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仁宗皇帝 下
關燈
小
中
大
揚休命。
具官梁適風鑒明亮,噐采方嚴,學淹貫於九流[34],知該通於衆志[35],臨機敏斷,韞幹莫之雄鋒,任重偉才,挺楩楠之厚幹。
肖於世徳,翼我朝猷,曏升禁職之崇,仍?強藩之要,濟師以肅,撫戎惟和,還合虎符,延登武帳,訪猷為而宏逺,嘉?識之周通,擢寘機庭,實本兵柄,遄參宰路,陪翼政綱,毅然體國之誠,宣于兩府;卓爾端朝之表,聳厥庶工。
乃眷宸階,乆虛鉉席,宜疇衆績,參詢師言,進春官之貳卿,正西垣之次相,益加榮號,仍馭貴階。
陪輔朕躬,用治予采。
於戯!昔武丁以若金作礪,命於其臣;傅說以如木從?,詔于厥後。
予違汝弼,可不勉哉。
」 至和元年甲午 六年三月改元 三月己巳,王貽永罷樞宻使授依前檢校太師、行尚書右僕射兼侍中、鄧國公,充景靈宮使、彰徳軍節度使 制曰:「朝之賦祿,所以寵賢能;士之保名,莫如勵風節。
乃眷耆眀之徳,乆勞宥宻之機,勉狥素懐,式孚顯命。
具官王貽永志懐眀邵,識寓沖深,眷逮事于先朝,得尚榮於舊館,用絳侯宿賢之譽,薦纘于世功;以安世老臣之風,進典於機事。
周旋一紀,宻勿萬?,比?夙夜之勞,偶爽晦眀之豫,繼有封奏,達予聼聞,閔以髙年,累於丕務,益升右揆之重,仍兼常伯之榮,置使靈宮,庶優舊徳。
於戱!知進退之分,其為君子之能;篤始終之恩,以率天下之厚。
往綏遐福,尚佇嘉謀。
」 貽永自康定元年三月除同知樞宻院事,九月除樞宻副使,慶歴五年除樞宻使,是年三月罷,在樞府十四年。
初,封遂國公,進封鄧國公。
先是,皇祐中,嘗以疾求退,自言寵過盛,願罷樞宻使、侍中,還第,仁宗冀其愈也,乃罷侍中而領使如故,疾稍間,入見,命其子道卿掖登垂拱殿,仍賜五日一朝,遇朝參、起居,許休于殿側,至是,復以疾求觧,遂罷為景靈宮使,加右僕射兼侍中,仍詔特依宗室例,嵗賜在京公使錢五千緡。
貽永清謹寡言,頗通書,本朝外姻未有輔政者,貽永在樞宻僅十五年,常逺權利,歸第則杜門謝賓客,人服其謙靜。
同日,孫沔罷樞宻副使資政殿學士、知杭州 制曰:「休機筦之勤,既遂於賢者;參宸宇之秘,宜柬於傑才。
矧惟沖約之懐,夙眀退遜之節[36],允嘉洵直,申集寵光。
具官孫沔性直公忠,識深宏逺[37],發揚贊翊,見之謨猷。
踐履?通,休有功業,自昔諫諍之任,漕帥之臨,弗已而行,所至皆治。
龍荒俶擾,瑞節徂征,逮舍爵?勲之辰,圖運籌決勝之効,登貳樞柄,内本國兵,處議精眀,持論堅正,冠以今古,言在乂從。
方倚老成,益隆寄任,廼上章屢請,引疾為辭,至于再三,斯見誠慤,爰均勞逸,俾釋煩劬,眷内閤之嚴廷,允述古而開館,先朝建職,以待俊龎,優加儒學之名,式壯藩垣之鎮,控帶吳?,宻邇鄉枌,匪直荘朱之榮,實兼方召之事。
東南莫重,咨爾殿焉。
」 沔自皇祐五年五月除樞宻副使,至是年三月罷,在樞府不及一年。
?張貴妃薨,追冊為皇後,諡恭徳,妃小忌,用宰相???,沔極陳其不可,頃之,求罷職,故有是命。
《拜罷録》 同日,王徳用樞宻使自檢校太師、同平章事兼羣牧制置使、判鄭州、冀國公授,依前官充樞宻使、河陽三城節度使 田況,樞宻副使自三司使、禮部侍郎除 徳用樞宻使制曰:「内樞之地,上範于鬥宮;前箸之籌,參寄于人傑。
以經常武之事,是號本兵之司,圖冠厥名,疇總予務,乃眷元侯之長,早崇右府之聨,爰擇剛辰,復還舊物。
具官王徳用志懐果烈,風槩沉雄,通於竒正之謀,居然間傑之氣。
《春秋》說禮,韞義府以惟深;甲令書忠,載世家而有舊。
比膺推轂,薦歴幹城,先十乗以臨戎,長萬夫而觀政,徳刑具舉,威惠參施,能名播于外夷,沉幾隱于敵國,咨卿俊望,擢典繁機,翼濟事功,廸宣忠力。
孚乃誠而匪懈,研諸慮以惟?,旋均基宥之勞,亟樹蕃宣之治。
蹈險夷而一緻,服忠孝而兩全,簡在朕心,洽于朝論,是用升鳯池之寵秩,聨虎節之榮章,倚殿輔邦,用陪京邑,屬右樞之闕職,咨羣嶽以擇材,僉曰汝賢,宜弼予治,蓋天下二老,出以居方伯之尊;寰内諸侯,入則處公卿之任。
抑惟曩制,舉是隆名,用起壯猷,使纂舊服,仍峻雲臺之號,兼増井牧之封,式厚耆英,有加名數。
於戱!樞機發令,制戎事以惟艱;樽爼折衝,經人謀而匪易。
往謹乃位,益思其忠。
」 況樞宻副使制曰:「天王三階,中躔紫極之輔;國事二柄,右列鴻樞之司。
維君臣之謨眀,有夙夜之基命,朕嘗登進時傑,賛襄大猷,以遵萬?之中,以合九徳之?,匪至公之進,曷羣聼之歸。
具官田況器識宏深,業履端厚,眀達國家表裏之體,學貫天人精祲之交,而自膺寳冊于大廷,儀俊逰於清路,西垣誥命之粹,内閣論思之勤,擁帥節於邉,而天聲振于殊俗;筦財柄于内,而國用豐於歴年。
茲庸倚爾忠力之良,置諸宥弼之地,熈我大業,垂之無窮。
噫!本天下之兵,莫重安危之寄;在帝右之陟,有若臣隣之榮。
蓋徳懋者寵所隆,任大者責亦至。
勉思盡瘁,永克承休。
」 初,皇祐四年,太子太師緻仕王徳用為河陽三城節度使、同平章事、判鄭州,時将相姓王者數人,而閭閻婦女小兒皆號徳用「黒王相公」,徳用雖緻仕,乾元節上夀,預班庭中,契丹使語譯者曰:「黒王相公乃復起耶?」帝聞之,遂更付以方鎮,是年,除樞宻使。
況,字元均,信都人,舉進士,又舉賢良方正。
七月丁夘,程戡參知政事自端眀殿學士、給事中、知益州除 制曰:「朕承事祖宗大業,思底于治。
若夫與籌天下之事,則惟予一二股肱之臣。
今朕所以圖任者,非賢俊之才,未易茲擇。
具官程戡識略幾深,器質端厚,擢儀禁路,嘉猷稔於辰告;總寄邉??,王靈馳於陸摺。
