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仁宗皇帝 下
關燈
小
中
大
服徽寵。
」 翰林學士歐陽修言:「昌朝禀性囬邪,執心傾險,頗知經術,能縁飾姦言,善為隂謀以?害良士,小人朋附者衆,皆樂為其用。
前在政府,累害善人,所以聞其再來,望風畏恐&hellip&hellip臣願速罷昌朝,還其舊任,則天下幸甚。
」[47] 十二月壬子劉沆罷相行工部尚書,充觀文殿大學士、知應天府 制曰:「罄一節以事君,中外之任無間,處大臣而有體,進退之禮必優。
矧予輔弼之良,方頼股肱之寄,屢形懇避,嘉敦慤之弗移,宜峻寵章,示眷懐之特異。
具官劉沆質性剛鯁,資材敏眀,早以藝文,?雋科於異等,遂追髦彥,騰夷路以飛華,入必侍於清間,出屢更於仕任。
翼翼是則,有聲京邑之雄,巖巖具瞻,遂參廊廟之用,乃疇嘉績,爰正台司。
執毀譽不囘之心,篤於自信;勤夙夜匪懈之志,乆而益勞。
顧方厚於倚毗,何遽思於退讓。
燕見之際,有言而必誠;封章之來,雖郤而必至。
察其所守,蓋亦重違,惟茲秘殿之嚴,眷乃留都之重,既増美秩,仍益真封。
寵我邇臣,斯為異數,雖如爾志,尚簡予??。
於戱!秉國之鈞,居則坐而論道;為時舊老,往則殿于大邦。
是惟出處之榮,勉服便蕃之命。
」 沆自至和元年八月拜相,至是年十二月罷,入相凡三年。
禦史趙抃、範師道以嘗論列陳執中,與範鎮議不同,不肯就職,劉沆以抃、師道嘗攻其短,隂上書出之,抃、師道既出,禦史中丞張昪言:「天子耳目之官,進退用舎,必由陛下,柰何以宰相怒斥之。
願眀曲直,以正名分。
」又請與其屬俱出,沆亦力詆臺官朋黨,昪等益論辨不已,凡上十七章,沆知不勝,乃請以本官兼一學士守南京,故有是命,尋詔沆遇大朝?,綴中書班出入,視其儀物。
《長編》 先是,沆與陳執中阿?,追冊貴妃張氏為溫成後,沆為宰相,專與内臣典????,禦史中丞等數斥其短,沆在中書,檢用舊制,嵗滿禦史趙抃、範師道並出補外官《拜罷録》 五年,觀文殿大學士、刑部尚書劉沆卒,贈左僕射兼侍中,帝篆其墓碑曰「思賢」。
沆性豪率,少儀矩,然任數,善刺取權近過失,隂持之故雖以髙科任,其進用多由此,議者乃謂縁結附至宰相焉。
《長編》 元豐三年,王堯臣之子同老上書,言其父當仁宗不豫之時,嘗與沆、文彥博、富弼定議,乞立皇子,神宗以訪彥博,彥博具奏,所以乃贈沆太師、兖國公、諡文安。
同日,曽公亮參知政事自翰林學士、權知開封府,遷給事中除 公亮,字眀仲,泉州晉江人。
嘉祐三年戊戍 六月丙午,文彥博罷相〈授檢校太師、同平章事,充河陽三城節度使、判河南府兼西京留守}} 制曰:「四輔居中,用輯熈于邦采;二伯治外,亦藩屏於王家。
雖易地而畧殊,在殿邦而疊重,眷言茂宰,求觧冡司,有嘉靖退之風,特舉褒優之典,兼徽台鉞,誕告臣工。
具官文彥博格量沖深,體用安重,資踈通之眀識,藴強濟之敏猷,卓爾偉才,本克生於王國,居然竒璞,早見器于聖朝。
?自時髦,經我世務,歴樹風于方面,亟聞政於宰司,屬以盜發甘陵,氛生朔壘,義能首奮,師以凱還,名繫民瞻,功惟朕念,爰立作相,遂正三階之文,用乂於朝,乃總萬樞之務,迨分垣翰,遄授旄旌,開幕府於長安,委節制于全雍,眷求竒弼,圖任茂勲,式序上司,復光舊務,居百度將眀之重,比歴暄涼,在三事弼諧之先,猶彰夙夜。
方篤仰承之眷,遽陳謝去之章,諭言且勤,誠意頗固,興化緻治,雖資秉哲之良,均逸偃藩,亦廣養恩之義,姑從所欲,仍示寵章,榮以鳳池,輔之虎節,析孟津之芳瑞,委宅中之符書,加衍圭田,申榮功號,悉舉疇庸之數,誕昭懋賞之文。
於戱!出處之方,並揚于休命;進止之度,有美於庶言。
往惟欽哉,無忘夾輔。
」 彥博自至和二年六月拜相,至是年六月罷,再入相凡三年。
鹽鐡副使郭申錫受詔行河北,訟轉運使李參遣小吏齎河圖屬宰相文彥博,禦史張伯玉亦奏參朋邪結託有狀,以事連宰相,乃詔推劾,而皆不實,申錫、伯玉攻彥博雖不勝,彥博亦不自安,數求退,遂罷為河陽三城節度使、同平章事、判河南府。
《長編》 同日,富弼拜昭文相自集賢相授,禮部侍郎、同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兼譯經使 韓琦拜集賢相自樞宻使、工部尚書授,依前官、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弼拜昭文相制曰:「中樞治本,裁教化之宜;上相台元,長官師之任,用緝熈於百度,資爕正於三階,乃眷右垣,時惟哲匠,委政事而已試,考名實以相符,誕揚大廷,付畀魁柄。
具官富弼任重道逺,性正徳全,閎敏推於上才,博洽通於衆志,撓之不濁,偉量表于彌沖,簡而易從,盛業彰乎可大,首膺魁壘之舉,歴踐禁嚴之塗,謇諤發于爾躬,啟沃盈於朕聼,曏卸樞省,出殿藩方,名聲聳於逺人,風采繫於諸夏,遂膺枚蔔,實契具瞻,朝有偉人,物無異論,持重守正,參濟以和,告猷納忠,一本於治。
屬以冡卿謝政,首鉉佇能,諏俊乂之大臣,疇若予采,冠丞疑之上席,僉曰汝賢,是用升自政??,處以師尹,仍進秩宗之重,復兼史觀之名,衍以優封,昭茲異數,用旌茂績,允穆師言。
於戱!播化鈞而理隂陽,操國柄而撫辰象,惟無心故能感物,惟虛己所以受人,格於太和,繫我貞宰。
往踐乃位,永孚於休。
」 琦拜集賢相制曰:「亮成天功,實繫於宰職;緝熈王道,允寄於賢才。
矧乆服于機庭,且周知於治體,俾正中階之象,用膺次相之求,既考師言,復涓剛日,式揚孚號,誕告庶工。
