大軍欣躍,俊見軍情,勇於出戰,乃令進發,王德遂先取和州,次有柘臯之勝,皆夢得啓之也。
上嘉夢得之忠,乃加觀文殿學士,實為異恩。
《遺史》 十二年十二月,夢得自建康府知福州,許帶高舉兵二千以行。
十六年四月,崇信軍節度使緻仕。
十八年八月丁亥,卒。
夢得居於卞山石林,寢疾,是夜已半,有大星墜於其庭中而夢得卒。
三月庚辰,朱勝非右僕射自守中書侍郎,除通奉大夫、守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兼禦營使。
故事:命相進官三等,勝非特遷五官 制曰:「進有德則朝廷尊,視儀??於百辟,用眞賢則天下治,俾綱紀於四方。
朕遭時多艱,渉道寡昧,宵旰圖治,若蹶者之願趨,夢想求賢,若饑者之待哺,將奮大有為之志,宜用不世出之英,茲得其人,具詔列位。
具官朱勝非忱恂而博達,惇重而高明,其學足以經治具而贊王猷,其才足以制敵情而厭國難,保捍留鑰,屹若長城之堅,翊戴濳藩,預贊大橫之決。
自陪幾政,屢罄明謨,非堯舜則不陳,允矣王佐之略,識文武之大者,裕然濟世之資。
屬蹕馭之時巡,總師幹而後拒,卒乗輯睦,次舍安行,朕嘉其許國之忠,倚以為相者乆,慨念眇躬之嗣服,適當否運之中微,萬民罹塗炭之烖,二聖隔晨昏之奉,國勢日削,天監未囘,惟循覆車者,不足緻九達之衢,而鼔膠柱者,豈能識五音之變。
肆儀圖於碩輔,俾振起於頽綱,陟右揆之崇,獨斡化鈞之重,峻西臺之侍,兼釐政本之微,陞使組於天營,衍幹封於眞食。
於戲!惟恐懼修省,可以荅上天之譴戒,惟勞來還集,可以慰赤子之流離。
廟謨審則可指蹤於將臣,武備設則可修睦於鄰敵,士氣沮傷之後,當鼔以無前之威,國勢搶攘之餘,當約以不刋之法,惟爾訓於朕志,惟天祐於我家,其共濟於多艱,以再興於大業。
往祇明命,毋替遠猷。
」李邴詞 三月己卯朔,詔金人已退,當移駐江寧,經理中原,仍命簽書樞密院呂頥浩兼領府事,召中書侍郎朱勝非至行在,禮部侍郎張浚獨留平江節制如故。
庚辰,勝非遂有此除。
初,勝非為侍從,嘗論:「睢陽,特以基命地,故列聖建别都,而要非用武之國。
今虜騎充斥兩河,雲擾雍洛,不可卒至,惟襄陽西接蜀漢,南引江淮,可以號令四方,乞鸞輿幸之,控制南北以圖中原。
」上欣然納用,而大臣或沮之,其言不果行。
及為學士,復論揚州非駐蹕地,既為中書侍郎,力論之,上深信焉,令吏部約當歲計郊祀之費,餘財皆運之金陵,祀事後,當移蹕,宰相黃濳善力沮之,其言遂不行,後果倉卒有維揚之役,翠華南渡。
至是,上見勝非,首及此,且曰:「悔不用卿言。
」次日遂有是拜。
《遺史》 辛巳,王淵簽書樞密院事自禦營都統制除 戊子,盧益尚書左丞自中大夫樞密院事除 戊子,召王孝廸為中書侍郎,與資政殿學士、尚書左丞盧益竝奉使金國,益辭行,遂以本職提舉崇福宮。
時葉夢得執政,旬日即罷,而盧益用是亦罷,執政凡八日。
四年正月,權知三省、樞密院滕康,扈從隆祐皇太後往南昌,以罪罷,遂以盧益權三省、樞密院。
舊制:簽書必帶檢校官,故治平中郭逵以檢校太保為之。
至是,淵以節制直除,非制也。
命下,諸將有不樂者,右僕射朱勝非言:「臣記武臣作樞,有免進呈書押故事,臣欲用故事免之,仍罷其兼官以弭衆論。
」上然之。