向陞秘殿之侍,薦煩井絡之行,而城壘繕完,區宇綏靖,方念勤于逺撫,宜召參于中弼。
蔽自朕意,孚於羣倫。
噫!國家治亂之繫重,臣子安危之分難。
爾其終力一心,永孚休命。
」 戡,字勝之,許州陽翟人。
戊辰,梁適罷相依前官禮部侍郎、知鄭州 制曰:「裭機政之煩,均屏翰之逸,左右修補,素嘉爾之乆勞;内外肆勤,在眷毗之一體,爰孚廷號,用告朝倫。
具官梁適局緻夷通,性業開爽,入我彀英之選,參於槖從之華,召自北門,侍於邇閤,預贊書於眀命,備進讀於丘墳,嘉謨納於論思,敏用彰于強濟。
向圖制閫之效,擢貳本兵之司,職典樞機,地親帷幄,亟參聞于正道,遄敷爕於辰階,出入五年,周旋二府,苛慝比作,變異重仍,嘖有煩言,達於予聼,曽淑聲之莫建,在清議之弗平。
屢上封章,求還印綬,朕思全進退之體,務崇始卒之恩,參録舊勤,尚仍前秩,以春官亞旅之重,涖黃圖右壤之雄,臨長鄭人,班録漢詔。
於戱!台宰之職,任國綱維,寰輔之邦,陪京襟帶。
往服茲命,尚體至恩。
」 適以皇祐五年閠七月拜相,是年七月罷,入相僅一年。
殿中侍禦史裏行吳中復上殿彈宰相梁適姦邪,上曰:「朕每進用大臣,未嘗不采公議所歸,顧知人亦未易耳。
」先是,殿中侍禦史馬遵等,彈適姦邪貪黷,任情徇私,且弗戢子弟,不宜乆居重位,中丞孫抃言適為宰相,上不能持平權衡,下不能訓篤子弟,遂罷適以禮部侍郎知鄭州。
八月丙午,劉沆拜相自參知政事,依前工部侍郎、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制曰:「朕寅奉丕圖,思臻至治,總萬幾而日謹,舉盛典以交修,期與輔臣,底寧緜?,其有翼宣王度,裁成物宜,爕隂陽之和,處丞弼之任,式資茂宰,秉於大鈞,矧茲選才,乆嘗著効,爰登中鉉,敷告外廷。
具官劉沆雅性内融,敏識先覺,以沖約而率禮,不夷險以易心,文成國華,學臻道奧,樂名教以為己任,罄知慮以翊帝謨[38],廼者擢自書林,更於右史,亟升西掖,出守南方[39],屢換圭符[40],實宣精力,屬中邦之擇尹,正内閣以參華。
嵗律未周[41],風績爾著,式圖寅亮,用賛謨眀,俾任股肱之良,參斷邦國之務。
具瞻斯屬,嘉猷誕彰,進聨右輔之崇,允協庶邦之望,兼榮書殿,仍峻貴階,増勲級與褒功,益爰田及真食。
於戱!贊萬樞之重,允頼于忠純;底率土之和,必資于英傑。
當申茂略,以恢逺圖。
」 初,宰臣劉沆建言中書不用例,而議者皆以為非便,左司諫賈黯奏罷之,詔中書公事,自今並用祖宗故事施行。
《長編》 二年六月,除兵部侍郎、監修國史。
至和二年乙未 六月戊戌,陳執中罷相授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充鎮海軍節度使、判亳州 制曰:「代天之任,入則宣寅亮之謨;分陜以居,出則膺蕃翰之寄。
矧予宿艾,乆冠臣隣,宜均休逸之恩,用昭進退之遇。
具官陳執中風猷端粹,材識敏眀,早事先朝,實開忠益之路,屬於下武,歴更機近之繁。
彌綸之效固多,直清之望無玷,向自上還玉節,再陟衮司,畫一之規,動遵于彛憲,難進之概,居亮其素懐。
矧茲年徳之髙,閔勞機軸之任,宜授符於齋閫,乃均寵于宰衡,近委價藩,増陪邑賦。
於戱!君臣之分,當徇于至公;中外疊居,實同歸于大任。
推乃心于王室[42],尚俾熾於夀祺[43]。
往哉汝諧,思對朕命。
」 執中自皇祐五年拜相,至是年六月罷,再入相僅二年。
初,翰林學士呂溱上?論宰相陳執中:「外雖強項,内實姦邪,朝廷故事多不諳練,除改官序,常至差錯。
平居不接士人,惟陰陽蔔祝之流,延入卧内,幹預政事。
」上還其?。
初為禦史所劾,即家居待罪不敢出,未幾復入中書視事,殿中侍禦史趙抃劾之,禦史中丞孫抃與其屬言執中少不讀書,壯不稽古,及其浸老,遂暗而荒事之,十端顛倒七八,物議以為不可更當大任。
翰林學士歐陽修奏?:「執中為相,使天下水旱流亡,公私困竭,而又不學無識,憎愛挾情,改除差繆,取笑中外,家私穢惡,流聞道路。
」[44]孫抃等既入對,極言執中過惡,請罷之,又交章論列,抃最後乞觧憲職以避執中朋黨中傷之禍,于是得請。
始,禦史因執中殺婢事,欲擊去之,而諫官初無論列者,禦史并以為言,而趙抃攻範鎮尤力,臺官皆助之,鎮累乞奏與禦史辨,不報,鎮由是與趙抃有隙,執中遂罷為鎮海節度使、同平章事、判亳州。
《長編》 陳執中當國時,河決商胡,賈昌朝留守北京,欲開橫壠故道,三司使陳執中主橫壠之議,其後行之而敗,河北被害者凡數千裡,臺諫論執中過惡,而執中遷延,尚玷宰府,翰林學士歐陽修上?曰:「陛下用相非其人,以天下之事,奈何委一不學無識,謟邪狠愎之執中而甘心焉&hellip&hellip然天下之人與後世之議者,謂陛下拒忠言,庇愚相。
」以為聖徳之累,未幾,執中罷。
執中初罷相,除鎮海軍節度使、同平章事、判亳州,還,上節鉞,改右僕射、觀文殿大學士、封英國公,後改司徒、岐國公緻仕。
嘉祐四年,司徒緻仕陳執中卒,年七十,贈太師兼侍中。
執中在中書八年,人莫敢幹以私,四方問遺無及門者,諡曰「恭」。
禮官韓維議其諡曰「榮靈」,判太常寺孫抃等議曰:執中在先朝時為小官,以大本未立,獨先羣論,章聖覧?稱歎,擢置諫列。
今上聼政之始,待以卿輔,其制則曰『一言為萬世之福、直道貫三代而行』,又曰『納忠先帝,有功朕躬,自進陟宰相,兼将鉞,其勁正方重,有大臣之風』,執中常以公自處,少私於人,請易名為『恭』。
」詔諡曰「恭」,篆其墓碑曰「褒忠」。