具官韓琦志度純深,才識髙妙,行足厚於風俗,言必合於典常,立於本朝,毅然懐體國之色;訪以大畧,直哉有匪躬之風,曩者強敵擾邉,勤兵宿野,始仗指蹤之略,遄升基命之階,間從書殿之華,就寵師幹之拜,持中山之帥節,臨大鹵之盛秋,寂無邉虞,深得居重,召言還國,申命極樞,總是繁機,儀茲舊物,謀而鮮過,度不及私,備竭猷為,罄宣忠力,文武參議,固亮節之卓然,台宰對司,在至公之允若,是用參之??,付以機衡,仍登書殿之名,更拓井田之賦。
於戱!寅亮天地之化,調序隂陽之和,衡石無心,以平而為體,槖籥有道,以虛而為宗。
懋宣乃猷,同底於治。
」 同日,賈昌朝罷樞宻使授行尚書左僕射、檢校太師兼侍中,充景靈宮使、鎮安軍節度使 制曰:「崇器大名,必歸俊乂之徳;繁機劇任,重累元耆之賢。
特推進律之恩,俾觧持樞之任,仍伸舊典,用舉殊章,涓乃剛辰,告於列位。
具官賈昌朝道志眀逺,徳範沖深,蔚為儒宗,達於治道,隤然公輔之量,夙表大成;卓爾廊廟之材,蚤彰厚質。
自膺枚蔔,遂正阿衡,盛業著於規隨,嘉話盈於啟沃,曩辭魁柄之重,再司留籥之嚴,撫全魏之都畿,領北方之節度,左右修輔,抑惟舊學之臣;内外倚毗,亶著老成之望,仍屢辭於尊秩,且表抑于謙風,曏者渴見儀刑,召還樞宥,彌罄同寅之節,逾昭秉義之忠,惟機務之煩然,且神眀之勞止,本兵經武,雖深頼於老成,均逸代勞,姑寵綏於碩徳,眷言舊物,申舉前恩,兼東閣臺伯之名,正文昌右相之重,陪我京室,書社淮陽,仍總治於靈宮,益衍封於采地,用優俊老,式示寵章。
於戱!羣務幾?,有嘉於匪懈,上卿進退,實美於無猜。
惟我師臣,往體朕命。
」 昌朝自嘉祐元年十一月除樞宻使,是年六月罷,再入樞府踰一年。
文彥博始求退,諫官陳旭等恐昌朝代之,乃?昌朝交通女謁,建大第,别為客位以待宦官,昌朝由此罷。
初,溫成皇後乳母賈氏,宮中謂之賈婆婆,昌朝以姑事之,諫官劾昌朝交通女謁,指賈氏也。
同日,宋庠樞相自觀文殿大學士授,依前行兵部尚書、同平章事兼羣牧制置使充 田況樞宻使自樞宻副使、禮部侍郎、檢校太傅充 張昪樞宻副使自右諫議大夫、權禦史中丞除 庠拜樞相制曰:「仰法鬥宮,崇建樞省,翼萬?而置使,必取傑才;聨三階以為司,用優俊老,抑惟舊物,申告治廷。
具官宋庠博洽藝文,休有道徳,方重而不倚,直清而無徒,蒼璧方琮,追琢成于秘寳,黃鍾大呂,考撃見于正聲。
往在朕初,得之首舉,典?光於施命,臺閣練其舊章,啟沃善言,進必依於義理,束脩雅行,靜有補於風華,嘗升號於幾庭,遄正名於中鉉,性資慎重,問溫樹而不言,志在將眀,恥衮職之有闕,謀謨日告,靜退可嘉,匽薄嵗深,素履彌邵,屬以内樞闕職,前箸借籌,圖舊是先,選衆攸舉,登我碩徳,議茲煩機,論道本兵,在二司而均重,秉文經武,亦一徳之參圖,俾司台宰之名,仍衍土田之賦,崇茲穹職,昭厥殊章。
於戱!戎事惟艱,人謀匪易,吉之先見,蓋韞於機深,擬如後言,以成其變化,然我舊徳,豈煩訓辭。
往體朕懐,以全聖道。
」 昪,字杲卿,韓城人。
仁宗嘉其忠直,拜右諫議大夫、禦史中丞,時富弼為相,歐陽修為翰林學士,士大夫以為得人,是年拜樞宻副使。
嘉祐四年己亥 五月丙辰,田況罷樞宻使自禮部侍郎罷,為尚書右丞、觀文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提舉景靈宮事 況自至和元年正月除樞宻副使,嘉祐三年六月充樞宻使,是年五月罷,在樞府凡六年。
況多病,十上章求去位,故有是命。
故事:樞宻使出入皆降麻,自皇祐五年髙若訥罷,止舎人院降制,今復失之。
八年,太子少傅緻仕田況卒,贈太子太保,諡宣簡。
況寛厚眀敏,有文武才,與人若無不可,至其有所守,人亦不能移也,其論天下事甚力,至併樞宻院於中書,以一政本,日輪兩制、館閣一員於便殿備顧問,以錫慶院廣太學,興鎮戎軍、原、渭等州營田,汰諸路宣毅、廣?等冗軍,?元昊勢屈納欵,必令盡還延州侵地,無過許嵗幣,其論甚偉,然不盡行也。
《長編》 嘉祐五年庚子 四月癸未,程戡罷樞宻副使自禮部侍郎罷,為吏部侍郎、觀文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同羣牧制置使 戡自至和元年七月除參知政事,三年閏三月除樞宻副使,是年四月罷,執政凡六年。
戡數與宋庠争議,諫官、禦史兩非之,遂有是命。
未幾,拜宣徽南院、知延州。
同日,孫抃樞宻副使自翰林學士承?兼侍讀學士、禮部侍郎除 抃,字夢得,眉州眉山人。
中進士甲第,抃乆居侍從,泊如也,人稱其長者,及程戡罷,宰臣進擬,例以三司使、禦史中丞、知開封府一人補其員,上曰:「朕欲用舊人。
」即以命抃。
《事畧》 十一月辛醜,宋庠罷樞宻使自檢校太尉、行兵部尚書、同平章事兼羣牧制置使、莒國公罷,為河陽三城節度使、同平章事、判鄭州 制曰:「古者謀帥,必本乎詩書,雅言憲邦,實繫於文武。
眷茲俊老,乆典煩機,比陳控避之章,宜舉閔勞之典,有嘉舊徳,早正中階,宜陞節度之榮,仍寵台司之重,誕揚孚號,頒告治朝。
具官宋庠為時耆英,秉徳純粹,通乎道術之韞,濟以文采之華,曏自樞庭之嚴,入正巖廊之拜,輔相厥辟,協?象財成之宜,偃休於藩,得大雅進止之度。
頃從列屏,召置首樞,咨帷幄之籌,頼樽爼之算,直清行己,粹宻存誠,溫樹不言,奏章隨削,參萬機之務,均三品之更,夙夜惟寅,耆艾□乆,出□兢畏之性,比形挹損之言。
表解洪樞,請行□□,輟從前筯,寵以命圭。
崇移建於盟津,便均□於□□,師幹之試,蓋寵於元猷,台鉞之崇,用褒於哲輔。
□□□□,真食加田,茲示便蕃,以疇宻勿。
