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欽宗皇帝
關燈
小
中
大
降?下項:久稽典憲,衆議不容,依此責降,蔡京移韶州,蔡京子孫並分送湖南。
吏部供到下項:蔡京子孫:翛、修、絛、鞗、鯈、翛子衞,衡州;蔡絛邵州。
其逐人子,各令隨侍父前去,蔡徲、?袁州居住。
蔡京子孫二十三人,竝勒停逺方居住七月甲戌,蔡京移韶州安置,臣僚上言:「蔡京者,旦暮之人,使遂溘死,明法不行,徒有後時之悔,臣安敢避再三之瀆哉。
」奉聖?:「蔡京移儋州」。
京在德安府,被南遷之命。
壬申,到潭州,乙酉,以疾卒,年八十。
自卒後,臣僚論列京父子不已,有旨:「鞗尚帝姬,合離判者。
」至是命鞗勒停。
初,金人既長驅入冦,天下罪京,故言者請正其罪,而誅殛之。
章屢上,於是詔移京衡州安置,言者論不已,其奏曰:「自崇寧初,蔡京輔政,首亂舊章,排斥異己,汲引同類,待以不次,二紀之間,門生故吏,充牣天下。
又其建三衞,置四輔,疏興化之水,修臨平之塔,又令許敦仁奏請太上皇五日一視朝,當此之時,孰不爲朝廷寒心?幸其族子有所陳告,臺諫因之論列其事,上皇雖務納汙,猶令塹其墳山,京之僭心,終不肯已。
又加王安石王爵,欲自爲階梯,衆論喧騰,心不自安,復封韓琦,以塞人言,而蔡確、何執中、鄭居中、童貫皆因之例封王矣。
本朝之封王者,不過國初功臣及後族爾,隳國朝之法,長姦雄之心,京兇悖之情,不可一一數。
賴上皇聖明,不爲京邪説所惑,京知狂謀終不得逞,於是結附戚裡、内侍,交通宮禁,肆所欲爲,以耗國財以弊民力,必欲坐視顛覆,以快不逞之意。
鄧洵武、範緻虛等託爲紹述之言,以助京劫持上下,而何執中、餘深、林攄、薛昂皆其死黨,濟其姦謀,成其羽翼,使不可制,權門日益盛強,朝廷日益孤弱,蔡卞、蔡攸乃其子弟,相與違異,有若仇讎,考其蹤跡,實皆同惡相濟。
至黼爲相,奢汰愈甚,開邊黷武,禍及生靈,迹其所來,亦由京勢位相軋,乃相攻陷,遂緻犬羊窺伺,變生一旦,造端立本,捨京而誰?」詔:「京等永不放還,如臣僚敢有引薦,當正典刑。
」左正言程瑀又攻之,其奏曰:「切惟蔡京首登宰輔,尋踐公師二十年間,逐而復來,罷而復用,緻仕而復起,交結閹宦,密爲梯媒,愚弄朝廷,妄作威福,名爲遵用熈豐之典,乃實事爲紛更,未有一事合熈寧者。
至於鑄鼎刋名,位居九五,臨平增山,託名祝聖,私第引河,濳通宮掖,閨門汙穢,醜不可言。
屬者金人内侮,事雖始於童貫,而成於王黼與京之子攸,然邊備廢弛,本實由京,金人入塞,盡室東去,非背叛而何?乞投畀海外。
」遂有是命。
童貫自太師、廣陽郡王、徐、豫國公責授左衞上將軍緻仕,池州居住追廣陽郡王,以徐豫國公緻仕 制曰:「任隆相將,功必在於安邦;位極公王,義莫先於體國。
儻孤大用,宜寘嚴科。
具官童貫夙侍宮闈,亟膺重任,付以兵柄,時惟信臣,?諸將垂二十年,論戰伐無尺寸効,惟事誕謾之術,實乖撫禦之宜。
紀律不嚴,賞罰未當,盡壞軍戎之政令,肆紊朝廷之紀綱。
私室奄有其金繒,軍須取償於州縣,將士爲之解體,吏民無不興嗟。
既敗累朝不渝之盟,首結三邊無窮之禍,號復故地,實守空城。