初,淵與内侍康履同隨上南渡,遂除簽書樞密院,時禦營軍統制官苖傅與副統制劉正彥心懷不平,每見淵,嘗面責其勳業,淵頷之而已。
傅、正彥見王淵擢用,且乗有狄難,遂圖不軌,正彥嘗怨淵檄取其兵,又淵故為正彥父法部曲,傅以淵素出其下,尤懷不平,傅等以所部兵叛,執淵殺之。
戊子,王孝廸中書侍郎 孝廸,下蔡人。
靖康以為中書侍郎,今再用之,與尚書左丞盧益竝奉使金國。
丙午,李邴、鄭?竝同簽書樞密院事邴自翰林學士、知制誥,遷端明殿學士除;?自試禦史中丞,遷端明殿學士除 初,中丞鄭?言:「竊聞以簽書樞密召呂頥浩,以禮部尚書召張浚,又分張俊之兵五百人歸陜西,及浚不肯受尚書之命,俊不肯分所部,遂謫浚以散官,居郴州,擢俊以節度知鳳翔。
臣謂皆出苖、傅姦謀,假朝廷命,使外無強兵,内生變亂,事不可緩。
」遂以一章乞留頤浩知金陵,言浚不當責降。
朱勝非奏:「昨者鄭?除中丞,李邴復為學士,人皆知其助朝廷之故。
今大計已定,欲乞竝除二人執政,以示天下使知復辟之期。
」太後可之,乃除簽書樞密院事。
《遺史》 四月壬子,張浚知樞密院事時年三十三 先是二兇與禮部侍郎張浚書,言伊、周之事,非侍郎孰當之?朝廷見以右丞相待,浚復書曰雲雲,二兇得書,與其屬俱至都堂,言浚見詆,以為逆賊,所不能堪。
辛巳,責浚郴州安置,中書舍人草制,有「輕脫寡謀」之語,時有小黃門密趍叡聖宮,傳太後之命曰:「張浚不得,已貶郴州。
」上方啜羮,不覺羮覆於手。
壬寅,呂頤浩至平江府,凡三萬人,張浚乗小舟迓之於高郵,州得堂帖,乃貶郴州之命,浚恐將士觀望,即袖之,語書吏雲:「有?趣赴行在。
」丙午,以朝奉郎、試尚書禮部侍郎、禦營使司參贊軍事張浚為同知樞密院事,浚不受,浚遂與呂頤浩、劉光世、韓世忠、張俊、馬彥輔、辛道宗、辛永宗、陳東野、周杞、趙哲等來勤王。
四月壬子,時上已復辟禦朝,以浚為中大夫、知樞密院事。
五月戊寅朔,知樞密院事、禦營副使張浚,除川陜宣撫處置使,用唐裴度故事,仍詔便宜黜陟,時杜充為淮南京東西宣撫處置副使,上方以川陜為憂,欲得大臣,委以重寄,浚毅然請行,上甚喜之,乃有二宣撫處置之命。
三年十一月,宣撫處置使張浚至秦州,置司,節制五路諸師,纔數日,即出行關陜,於是,參議軍事劉子羽薦涇原都監呉玠,浚與語,大悅,?為統制官,又以其弟小使臣璘領帳前親兵。
紹興元年正月,詔以出使日乆,整飭兵馬捍禦大敵,備著忠勞,理宜褒賞,除通奉大夫。
制曰:「分陜宣威,方重專征之寄,攘戎敵愾,載嘉固圉之勳。
睠忠力之克勤,豈寵綏之可後?増隆命秩,式奬樞臣。
具官張浚天挺傑才,時推雋望,功嘗著於社稷,義實均於股肱。
粵自禁塗,擢寘右府,任重道遠,居然宏毅之資,謨明弼諧,茂乃贊襄之益。
頃念雍梁之域,近臨讎?之郊,就假籌帷,肇開幕府,布宣恩信,訓治兵戎,挫敵勢於方張,緻國威之復振,宜加茂賞,超進崇資。
噫!南仲之城朔方,克攘匪茹之難,召虎之定王國,蓋底常武之勲。
勉成壯猷,光紹前烈。
」 十二月,宣撫處置使張浚以功除檢校少保、定國軍節度使,職仍舊。
初,宣撫處置使張浚以書與宰相範宗尹,報關陜曲折,及言去秋出師失律,上章待罪,時宗尹已去,執政以書進呈,上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