於戱!左右□□□□□於□□内外屏毗義,則均一體。
往服朕命,□□王家。
」 庠自嘉祐三年六月拜樞宻使,是年十一月罷,再入樞府凡二年。
庠在樞府與副使程戡不協,戡罷,而殿中呂誨等論庠老疾昏惰,加外寛内忌,且交結内臣,隂求助援,徇私罔公,章凡四上,詔從優禮罷之。
《長編》 同日,曽公亮樞宻使自參知政事授,檢校太??,依前禮部侍郎充 張昪、孫抃並參知政事昪自樞宻副使[48]、右諫議大夫除。
抃自禮部侍郎、樞宻副使除 歐陽修、陳旭、趙槩並樞宻副使修自翰林學士兼侍讀學士、禮部侍郎、知制誥、史館修撰除。
旭自樞宻直學士、諫議大夫除。
槩自禦史中丞,遷禮部侍郎除 公亮樞宻使制曰:「經逺慮?,必謹制兵之術,折衝厭難,亦資畫?之臣。
是憲樞躔,聿崇使號,蓋政謨之攸寄,匪耆哲而莫居,適得其人,誕敷厥命。
具官曽公亮風猷碩茂,志慮深純,學多貫於前言,性頗修於中道,有方重之徳,可以柅躁而鎮浮,有眀達之材,可以造幾而成務。
嘗講勸於左右,亦召至於禁嚴,博我訓言,代予詞命,間請臨於寰輔,遄擢典於京司,鹹有治功,遂聞政本,通眀練於百物,參和穆於羣言,貳公之司,乆陪於論道,内宻之任,宜正於筦樞,仍加傳道之名,更益陪敦之數,崇階馭貴,真食衍封,並視寵章,式旌殊禮。
於戱!典機之任,莫謹乎?,擊柝之言,蓋取於豫。
勿謂承平之乆,益思禦備之深。
祇服斯言,往踐厥位。
」 修,字永叔,吉州廬陵人。
旭,一名升之,字暘叔,建陽人。
槩,字叔平,應天府虞城人。
公亮自嘉祐元年十一月除參知政事,是年十月充樞宻使,執政五年至六年閏八月拜相。
歐陽修,兩試國子監,一試禮部,皆第一,遂中甲科,修拜翰林凡八年,知無不言,所言多聼,是年拜樞宻副使。
嘉祐六年辛醜 三月己亥,富弼罷相以母?去位 弼自至和二年六月拜相,是年三月丁母憂,入相踰五年。
初,仁宗聞弼?母,為罷春宴,及遣使存撫,因備禮厚贈。
春宴之罷,從同知禮晏成裕之請。
成裕,殊子,弼妻之弟。
議者或以為過雲。
七月,以弼為起復禮部尚書、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不拜。
制曰:「禮有變而從宜,君子謂之義,經有反而合道,聖人謂之權。
故制所重者,不可顧其輕,志於逺者,不可懐其近。
若漢舊制,方進弗敢有渝;於唐盛時,房喬起而視事。
歴覧前載,茲為至□。
具官富弼博大有容,直方無撓,勤勞一節,感慨有為。
向縁親?,遽觧國政,三月而變,亦既歴時,萬機之繁,豈可乆曠,矧今治平之勢,實繫協輔之良,雖前規後隨,具有較畫,而始謀終事,當見成功。
惟俯就奪情之文,庶益昭移孝之美。
於戱!朝廷專於制治,以義斷恩;閨門主於私情,以恩掩義。
與其緻毀,有憂於終身,孰若顯親,揚名於後世,勉思體國之道,用副急賢之心。
其聼朕言,復於爾位。
」 故事:執政遇?,皆起復。
弼以謂金革變禮不可用於平世,上五遣使起之,卒不從命,懇祈終?,從之。
或言弼與韓琦同在二府,左提右挈,圖緻太平,天下謂之韓富,既又同為宰相,琦性果斷,弼性審謹,琦質直語,或渉俗,俗謂語多者為絮,嘗議政事,弼疑難者數四,琦意急不決曰:「又絮耶!」弼變色曰:「絮是何言歟?」又嘗言及宰相起復故事,琦曰:「此非朝廷盛典也。
」於是弼力辭起復,且言:「臣在中書,蓋嘗與韓琦論此。
今琦處嫌疑之地,必不肯為臣盡誠敷奏,願陛下勿復徇問,斷自宸慮,許臣終?。
」琦見之不樂,自是二人稍有間雲。
《長編》 四月庚辰,陳升之罷樞宻副使自右諫議大夫罷,為資政殿學士、知定州 包拯樞宻副使自三司使、給事中除 升之自嘉祐五年十月除樞宻副使,是年四月罷,在樞府纔半年。
升之始除樞宻副使,或言升之隂結宦者史直聰、王世宣等,故有此命。
知諫院唐介等遂交章論列,上以其章示升之,升之乞付吏辨劾,遂家居求罷,上手詔召出之,介等復闔門待罪,頃之復出,如是者數四,上顧問輔臣曰:「凡除拜二府,朕豈容内臣預議耶?」而介等言不已,故兩罷之。
介知洪州,趙抃、範師道、呂誨皆補外郡。
拯。
字希仁,廬州合肥人。
初,嘉祐四年,上始用包拯議,詔曰:「君臣同徳以成天下之務,而過設禁防,疑以私慝,非朕意也。
」舊制:臣僚不許詣執政私第,執政常所薦舉,不得為禦史,其悉除之,至是,擢樞宻副使。
在樞府纔一年,至七年五月卒,車駕幸其第臨奠,輟視朝,贈禮部尚書,諡孝肅。
拯性峭直,然奏議平允,常惡俗吏苛刻,務為敦厚,雖疾惡甚至人情所不及,必推以忠恕,不為茍合,未嘗偽色辭以悅人,不作私書,至於幹請,無闕,故人親黨,一皆絶之,人多憚其方嚴。
《長編》 閏八月庚子,韓琦拜昭文相自集賢相除,刑部尚書、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兼譯經潤文使 曽公亮拜集賢相自樞宻使、檢校太傅兼羣牧制置使授,行吏部侍郎、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琦昭文相制曰:「《禮》載六卿,而莫先冡宰,《書》稱四輔,而莫重前疑。
蓋地隆者,付畀甚嚴,職近者,責任彌大,茍非全徳,疇副具瞻。
具官韓琦有質重之資,而濟之以敏,有方毅之器,而守之以和,左右歴年,夙夜一節,至于弛國之禁,而惟刑之恤,均民之賦,而惟力之紓,茲太平之本原,實真宰之事業。
若時茂績,宜服寵嘉,是用進司冦之聨,正中台之位,載惟毗倚之重,不亦授受之難。
於戱!譬諸濟川,汝惟舟檝;如彼作室,汝惟垣墉。
往其欽哉,祇率朕命。