同日,文彥博、富弼並相彥博自忠武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兼知永興軍授,禮部尚書、同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兼譯經潤文使,再入相。
弼自宣徽南院使、檢校太保、判并州授,戶部侍郎、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彥博拜昭文相制曰:「朕若稽古訓,考謹柄臣,萬機百揆之?,九功三徳之事,熈朕之載,時能奮庸,若予黃髪之英,嘗居鼎弼之任,誠貫金石,功書旂常,還來相予,實允公議。
具官文彥博大中至正,眀識敏材,學究九流之?,身兼數器之用,自參華于近侍,即陞贊于機庭,出撫翰垣,惟國方召,入冠台路[45],而時?龍。
丹青帝謨,金玉王度,威賞惟叙,紀律寖張[46],間均逸於師垣,居納忠于王室,柱石之望,雖外而益隆,股肱之良,匪賢而曷寄,宜還齋鉞,入正衮司,仍更勳籍之華,益爰田之賦廿,用昭體貎,以佇賢庸。
於戱!圖任舊人,朕方循於彜訓,一二仲父,爾當體於仰成。
往舒勵翼之誠,以膺倚任之重。
遂底嘉績,豈不美歟。
」 弼拜集賢相制曰:「朕歴選賢辟,亮成天功,必得非常之材,以輔有為之主,矧予思治之際,敢忘注意之求?上以揚祖宗之休,下以酬士民之望,若時髦彥,宜正鈞衡。
具官富弼淵閎敏眀,忠亮方正,學貫文武,識通天人,早參清問之求,絶出諸臣之右,薦揚近序,協賛治廷,心勞王家,已任大事,間分符于外屏,居聞問于中朝,金石之誠,不移於燥濕,秋陽之惠,實濟于疲羸。
宣力四方,蹈道一節,天下寖聞於風采,朝家實頼於謨眀,是用斷自朕心,召升宰席,増陪食邑,褒錫勲名,用圖賢勞,以贊大治。
於戱!三階之任,非肅乂無以奮庸;萬事之?,非幾深無以成務。
勉惟皇極之訓,以佇王功之成。
登丕平,無忝休命。
」 彥博自慶歴八年正月拜相,至皇祐三年十月罷,是年六月再召入相,彥博與弼並命,是日,宣制,帝遣小黃門數軰於庭,聞士大夫相慶得人,後數日,翰林學士歐陽修奏事殿上,帝具以語修,且曰:「古之求相者,或得於夢蔔。
今朕用二相,人情如此,豈不賢於夢蔔哉!」-修頓首拜賀。
《長編》 上新相文彥博、富弼,意甚自得,謂龎籍曰:「朕用二相何如?」籍曰:「二臣皆朝廷髙選,陛下?之,甚副天下望。
」上曰:「誠如卿言。
文彥博猶多私,至如富弼,萬口一辭,皆曰賢相也。
」籍曰:「文彥博,臣與之同在中書,詳知其所為,實無所私,但惡之者,毀之爾。
況前者被謗而出,今當愈畏謹矣。
富弼頃以樞宻副使,未執大政,朝士大夫未有與之為怨,故交口譽之,冀其進用而已,亦有所利焉。
若富弼以陛下之爵祿植私恩,則非忠臣,何足賢也。
若一以公議槩之,則向之譽者将轉而為謗矣。
陛下所宜深察也。
且陛下既知二人之賢而用之,用之則當信之堅,任之乆,然後可以責成功。
若以一人之言進,之又以一人之言疑之,臣恐太平之功未易卒緻也。
」上曰:「卿言是也。
」同上 翰林學士歐陽修請自今兩制、兩省以上,非因公事,不得與執政相見,及不許與臺諫官往還,詔如有公事,許就白於中書,樞宻院又詔,凡宰相召自外者,令百官班迎之,自内拜者,聼行上事儀,知諫院範鎮言:「自陛下用文彥博富、弼為宰相,中外皆謂得人。
然近日有詔兩制臣僚,不得詣宰相居第,百官不得間見宰相,是不推之以誠,不任之以權,而以郊迎虛禮待之也。
伏乞罷百官郊迎,而令兩制百官復得就第間見執政,以訪天下之事,以達陛下之聰明,則禦大臣之術兩得之矣。
」初,慶歴三年,詔執政大臣假休,不許私第接見賔客,從知諫院蔡襄之言也,而議者以為唐元和用兵時,裴度為相,請私第延見四方賢俊,以廣謀慮,今一切禁絶賓客,非諫官所宜言也,至是,侍禦史梁蒨言:「近制兩府大臣遇假休日,方許一見賔客,非所以廣朝廷聰眀也。
其開禁使接士如故。
」從之。
初,禦史唐介奏彈文彥博,唐介被責,而彥博亦罷相,至是殿中待禦史吳中復乞召唐介還朝,宰臣文彥博因言:「介頃為禦史,言臣事,多中臣病,其間雖有風聞之語,然當時責之太深,請如中復所奏。
」遂自江南東路轉運使,召為戶部員外郎。
初,除富弼監修國史,時工部侍郎、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劉沆,止遷兵部侍郎,乃處弼下,論者以為鹹平四年故事,呂?正領昭文館大學士,李沆監修國史,向敏中集賢殿大學士,今所除非故事,由學士承?楊察之誤,尋貼麻改沆監修國史,而弼為集賢殿大學士。
并《長編》 嘉祐元年丙申 至和三年九月改元 閠三月癸未,王堯臣參知政事自樞宻副使、給事中,遷戸部侍郎除 程戡樞宻副使自給事中、參知政事,遷戸部侍郎除 堯臣參知政事制曰:「中階之爕元化,鴻樞之幹萬機,雖股肱之勢均,然帷幄之體異,匪圖俊徳,疇易近司。
具官王堯臣藝文醇深,器識高正,早推賢級之冠,遂服禁途之遊,訓辭鬯于帝謨,心計羨於邦賦,望乆而愈美,徳邵而益沖,嚮延宥宻之庭,居重安危之倚,而廟算多勝,邉烽靡驚,比進秩于地官,尚同寅於宰路,況智略可以斷國論,經術可以緯皇猷。
往圖厥庸,以底於治。
」 戡樞宻副使制曰:「朕承祖宗丕命,托兆人之上,而永惟置器之難,建文武之機,而必畀同徳之輔,蓋治美則君道尊,任隆則賢業著,今雖更職而處,莫非授能之公。
具官程戡秉徳忱眀,執心夷雅,中則儀臺觀之望,出則穆翰垣之風,亶聞嘉猷,寖楙王體。
自與毗於大政,維永肩於一誠,適縁近黨之嫌,顧非邇謀之便,雖忠力協相以濟,廼懇言綏載以陳,是用易領樞宻之司,加進地官之秩。
噫!君臣之知,朕靡有間,廟堂之論,爾亦不私,毋廢納忠之勤,有嘉慮?之識。
欽服徽命,往經永圖。
