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仁宗皇帝 上

關燈
輔言,罷知樞密院,而河東轉運使王?又言德用嘗令府州折繼宣市馬,至是,德用以馬與劵來上,乃市於商人,然猶用言者而再貶之。

    是歲德用自武寧節度使,降為右千牛衞上將軍知隨州,仍特置判官一貟,家人皆皇恐,而德用舉止言色如平時,但不接賔客而已。

    同上 康定元年,徙知隨州、右千牛衞上將軍王德用,知曹州。

    道過許州,梅詢謂德用曰:「道輔,害公者,今死矣。

    」德用曰:「孔中丞以其職言,豈害德用者。

    朝廷亡忠臣,可惜也。

    」 同日,夏守贇同知樞密院事。

     守贇,幷州榆次人。

    自鎮海軍節度使除,班陳執中上,李若谷下。

    守贇時為真定府部署,召用之。

     十一月丁酉,盛度罷知樞密院事。

    自武寧軍節度使罷為尚書右丞知揚州 程琳罷叅知政事。

    自尚書左丞罷為光祿卿知潁州 度自景祐二年二月除叅知政事,四年四月除知樞密院事,是年十一月罷,執政踰四年。

    琳自景祐四年四月除叅知政事,至是同罷,執政踰二年。

     初,張士遜素惡琳,而疾禦史中丞孔道輔不附已,将併逐二人。

    察帝有不恱琳意,即紿道輔:「上頋程公厚,今為小人所誣,宜見上爲辨之。

    」時度乗髙勢以侵占民居,琳嘗尹京邑,以巧譎市第,道輔入對,言琳罪薄不足深治,帝果怒,以道輔朋附大臣,特貶為給事中知鄆州。

    道輔後知士遜賣已,憤而卒,然天下皆以遺直許之。

    《長編》 嘉祐元年,鎮安節度使、同平章事程琳卒。

    琳既歸本鎮,遽卒,贈中書令,諡文簡。

    琳為人敏厲嚴深,長於政事。

    章獻時嘗上《武後臨朝圗》,外人莫知。

    帝後於邇英講讀,謂近臣曰:「琳心行不佳。

    」葢指此也。

    然琳卒蒙大用,出入將相幾二十年,議者謂上性寛厚無宿怨雲。

    同上 壬寅,王鬷知樞密院事。

    自右諫議大夫、叅知政事遷工部侍郎除 同日,宋庠叅知政事自刑部貟外郎、叅知政事遷諫議大夫除 庠,字公序,開封雍丘人。

    舉進士,開封、禮部俱第一。

    與弟祁同時有名,以詩賦為學者所宗,謂之「二宋」。

    初名郊,累遷刑部員外郎、知制誥,上欲以為右諫議大夫、同知樞密院事,中書言,故事,無知制誥為執政者,乃先召入翰林學士,左右知上遇郊厚,行且大任矣。

    學士李淑害其寵,欲以奇中之,因言郊姓名不祥,上以諭郊,因改名庠。

    初諭中書,候兩府闕官,則用宋庠,及王博文卒,中書以庠名進,上乃先用張觀,葢譛者之說已行。

    然帝遇庠厚,卒用之。

    至是,遂拜叅知政事。

    《長編》 故事,無知制誥除執政者,必先除翰林 康定元年庚辰 三年二月改元 二月丙午,夏守贇罷同知樞密院事。

    除宣徽南院使、陜西經畧緣邊招討使 制曰:「宣猷之地,葢倚舊勞之臣;制閫之權,是圗雄俊之帥。

    念保邦之維憲,方講事以治戎,宜峻使名,外恢王略。

    具官夏守贇精剛不撓,沉毅有謀,早?先朝,寢聮禁籍,入則董材官之旅,以衞殿廬,出則建上將之牙,以臨方社。

    自擢陪於密務,彌進厲於深忠,屬興外攘之虞,日奏邊烽之急,再思平殄,須賴鎮安。

    肅改秩於内徽,易褒功之美號。

    往臨闗輔,式遏冦戎。

    於戲!職在樞機,稔聞於碩畫,賜之斧鉞,特仗於専征。

    惟嚴明可以統師,惟威武可以懾敵,欽予訓命,遅乃膚功。

    」 守贇自寶元二年五月除知樞密院事,在樞府不及一年。