」 弼自六年三月己亥以母?去位,七月,以富弼為起復禮部尚書、同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弼辭不拜,上既許富弼終?,乃遷琦首相,或謂琦曰:「富公服除,當還舊物。
公獨不可辭昭文以待富公耶!」琦曰:「此位安可長保。
比富公服除,琦在何所矣!若辭昭文以待富公,是琦欲長保此位也。
使琦何辭以白上。
」聞者亦是琦言《長編》 七年,眀堂加恩,琦封儀國公。
八年四月,英宗即位,加門下侍郎兼兵部尚書,進封衛國公。
治平元年,提舉修撰仁宗實録,閏五月,除尚書右僕射。
二年正月,除守司空兼侍中。
公亮集賢相制曰:「朕惟宰相之任,外鎮撫四邊,内親睦百姓,使二氣協和於上,而羣生茂遂於下,授受之際,豈輕也哉!具官曽公亮體被中和,性資夷雅,知畧足以經逺,徳望足以鎮浮,若時登庸,基命宥宻,樞機之務,日有萬?,夙夜惟勤,居然一意,邉鄙不聳,師徒以寧,時乃之功,朕用嘉止,進秩天官之貳,對司魁柄之隆,式是民瞻,相我天事。
於戱!君以任臣為重,在付畀之所專;臣以得君為難,惟極竭而後已。
往其欽服,副朕命焉。
」 公亮自八年四月英宗即位,加中書侍郎。
治平四年五月,除行門下侍郎兼吏部尚書,進封英國公。
九月,除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進封兖國公。
神宗熈寧元年正月,提舉修撰英宗實録。
同日,張昪樞宻使自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除,檢校太傅、行工部侍郎充 歐陽修參知政事自禮部侍郎、樞宻副使除 胡宿樞宻副使自翰林學士兼端眀殿學士、翰林左司郎中、知制誥、史館修撰遷,左諫議大夫除 昪樞宻使制曰:「樞宻之職,式憲天工,帷幄之司,蓋陪國論,茍非忠碩之望,加以肅眀之資,庸副眷毗,疇克僉允。
具官張昪朝之雋乂,時之老成,敦潔?以表其躬,執亮直以固其節,踐揚二府,裁叙庶工,歴嵗于今,秉心不懈,眷言宥宻之地,重寄經綸之才,進秩冬官,參華帝傅,衍戶真食,崇階茂勲,併擁嘉休,以奨賢輔。
於戱!兵帥之本,惟嚴眀乃能申威;命令所基,非恪慎不足成務。
時乃舊服,無煩訓辭。
」 八年四月,英宗即位,張昪除檢校太尉,累遷吏部侍郎。
治平元年九月,歐陽修除尚書左丞,韓琦、曽公亮嘗欲遷歐陽修為樞宻使,将進擬,不以告修,修覺其意,謂兩人曰:「今天子諒隂,母後垂簾,而二三大臣自相位置,何以示天下?」兩人服其言,遽止。
及張昪去位,上欲用修,修又力辭不拜。
宿,字武平,常州晉陵人。
性既謹靜,及當大任,尤顧惜大體,羣臣方建言利害,更張庶事,以革宿弊,宿獨厭之曰:「變法,古人所難。
不務守祖宗成法,而徒紛紛,無益於治也。
」累遷禮部侍郎 嘉祐七年壬寅 三月乙夘,孫抃罷參知政事自禮部侍郎罷,為觀文殿學士、同羣牧制置使 抃自嘉祐五年四月除樞宻副使,十月除參知政事,是年三月罷,執政凡三年。
抃居兩府,年益侵耄,頽惰無所可否,又善忘語言,舉止多可笑,時樞宻使張昪請老,朝論以抃當次補,必不勝任,殿中侍禦史韓縝進見,因言抃不才,監察禦史裏行??堯俞亦言抃望實俱輕,徒以髙科,乆居清列,洊更二府,無一毫之助,宜賜罷免,抃遂移疾求免,上許之。
《長編》 同日,趙槩參知政事自樞宻副使、禮部侍郎除 吳奎樞宻副使自翰林學士、權知開封府,遷右諫議大夫除 奎,字長文,濰州北海人。
年十七,舉進士,又舉賢良方正,對?入等。
初,至和三年,大水,奎時為知制誥,上?曰:「陛下即位三十四年,而儲嗣未建,災沴之發,乃天地祖宗以警陛下,臣願早建儲嗣,以繫天下之心。
」英宗即位,加給事中,再遷禮部侍郎,於是,奎辭,英宗曰:「朕以卿嘗有建儲之言也。
」 1脫「奮」字,據《詔令集》卷六十七補 2慶曆七年正月 3見《論杜衍範仲淹等罷政事狀》 4脫「通」字,據《詔令集》卷六十七補 5脫「既殊」字,據《詔令集》卷五十四補 6脫「異科」字,據《鄖溪集》卷二補 7脫「材謀遠」字,補仝上 8脫「綏」字,補仝上 9脫「領」字,據《華陽集》卷二十五補 10脫「異等」字,據《詔令集》卷五十五補 11脫「解政機」字,據《詔令集》卷六十八補 12脫「更事」字,補仝上 13脫「風采」字,補仝上 14脫「蔚著」字,補仝上 15脫「帥」字,補仝上 16脫「煩籌筆」字,補仝上 17脫「下既」字,補仝上 18脫「膺」字,補仝上 19脫「函」字,補仝上 20脫「增」字,據《詔令集》卷五十五補 21脫「魁柄」字,補仝上 22脫「復」字,,補仝上 23脫「異數」字,補仝上 24脫「於戯」字,補仝上 25脫「表率」、「尹」字,補仝上 26脫「舊」字,補仝上 27脫「執鹹德而」字,補仝上 28脫「宰職」字,據《詔令集》卷五十五補補 29脫「宜」字,補仝上 30脫「宣哲維」字,補仝上 31脫「仰成」、「安」字,補仝上 32脫「自匪」字,補仝上 33脫「文」字,補仝上 34脫「淹貫於」字,補仝上 35脫「知該」字,補仝上 36脫「夙」字,據《華陽集》卷二十九補 37脫「識」字,補仝上 38脫「知慮」字,據《詔令集》卷五十五補 39脫「守南方」字,補仝上 40脫「屢」字,補仝上 41脫「律未」字,補仝上 42脫「心于王室」字,據《詔令集》卷六十八補 43脫「尚俾熾」字,補仝上 44詳見《論臺諫官言事未蒙聽允書》 45脫「台路」字,據《詔令集》卷五十五補 46脫「寖張」字,補仝上 47詳見《論賈昌朝除樞密使劄子》 48原脫「副」字