再爲太原之行,又倡雲中之議,師徒暴露,讟怨竝興,馴緻敵人,輕視中國,遂震驚於都邑,軫危懼於夙宵,生此厲階,誰執其咎?議者皆不汝置,朕心安得而私,猶念股肱,曲全體貌,姑奪廣陽之封爵,尚畀環尹之崇階,俾即退休,保其終始,體予寛典,毋怠欽承。
」 侍禦史孫覿等上言:「按童貫竊據兵權幾二十年,出則爲宣撫而不受制密院,入則領密院而外兼行宣撫,?扈不臣,隳壊法制,其罪有十。
」又上言貫、攸之罪同者六,乃命童貫責授左衞上將軍緻仕。
四月,臣僚又上言,童貫責授安化軍節度副使,郴州安置。
五月丙寅,責降童貫,移英州安置。
七月丁醜,臣僚復論童貫罪惡當誅戮,奉聖?:「童貫罪大責輕,可移吉陽軍。
」九月,臣僚又上言:「臣獨論其可殺而不可赦者:壊太祖之兵制;敗眞宗、仁宗之信誓;通萬裡之小邦,殘百餘年之與國;遼後欲歸,卻其表而不受;遼主濳遁,指其蹤而使擒。
契丹舊臣痛入骨髓,假手女真,俾之報怨,旁結西夏,共爲敵讎。
」又上言:「今者切聞有司檢校其家器用,復有校椅,以青龍首金銀絲背爲飾者,不軌蹤跡,暴白無甚於此!」淵聖降?:「童貫罪十:薦朱勔,起花石;引趙良嗣,滅契丹;修延福宮等;朕在東宮,屢爲揺動;?立之時有異語;不俟勑命,擅去東南;差留守不受命;東京被圍,聞之而去;家中有非法之物;私養死士。
罪不容誅!」差監察禦史張澂追貫行刑,己卯,斬童貫於南雄州,函首赴闕。
《遺史》 初,太祖嘗以幽、燕地圖示趙普,問以取燕之?,普對以曹翰雖可取可守,而難其代,帝自此絶口不言伐燕。
至太宗,因平河東,乗勝欲擣燕、薊,時趙普鎮鄧州,立疏諫止,太宗下詔褒之。
熈寧間,王安石用事,始復勸神考用兵,以鞭笞四方,先用王韶取熈河以斷夏人右臂,又欲取靈石以斷燕人右臂,又結髙麗,欲圖幽、燕,已而永樂敗報至,神宗臨朝慟哭,自此厭兵,然亦由是感疾,至棄天下,以故,司馬光、呂公著輔相元祐,推原先帝厭兵之意,不賞邊功,專務懐柔。
至章惇作相,諸路復進築。
徽宗登極,初棄湟、鄯等州,蔡京爲相,又取之,又遣趙良嗣爲海上之盟,結大金以取燕、雲,以貫爲太師,領樞密院事,充陜西河東河北路宣撫使,蔡攸副之,王黼年少兇愎,務欲其功髙蔡京,以燕、雲自任,置經撫房,下族誅之令,禁言北事者。
宣和七年十一月,帝郊天,方恭謝景靈宮,聞金人稱兵向闕,即下詔稱上皇,禪位皇帝,改元靖康,於是諫官、禦史推原緻寇召亂之端,交章論貫,奏蔡攸之罪同者有六,又奏曰:「金人敢以數萬騎直犯宮闕者,蓋將相大臣同惡相濟二十餘年,所以至此,蔡京竊弄威柄於前,王黼敗壞法度於内,童貫、蔡攸敗亂法度於外,爭權競利,其初雖相爲矛盾,至於包藏賊心,害民蠧國則若合符節。
乞將蔡京、童貫罪於王黼一等行遣。
」詔童貫責授昭化軍節度副使,郴州安置,而言者攻之不已,於是天子下詔曰:「童貫罪十:首薦朱勔起花石;引趙良嗣滅契丹;修延福宮等;朕在東宮,屢爲揺動;策立之時有異語;不俟勑命,擅去東南;差留守不受命;東京解圍,聞而惡之;家有龍紅之物;私養死士。
前項罪不容誅。
可告諭中外,仍差監察禦史張澂,將帶開封府公人前去追童貫,隨所至州軍行??訖,函首赴闕。
其子孫送吉陽軍編管。
」嗚呼!趙普從祖宗定天下,尚以取幽燕爲難,而蔡京、王黼、童貫兇德叅會,乃獨謂幽燕可談笑取至,使神州陸沉,兩宮北狩,遺千古無窮之恨,推其禍端,自王安石始,可勝痛哉! 蔡攸自太保、領樞密院事、燕國公,責授太中大夫、提舉亳州明道宮,任便居住 制曰:「位居台輔,必資補袞之功;職領樞庭,允賴折衝之略。