」 堯臣自樞宻副使,除參知政事;戡自參知政事,除樞宻副使。
以戡與宰臣文彥博為姻家故也。
堯臣自至和元年七月除樞宻副使,是年閏三月除參知政事,在政府凡七年。
八月,卒。
仁宗嘗欲以堯臣為樞宻使,當制學士胡宿固抑之,乃進吏部侍郎,未幾,卒,上幸其第臨奠,輟視朝,贈尚書左僕射,諡文安《拜罷録》 堯臣将終,有遺表勸仁宗以早擇宗室之賢者為皇嗣,元豐三年,堯臣子&mdash&mdash水部員外郎同老,上言:「至和三年,仁宗不豫,内外寒心者累月,先臣參預朝政,宰相文彥博、富弼等數於上前陳宗社大計,國家根本,天啟先臣之心,知英宗皇帝少嘗養育宮中,遂與彥博、弼等於仁宗前忠心為國,不顧忌諱,求立為嗣,盡忠納説,反覆數四,未許,間又與同列各求罷免避位,以冀開納,仁宗感悟,遂許立英宗為嗣。
」神宗以問彥博,與同老合,神宗嘉之,乃加贈堯臣太師,改諡曰文忠,以同老為秘閣修理《事畧》 八月癸亥,狄青罷樞宻使授依前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國軍節度使、判陳州 制曰:「股肱之良,是惟同體,中外之寄,蓋以均勞,非有大勛,曷膺異數。
具官狄青忠純異禀,英鋭挺生,奮武力以絶倫,藴沉機而邁衆,向以夏廷叛渙,海嶠繹騷,既成盪冦之勞,亟舉懋功之賞,自參兵柄,旋總機庭,薦更華籥之隆,居稔勝籌之助,是用聨輝衮路,殿守輔藩,併加食采之田,别賜表功之號。
於戱!禦侮者元戎之任,論道者三公之司,并而授之,榮且至矣。
勉推忠藎,永享崇髙。
」 青自皇祐四年六月除樞宻副使,五年五月除樞宻使,至是年八月罷,在樞府凡四年。
青以軍功起行伍,居大位,而士卒多屬目,青頗有自得色,樞宻副使王堯臣與青言:「古将帥起?賤而富貴不能保首領者,可以為鍳戒。
」青稍沮喪。
青奮自軍伍,多戰功,軍中服其威名,在西府四年,京城小民聞青驟貴,相與推說誦詠其材武,青毎出入,輒聚觀之,至壅路不得行,上自正月不豫,青益為都人所指目,諸軍訛言籍籍,又青家犬生角,數有光怪,翰林學士歐陽修言武臣掌機宻而得軍情,不惟於國不便,鮮不為身害,請出之外藩,以保其終始。
及京師大水,青避水徙家于相國寺,行坐殿上,都下喧然,執政聞之始懼,以熟狀出青判陳州。
嘉祐二年,陳州言?國軍節度使、同平章事狄青卒,年五十,贈中書令,諡武襄。
青為人謹宻寡言,其計慮必審中機?而後發,師行先正部伍,眀賞罰,與士同寒饑勞苦,敵猝犯之,無一士敢後先者,故其出常有功,喜推其功以與将佐。
始,與孫沔破賊,謀一出青,賊已平,經制餘事悉以委沔,退然如不用意者,沔始服其勇,既又服其為人,自以為莫及也。
尹洙以貶死,青悉力賙其家事。
《長編》 神宗熈寧元年五月,遣入内押班張若水齎中牢,祭故?國軍節度使、同平章事狄青,上親自為文,先是,青子&mdash&mdash閤門使諮,奏事延和殿,上問諮:「卿父青征南,嘗有遺書存乎?宜悉以聞。
」諮上《平蠻記》及《歸仁鋪戰陣》二圖,上以青出身行伍,而名動華夷,深沉有智畧,用于急難,則有成功,以畏謹保全始終,慨然思之,取青畫像入觀禁中,因即青家緻祭,其文乃禦史中丞滕甫代作也。
同上 同日,韓琦樞宻使自三司使遷,檢校少傅、行工部尚書除 制曰:「惟幾成務,聖人所以體至神,以爵舉賢,羣士所以濟大業。
矧夫樞筦之任,均於廊廟之謀,必詢僉言,審用才傑,廼揚顯號,以示至公。
具官韓琦器識精深,機神爽邁,早繇俊造之選,擢升髙妙之科,列於争臣,置諸禁掖,不汲汲於榮寵,能謇謇於誠心,向以羗人弗賔,西疆謀帥,往?諸将,以寧一方,入經帷幄之猷,出領翰垣之寄,嵗月洊易,事勞居多,宜輟司于計文,且來尊於宻命,優以視秩,崇以褒功,加地益封,並隆彛數。
於戱!萬機論政,實圖朝夕之咨;右府本兵,猶重安危之計。
毗予治者,維爾力之。
」 初,琦以争永洛城事,朝廷卒城永洛,故罷琦以資政殿學士、知揚州,徙鄆、鎮、定三州,琦修眀軍政,教習士卒,由是定兵冠河朔。
遷禮部侍郎、觀文殿學士,拜武康軍節度使、知相州,入為工部尚書、三司使,除樞宻使。
十一月辛巳,王徳用罷樞宻使授依前檢校太師、同平章事,充景靈宮使、忠武軍節度使 制曰:「事君之節,在宣力以盡誠;任賢之宜,必均勞而從欲。
其有乆參宻議,固辭劇權,錫以徽章,遂其美志。
具官王徳用名聞殊域,望重本朝,襲世徳之善祥,賦戎昭之義勇,踐揚巨屏,左右神樞,頃嘗觧組而辭榮,亦以安車而佚老,適茲圖任,入賛機?,復移疾以抗章,願避煩而上印,洊加敦諭,確執撝沖,重念耆英,實勞國事,宜更近鎮,顓治靈宮,併茲多邑之封,仍賜褒功之號。
於戱!進退合禮,蓋得君子之宜;安靜延年,茲極仁者之樂。
故茲寵渥,宜爾夀臧。
」 徳用自至和元年四月除樞宻使,是年十一月罷,再入樞府踰二年。
初,封祁國公,後封冀國公,徙封魯國公。
時仁宗以富弼為宰相,是嵗契丹使者來,徳用與之射,使者曰:「天子以公典樞宻,而用富公為相,得人矣。
」仁宗聞之,賜徳用弓一、矢五十。
初,徳用以太子太師緻仕,復起為河陽三城節度使、同平章事、判鄭州,遂召拜樞宻使,是年復請老,為景靈宮使,徙忠武節度使《事畧》 同日,賈昌朝樞宻使自京南東道節度使、檢校太師兼侍中、判大名府兼北京留守司、許國公授,依前官充樞宻使、襄州觀察使 制曰:「授執政之司者,惟圖於舊徳;筦本兵之任者,惟濟於嘉謀。
乃旌素勞,庸告羣位。
具官賈昌朝學適今古,識際天人,以道化輔邦常,以經術為己任,階符之煥,嘗正台司,宮鑰之嚴,乆煩留事。
屬前箸之虛席,宜介圭之奉朝,改鎮襄陽,兼榮常伯,褒功賦戶,式示嘉休。
於戱!王事至?,自運神樞之化,兵家尚宻,宜深禁幄之思。