」 翰林學士歐陽修言:「昌朝禀性囬邪,執心傾險,頗知經術,能縁飾姦言,善為隂謀以?害良士,小人朋附者衆,皆樂為其用。
前在政府,累害善人,所以聞其再來,望風畏恐&hellip&hellip臣願速罷昌朝,還其舊任,則天下幸甚。
」[47] 十二月壬子劉沆罷相行工部尚書,充觀文殿大學士、知應天府 制曰:「罄一節以事君,中外之任無間,處大臣而有體,進退之禮必優。
矧予輔弼之良,方頼股肱之寄,屢形懇避,嘉敦慤之弗移,宜峻寵章,示眷懐之特異。
具官劉沆質性剛鯁,資材敏眀,早以藝文,?雋科於異等,遂追髦彥,騰夷路以飛華,入必侍於清間,出屢更於仕任。
翼翼是則,有聲京邑之雄,巖巖具瞻,遂參廊廟之用,乃疇嘉績,爰正台司。
執毀譽不囘之心,篤於自信;勤夙夜匪懈之志,乆而益勞。
顧方厚於倚毗,何遽思於退讓。
燕見之際,有言而必誠;封章之來,雖郤而必至。
察其所守,蓋亦重違,惟茲秘殿之嚴,眷乃留都之重,既増美秩,仍益真封。
寵我邇臣,斯為異數,雖如爾志,尚簡予??。
於戱!秉國之鈞,居則坐而論道;為時舊老,往則殿于大邦。
是惟出處之榮,勉服便蕃之命。
」 沆自至和元年八月拜相,至是年十二月罷,入相凡三年。
禦史趙抃、範師道以嘗論列陳執中,與範鎮議不同,不肯就職,劉沆以抃、師道嘗攻其短,隂上書出之,抃、師道既出,禦史中丞張昪言:「天子耳目之官,進退用舎,必由陛下,柰何以宰相怒斥之。
願眀曲直,以正名分。
」又請與其屬俱出,沆亦力詆臺官朋黨,昪等益論辨不已,凡上十七章,沆知不勝,乃請以本官兼一學士守南京,故有是命,尋詔沆遇大朝?,綴中書班出入,視其儀物。
《長編》 先是,沆與陳執中阿?,追冊貴妃張氏為溫成後,沆為宰相,專與内臣典????,禦史中丞等數斥其短,沆在中書,檢用舊制,嵗滿禦史趙抃、範師道並出補外官《拜罷録》 五年,觀文殿大學士、刑部尚書劉沆卒,贈左僕射兼侍中,帝篆其墓碑曰「思賢」。
沆性豪率,少儀矩,然任數,善刺取權近過失,隂持之故雖以髙科任,其進用多由此,議者乃謂縁結附至宰相焉。
《長編》 元豐三年,王堯臣之子同老上書,言其父當仁宗不豫之時,嘗與沆、文彥博、富弼定議,乞立皇子,神宗以訪彥博,彥博具奏,所以乃贈沆太師、兖國公、諡文安。
同日,曽公亮參知政事自翰林學士、權知開封府,遷給事中除 公亮,字眀仲,泉州晉江人。
嘉祐三年戊戍 六月丙午,文彥博罷相〈授檢校太師、同平章事,充河陽三城節度使、判河南府兼西京留守}} 制曰:「四輔居中,用輯熈于邦采;二伯治外,亦藩屏於王家。
雖易地而畧殊,在殿邦而疊重,眷言茂宰,求觧冡司,有嘉靖退之風,特舉褒優之典,兼徽台鉞,誕告臣工。
具官文彥博格量沖深,體用安重,資踈通之眀識,藴強濟之敏猷,卓爾偉才,本克生於王國,居然竒璞,早見器于聖朝。
?自時髦,經我世務,歴樹風于方面,亟聞政於宰司,屬以盜發甘陵,氛生朔壘,義能首奮,師以凱還,名繫民瞻,功惟朕念,爰立作相,遂正三階之文,用乂於朝,乃總萬樞之務,迨分垣翰,遄授旄旌,開幕府於長安,委節制于全雍,眷求竒弼,圖任茂勲,式序上司,復光舊務,居百度將眀之重,比歴暄涼,在三事弼諧之先,猶彰夙夜。
方篤仰承之眷,遽陳謝去之章,諭言且勤,誠意頗固,興化緻治,雖資秉哲之良,均逸偃藩,亦廣養恩之義,姑從所欲,仍示寵章,榮以鳳池,輔之虎節,析孟津之芳瑞,委宅中之符書,加衍圭田,申榮功號,悉舉疇庸之數,誕昭懋賞之文。
於戱!出處之方,並揚于休命;進止之度,有美於庶言。
往惟欽哉,無忘夾輔。
」 彥博自至和二年六月拜相,至是年六月罷,再入相凡三年。
鹽鐡副使郭申錫受詔行河北,訟轉運使李參遣小吏齎河圖屬宰相文彥博,禦史張伯玉亦奏參朋邪結託有狀,以事連宰相,乃詔推劾,而皆不實,申錫、伯玉攻彥博雖不勝,彥博亦不自安,數求退,遂罷為河陽三城節度使、同平章事、判河南府。
《長編》 同日,富弼拜昭文相自集賢相授,禮部侍郎、同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兼譯經使 韓琦拜集賢相自樞宻使、工部尚書授,依前官、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弼拜昭文相制曰:「中樞治本,裁教化之宜;上相台元,長官師之任,用緝熈於百度,資爕正於三階,乃眷右垣,時惟哲匠,委政事而已試,考名實以相符,誕揚大廷,付畀魁柄。
具官富弼任重道逺,性正徳全,閎敏推於上才,博洽通於衆志,撓之不濁,偉量表于彌沖,簡而易從,盛業彰乎可大,首膺魁壘之舉,歴踐禁嚴之塗,謇諤發于爾躬,啟沃盈於朕聼,曏卸樞省,出殿藩方,名聲聳於逺人,風采繫於諸夏,遂膺枚蔔,實契具瞻,朝有偉人,物無異論,持重守正,參濟以和,告猷納忠,一本於治。
屬以冡卿謝政,首鉉佇能,諏俊乂之大臣,疇若予采,冠丞疑之上席,僉曰汝賢,是用升自政??,處以師尹,仍進秩宗之重,復兼史觀之名,衍以優封,昭茲異數,用旌茂績,允穆師言。
於戱!播化鈞而理隂陽,操國柄而撫辰象,惟無心故能感物,惟虛己所以受人,格於太和,繫我貞宰。
往踐乃位,永孚於休。
」 琦拜集賢相制曰:「亮成天功,實繫於宰職;緝熈王道,允寄於賢才。
矧乆服于機庭,且周知於治體,俾正中階之象,用膺次相之求,既考師言,復涓剛日,式揚孚號,誕告庶工。