儻乖成績,宜解政機。
具官蔡攸擢自貴遊,初無學術,早被聖神之眷,亟登廊廟之隆,不思直道以事君,乃復邀功而誤國。
頃將虎旅,同撫燕疆,初乏逺謀,大開邊隙。
既不能保盟於舊好,又不能制勝於萬全,遂以重兵挫於殘冦,至傾國帑僅得空城,納叛亡以啓戎心,肆欺誕而忘國事。
逮金人之深入,問邊備則茫然,弗爲守備之圖,惟事遁逃之計,結怨稔禍,逞其小已之私,疾首痛心,生此厲階之梗。
議者皆不汝置,朕恩安得而私,尚屈典刑,曲存體貌,其解本兵之柄,仍鐫論道之官,畀四品之文階,領真祠於善地,體予寛典,毋怠欽承。
」 侍禦史孫覿等上言貫、攸之罪同者有六,屢有章?,論列不已,乃命蔡攸責授太中大夫、提舉亳州明道宮。
三月丙申,奉聖?:「京、攸累有言章。
攸本合重責,以攸專一扈從道君太上皇帝還闕,特已降指揮,令前去省侍。
」五月丙寅,責降蔡攸節度副使,永州安置,攸子:衕、?、行、術、衎。
行先責授昭化軍節度副使,襄陽府安置,移洪州,復移道州居住。
監察禦史胡舜陟劄子言:「攸平昔不孝,視父如仇讎,惡言醜詆,無所不至。
今見其父以罪逃竄,往往快之,始乞隨侍者,殆欲自逭罪戾,終不肯往者,乃不孝之眞情。
」且言其七罪,有?移潯州安置。
七月丁醜,臣僚上言:「金人犯塞,蔡攸闔家南遁,名爲扈從上皇,實背叛也!乃敢肆爲欺罔,謂勸上皇南歸。
」有旨蔡攸移雷州。
九月,臣僚上言:「陛下投蔡京於海外,京恃宰相吳敏庇覆之故,滯留道塗,至長沙而卒。
敏之沮格言章,不早投竄,緻京身死内地,抵掌而嘆者,紛然若攸之罪亦不減於乃父,乞竄於海外,毋使若京之早斃。
」奉聖?蔡攸置萬安軍。
旋與蔡翛同賜死。
辛亥,王孝廸罷中書侍郎 孝廸以靖康元年正月除中書侍郎,二月,校書郎陳公輔論列太宰李邦彥、中書侍郎王孝廸、尚書右丞蔡懋,皆罷,孝廸遂以資政殿學士、提舉醴泉觀,執政纔一月。
以曾祖名政,自陳乞罷所受職名,改延康殿學士,出知廬州。
四月,臣僚上言:「臣伏覩陛下以大臣誤國,悉行罷黜,如李邦彥主議和,李梲、李鄴、鄭望之奉使許地是也。
有取金銀於民間,而措置乖方,爲國斂怨,莫如王孝廸庸陋,豈宜參預大政,苐以李邦彥姻家,驟引爲中書侍郎」雲雲,遂落職,提舉亳州明道宮。
三月戊辰,李梲罷尚書左丞二日 梲自靖康元年正月除同知樞密院事,二月除尚書右丞,是月李梲與鄭望之、李鄴竝落職,在外宮祠,以奉使失辭,妄許地故也,梲執政僅踰一月。
罷授正奉大夫、資政殿學士、提舉亳州明道宮。
建炎三年九月,戸部侍郎李梲,靖康爲執政,遷尚書,使往建康督饋餉,以贍沿江諸軍。
己巳,張邦昌罷太宰觀文殿大學士,依前光祿大夫、中太乙宮使 三日 制曰:「難進易退,允髙君子之風;崇舊優賢,實重朝廷之體。
眷予元弼,爲國良臣,用捨雖係於時,始終宜篤其義,誕揚明命,敷告治廷。
具官張邦昌智沉而識精,器博而用遠,蚤登禁路,廷臣無出其先,久預政機,天下實受其賜。
嘉有功於社稷,俾正位於台衡,丙吉有聲,獨擅邊書之對,王商多質,有嚴漢相之威。
念其行李之勤,處以眞祠之逸,陞華祕殿,庶便於諮詢,陪賦爰田,用昭於物采。