益懋逺猷,當
具官梁適風鑒明亮,噐采方嚴,學淹貫於九流[34],知該通於衆志[35],臨機敏斷,韞幹莫之雄鋒,任重偉才,挺楩楠之厚幹。
肖於世徳,翼我朝猷,曏升禁職之崇,仍?強藩之要,濟師以肅,撫戎惟和,還合虎符,延登武帳,訪猷為而宏逺,嘉?識之周通,擢寘機庭,實本兵柄,遄參宰路,陪翼政綱,毅然體國之誠,宣于兩府;卓爾端朝之表,聳厥庶工。
乃眷宸階,乆虛鉉席,宜疇衆績,參詢師言,進春官之貳卿,正西垣之次相,益加榮號,仍馭貴階。
陪輔朕躬,用治予采。
於戯!昔武丁以若金作礪,命於其臣;傅說以如木從?,詔于厥後。
予違汝弼,可不勉哉。
」 至和元年甲午 六年三月改元 三月己巳,王貽永罷樞宻使授依前檢校太師、行尚書右僕射兼侍中、鄧國公,充景靈宮使、彰徳軍節度使 制曰:「朝之賦祿,所以寵賢能;士之保名,莫如勵風節。
乃眷耆眀之徳,乆勞宥宻之機,勉狥素懐,式孚顯命。
具官王貽永志懐眀邵,識寓沖深,眷逮事于先朝,得尚榮於舊館,用絳侯宿賢之譽,薦纘于世功;以安世老臣之風,進典於機事。
周旋一紀,宻勿萬?,比?夙夜之勞,偶爽晦眀之豫,繼有封奏,達予聼聞,閔以髙年,累於丕務,益升右揆之重,仍兼常伯之榮,置使靈宮,庶優舊徳。
於戱!知進退之分,其為君子之能;篤始終之恩,以率天下之厚。
往綏遐福,尚佇嘉謀。
」 貽永自康定元年三月除同知樞宻院事,九月除樞宻副使,慶歴五年除樞宻使,是年三月罷,在樞府十四年。
初,封遂國公,進封鄧國公。
先是,皇祐中,嘗以疾求退,自言寵過盛,願罷樞宻使、侍中,還第,仁宗冀其愈也,乃罷侍中而領使如故,疾稍間,入見,命其子道卿掖登垂拱殿,仍賜五日一朝,遇朝參、起居,許休于殿側,至是,復以疾求觧,遂罷為景靈宮使,加右僕射兼侍中,仍詔特依宗室例,嵗賜在京公使錢五千緡。
貽永清謹寡言,頗通書,本朝外姻未有輔政者,貽永在樞宻僅十五年,常逺權利,歸第則杜門謝賓客,人服其謙靜。
同日,孫沔罷樞宻副使資政殿學士、知杭州 制曰:「休機筦之勤,既遂於賢者;參宸宇之秘,宜柬於傑才。
矧惟沖約之懐,夙眀退遜之節[36],允嘉洵直,申集寵光。
具官孫沔性直公忠,識深宏逺[37],發揚贊翊,見之謨猷。
踐履?通,休有功業,自昔諫諍之任,漕帥之臨,弗已而行,所至皆治。
龍荒俶擾,瑞節徂征,逮舍爵?勲之辰,圖運籌決勝之効,登貳樞柄,内本國兵,處議精眀,持論堅正,冠以今古,言在乂從。
方倚老成,益隆寄任,廼上章屢請,引疾為辭,至于再三,斯見誠慤,爰均勞逸,俾釋煩劬,眷内閤之嚴廷,允述古而開館,先朝建職,以待俊龎,優加儒學之名,式壯藩垣之鎮,控帶吳?,宻邇鄉枌,匪直荘朱之榮,實兼方召之事。
東南莫重,咨爾殿焉。
」 沔自皇祐五年五月除樞宻副使,至是年三月罷,在樞府不及一年。
?張貴妃薨,追冊為皇後,諡恭徳,妃小忌,用宰相???,沔極陳其不可,頃之,求罷職,故有是命。
《拜罷録》 同日,王徳用樞宻使自檢校太師、同平章事兼羣牧制置使、判鄭州、冀國公授,依前官充樞宻使、河陽三城節度使 田況,樞宻副使自三司使、禮部侍郎除 徳用樞宻使制曰:「内樞之地,上範于鬥宮;前箸之籌,參寄于人傑。
以經常武之事,是號本兵之司,圖冠厥名,疇總予務,乃眷元侯之長,早崇右府之聨,爰擇剛辰,復還舊物。
具官王徳用志懐果烈,風槩沉雄,通於竒正之謀,居然間傑之氣。
《春秋》說禮,韞義府以惟深;甲令書忠,載世家而有舊。
比膺推轂,薦歴幹城,先十乗以臨戎,長萬夫而觀政,徳刑具舉,威惠參施,能名播于外夷,沉幾隱于敵國,咨卿俊望,擢典繁機,翼濟事功,廸宣忠力。
孚乃誠而匪懈,研諸慮以惟?,旋均基宥之勞,亟樹蕃宣之治。
蹈險夷而一緻,服忠孝而兩全,簡在朕心,洽于朝論,是用升鳯池之寵秩,聨虎節之榮章,倚殿輔邦,用陪京邑,屬右樞之闕職,咨羣嶽以擇材,僉曰汝賢,宜弼予治,蓋天下二老,出以居方伯之尊;寰内諸侯,入則處公卿之任。
抑惟曩制,舉是隆名,用起壯猷,使纂舊服,仍峻雲臺之號,兼増井牧之封,式厚耆英,有加名數。
於戱!樞機發令,制戎事以惟艱;樽爼折衝,經人謀而匪易。
往謹乃位,益思其忠。
」 況樞宻副使制曰:「天王三階,中躔紫極之輔;國事二柄,右列鴻樞之司。
維君臣之謨眀,有夙夜之基命,朕嘗登進時傑,賛襄大猷,以遵萬?之中,以合九徳之?,匪至公之進,曷羣聼之歸。
具官田況器識宏深,業履端厚,眀達國家表裏之體,學貫天人精祲之交,而自膺寳冊于大廷,儀俊逰於清路,西垣誥命之粹,内閣論思之勤,擁帥節於邉,而天聲振于殊俗;筦財柄于内,而國用豐於歴年。
茲庸倚爾忠力之良,置諸宥弼之地,熈我大業,垂之無窮。
噫!本天下之兵,莫重安危之寄;在帝右之陟,有若臣隣之榮。
蓋徳懋者寵所隆,任大者責亦至。
勉思盡瘁,永克承休。
」 初,皇祐四年,太子太師緻仕王徳用為河陽三城節度使、同平章事、判鄭州,時将相姓王者數人,而閭閻婦女小兒皆號徳用「黒王相公」,徳用雖緻仕,乾元節上夀,預班庭中,契丹使語譯者曰:「黒王相公乃復起耶?」帝聞之,遂更付以方鎮,是年,除樞宻使。
況,字元均,信都人,舉進士,又舉賢良方正。
七月丁夘,程戡參知政事自端眀殿學士、給事中、知益州除 制曰:「朕承事祖宗大業,思底于治。
若夫與籌天下之事,則惟予一二股肱之臣。
今朕所以圖任者,非賢俊之才,未易茲擇。
具官程戡識略幾深,器質端厚,擢儀禁路,嘉猷稔於辰告;總寄邉??,王靈馳於陸摺。
向陞秘殿之侍,薦煩井絡之行,而城壘繕完,區宇綏靖,方念勤于逺撫,宜召參于中弼。
蔽自朕意,孚於羣倫。
噫!國家治亂之繫重,臣子安危之分難。
爾其終力一心,永孚休命。
