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英宗皇帝
關燈
小
中
大
嘉祐八年癸夘
五月戊午,富弼拜樞相弼既除?,授樞宻使、檢校太師、行禮部尚書、同平章事
制曰:「兵布於天下而至衆,故統之有本;元謀出於堂上而無窮,故資之於眀哲。
是以基於靜宻,式暢逺猷,始乎幾?,能成大務,若時畀付,茲謂劇艱。
具官富弼文武相資,剛柔並適,誠貫金石,材隆棟梁。
往在先朝,嘗為上宰,至言無隱,精慮有開。
方國計之是毗,以親?而遽去,況夫西漢而下,距唐以還,訖於本朝,凡厥公相,率就起復,以為權宜,而卿固執禮經,懇辭恩詔,三年始事,四海具瞻,再炳台符之文,兼崇樞極之任,重陪多賦,庸示褒章。
於戱!天命甚難,神器至重,始從纉紹,正頼經綸,幸元老之聿來,偕衆賢而同濟。
庶幾涼徳,罔累慶圖。
」 英宗自嘉祐七年立為皇子,八年三月辛未即帝位,丙子皇帝不豫,己夘詔請皇太後權同處分軍國事,五月弼拜樞宻使、同平章事。
治平元年五月,皇太後歸政。
嘉祐初,韓琦與富弼同相,或中書有疑事,往往私與樞宻院謀之,自弼使樞宻,非得?令兩府合議者,琦未嘗詢于弼也,弼頗不懌,及太後還政,遽撤東殿簾帷,弼大驚,謂人曰:「}-弼備位輔佐,他事固不敢預聞,此事韓公獨不能共之耶?」或以咎琦,琦曰:「此事當如出太後意,安可顯言於衆?」弼自是怨琦益深。
《長編》 太後還政,弼遷戶部尚書,以不預定?,懇辭。
治平元年甲辰 閏五月戊辰,宰相韓琦加尚書右僕射自門下侍郎兼兵部尚書、同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魏國公除 制曰:「無徳不報者,古人之甚重;有功而賞者,當國之所先。
況予輔弼之良,嘗任社稷之寄,豈無異數,於昭大猷。
具官韓琦天資惇純,世濟英敏,擢自先帝,付予沖人,藩邸側?,首與建儲之議,宮車出駕,復為定?之忠,尋屬過哀之所傷,在於幾務而鹹廢[1],乃能厲一徳以無懈,底庶工之允修,逮茲平康,實用嘉歎。
進升右相,兼領東臺,重啟多封,益陪真賦。
於戱!《書》美伊尹,勲格於天;史稱霍光,義形於主。
今朕所得,宜無媿焉。
」 二年,知制誥祖無擇言:「中書省不當在東,乞與門下省對移,且門下、中書與尚書,號三省,其長官皆宰相之任,莫有髙焉者也。
今乃左省在西,右省在東,此不可不易也。
唐龍朔中,嘗改左右省為東西臺,此又眀不可不易也。
」從之。
《長編》附見 四年正月,神宗即位,除守司空兼侍中。
十二月戊子,吳奎罷樞宻副使以父憂罷 奎自嘉祐七年三月除樞宻副使,累遷禮部侍郎,是年十二月以父憂去位,在樞府凡三年,眀年起復,仍召奎子大理評事,見於延和殿,面諭齎詔賜奎,而奎固辭,從之。
是月丙午,王疇樞宻副使自翰林學士、禮部侍郎除 疇,字景彛,同知樞宻院事鬷之子也。
上嘗謂輔臣曰:「疇善文章。
」歐陽修曰:「其人亦勁正,但不為赫赫之名爾。
」一日,晩,上禦小殿,召疇草詔,因從容談中外事,語移時,上喜曰:「卿清直好學,朕知之乆矣,非今日也。
」不數日,遂有是命,疇辭不敢拜,上遣内侍趣疇入,禦延和殿以俟之,日已晚,須疇入乃歸,知制誥錢公輔封還詞頭,言:「疇資輕望淺,在?素餐,不可大用。
」又頗薦近臣可為輔弼者,上以初政除兩府,而公輔沮格制命不行,責授滁州團練副使,知諫院呂誨言:「公輔責降太重,士論紛紜。
」呂公著亦上?乞寢公輔責命,不報。