於戲!留侯知足,願遺人事之勞,南仲將歸,毋憚簡書之急。
其全明哲,以保功名。
」 邦昌自靖康元年正月拜相,至是年二月罷,入相兩月。
出使金國,未嘗就職,後邦昌請元祐皇後垂簾聽政,以太宰退處資善堂,自僭位號,至是凡三十三日。
同日,徐處仁太宰自守中書侍郎,授通奉大夫、太宰、兼門下侍郎二月,宰執罷神霄玉清萬夀宮使副,不復兼領使事 制曰:「國猶置器,安危之勢相形,治若循環,文質之宜疊用。
方更張於初載,盍圖任於老成,人皆曰賢,政將焉往。
具官徐處仁秉心強固,守道端方,器博而周知,輕薛宣之方略,材全而藏用,陋黃霸之功名。
尚猶黃髮之詢,實慰蒼生之望,朕恭承聖訓,嗣守丕基,思藝祖之艱難,法仁皇之忠厚,周封千八百國,當謹守於輿圖,漢制二十三條,期盡遵於軌迹。
欲興聖統,無踰老臣,庸登左揆之崇,兼列東臺之侍,竝增爵邑,昭示寵光。
於戲!多難以興,在彊勉而行道,無爲而治,期垂拱以仰成。
其蹈古人之爲,毋負天下之譽。
」 初,處仁守北門,上聞其老成有士望,方倚以爲相,故以中書侍郎召之,入見首論:「禦金人者不一而足,朝廷甘言重幣修好可也,何至捐三鎮以與之?陛下受祖宗之天下,尺地豈可與人。
矧保塞奉二祖之陵寢,中山爲陛下之始封,金人變詐,自古難測,今要盟劫質,侵侮莫甚,但見其還,從而信之則過矣!」上矍然曰:「卿言是也!吾意亦爾。
」取詔書示處仁,乃諭守三鎮者,自是稍議禦戎,而詔三鎮堅守,視事未旬日,遂拜相雲。
太學生陳東上書,乞召唐恪及徐處仁,置諸左右,於是拜處仁爲太宰。
處仁奏乞早建立皇太子,又奏乞修身治國常如今日,淵聖覽奏,禦批曰:「覽卿所奏甚善,朕志素定,無有少易。
」又奏行馬政、募鄉兵。
七月庚寅,處仁辨明吳若上書。
先是,太學正吳若上書,言耆舊間若徐處仁者,號爲勤儉公方,然陛下召〈闕文〉之,而士論已喧,謂其嘗以十事乞留蔡京也。
而處仁以爲己非京之黨,且未嘗有留京之謀,乃奏劄乞罷解機務,守本官緻仕,以全晩節。
淵聖命吳若令分析,申尚書省。
同日,唐恪中書侍郎自正議大夫、同知樞密院事,依前官除 何?尚書右丞自翰林學士、知制誥,遷中大夫除 許翰同知樞密院事自禦史中丞,遷中大夫除 翰同知樞密院事制曰:「三代而上,文武一緻,故在泮獻馘,儒者事也。
國家設爲樞府,以重兵政,而總以經術大臣,蓋本諸此。
歴選在服,今得偉人。
具官許翰奧學造微,靖節自守,擅君房言語之妙,有揚雄深湛之思,封駮東臺,執法烏府,問譽美矣!茲予命爾,進貳樞柄,以辨博過人之才,而論金華之要,以通敏沈識之智,而運帷幄之籌,庶幾安邊息民,以展丕治。
夫國之大事,戎居其一,天生五材,兵不可去,長轡逺馭,方資深謀,思患預防,宜有所備。
勉既爾志,竚觀策勲。
」 ?,字文縝,僊井監人。
政和五年進士第一。
翰,字崧老,拱州人。
恪,執政七月,至八月拜相。
翰,靖康初,李綱薦其忠直,召為禦史中丞,言蔡京、蔡攸、童貫之罪而責之,至是除同知樞宻院事。
庚午,宇文虛中罷簽書樞密院事授資政殿學士,依前中大夫、知青州 制曰:「遴選豪傑,俾職祕殿,所以隆儒術而備詢訪也。
乃睠樞臣,深執謙抑,肆申新命,式顯髙風。
具官宇文虛中器度恢宏,謀議英發,潤身以淵博之學,華國以雅健之文,藩郡剖符,治効擅循良之譽,禁林視草,詔辭見典誥之風。