具官韓琦志度純深,才識髙妙,行足厚於風俗,言必合於典常,立於本朝,毅然懐體國之色;訪以大畧,直哉有匪躬之風,曩者強敵擾邉,勤兵宿野,始仗指蹤之略,遄升基命之階,間從書殿之華,就寵師幹之拜,持中山之帥節,臨大鹵之盛秋,寂無邉虞,深得居重,召言還國,申命極樞,總是繁機,儀茲舊物,謀而鮮過,度不及私,備竭猷為,罄宣忠力,文武參議,固亮節之卓然,台宰對司,在至公之允若,是用參之??,付以機衡,仍登書殿之名,更拓井田之賦。
於戱!寅亮天地之化,調序隂陽之和,衡石無心,以平而為體,槖籥有道,以虛而為宗。
懋宣乃猷,同底於治。
」 同日,賈昌朝罷樞宻使授行尚書左僕射、檢校太師兼侍中,充景靈宮使、鎮安軍節度使 制曰:「崇器大名,必歸俊乂之徳;繁機劇任,重累元耆之賢。
特推進律之恩,俾觧持樞之任,仍伸舊典,用舉殊章,涓乃剛辰,告於列位。
具官賈昌朝道志眀逺,徳範沖深,蔚為儒宗,達於治道,隤然公輔之量,夙表大成;卓爾廊廟之材,蚤彰厚質。
自膺枚蔔,遂正阿衡,盛業著於規隨,嘉話盈於啟沃,曩辭魁柄之重,再司留籥之嚴,撫全魏之都畿,領北方之節度,左右修輔,抑惟舊學之臣;内外倚毗,亶著老成之望,仍屢辭於尊秩,且表抑于謙風,曏者渴見儀刑,召還樞宥,彌罄同寅之節,逾昭秉義之忠,惟機務之煩然,且神眀之勞止,本兵經武,雖深頼於老成,均逸代勞,姑寵綏於碩徳,眷言舊物,申舉前恩,兼東閣臺伯之名,正文昌右相之重,陪我京室,書社淮陽,仍總治於靈宮,益衍封於采地,用優俊老,式示寵章。
於戱!羣務幾?,有嘉於匪懈,上卿進退,實美於無猜。
惟我師臣,往體朕命。
」 昌朝自嘉祐元年十一月除樞宻使,是年六月罷,再入樞府踰一年。
文彥博始求退,諫官陳旭等恐昌朝代之,乃?昌朝交通女謁,建大第,别為客位以待宦官,昌朝由此罷。
初,溫成皇後乳母賈氏,宮中謂之賈婆婆,昌朝以姑事之,諫官劾昌朝交通女謁,指賈氏也。
同日,宋庠樞相自觀文殿大學士授,依前行兵部尚書、同平章事兼羣牧制置使充 田況樞宻使自樞宻副使、禮部侍郎、檢校太傅充 張昪樞宻副使自右諫議大夫、權禦史中丞除 庠拜樞相制曰:「仰法鬥宮,崇建樞省,翼萬?而置使,必取傑才;聨三階以為司,用優俊老,抑惟舊物,申告治廷。
具官宋庠博洽藝文,休有道徳,方重而不倚,直清而無徒,蒼璧方琮,追琢成于秘寳,黃鍾大呂,考撃見于正聲。
往在朕初,得之首舉,典?光於施命,臺閣練其舊章,啟沃善言,進必依於義理,束脩雅行,靜有補於風華,嘗升號於幾庭,遄正名於中鉉,性資慎重,問溫樹而不言,志在將眀,恥衮職之有闕,謀謨日告,靜退可嘉,匽薄嵗深,素履彌邵,屬以内樞闕職,前箸借籌,圖舊是先,選衆攸舉,登我碩徳,議茲煩機,論道本兵,在二司而均重,秉文經武,亦一徳之參圖,俾司台宰之名,仍衍土田之賦,崇茲穹職,昭厥殊章。
於戱!戎事惟艱,人謀匪易,吉之先見,蓋韞於機深,擬如後言,以成其變化,然我舊徳,豈煩訓辭。
往體朕懐,以全聖道。
」 昪,字杲卿,韓城人。
仁宗嘉其忠直,拜右諫議大夫、禦史中丞,時富弼為相,歐陽修為翰林學士,士大夫以為得人,是年拜樞宻副使。
嘉祐四年己亥 五月丙辰,田況罷樞宻使自禮部侍郎罷,為尚書右丞、觀文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提舉景靈宮事 況自至和元年正月除樞宻副使,嘉祐三年六月充樞宻使,是年五月罷,在樞府凡六年。
況多病,十上章求去位,故有是命。
故事:樞宻使出入皆降麻,自皇祐五年髙若訥罷,止舎人院降制,今復失之。
八年,太子少傅緻仕田況卒,贈太子太保,諡宣簡。
況寛厚眀敏,有文武才,與人若無不可,至其有所守,人亦不能移也,其論天下事甚力,至併樞宻院於中書,以一政本,日輪兩制、館閣一員於便殿備顧問,以錫慶院廣太學,興鎮戎軍、原、渭等州營田,汰諸路宣毅、廣?等冗軍,?元昊勢屈納欵,必令盡還延州侵地,無過許嵗幣,其論甚偉,然不盡行也。
《長編》 嘉祐五年庚子 四月癸未,程戡罷樞宻副使自禮部侍郎罷,為吏部侍郎、觀文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同羣牧制置使 戡自至和元年七月除參知政事,三年閏三月除樞宻副使,是年四月罷,執政凡六年。
戡數與宋庠争議,諫官、禦史兩非之,遂有是命。
未幾,拜宣徽南院、知延州。
同日,孫抃樞宻副使自翰林學士承?兼侍讀學士、禮部侍郎除 抃,字夢得,眉州眉山人。
中進士甲第,抃乆居侍從,泊如也,人稱其長者,及程戡罷,宰臣進擬,例以三司使、禦史中丞、知開封府一人補其員,上曰:「朕欲用舊人。
」即以命抃。
《事畧》 十一月辛醜,宋庠罷樞宻使自檢校太尉、行兵部尚書、同平章事兼羣牧制置使、莒國公罷,為河陽三城節度使、同平章事、判鄭州 制曰:「古者謀帥,必本乎詩書,雅言憲邦,實繫於文武。
眷茲俊老,乆典煩機,比陳控避之章,宜舉閔勞之典,有嘉舊徳,早正中階,宜陞節度之榮,仍寵台司之重,誕揚孚號,頒告治朝。
具官宋庠為時耆英,秉徳純粹,通乎道術之韞,濟以文采之華,曏自樞庭之嚴,入正巖廊之拜,輔相厥辟,協?象財成之宜,偃休於藩,得大雅進止之度。
頃從列屏,召置首樞,咨帷幄之籌,頼樽爼之算,直清行己,粹宻存誠,溫樹不言,奏章隨削,參萬機之務,均三品之更,夙夜惟寅,耆艾□乆,出□兢畏之性,比形挹損之言。
表解洪樞,請行□□,輟從前筯,寵以命圭。
崇移建於盟津,便均□於□□,師幹之試,蓋寵於元猷,台鉞之崇,用褒於哲輔。
□□□□,真食加田,茲示便蕃,以疇宻勿。
於戱!左右□□□□□於□□内外屏毗義,則均一體。
往服朕命,□□王家。
」 庠自嘉祐三年六月拜樞宻使,是年十一月罷,再入樞府凡二年。