」 戡,字勝之,許州陽翟人。
戊辰,梁適罷相依前官禮部侍郎、知鄭州 制曰:「裭機政之煩,均屏翰之逸,左右修補,素嘉爾之乆勞;内外肆勤,在眷毗之一體,爰孚廷號,用告朝倫。
具官梁適局緻夷通,性業開爽,入我彀英之選,參於槖從之華,召自北門,侍於邇閤,預贊書於眀命,備進讀於丘墳,嘉謨納於論思,敏用彰于強濟。
向圖制閫之效,擢貳本兵之司,職典樞機,地親帷幄,亟參聞于正道,遄敷爕於辰階,出入五年,周旋二府,苛慝比作,變異重仍,嘖有煩言,達於予聼,曽淑聲之莫建,在清議之弗平。
屢上封章,求還印綬,朕思全進退之體,務崇始卒之恩,參録舊勤,尚仍前秩,以春官亞旅之重,涖黃圖右壤之雄,臨長鄭人,班録漢詔。
於戱!台宰之職,任國綱維,寰輔之邦,陪京襟帶。
往服茲命,尚體至恩。
」 適以皇祐五年閠七月拜相,是年七月罷,入相僅一年。
殿中侍禦史裏行吳中復上殿彈宰相梁適姦邪,上曰:「朕每進用大臣,未嘗不采公議所歸,顧知人亦未易耳。
」先是,殿中侍禦史馬遵等,彈適姦邪貪黷,任情徇私,且弗戢子弟,不宜乆居重位,中丞孫抃言適為宰相,上不能持平權衡,下不能訓篤子弟,遂罷適以禮部侍郎知鄭州。
八月丙午,劉沆拜相自參知政事,依前工部侍郎、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制曰:「朕寅奉丕圖,思臻至治,總萬幾而日謹,舉盛典以交修,期與輔臣,底寧緜?,其有翼宣王度,裁成物宜,爕隂陽之和,處丞弼之任,式資茂宰,秉於大鈞,矧茲選才,乆嘗著効,爰登中鉉,敷告外廷。
具官劉沆雅性内融,敏識先覺,以沖約而率禮,不夷險以易心,文成國華,學臻道奧,樂名教以為己任,罄知慮以翊帝謨[38],廼者擢自書林,更於右史,亟升西掖,出守南方[39],屢換圭符[40],實宣精力,屬中邦之擇尹,正内閣以參華。
嵗律未周[41],風績爾著,式圖寅亮,用賛謨眀,俾任股肱之良,參斷邦國之務。
具瞻斯屬,嘉猷誕彰,進聨右輔之崇,允協庶邦之望,兼榮書殿,仍峻貴階,増勲級與褒功,益爰田及真食。
於戱!贊萬樞之重,允頼于忠純;底率土之和,必資于英傑。
當申茂略,以恢逺圖。
」 初,宰臣劉沆建言中書不用例,而議者皆以為非便,左司諫賈黯奏罷之,詔中書公事,自今並用祖宗故事施行。
《長編》 二年六月,除兵部侍郎、監修國史。
至和二年乙未 六月戊戌,陳執中罷相授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充鎮海軍節度使、判亳州 制曰:「代天之任,入則宣寅亮之謨;分陜以居,出則膺蕃翰之寄。
矧予宿艾,乆冠臣隣,宜均休逸之恩,用昭進退之遇。
具官陳執中風猷端粹,材識敏眀,早事先朝,實開忠益之路,屬於下武,歴更機近之繁。
彌綸之效固多,直清之望無玷,向自上還玉節,再陟衮司,畫一之規,動遵于彛憲,難進之概,居亮其素懐。
矧茲年徳之髙,閔勞機軸之任,宜授符於齋閫,乃均寵于宰衡,近委價藩,増陪邑賦。
於戱!君臣之分,當徇于至公;中外疊居,實同歸于大任。
推乃心于王室[42],尚俾熾於夀祺[43]。
往哉汝諧,思對朕命。
」 執中自皇祐五年拜相,至是年六月罷,再入相僅二年。
初,翰林學士呂溱上?論宰相陳執中:「外雖強項,内實姦邪,朝廷故事多不諳練,除改官序,常至差錯。
平居不接士人,惟陰陽蔔祝之流,延入卧内,幹預政事。
」上還其?。
初為禦史所劾,即家居待罪不敢出,未幾復入中書視事,殿中侍禦史趙抃劾之,禦史中丞孫抃與其屬言執中少不讀書,壯不稽古,及其浸老,遂暗而荒事之,十端顛倒七八,物議以為不可更當大任。
翰林學士歐陽修奏?:「執中為相,使天下水旱流亡,公私困竭,而又不學無識,憎愛挾情,改除差繆,取笑中外,家私穢惡,流聞道路。
」[44]孫抃等既入對,極言執中過惡,請罷之,又交章論列,抃最後乞觧憲職以避執中朋黨中傷之禍,于是得請。
始,禦史因執中殺婢事,欲擊去之,而諫官初無論列者,禦史并以為言,而趙抃攻範鎮尤力,臺官皆助之,鎮累乞奏與禦史辨,不報,鎮由是與趙抃有隙,執中遂罷為鎮海節度使、同平章事、判亳州。
《長編》 陳執中當國時,河決商胡,賈昌朝留守北京,欲開橫壠故道,三司使陳執中主橫壠之議,其後行之而敗,河北被害者凡數千裡,臺諫論執中過惡,而執中遷延,尚玷宰府,翰林學士歐陽修上?曰:「陛下用相非其人,以天下之事,奈何委一不學無識,謟邪狠愎之執中而甘心焉&hellip&hellip然天下之人與後世之議者,謂陛下拒忠言,庇愚相。
」以為聖徳之累,未幾,執中罷。
執中初罷相,除鎮海軍節度使、同平章事、判亳州,還,上節鉞,改右僕射、觀文殿大學士、封英國公,後改司徒、岐國公緻仕。
嘉祐四年,司徒緻仕陳執中卒,年七十,贈太師兼侍中。
執中在中書八年,人莫敢幹以私,四方問遺無及門者,諡曰「恭」。
禮官韓維議其諡曰「榮靈」,判太常寺孫抃等議曰:執中在先朝時為小官,以大本未立,獨先羣論,章聖覧?稱歎,擢置諫列。
今上聼政之始,待以卿輔,其制則曰『一言為萬世之福、直道貫三代而行』,又曰『納忠先帝,有功朕躬,自進陟宰相,兼将鉞,其勁正方重,有大臣之風』,執中常以公自處,少私於人,請易名為『恭』。
」詔諡曰「恭」,篆其墓碑曰「褒忠」。
同日,文彥博、富弼並相彥博自忠武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兼知永興軍授,禮部尚書、同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兼譯經潤文使,再入相。