《長編》 治平初,王景彛自禦史中丞除樞宻副使,錢公輔為知制誥,繳還詞頭,時英宗初即位,韓公當國,以為始除大臣,而下不奉詔,恐主威不立,乃特責滁州團練副使,議者以
是以基於靜宻,式暢逺猷,始乎幾?,能成大務,若時畀付,茲謂劇艱。
具官富弼文武相資,剛柔並適,誠貫金石,材隆棟梁。
往在先朝,嘗為上宰,至言無隱,精慮有開。
方國計之是毗,以親?而遽去,況夫西漢而下,距唐以還,訖於本朝,凡厥公相,率就起復,以為權宜,而卿固執禮經,懇辭恩詔,三年始事,四海具瞻,再炳台符之文,兼崇樞極之任,重陪多賦,庸示褒章。
於戱!天命甚難,神器至重,始從纉紹,正頼經綸,幸元老之聿來,偕衆賢而同濟。
庶幾涼徳,罔累慶圖。
」 英宗自嘉祐七年立為皇子,八年三月辛未即帝位,丙子皇帝不豫,己夘詔請皇太後權同處分軍國事,五月弼拜樞宻使、同平章事。
治平元年五月,皇太後歸政。
嘉祐初,韓琦與富弼同相,或中書有疑事,往往私與樞宻院謀之,自弼使樞宻,非得?令兩府合議者,琦未嘗詢于弼也,弼頗不懌,及太後還政,遽撤東殿簾帷,弼大驚,謂人曰:「}-弼備位輔佐,他事固不敢預聞,此事韓公獨不能共之耶?」或以咎琦,琦曰:「此事當如出太後意,安可顯言於衆?」弼自是怨琦益深。
《長編》 太後還政,弼遷戶部尚書,以不預定?,懇辭。
治平元年甲辰 閏五月戊辰,宰相韓琦加尚書右僕射自門下侍郎兼兵部尚書、同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魏國公除 制曰:「無徳不報者,古人之甚重;有功而賞者,當國之所先。
況予輔弼之良,嘗任社稷之寄,豈無異數,於昭大猷。
具官韓琦天資惇純,世濟英敏,擢自先帝,付予沖人,藩邸側?,首與建儲之議,宮車出駕,復為定?之忠,尋屬過哀之所傷,在於幾務而鹹廢[1],乃能厲一徳以無懈,底庶工之允修,逮茲平康,實用嘉歎。
進升右相,兼領東臺,重啟多封,益陪真賦。
於戱!《書》美伊尹,勲格於天;史稱霍光,義形於主。
今朕所得,宜無媿焉。
」 二年,知制誥祖無擇言:「中書省不當在東,乞與門下省對移,且門下、中書與尚書,號三省,其長官皆宰相之任,莫有髙焉者也。
今乃左省在西,右省在東,此不可不易也。
唐龍朔中,嘗改左右省為東西臺,此又眀不可不易也。
」從之。
《長編》附見 四年正月,神宗即位,除守司空兼侍中。
十二月戊子,吳奎罷樞宻副使以父憂罷 奎自嘉祐七年三月除樞宻副使,累遷禮部侍郎,是年十二月以父憂去位,在樞府凡三年,眀年起復,仍召奎子大理評事,見於延和殿,面諭齎詔賜奎,而奎固辭,從之。
是月丙午,王疇樞宻副使自翰林學士、禮部侍郎除 疇,字景彛,同知樞宻院事鬷之子也。
上嘗謂輔臣曰:「疇善文章。
」歐陽修曰:「其人亦勁正,但不為赫赫之名爾。
」一日,晩,上禦小殿,召疇草詔,因從容談中外事,語移時,上喜曰:「卿清直好學,朕知之乆矣,非今日也。
」不數日,遂有是命,疇辭不敢拜,上遣内侍趣疇入,禦延和殿以俟之,日已晚,須疇入乃歸,知制誥錢公輔封還詞頭,言:「疇資輕望淺,在?素餐,不可大用。
」又頗薦近臣可為輔弼者,上以初政除兩府,而公輔沮格制命不行,責授滁州團練副使,知諫院呂誨言:「公輔責降太重,士論紛紜。
」呂公著亦上?乞寢公輔責命,不報。
《長編》 治平初,王景彛自禦史中丞除樞宻副使,錢公輔為知制誥,繳還詞頭,時英宗初即位,韓公當國,以為始除大臣,而下不奉詔,恐主威不立,乃特責滁州團練副使,議者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