    ?西邊用兵,守贇自請討賊,故有是命。

    仍命禦藥張德明等掌禦劒隨之。

    時以内侍王守忠為都鈐轄,知諫院富弼、三司使晏殊,各請罷内臣監兵雲。

     三月戊寅,王鬷罷知樞密院事。

    自工部侍郎罷知河南府兼西京留守 陳執中、張觀並罷同知樞密院事。

    執中自右諫議大夫罷知青州。

    觀自給事中罷知相州 鬷自景祐四年四月除同知樞密院事,五年三月除叅知政事,寶元二年十一月除知樞密院事,是年三月罷,在政府僅三年。

    執中自景祐五年三月除同知樞密院事,是月同罷,在樞府凡二年。

    觀自景祐五年四月除同知樞密院事,是月同罷,在樞府僅二年。

     天聖中,鬷嘗使河北,過真定,見曹瑋,瑋謂曰:「君異日當柄用,願留意邊防。

    」鬷曰:「何以敎之?」瑋曰:「吾聞趙元昊頗傑悍,狀貌異常,他日必為邊患。

    」鬷時莫究所謂。

    比再入樞密院,元昊果叛,帝數問邊計,不能對。

    及劉平、石元孫等敗,議刺鄉兵,久不決,帝不恱,宰臣張士遜言軍旅之事,樞密院當任其咎,於是鬷及執中、觀三人同日罷,鬷乃思瑋言。

    《長編》 同日,晏殊、宋綬並知樞密院事。

    殊自三司使、刑部尚書除。

    綬自資政殿大學士、禮部尚書知河南府除 王貽永同知樞密院事。

    自保寜軍節度使、檢校太傅、駙馬都尉除 詔叅知政事同議邊事,仍書檢,從知樞密院事晏殊之請也。

    詔中書别置?與樞密議邊事,遂置?於樞密院之南,帝初以手詔賜大臣居外者,詢攻守之略,綬在河南,畫十策以獻,于是復召之,與殊及貽永同筦樞密。

    《長編》 貽永,字秀長,宰相王溥之孫。

     五月壬戌,宰相張士遜,拜太傅、鄧國公緻仕。

    自行門下侍郎兼兵部尚書、同平章事授太傅緻仕,進封鄧國公 制曰:「秉鈞當國,進以儀於官師;告老于朝,退以厚於風俗。

    去就以禮,古今所難,宜推髙懷,誕布列位。

    具官張士遜志尚恬約,噐涵沖深,逮事真朝,叅輔朱邸,忠嘉一節,夙夜無渝。

    導命樞庭,謹翊萬微之要,調元宰路,翕宣庶政之和。

    乃懇上於印章,願退休於田裡,載旌茂節,以侈寵光,用正師臣之班,仍恢國土之胙,歲時之會,朔望以朝,恩數便蕃,實出朕意。

    於戲!功成身退,蓋本道家之常,憲老乞言,尚希惇史之益。

    往綏德履,俾介壽祺」 士遜自景祐五年三月拜相,至是年五月罷,凡三入相,僅三年。

     時二邊用兵,詔樞密院自今邊事並與宰相張士遜、章得象叅議之,即不須簽檢。

    國朝舊例以中書制民,樞密主兵,故元昊反,邊奏皆不闗中書,翰林學士丁度,嘗建言:「古之號令必出於一,今二府分兵民之政,若措置乖異,則天下無適從,非國體也。

    請軍旅重務,二府得通議之。

    」知諫院富弼又言:「邊事係國安危,不當專委樞密院而宰相不與。

    乞如國初,令宰相兼樞密使。

    」上叅取其言而降是詔。

    士遜等以詔納上前曰:「恐樞密院謂臣等奪權。

    」弼曰:「此宰相避事爾!非畏奪權也。

    」時西蕃酋領各稱偽將相來降,詔補三班奉職、借職,羈置湖南,弼言:「二人之降,其家已誅夷,當厚賞以勸來者。

    」上命以所言送中書,而宰相初不知也,弼歎曰:「此豈小事而宰相不知耶?」更極論之,士遜乃不敢辭。

    《長編》 時軍興,機務填委,士遜位首相無所補,諫官以為言,士遜不自安,七上章請老,又數面陳,優拜太傅,進封鄧國公緻仕,聽朔望大朝?,綴中書門下班,月給宰臣俸三之一,出入施繖,及與一子五品服。