參翊機廷,以重兵政,
吏部供到下項:蔡京子孫:翛、修、絛、鞗、鯈、翛子衞,衡州;蔡絛邵州。
其逐人子,各令隨侍父前去,蔡徲、?袁州居住。
蔡京子孫二十三人,竝勒停逺方居住七月甲戌,蔡京移韶州安置,臣僚上言:「蔡京者,旦暮之人,使遂溘死,明法不行,徒有後時之悔,臣安敢避再三之瀆哉。
」奉聖?:「蔡京移儋州」。
京在德安府,被南遷之命。
壬申,到潭州,乙酉,以疾卒,年八十。
自卒後,臣僚論列京父子不已,有旨:「鞗尚帝姬,合離判者。
」至是命鞗勒停。
初,金人既長驅入冦,天下罪京,故言者請正其罪,而誅殛之。
章屢上,於是詔移京衡州安置,言者論不已,其奏曰:「自崇寧初,蔡京輔政,首亂舊章,排斥異己,汲引同類,待以不次,二紀之間,門生故吏,充牣天下。
又其建三衞,置四輔,疏興化之水,修臨平之塔,又令許敦仁奏請太上皇五日一視朝,當此之時,孰不爲朝廷寒心?幸其族子有所陳告,臺諫因之論列其事,上皇雖務納汙,猶令塹其墳山,京之僭心,終不肯已。
又加王安石王爵,欲自爲階梯,衆論喧騰,心不自安,復封韓琦,以塞人言,而蔡確、何執中、鄭居中、童貫皆因之例封王矣。
本朝之封王者,不過國初功臣及後族爾,隳國朝之法,長姦雄之心,京兇悖之情,不可一一數。
賴上皇聖明,不爲京邪説所惑,京知狂謀終不得逞,於是結附戚裡、内侍,交通宮禁,肆所欲爲,以耗國財以弊民力,必欲坐視顛覆,以快不逞之意。
鄧洵武、範緻虛等託爲紹述之言,以助京劫持上下,而何執中、餘深、林攄、薛昂皆其死黨,濟其姦謀,成其羽翼,使不可制,權門日益盛強,朝廷日益孤弱,蔡卞、蔡攸乃其子弟,相與違異,有若仇讎,考其蹤跡,實皆同惡相濟。
至黼爲相,奢汰愈甚,開邊黷武,禍及生靈,迹其所來,亦由京勢位相軋,乃相攻陷,遂緻犬羊窺伺,變生一旦,造端立本,捨京而誰?」詔:「京等永不放還,如臣僚敢有引薦,當正典刑。
」左正言程瑀又攻之,其奏曰:「切惟蔡京首登宰輔,尋踐公師二十年間,逐而復來,罷而復用,緻仕而復起,交結閹宦,密爲梯媒,愚弄朝廷,妄作威福,名爲遵用熈豐之典,乃實事爲紛更,未有一事合熈寧者。
至於鑄鼎刋名,位居九五,臨平增山,託名祝聖,私第引河,濳通宮掖,閨門汙穢,醜不可言。
屬者金人内侮,事雖始於童貫,而成於王黼與京之子攸,然邊備廢弛,本實由京,金人入塞,盡室東去,非背叛而何?乞投畀海外。
」遂有是命。
童貫自太師、廣陽郡王、徐、豫國公責授左衞上將軍緻仕,池州居住追廣陽郡王,以徐豫國公緻仕 制曰:「任隆相將,功必在於安邦;位極公王,義莫先於體國。
儻孤大用,宜寘嚴科。
具官童貫夙侍宮闈,亟膺重任,付以兵柄,時惟信臣,?諸將垂二十年,論戰伐無尺寸効,惟事誕謾之術,實乖撫禦之宜。
紀律不嚴,賞罰未當,盡壞軍戎之政令,肆紊朝廷之紀綱。
私室奄有其金繒,軍須取償於州縣,將士爲之解體,吏民無不興嗟。
既敗累朝不渝之盟,首結三邊無窮之禍,號復故地,實守空城。
再爲太原之行,又倡雲中之議,師徒暴露,讟怨竝興,馴緻敵人,輕視中國,遂震驚於都邑,軫危懼於夙宵,生此厲階,誰執其咎?議者皆不汝置,朕心安得而私,猶念股肱,曲全體貌,姑奪廣陽之封爵,尚畀環尹之崇階,俾即退休,保其終始,體予寛典,毋怠欽承。