弼自宣徽南院使、檢校太保、判并州授,戶部侍郎、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彥博拜昭文相制曰:「朕若稽古訓,考謹柄臣,萬機百揆之?,九功三徳之事,熈朕之載,時能奮庸,若予黃髪之英,嘗居鼎弼之任,誠貫金石,功書旂常,還來相予,實允公議。
具官文彥博大中至正,眀識敏材,學究九流之?,身兼數器之用,自參華于近侍,即陞贊于機庭,出撫翰垣,惟國方召,入冠台路[45],而時?龍。
丹青帝謨,金玉王度,威賞惟叙,紀律寖張[46],間均逸於師垣,居納忠于王室,柱石之望,雖外而益隆,股肱之良,匪賢而曷寄,宜還齋鉞,入正衮司,仍更勳籍之華,益爰田之賦廿,用昭體貎,以佇賢庸。
於戱!圖任舊人,朕方循於彜訓,一二仲父,爾當體於仰成。
往舒勵翼之誠,以膺倚任之重。
遂底嘉績,豈不美歟。
」 弼拜集賢相制曰:「朕歴選賢辟,亮成天功,必得非常之材,以輔有為之主,矧予思治之際,敢忘注意之求?上以揚祖宗之休,下以酬士民之望,若時髦彥,宜正鈞衡。
具官富弼淵閎敏眀,忠亮方正,學貫文武,識通天人,早參清問之求,絶出諸臣之右,薦揚近序,協賛治廷,心勞王家,已任大事,間分符于外屏,居聞問于中朝,金石之誠,不移於燥濕,秋陽之惠,實濟于疲羸。
宣力四方,蹈道一節,天下寖聞於風采,朝家實頼於謨眀,是用斷自朕心,召升宰席,増陪食邑,褒錫勲名,用圖賢勞,以贊大治。
於戱!三階之任,非肅乂無以奮庸;萬事之?,非幾深無以成務。
勉惟皇極之訓,以佇王功之成。
登丕平,無忝休命。
」 彥博自慶歴八年正月拜相,至皇祐三年十月罷,是年六月再召入相,彥博與弼並命,是日,宣制,帝遣小黃門數軰於庭,聞士大夫相慶得人,後數日,翰林學士歐陽修奏事殿上,帝具以語修,且曰:「古之求相者,或得於夢蔔。
今朕用二相,人情如此,豈不賢於夢蔔哉!」-修頓首拜賀。
《長編》 上新相文彥博、富弼,意甚自得,謂龎籍曰:「朕用二相何如?」籍曰:「二臣皆朝廷髙選,陛下?之,甚副天下望。
」上曰:「誠如卿言。
文彥博猶多私,至如富弼,萬口一辭,皆曰賢相也。
」籍曰:「文彥博,臣與之同在中書,詳知其所為,實無所私,但惡之者,毀之爾。
況前者被謗而出,今當愈畏謹矣。
富弼頃以樞宻副使,未執大政,朝士大夫未有與之為怨,故交口譽之,冀其進用而已,亦有所利焉。
若富弼以陛下之爵祿植私恩,則非忠臣,何足賢也。
若一以公議槩之,則向之譽者将轉而為謗矣。
陛下所宜深察也。
且陛下既知二人之賢而用之,用之則當信之堅,任之乆,然後可以責成功。
若以一人之言進,之又以一人之言疑之,臣恐太平之功未易卒緻也。
」上曰:「卿言是也。
」同上 翰林學士歐陽修請自今兩制、兩省以上,非因公事,不得與執政相見,及不許與臺諫官往還,詔如有公事,許就白於中書,樞宻院又詔,凡宰相召自外者,令百官班迎之,自内拜者,聼行上事儀,知諫院範鎮言:「自陛下用文彥博富、弼為宰相,中外皆謂得人。
然近日有詔兩制臣僚,不得詣宰相居第,百官不得間見宰相,是不推之以誠,不任之以權,而以郊迎虛禮待之也。
伏乞罷百官郊迎,而令兩制百官復得就第間見執政,以訪天下之事,以達陛下之聰明,則禦大臣之術兩得之矣。
」初,慶歴三年,詔執政大臣假休,不許私第接見賔客,從知諫院蔡襄之言也,而議者以為唐元和用兵時,裴度為相,請私第延見四方賢俊,以廣謀慮,今一切禁絶賓客,非諫官所宜言也,至是,侍禦史梁蒨言:「近制兩府大臣遇假休日,方許一見賔客,非所以廣朝廷聰眀也。
其開禁使接士如故。
」從之。
初,禦史唐介奏彈文彥博,唐介被責,而彥博亦罷相,至是殿中待禦史吳中復乞召唐介還朝,宰臣文彥博因言:「介頃為禦史,言臣事,多中臣病,其間雖有風聞之語,然當時責之太深,請如中復所奏。
」遂自江南東路轉運使,召為戶部員外郎。
初,除富弼監修國史,時工部侍郎、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劉沆,止遷兵部侍郎,乃處弼下,論者以為鹹平四年故事,呂?正領昭文館大學士,李沆監修國史,向敏中集賢殿大學士,今所除非故事,由學士承?楊察之誤,尋貼麻改沆監修國史,而弼為集賢殿大學士。
并《長編》 嘉祐元年丙申 至和三年九月改元 閠三月癸未,王堯臣參知政事自樞宻副使、給事中,遷戸部侍郎除 程戡樞宻副使自給事中、參知政事,遷戸部侍郎除 堯臣參知政事制曰:「中階之爕元化,鴻樞之幹萬機,雖股肱之勢均,然帷幄之體異,匪圖俊徳,疇易近司。
具官王堯臣藝文醇深,器識高正,早推賢級之冠,遂服禁途之遊,訓辭鬯于帝謨,心計羨於邦賦,望乆而愈美,徳邵而益沖,嚮延宥宻之庭,居重安危之倚,而廟算多勝,邉烽靡驚,比進秩于地官,尚同寅於宰路,況智略可以斷國論,經術可以緯皇猷。
往圖厥庸,以底於治。
」 戡樞宻副使制曰:「朕承祖宗丕命,托兆人之上,而永惟置器之難,建文武之機,而必畀同徳之輔,蓋治美則君道尊,任隆則賢業著,今雖更職而處,莫非授能之公。
具官程戡秉徳忱眀,執心夷雅,中則儀臺觀之望,出則穆翰垣之風,亶聞嘉猷,寖楙王體。
自與毗於大政,維永肩於一誠,適縁近黨之嫌,顧非邇謀之便,雖忠力協相以濟,廼懇言綏載以陳,是用易領樞宻之司,加進地官之秩。
噫!君臣之知,朕靡有間,廟堂之論,爾亦不私,毋廢納忠之勤,有嘉慮?之識。
欽服徽命,往經永圖。
」 堯臣自樞宻副使,除參知政事;戡自參知政事,除樞宻副使。
以戡與宰臣文彥博為姻家故也。
堯臣自至和元年七月除樞宻副使,是年閏三月除參知政事,在政府凡七年。