    士遜乞免朝朔望,從之。

    本朝以宰相得謝者自士遜始時議欲揀輦官為禁軍,於是輦官自訴待漏院,士遜上馬將朝,諠譟益甚,遮道不進,馬驚墜地,士遜乃七上章請老,故優禮之。

    拜罷錄 皇祐元年,太傅緻仕,鄧國公張士遜卒。

    士遜就第十年卒,年八十六,車駕臨奠,翼日,謂輔臣曰:「昨有言,庚戌是朕本命,不宜臨?,朕以師臣之舊,故不避。

    」文彥博曰:「唐太宗辰日哭張公謹,陛下過之逺矣。

    」贈太師、中書令,諡文懿 士遜惡叅知政事程琳多異議,禦史中丞孔道輔不附已,欲併逐之,遂以計去之,仁宗疑其朋黨,琳及道輔俱被黜。

    然士遜為人實厚,亦有過人者,一日,仁宗語士遜曰:「人言範仲淹嘗欲乞廢朕,朕但未見其章疏爾。

    」士遜曰:「陛下既未見其章疏,不可以空言加罪,望陛下訪之。

    」積十數請,仁宗曰:「竟未之見也。

    然為朕言之者多矣。

    」士遜力為辨其不然,仁宗意乃觧。

     同日,呂夷簡右僕射。

    自鎮安軍節度使、檢校太師、同平章事、判天雄軍授右僕射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監脩國史,三入相 制曰:「王者設丞疑之臣,同股肱之體。