」 侍禦史孫覿等上言:「按童貫竊據兵權幾二十年,出則爲宣撫而不受制密院,入則領密院而外兼行宣撫,?扈不臣,隳壊法制,其罪有十。
」又上言貫、攸之罪同者六,乃命童貫責授左衞上將軍緻仕。
四月,臣僚又上言,童貫責授安化軍節度副使,郴州安置。
五月丙寅,責降童貫,移英州安置。
七月丁醜,臣僚復論童貫罪惡當誅戮,奉聖?:「童貫罪大責輕,可移吉陽軍。
」九月,臣僚又上言:「臣獨論其可殺而不可赦者:壊太祖之兵制;敗眞宗、仁宗之信誓;通萬裡之小邦,殘百餘年之與國;遼後欲歸,卻其表而不受;遼主濳遁,指其蹤而使擒。
契丹舊臣痛入骨髓,假手女真,俾之報怨,旁結西夏,共爲敵讎。
」又上言:「今者切聞有司檢校其家器用,復有校椅,以青龍首金銀絲背爲飾者,不軌蹤跡,暴白無甚於此!」淵聖降?:「童貫罪十:薦朱勔,起花石;引趙良嗣,滅契丹;修延福宮等;朕在東宮,屢爲揺動;?立之時有異語;不俟勑命,擅去東南;差留守不受命;東京被圍,聞之而去;家中有非法之物;私養死士。
罪不容誅!」差監察禦史張澂追貫行刑,己卯,斬童貫於南雄州,函首赴闕。
《遺史》 初,太祖嘗以幽、燕地圖示趙普,問以取燕之?,普對以曹翰雖可取可守,而難其代,帝自此絶口不言伐燕。
至太宗,因平河東,乗勝欲擣燕、薊,時趙普鎮鄧州,立疏諫止,太宗下詔褒之。
熈寧間,王安石用事,始復勸神考用兵,以鞭笞四方,先用王韶取熈河以斷夏人右臂,又欲取靈石以斷燕人右臂,又結髙麗,欲圖幽、燕,已而永樂敗報至,神宗臨朝慟哭,自此厭兵,然亦由是感疾,至棄天下,以故,司馬光、呂公著輔相元祐,推原先帝厭兵之意,不賞邊功,專務懐柔。
至章惇作相,諸路復進築。
徽宗登極,初棄湟、鄯等州,蔡京爲相,又取之,又遣趙良嗣爲海上之盟,結大金以取燕、雲,以貫爲太師,領樞密院事,充陜西河東河北路宣撫使,蔡攸副之,王黼年少兇愎,務欲其功髙蔡京,以燕、雲自任,置經撫房,下族誅之令,禁言北事者。
宣和七年十一月,帝郊天,方恭謝景靈宮,聞金人稱兵向闕,即下詔稱上皇,禪位皇帝,改元靖康,於是諫官、禦史推原緻寇召亂之端,交章論貫,奏蔡攸之罪同者有六,又奏曰:「金人敢以數萬騎直犯宮闕者,蓋將相大臣同惡相濟二十餘年,所以至此,蔡京竊弄威柄於前,王黼敗壞法度於内,童貫、蔡攸敗亂法度於外,爭權競利,其初雖相爲矛盾,至於包藏賊心,害民蠧國則若合符節。
乞將蔡京、童貫罪於王黼一等行遣。
」詔童貫責授昭化軍節度副使,郴州安置,而言者攻之不已,於是天子下詔曰:「童貫罪十:首薦朱勔起花石;引趙良嗣滅契丹;修延福宮等;朕在東宮,屢爲揺動;策立之時有異語;不俟勑命,擅去東南;差留守不受命;東京解圍,聞而惡之;家有龍紅之物;私養死士。
前項罪不容誅。
可告諭中外,仍差監察禦史張澂,將帶開封府公人前去追童貫,隨所至州軍行??訖,函首赴闕。
其子孫送吉陽軍編管。
」嗚呼!趙普從祖宗定天下,尚以取幽燕爲難,而蔡京、王黼、童貫兇德叅會,乃獨謂幽燕可談笑取至,使神州陸沉,兩宮北狩,遺千古無窮之恨,推其禍端,自王安石始,可勝痛哉! 蔡攸自太保、領樞密院事、燕國公,責授太中大夫、提舉亳州明道宮,任便居住 制曰:「位居台輔,必資補袞之功;職領樞庭,允賴折衝之略。
儻乖成績,宜解政機。