八月,卒。
仁宗嘗欲以堯臣為樞宻使,當制學士胡宿固抑之,乃進吏部侍郎,未幾,卒,上幸其第臨奠,輟視朝,贈尚書左僕射,諡文安《拜罷録》 堯臣将終,有遺表勸仁宗以早擇宗室之賢者為皇嗣,元豐三年,堯臣子&mdash&mdash水部員外郎同老,上言:「至和三年,仁宗不豫,内外寒心者累月,先臣參預朝政,宰相文彥博、富弼等數於上前陳宗社大計,國家根本,天啟先臣之心,知英宗皇帝少嘗養育宮中,遂與彥博、弼等於仁宗前忠心為國,不顧忌諱,求立為嗣,盡忠納説,反覆數四,未許,間又與同列各求罷免避位,以冀開納,仁宗感悟,遂許立英宗為嗣。
」神宗以問彥博,與同老合,神宗嘉之,乃加贈堯臣太師,改諡曰文忠,以同老為秘閣修理《事畧》 八月癸亥,狄青罷樞宻使授依前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國軍節度使、判陳州 制曰:「股肱之良,是惟同體,中外之寄,蓋以均勞,非有大勛,曷膺異數。
具官狄青忠純異禀,英鋭挺生,奮武力以絶倫,藴沉機而邁衆,向以夏廷叛渙,海嶠繹騷,既成盪冦之勞,亟舉懋功之賞,自參兵柄,旋總機庭,薦更華籥之隆,居稔勝籌之助,是用聨輝衮路,殿守輔藩,併加食采之田,别賜表功之號。
於戱!禦侮者元戎之任,論道者三公之司,并而授之,榮且至矣。
勉推忠藎,永享崇髙。
」 青自皇祐四年六月除樞宻副使,五年五月除樞宻使,至是年八月罷,在樞府凡四年。
青以軍功起行伍,居大位,而士卒多屬目,青頗有自得色,樞宻副使王堯臣與青言:「古将帥起?賤而富貴不能保首領者,可以為鍳戒。
」青稍沮喪。
青奮自軍伍,多戰功,軍中服其威名,在西府四年,京城小民聞青驟貴,相與推說誦詠其材武,青毎出入,輒聚觀之,至壅路不得行,上自正月不豫,青益為都人所指目,諸軍訛言籍籍,又青家犬生角,數有光怪,翰林學士歐陽修言武臣掌機宻而得軍情,不惟於國不便,鮮不為身害,請出之外藩,以保其終始。
及京師大水,青避水徙家于相國寺,行坐殿上,都下喧然,執政聞之始懼,以熟狀出青判陳州。
嘉祐二年,陳州言?國軍節度使、同平章事狄青卒,年五十,贈中書令,諡武襄。
青為人謹宻寡言,其計慮必審中機?而後發,師行先正部伍,眀賞罰,與士同寒饑勞苦,敵猝犯之,無一士敢後先者,故其出常有功,喜推其功以與将佐。
始,與孫沔破賊,謀一出青,賊已平,經制餘事悉以委沔,退然如不用意者,沔始服其勇,既又服其為人,自以為莫及也。
尹洙以貶死,青悉力賙其家事。
《長編》 神宗熈寧元年五月,遣入内押班張若水齎中牢,祭故?國軍節度使、同平章事狄青,上親自為文,先是,青子&mdash&mdash閤門使諮,奏事延和殿,上問諮:「卿父青征南,嘗有遺書存乎?宜悉以聞。
」諮上《平蠻記》及《歸仁鋪戰陣》二圖,上以青出身行伍,而名動華夷,深沉有智畧,用于急難,則有成功,以畏謹保全始終,慨然思之,取青畫像入觀禁中,因即青家緻祭,其文乃禦史中丞滕甫代作也。
同上 同日,韓琦樞宻使自三司使遷,檢校少傅、行工部尚書除 制曰:「惟幾成務,聖人所以體至神,以爵舉賢,羣士所以濟大業。
矧夫樞筦之任,均於廊廟之謀,必詢僉言,審用才傑,廼揚顯號,以示至公。
具官韓琦器識精深,機神爽邁,早繇俊造之選,擢升髙妙之科,列於争臣,置諸禁掖,不汲汲於榮寵,能謇謇於誠心,向以羗人弗賔,西疆謀帥,往?諸将,以寧一方,入經帷幄之猷,出領翰垣之寄,嵗月洊易,事勞居多,宜輟司于計文,且來尊於宻命,優以視秩,崇以褒功,加地益封,並隆彛數。
於戱!萬機論政,實圖朝夕之咨;右府本兵,猶重安危之計。
毗予治者,維爾力之。
」 初,琦以争永洛城事,朝廷卒城永洛,故罷琦以資政殿學士、知揚州,徙鄆、鎮、定三州,琦修眀軍政,教習士卒,由是定兵冠河朔。
遷禮部侍郎、觀文殿學士,拜武康軍節度使、知相州,入為工部尚書、三司使,除樞宻使。
十一月辛巳,王徳用罷樞宻使授依前檢校太師、同平章事,充景靈宮使、忠武軍節度使 制曰:「事君之節,在宣力以盡誠;任賢之宜,必均勞而從欲。
其有乆參宻議,固辭劇權,錫以徽章,遂其美志。
具官王徳用名聞殊域,望重本朝,襲世徳之善祥,賦戎昭之義勇,踐揚巨屏,左右神樞,頃嘗觧組而辭榮,亦以安車而佚老,適茲圖任,入賛機?,復移疾以抗章,願避煩而上印,洊加敦諭,確執撝沖,重念耆英,實勞國事,宜更近鎮,顓治靈宮,併茲多邑之封,仍賜褒功之號。
於戱!進退合禮,蓋得君子之宜;安靜延年,茲極仁者之樂。
故茲寵渥,宜爾夀臧。
」 徳用自至和元年四月除樞宻使,是年十一月罷,再入樞府踰二年。
初,封祁國公,後封冀國公,徙封魯國公。
時仁宗以富弼為宰相,是嵗契丹使者來,徳用與之射,使者曰:「天子以公典樞宻,而用富公為相,得人矣。
」仁宗聞之,賜徳用弓一、矢五十。
初,徳用以太子太師緻仕,復起為河陽三城節度使、同平章事、判鄭州,遂召拜樞宻使,是年復請老,為景靈宮使,徙忠武節度使《事畧》 同日,賈昌朝樞宻使自京南東道節度使、檢校太師兼侍中、判大名府兼北京留守司、許國公授,依前官充樞宻使、襄州觀察使 制曰:「授執政之司者,惟圖於舊徳;筦本兵之任者,惟濟於嘉謀。
乃旌素勞,庸告羣位。
具官賈昌朝學適今古,識際天人,以道化輔邦常,以經術為己任,階符之煥,嘗正台司,宮鑰之嚴,乆煩留事。
屬前箸之虛席,宜介圭之奉朝,改鎮襄陽,兼榮常伯,褒功賦戶,式示嘉休。
於戱!王事至?,自運神樞之化,兵家尚宻,宜深禁幄之思。
益懋逺猷,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