    出宣風化,以偃價人之藩;入總機猷,以儀朝宰之位。

    載符枚蔔,誕告明廷。

    具官呂夷簡體涵中和,性尚敦一,噐更大用,勲著一時。

    内外必平,有魏絳之風烈;夙夜匪懈,維山甫之將明。

    國之老臣,世所標凖,是宜解旌纛之權于外,專鼎鼐之職于中。

    榮還右揆之崇,峻兼左輔之重。

    屬我舊德,合于衆謀。

    於戲!代天之工,注意于相,眚祥屢見,則消復之是圗,疆埸未寧,則攻守之是計。

    爾其燮陰陽以導善氣,成威懷以鎮四邊。

    勉而忠勞,紓我宵旰。

    」 六月乙亥,夏守贇同知樞密院事。

    自宣徽南院使、鎮海節度使除 八月戊午罷為天平節度使、判澶州,再入樞府僅兩月。

     初,守贇為招討使,性本庸怯,寡方畧,不為士卒所附,尋詔駐軍河中府,居數月,又徙屯鄜州,乃以其子隨為陜西緣邊招討使,復授守贇同知樞密院。

    隨既道卒,守贇遂請罷去。

    拜罷錄 初,直集賢院富弼言:「守贇庸人,平時猶不能用,況艱難之際,可為樞密乎?用之,為天下笑。

    」侍禦史趙及等亦言守贇經畧西事無功,不可復處樞府,踰七旬而罷,尋卒,贈太尉,諡忠僖。

     八月戊申,杜衍同知樞密院事。

    自龍圖直學士、刑部侍郎、權知開封府除 衍,字世昌,越州?稽人。

     九月戊午,李若谷罷叅知政事。

    為資政殿大學士、吏部侍郎、提舉?靈觀事 宮觀置提舉自李若谷始 若谷自景祐五年三月除叅知政事,是年九月罷,執政踰二年。

    若谷以耳疾,累章辭位,故有是命。

    明年,告老,以太子少傅緻仕。

    卒,年八十,贈太子太傅,諡康靖。

     同日,宋綬、晁宗慤並叅知政事。

    綬自知樞密院事遷兵部尚書除。

    宗慤自起復,翰林學士兼龍圗閣學士、左司郎中、知制誥遷右諫議大夫除 綬既拜叅政,病不視事,遂卒,仁宗幸其第臨奠,輟視朝,贈司徒兼侍中,諡宣獻。

    綬自康定元年三月除知樞密院事,是年九月除叅知政事,十二月卒,再執政不及一年。

    綬性孝謹清介,博通經史百家之書,為一時所尚,朝廷有大議論,多所裁定,楊億嘗稱其文「沉壯淳麗,尤善鋪賦,吾不及也」。

    《長編》 宗慤,字世良,澶州清豐人。

    翰林學士承?迥之子也。

     同日,鄭戬同知樞密院事。

    自起居舍人、權三司使遷右諫議大夫除 戬,字天休,蘇州吳縣人。

     戊辰,晏殊樞密院使。

    自知樞密院事遷檢校太傅依前行刑部尚書除 王貽永、杜衍、鄭戬並樞密副使。

    貽永自同知樞密院事、駙馬都尉除。

    衍自刑部侍郎、同知樞密院事除。

    戩自右諫議大夫、同知樞密院事除 殊除樞密使制曰:「上樞之地,皇武是經,本喉舌之司,為股肱之體。

    顧僉諧於朝論,特寵建於使名。

    乃揆良辰,誕頒明制。

    具官晏殊純誠端固,敏識沉通,詞掞人文之華,道資天爵之富。

    被知先帝,輔學沖人,入賛二司,罄敷邦畫。

    出臨方面,洽著民聲,再持憲綱,更摠利柄。

    乃眷舊臣之望,薦膺右府之資,帷幄賴於嘉謀,搢紳服其全德。

    宜正本兵之府,且昭與國之忠,衍邑加封,併蕃異數。

    於戲!佐時展用,經國須材,匪肩忠瘁之誠,曷濟機?之務。

    往服休命,無忘欽哉。

    」 貽永,慶曆三年三月除宣徽南院使。

     衍,慶曆二年三月為河東宣撫使。

     慶曆元年辛巳 康定二年十一月改元 五月辛未,宋庠罷叅知政事。

    自右諫議大夫守本官出知揚州 鄭戩罷樞密副使。

    自右諫議大夫除資政殿學士知杭州 庠自寶元二年十一月除叅知政事,是年五月罷,執政踰一年。

    戩自康定元年九月除同知樞密院事,尋改除樞密副使,是月同罷,在樞府不及一年。

     先是呂夷簡當國,同列不敢預事,唯詔書紙尾而已。

    獨庠數與爭論,夷簡不恱,上顧庠頗厚,夷簡忌之,求所以傾庠未得。

    及範仲淹擅通書元昊,又焚其報,夷簡從容語庠曰:「人臣無外交,希文何敢如此。

    」庠以夷簡誠深罪仲淹也。

    他日,於上前議其事,庠遽請斬仲淹,樞密副使杜衍力言其不可,庠謂夷簡必助已,而夷簡終無一言,上問夷簡,夷簡徐曰:「杜衍之言是也,止可薄責而已。

    」上從之,庠雖倉皇失措,論者喧然,皆咎庠,然不知實為夷簡所賣。

    於是用朋黨事與戩俱罷。

    時西北數衂,上憂之,欲遣輔臣,戩請行不許。

    《長編》 權三司使葉清臣、權知開封府吳遵路二人雅相厚,而宋庠、鄭戩皆同年進士也,二人並據要地,銳於作事,宰相以為朋黨,請俱出之。

    於是,四人皆與郡,庠知揚州、戩知杭州。

     同日,王舉正叅知政事。

    自翰林學士、兵部郎中、知制誥遷右諫議大夫除 舉正,字伯中,叅政王化基之子也。