庠在樞府與副使程戡不協,戡罷,而殿中呂誨等論庠老疾昏惰,加外寛内忌,且交結内臣,隂求助援,徇私罔公,章凡四上,詔從優禮罷之。
《長編》 同日,曽公亮樞宻使自參知政事授,檢校太??,依前禮部侍郎充 張昪、孫抃並參知政事昪自樞宻副使[48]、右諫議大夫除。
抃自禮部侍郎、樞宻副使除 歐陽修、陳旭、趙槩並樞宻副使修自翰林學士兼侍讀學士、禮部侍郎、知制誥、史館修撰除。
旭自樞宻直學士、諫議大夫除。
槩自禦史中丞,遷禮部侍郎除 公亮樞宻使制曰:「經逺慮?,必謹制兵之術,折衝厭難,亦資畫?之臣。
是憲樞躔,聿崇使號,蓋政謨之攸寄,匪耆哲而莫居,適得其人,誕敷厥命。
具官曽公亮風猷碩茂,志慮深純,學多貫於前言,性頗修於中道,有方重之徳,可以柅躁而鎮浮,有眀達之材,可以造幾而成務。
嘗講勸於左右,亦召至於禁嚴,博我訓言,代予詞命,間請臨於寰輔,遄擢典於京司,鹹有治功,遂聞政本,通眀練於百物,參和穆於羣言,貳公之司,乆陪於論道,内宻之任,宜正於筦樞,仍加傳道之名,更益陪敦之數,崇階馭貴,真食衍封,並視寵章,式旌殊禮。
於戱!典機之任,莫謹乎?,擊柝之言,蓋取於豫。
勿謂承平之乆,益思禦備之深。
祇服斯言,往踐厥位。
」 修,字永叔,吉州廬陵人。
旭,一名升之,字暘叔,建陽人。
槩,字叔平,應天府虞城人。
公亮自嘉祐元年十一月除參知政事,是年十月充樞宻使,執政五年至六年閏八月拜相。
歐陽修,兩試國子監,一試禮部,皆第一,遂中甲科,修拜翰林凡八年,知無不言,所言多聼,是年拜樞宻副使。
嘉祐六年辛醜 三月己亥,富弼罷相以母?去位 弼自至和二年六月拜相,是年三月丁母憂,入相踰五年。
初,仁宗聞弼?母,為罷春宴,及遣使存撫,因備禮厚贈。
春宴之罷,從同知禮晏成裕之請。
成裕,殊子,弼妻之弟。
議者或以為過雲。
七月,以弼為起復禮部尚書、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不拜。
制曰:「禮有變而從宜,君子謂之義,經有反而合道,聖人謂之權。
故制所重者,不可顧其輕,志於逺者,不可懐其近。
若漢舊制,方進弗敢有渝;於唐盛時,房喬起而視事。
歴覧前載,茲為至□。
具官富弼博大有容,直方無撓,勤勞一節,感慨有為。
向縁親?,遽觧國政,三月而變,亦既歴時,萬機之繁,豈可乆曠,矧今治平之勢,實繫協輔之良,雖前規後隨,具有較畫,而始謀終事,當見成功。
惟俯就奪情之文,庶益昭移孝之美。
於戱!朝廷專於制治,以義斷恩;閨門主於私情,以恩掩義。
與其緻毀,有憂於終身,孰若顯親,揚名於後世,勉思體國之道,用副急賢之心。
其聼朕言,復於爾位。
」 故事:執政遇?,皆起復。
弼以謂金革變禮不可用於平世,上五遣使起之,卒不從命,懇祈終?,從之。
或言弼與韓琦同在二府,左提右挈,圖緻太平,天下謂之韓富,既又同為宰相,琦性果斷,弼性審謹,琦質直語,或渉俗,俗謂語多者為絮,嘗議政事,弼疑難者數四,琦意急不決曰:「又絮耶!」弼變色曰:「絮是何言歟?」又嘗言及宰相起復故事,琦曰:「此非朝廷盛典也。
」於是弼力辭起復,且言:「臣在中書,蓋嘗與韓琦論此。
今琦處嫌疑之地,必不肯為臣盡誠敷奏,願陛下勿復徇問,斷自宸慮,許臣終?。
」琦見之不樂,自是二人稍有間雲。
《長編》 四月庚辰,陳升之罷樞宻副使自右諫議大夫罷,為資政殿學士、知定州 包拯樞宻副使自三司使、給事中除 升之自嘉祐五年十月除樞宻副使,是年四月罷,在樞府纔半年。
升之始除樞宻副使,或言升之隂結宦者史直聰、王世宣等,故有此命。
知諫院唐介等遂交章論列,上以其章示升之,升之乞付吏辨劾,遂家居求罷,上手詔召出之,介等復闔門待罪,頃之復出,如是者數四,上顧問輔臣曰:「凡除拜二府,朕豈容内臣預議耶?」而介等言不已,故兩罷之。
介知洪州,趙抃、範師道、呂誨皆補外郡。
拯。
字希仁,廬州合肥人。
初,嘉祐四年,上始用包拯議,詔曰:「君臣同徳以成天下之務,而過設禁防,疑以私慝,非朕意也。
」舊制:臣僚不許詣執政私第,執政常所薦舉,不得為禦史,其悉除之,至是,擢樞宻副使。
在樞府纔一年,至七年五月卒,車駕幸其第臨奠,輟視朝,贈禮部尚書,諡孝肅。
拯性峭直,然奏議平允,常惡俗吏苛刻,務為敦厚,雖疾惡甚至人情所不及,必推以忠恕,不為茍合,未嘗偽色辭以悅人,不作私書,至於幹請,無闕,故人親黨,一皆絶之,人多憚其方嚴。
《長編》 閏八月庚子,韓琦拜昭文相自集賢相除,刑部尚書、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兼譯經潤文使 曽公亮拜集賢相自樞宻使、檢校太傅兼羣牧制置使授,行吏部侍郎、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琦昭文相制曰:「《禮》載六卿,而莫先冡宰,《書》稱四輔,而莫重前疑。
蓋地隆者,付畀甚嚴,職近者,責任彌大,茍非全徳,疇副具瞻。
具官韓琦有質重之資,而濟之以敏,有方毅之器,而守之以和,左右歴年,夙夜一節,至于弛國之禁,而惟刑之恤,均民之賦,而惟力之紓,茲太平之本原,實真宰之事業。
若時茂績,宜服寵嘉,是用進司冦之聨,正中台之位,載惟毗倚之重,不亦授受之難。
於戱!譬諸濟川,汝惟舟檝;如彼作室,汝惟垣墉。
往其欽哉,祇率朕命。
」 弼自六年三月己亥以母?去位,七月,以富弼為起復禮部尚書、同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弼辭不拜,上既許富弼終?,乃遷琦首相,或謂琦曰:「富公服除,當還舊物。