具官蔡攸擢自貴遊,初無學術,早被聖神之眷,亟登廊廟之隆,不思直道以事君,乃復邀功而誤國。
頃將虎旅,同撫燕疆,初乏逺謀,大開邊隙。
既不能保盟於舊好,又不能制勝於萬全,遂以重兵挫於殘冦,至傾國帑僅得空城,納叛亡以啓戎心,肆欺誕而忘國事。
逮金人之深入,問邊備則茫然,弗爲守備之圖,惟事遁逃之計,結怨稔禍,逞其小已之私,疾首痛心,生此厲階之梗。
議者皆不汝置,朕恩安得而私,尚屈典刑,曲存體貌,其解本兵之柄,仍鐫論道之官,畀四品之文階,領真祠於善地,體予寛典,毋怠欽承。
」 侍禦史孫覿等上言貫、攸之罪同者有六,屢有章?,論列不已,乃命蔡攸責授太中大夫、提舉亳州明道宮。
三月丙申,奉聖?:「京、攸累有言章。
攸本合重責,以攸專一扈從道君太上皇帝還闕,特已降指揮,令前去省侍。
」五月丙寅,責降蔡攸節度副使,永州安置,攸子:衕、?、行、術、衎。
行先責授昭化軍節度副使,襄陽府安置,移洪州,復移道州居住。
監察禦史胡舜陟劄子言:「攸平昔不孝,視父如仇讎,惡言醜詆,無所不至。
今見其父以罪逃竄,往往快之,始乞隨侍者,殆欲自逭罪戾,終不肯往者,乃不孝之眞情。
」且言其七罪,有?移潯州安置。
七月丁醜,臣僚上言:「金人犯塞,蔡攸闔家南遁,名爲扈從上皇,實背叛也!乃敢肆爲欺罔,謂勸上皇南歸。
」有旨蔡攸移雷州。
九月,臣僚上言:「陛下投蔡京於海外,京恃宰相吳敏庇覆之故,滯留道塗,至長沙而卒。
敏之沮格言章,不早投竄,緻京身死内地,抵掌而嘆者,紛然若攸之罪亦不減於乃父,乞竄於海外,毋使若京之早斃。
」奉聖?蔡攸置萬安軍。
旋與蔡翛同賜死。
辛亥,王孝廸罷中書侍郎 孝廸以靖康元年正月除中書侍郎,二月,校書郎陳公輔論列太宰李邦彥、中書侍郎王孝廸、尚書右丞蔡懋,皆罷,孝廸遂以資政殿學士、提舉醴泉觀,執政纔一月。
以曾祖名政,自陳乞罷所受職名,改延康殿學士,出知廬州。
四月,臣僚上言:「臣伏覩陛下以大臣誤國,悉行罷黜,如李邦彥主議和,李梲、李鄴、鄭望之奉使許地是也。
有取金銀於民間,而措置乖方,爲國斂怨,莫如王孝廸庸陋,豈宜參預大政,苐以李邦彥姻家,驟引爲中書侍郎」雲雲,遂落職,提舉亳州明道宮。
三月戊辰,李梲罷尚書左丞二日 梲自靖康元年正月除同知樞密院事,二月除尚書右丞,是月李梲與鄭望之、李鄴竝落職,在外宮祠,以奉使失辭,妄許地故也,梲執政僅踰一月。
罷授正奉大夫、資政殿學士、提舉亳州明道宮。
建炎三年九月,戸部侍郎李梲,靖康爲執政,遷尚書,使往建康督饋餉,以贍沿江諸軍。
己巳,張邦昌罷太宰觀文殿大學士,依前光祿大夫、中太乙宮使 三日 制曰:「難進易退,允髙君子之風;崇舊優賢,實重朝廷之體。
眷予元弼,爲國良臣,用捨雖係於時,始終宜篤其義,誕揚明命,敷告治廷。
具官張邦昌智沉而識精,器博而用遠,蚤登禁路,廷臣無出其先,久預政機,天下實受其賜。
嘉有功於社稷,俾正位於台衡,丙吉有聲,獨擅邊書之對,王商多質,有嚴漢相之威。
念其行李之勤,處以眞祠之逸,陞華祕殿,庶便於諮詢,陪賦爰田,用昭於物采。
於戲!留侯知足,願遺人事之勞,南仲將歸,毋憚簡書之急。
其全明哲,以保功名。
」 邦昌自靖康元年正月拜相,至是年二月罷,入相兩月。