    舉正累遷翰林學士,前一夕,吏有報除叅知政事,舉正方燕居齋舍,徐謂吏曰:「傳者必妄;不然,安得漏禁中語。

    」既入謝,上曰:「卿恬於進取,未嘗幹朝廷以私,故不次用卿。

    」又顧謂王舉正曰:「卿世為叅知政事,可謂榮矣。

    」《長編》 同日,任中師、任布並樞密副使。

    中師自樞密直學士、右諫議大夫知益州召遷給事中除。

    布自龍圗閣直學士、給事中知河南府除 中師,字祖聖,叅知政事中立之弟。

    布,字應之,河南人,後唐宰相圜四世孫。

     先是布數上書論事,帝欲用之,呂夷簡薦中師才不在布下,遂俱擢任。

    或曰中師罷廣,嘗納賂於夷簡,於是樞密副使闕,上謂夷簡曰:「用諫議大夫任姓者。

    」葢指布也,夷簡遽進中師名,上徐曰:「今在西川。

    」夷簡因言中師可用,仍併用兩人。

    《長編》 三年七月,中師除河東宣諭使。

     慶曆二年壬午 三月辛酉,晁宗慤罷叅知政事。

    自右諫議大夫授資政殿學士、給事中 宗慤,康定元年除叅知政事,是年三月,從祠南郊,感疾,數求罷,故有是命,執政踰二年。

    未幾而卒,贈工部尚書,諡文莊。

    宗慤性篤厚,凡任子恩皆先其族人。

     七月丙午,任布罷樞密副使。

    自給事中除工部侍郎知河陽 布自慶曆元年五月除樞密副使,至是年七月罷,在樞府一年。

    《拜罷錄》作三月任布在樞密,純約自守,無所補,然數與宰相呂夷簡忤,夷簡惡之,布遂罷去。

     戊午,宰相呂夷簡判樞密院事。

    自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許國公授依前官判樞密院事 章得象兼樞密使。

    自行戶部侍郎、同平章事充集賢殿大學士兼樞密使 樞密使晏殊同平章事。

    自樞密使授檢校太尉依前行刑部尚書、同平章事 夷簡判樞密院事制曰:「王者崇建上宰,統理萬?,以燮調於陰陽,以鎮撫於遐邇。

    近世兵事,一委樞庭,分設攸司,不統公府。

    屬邊烽之尚警,思玅略之協宣,宜委老成,使之兼領。

    具官呂夷簡中庸載德,沉密體和。

    夙以英才,列於政路,諳求賢濟治之要,知尊主馭下之方。

    自正元台,寔釐庶績,今倚睿哲,兼司武經,以專二府之謀,以靖三陲之警,爰田加食,併示徽章。

    於戲!歴考前王,統禦諸夏,或簫勺以清群慝,或幹羽而來逺人,匪狃兵威,務恢王度,維乃碩輔,博通舊文,當有逺圗,以副朕意。

    」 得象兼樞密制曰:「朕祇紹丕圗,勤求至治,永惟上皇之道,爰立輔相之官,鎮撫四邊,宰制羣類,而茲疆場之事,乃專樞宥之司,非通筦於冢卿,曷統一于機務。

    具官章得象懿文華國,深識造神,寛裕表於性情,誠明彰于術業。

    矧夫密勿之地,本總綏於四邊,弼諧之臣,固倚平於萬事。

    宜正使名之重,以符邦棟之隆,實賦爰田,併伸褒異。

    於戲!政有未乂,允資黃髮之謀;知無不為,更勵素絲之節。

    往服休命,勿忘欽哉。

    」 殊拜樞相制曰:「帝王之業,非一士之所成;兵農之方,豈異途而可治。

    故總合二府之制,叅寄群賢之謀,式旌舊臣,以告列位。

    具官晏殊噐懷端裕,業履純深,學探聖人之原,文經天下之化。

    朕昔在藩邸,早聞政幾,嘗延賔友之良,獲親道義之益。

    肆纂宏緒,俾服大僚,顧樞筦之本兵,方帷幄之計事,且慮衆則勢必審,任重則責亦深,宜視秩於上司,特進班於時宰,爰田真食,惟寵之將。

    於戲!邦化未孚,敵情弗譓,阜民經物,既濟以臯?之功,制勝伐謀,又申以良平之畫。

    終佇成績,用恢逺圗。

    」 初,諫院張方平言:「朝廷政令之所出在中書,若樞密院,則古無有也。

    葢起於後唐,權宜之制,而事柄遂與中書均分,軍民為二體,列文武為兩途。

    為政多門,自古所患。

    乞廢樞密院,或重於改作,則請併本院職事于中書,亦足以一政事之本,通賞罰之權。

    」不報。

    《長編》 初,富弼建議宰相兼權樞密使,上曰:「軍國之務當悉歸中書,樞密非古官,然未欲遽廢。

    」故止令中書同議樞密院事。

    及張方平請廢樞密院,上乃追用弼議,特降制命夷簡判院事,而得象兼使,殊同平章事,為使如故。

     初,命宰臣呂夷簡判樞密院事,既宣制,黃霧四塞,風霾終日,朝論甚喧,叅政王舉正言:「二府體均,判名太重,不可不避也。

    」右正言田況復以為言,夷簡不敢當,改兼樞密使。

    九月,制罷判樞密院,除兼樞密使並同上 殊自康定元年三月除知樞密院事,九月除樞密使,是年七月除同平章事充樞密使,再執政凡三年,至三年三月拜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