公獨不可辭昭文以待富公耶!」琦曰:「此位安可長保。
比富公服除,琦在何所矣!若辭昭文以待富公,是琦欲長保此位也。
使琦何辭以白上。
」聞者亦是琦言《長編》 七年,眀堂加恩,琦封儀國公。
八年四月,英宗即位,加門下侍郎兼兵部尚書,進封衛國公。
治平元年,提舉修撰仁宗實録,閏五月,除尚書右僕射。
二年正月,除守司空兼侍中。
公亮集賢相制曰:「朕惟宰相之任,外鎮撫四邊,内親睦百姓,使二氣協和於上,而羣生茂遂於下,授受之際,豈輕也哉!具官曽公亮體被中和,性資夷雅,知畧足以經逺,徳望足以鎮浮,若時登庸,基命宥宻,樞機之務,日有萬?,夙夜惟勤,居然一意,邉鄙不聳,師徒以寧,時乃之功,朕用嘉止,進秩天官之貳,對司魁柄之隆,式是民瞻,相我天事。
於戱!君以任臣為重,在付畀之所專;臣以得君為難,惟極竭而後已。
往其欽服,副朕命焉。
」 公亮自八年四月英宗即位,加中書侍郎。
治平四年五月,除行門下侍郎兼吏部尚書,進封英國公。
九月,除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進封兖國公。
神宗熈寧元年正月,提舉修撰英宗實録。
同日,張昪樞宻使自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除,檢校太傅、行工部侍郎充 歐陽修參知政事自禮部侍郎、樞宻副使除 胡宿樞宻副使自翰林學士兼端眀殿學士、翰林左司郎中、知制誥、史館修撰遷,左諫議大夫除 昪樞宻使制曰:「樞宻之職,式憲天工,帷幄之司,蓋陪國論,茍非忠碩之望,加以肅眀之資,庸副眷毗,疇克僉允。
具官張昪朝之雋乂,時之老成,敦潔?以表其躬,執亮直以固其節,踐揚二府,裁叙庶工,歴嵗于今,秉心不懈,眷言宥宻之地,重寄經綸之才,進秩冬官,參華帝傅,衍戶真食,崇階茂勲,併擁嘉休,以奨賢輔。
於戱!兵帥之本,惟嚴眀乃能申威;命令所基,非恪慎不足成務。
時乃舊服,無煩訓辭。
」 八年四月,英宗即位,張昪除檢校太尉,累遷吏部侍郎。
治平元年九月,歐陽修除尚書左丞,韓琦、曽公亮嘗欲遷歐陽修為樞宻使,将進擬,不以告修,修覺其意,謂兩人曰:「今天子諒隂,母後垂簾,而二三大臣自相位置,何以示天下?」兩人服其言,遽止。
及張昪去位,上欲用修,修又力辭不拜。
宿,字武平,常州晉陵人。
性既謹靜,及當大任,尤顧惜大體,羣臣方建言利害,更張庶事,以革宿弊,宿獨厭之曰:「變法,古人所難。
不務守祖宗成法,而徒紛紛,無益於治也。
」累遷禮部侍郎 嘉祐七年壬寅 三月乙夘,孫抃罷參知政事自禮部侍郎罷,為觀文殿學士、同羣牧制置使 抃自嘉祐五年四月除樞宻副使,十月除參知政事,是年三月罷,執政凡三年。
抃居兩府,年益侵耄,頽惰無所可否,又善忘語言,舉止多可笑,時樞宻使張昪請老,朝論以抃當次補,必不勝任,殿中侍禦史韓縝進見,因言抃不才,監察禦史裏行??堯俞亦言抃望實俱輕,徒以髙科,乆居清列,洊更二府,無一毫之助,宜賜罷免,抃遂移疾求免,上許之。
《長編》 同日,趙槩參知政事自樞宻副使、禮部侍郎除 吳奎樞宻副使自翰林學士、權知開封府,遷右諫議大夫除 奎,字長文,濰州北海人。
年十七,舉進士,又舉賢良方正,對?入等。
初,至和三年,大水,奎時為知制誥,上?曰:「陛下即位三十四年,而儲嗣未建,災沴之發,乃天地祖宗以警陛下,臣願早建儲嗣,以繫天下之心。
」英宗即位,加給事中,再遷禮部侍郎,於是,奎辭,英宗曰:「朕以卿嘗有建儲之言也。
」 1脫「奮」字,據《詔令集》卷六十七補 2慶曆七年正月 3見《論杜衍範仲淹等罷政事狀》 4脫「通」字,據《詔令集》卷六十七補 5脫「既殊」字,據《詔令集》卷五十四補 6脫「異科」字,據《鄖溪集》卷二補 7脫「材謀遠」字,補仝上 8脫「綏」字,補仝上 9脫「領」字,據《華陽集》卷二十五補 10脫「異等」字,據《詔令集》卷五十五補 11脫「解政機」字,據《詔令集》卷六十八補 12脫「更事」字,補仝上 13脫「風采」字,補仝上 14脫「蔚著」字,補仝上 15脫「帥」字,補仝上 16脫「煩籌筆」字,補仝上 17脫「下既」字,補仝上 18脫「膺」字,補仝上 19脫「函」字,補仝上 20脫「增」字,據《詔令集》卷五十五補 21脫「魁柄」字,補仝上 22脫「復」字,,補仝上 23脫「異數」字,補仝上 24脫「於戯」字,補仝上 25脫「表率」、「尹」字,補仝上 26脫「舊」字,補仝上 27脫「執鹹德而」字,補仝上 28脫「宰職」字,據《詔令集》卷五十五補補 29脫「宜」字,補仝上 30脫「宣哲維」字,補仝上 31脫「仰成」、「安」字,補仝上 32脫「自匪」字,補仝上 33脫「文」字,補仝上 34脫「淹貫於」字,補仝上 35脫「知該」字,補仝上 36脫「夙」字,據《華陽集》卷二十九補 37脫「識」字,補仝上 38脫「知慮」字,據《詔令集》卷五十五補 39脫「守南方」字,補仝上 40脫「屢」字,補仝上 41脫「律未」字,補仝上 42脫「心于王室」字,據《詔令集》卷六十八補 43脫「尚俾熾」字,補仝上 44詳見《論臺諫官言事未蒙聽允書》 45脫「台路」字,據《詔令集》卷五十五補 46脫「寖張」字,補仝上 47詳見《論賈昌朝除樞密使劄子》 48原脫「副」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