出使金國,未嘗就職,後邦昌請元祐皇後垂簾聽政,以太宰退處資善堂,自僭位號,至是凡三十三日。
同日,徐處仁太宰自守中書侍郎,授通奉大夫、太宰、兼門下侍郎二月,宰執罷神霄玉清萬夀宮使副,不復兼領使事 制曰:「國猶置器,安危之勢相形,治若循環,文質之宜疊用。
方更張於初載,盍圖任於老成,人皆曰賢,政將焉往。
具官徐處仁秉心強固,守道端方,器博而周知,輕薛宣之方略,材全而藏用,陋黃霸之功名。
尚猶黃髮之詢,實慰蒼生之望,朕恭承聖訓,嗣守丕基,思藝祖之艱難,法仁皇之忠厚,周封千八百國,當謹守於輿圖,漢制二十三條,期盡遵於軌迹。
欲興聖統,無踰老臣,庸登左揆之崇,兼列東臺之侍,竝增爵邑,昭示寵光。
於戲!多難以興,在彊勉而行道,無爲而治,期垂拱以仰成。
其蹈古人之爲,毋負天下之譽。
」 初,處仁守北門,上聞其老成有士望,方倚以爲相,故以中書侍郎召之,入見首論:「禦金人者不一而足,朝廷甘言重幣修好可也,何至捐三鎮以與之?陛下受祖宗之天下,尺地豈可與人。
矧保塞奉二祖之陵寢,中山爲陛下之始封,金人變詐,自古難測,今要盟劫質,侵侮莫甚,但見其還,從而信之則過矣!」上矍然曰:「卿言是也!吾意亦爾。
」取詔書示處仁,乃諭守三鎮者,自是稍議禦戎,而詔三鎮堅守,視事未旬日,遂拜相雲。
太學生陳東上書,乞召唐恪及徐處仁,置諸左右,於是拜處仁爲太宰。
處仁奏乞早建立皇太子,又奏乞修身治國常如今日,淵聖覽奏,禦批曰:「覽卿所奏甚善,朕志素定,無有少易。
」又奏行馬政、募鄉兵。
七月庚寅,處仁辨明吳若上書。
先是,太學正吳若上書,言耆舊間若徐處仁者,號爲勤儉公方,然陛下召〈闕文〉之,而士論已喧,謂其嘗以十事乞留蔡京也。
而處仁以爲己非京之黨,且未嘗有留京之謀,乃奏劄乞罷解機務,守本官緻仕,以全晩節。
淵聖命吳若令分析,申尚書省。
同日,唐恪中書侍郎自正議大夫、同知樞密院事,依前官除 何?尚書右丞自翰林學士、知制誥,遷中大夫除 許翰同知樞密院事自禦史中丞,遷中大夫除 翰同知樞密院事制曰:「三代而上,文武一緻,故在泮獻馘,儒者事也。
國家設爲樞府,以重兵政,而總以經術大臣,蓋本諸此。
歴選在服,今得偉人。
具官許翰奧學造微,靖節自守,擅君房言語之妙,有揚雄深湛之思,封駮東臺,執法烏府,問譽美矣!茲予命爾,進貳樞柄,以辨博過人之才,而論金華之要,以通敏沈識之智,而運帷幄之籌,庶幾安邊息民,以展丕治。
夫國之大事,戎居其一,天生五材,兵不可去,長轡逺馭,方資深謀,思患預防,宜有所備。
勉既爾志,竚觀策勲。
」 ?,字文縝,僊井監人。
政和五年進士第一。
翰,字崧老,拱州人。
恪,執政七月,至八月拜相。
翰,靖康初,李綱薦其忠直,召為禦史中丞,言蔡京、蔡攸、童貫之罪而責之,至是除同知樞宻院事。
庚午,宇文虛中罷簽書樞密院事授資政殿學士,依前中大夫、知青州 制曰:「遴選豪傑,俾職祕殿,所以隆儒術而備詢訪也。
乃睠樞臣,深執謙抑,肆申新命,式顯髙風。
具官宇文虛中器度恢宏,謀議英發,潤身以淵博之學,華國以雅健之文,藩郡剖符,治効擅循良之譽,禁林視草,詔辭見典誥之風。
參翊機廷,以重兵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