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仁宗皇帝 上

關燈
良方正入等,後為給事中、太子賔客。

    冦凖被罪,晦叔即其壻也,落職知汝州,責郢州團練副使。

    後入為禦史中丞。

    是年遂有是除。

     天聖八年庚午 九月己巳,趙稹樞密副使。

    自樞密直學士、刑部侍郎除 稹,字表微,宣州宣城人。

    劉美人家婢出入禁中,大招權利,稹厚結之。

    擢稹為樞密副使,命未出,人馳吿稹,稹問:「東頭?西頭?」葢意在中書,世傳以為笑。

     明道元年壬申 天聖十年十一月始改元明道 二月庚戌,張士遜拜相。

    自定國軍節度使、檢校太傅兼禦史大夫,知許州,召授行刑部尚書、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再拜相 制曰:「國家登用邦傑,緝熙政途。

    出則偃息而為藩,入則從容而論道。

    聿圗舊望,再陟近司。

    具官張士遜直諒兼容,純和秉粹。

    文學資其器用,忠厚本於誠明。

    蚤自宰庭,出臨方面,尋分將鉞,作鎮陪京。

    薦彌歲時,亶有聲績,雖均勞逸之任,靡忘寤寐之懷。

    是用還秩秋卿,叅調鼎鉉。

    特疏多邑之賦,仍加真食之封。

    誕舉徽章,式諧僉論。

    於戲!奉天惟聖,用憲於聰明,代工其人,允歸於燮理。

    勉興盛治,以昌宏圗。

    」 士遜前以天聖六年二月拜相,七年二月罷知江寧府,呂夷簡遂代士遜,居二年朝京師,除定國軍節度使知許州,是年二月復召入相。

    明道元年十一月,上以修内成,加中書侍郎兼兵部尚書。

    二年四月,呂夷簡罷相。

    己未,加門下侍郎、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

     制曰:「代天工者,在乎庶官;總邦治者,繫乎冢宰。

    茍非巖廊宿望,棟幹竒才,何以副區夏之具瞻,荷朝廷之大任。

    我有良弼,僉曰其人,方隆眷注之懷,宜被甄升之命。

    聿申誕告,式協至公。

    具官張士遜明允凝心,粹和毓質。

    懿行循於憲度,嘉言本乎典常。

    朱邸効官,有諒直之益;青宮分職,存輔導之規。

    逮進位於樞庭,復聮榮於相府,罄弼諧之素志,存將順之深忠。

    既而偃息藩垣,撫綏黎庶,大布中和之治,每懷翼戴之誠,因出建於節旄,遂入居於台鉉,益顯和羮之譽,彌彰補衮之能,協賛萬機,見百工之鹹秩,周旋一德,俾庶政之克諧。

    是用登左省之崇資,兼文館之重任,既加采邑,仍錫真封,用是褒嘉,式符毗倚。

    於戲!萬方砥厲,允賴於謨猷;四氣均和,方資於燮理。

    宜循古訓,以佐??躬,俾協大中,無忝休命。

    」 七月乙酉,王曙罷叅知政事。

    資政殿學士、戶部侍郎知陜州 曙自天聖七年八月除叅知政事,至是以疾自請,執政凡二年。

     八月庚子朔,晏殊樞密副使。

    自三司使、兵部侍郎除。

    丙午,改叅知政事 天聖六年,晏殊之出也,上意初不謂然,復欲用之。

    ?李及卒,召殊於南京,命為禦史中丞,仍命班翰林學士上。

    是年遂有此除。

    未幾,改叅知政事。

    十一月,除尚書左丞。

     甲辰,楊崇勲樞密副使。

    自殿前都指揮使、鎮南軍節度使遷定武軍節度使、宣徽南院使除。

    十二月壬寅,拜樞密使 崇勲,其先薊州人。

    父全美,仕太宗為指揮使。

    真宗即位,崇勲累遷至四方館使。

    寇準罷相,入内都知周懷政謀奉真宗為太上皇,??位于仁宗,而復相凖,崇勲吿其事,遂誅懷政。

    仁宗立,遂有是除。

    十二月,除山南東道節度使、樞密使。

     明道二年癸酉 是年三月皇太後崩,仁宗始親政 四月己未,呂夷簡罷相。

    授檢校太傅、同平章事充武勝軍節度使判澶州 制曰:「我國家欽崇寶命,撫育緜區,必求絶俗之才,以副經邦之寄。

    其有久居政府,夙冠台司,著績用以滋多,執謙沖而愈甚,俾遂蕃宣之志,用均勞逸之宜。

    具官呂夷簡道本中和,行存端厚,早負經綸之業,每彰優裕之聲。

    尹正邦畿,繼聞善治,叅禆宰府,屢進忠言。

    逮膺命相之求,彌顯緻君之畧,動遵舊典,靜守常規,山甫保躬,不遺明哲,弱翁行事,罔失便宜。

    歲月逾深,謀猷益著,以至刋修詔令,裁成國書,營繕宸居,弼諧縟禮,事光簡策,名播華戎。

    何寵利之不居,惟恬和之是務,斯用升節旄於近鎮,視帝傅之崇資,併増采邑之封,仍改褒功之號,俾臨巨屏,用示優恩。

    於戲!入輔出藩,盡賢人之美,事進禮退,義協聖典之格言。

    服我徽章,無忘勵翼。

    」 夷簡自天聖七年二月拜相,至是年四月罷,入相凡四年。

     三月甲午,皇太後崩,帝始親攬庶政,裁抑僥倖,中外大恱。

    時夷簡手疏陳八事曰:「正朝綱、塞邪徑、禁賄賂、辨姦壬、絶女謁、踈近習、罷力役、節冗費。

    」其勸帝語甚切。

    帝與夷簡謀以張耆、夏竦等,皆太後所任用,悉罷之,退吿郭後,後曰:「夷簡獨不附太後邪?但多機巧善應變耳。

    」由是併罷夷簡,及宣制,夷簡方押班,聞唱其名,大駭不知其故,而夷簡素厚内侍都知閻文應,因使為中詗,久之,乃知事由皇後雲。

    《長編》 初,王曽為知制誥,一日至中書見宰相王旦,旦謂曽曰:「呂夷簡器識逺大,君其善交之。

    異日當與君對秉鈞軸。

    」及夷簡拜集賢相,時王曽為首相,與夷簡同列,果如王旦之言。

    曽嘗從容與夷簡具道旦語,皆嗟嘆以為不可及。

    夷簡當章獻臨禦,輯睦二宮,卒無閒言。

     同日,張耆罷樞密使。

    自昭德軍節度使、右僕射罷為左僕射、檢校太師兼侍中、?國軍節度使判許州,尋改陳州 夏竦、範雍、趙稹罷樞密副使。

    竦自尚書左丞罷為禮部尚書知?州,尋改穎州。

    雍罷為戶部侍郎知荊南府,尋知揚州,又改陜州。

    稹自吏部侍郎罷為尚書左丞知河中府 陳堯佐、晏殊罷叅知政事。

    堯佐自禮部侍郎罷為戶部侍郎知永興軍。

    殊自尚書左丞罷為禮部尚書知江陵府,尋改亳州 耆自天聖三年十二月除樞密使,至是年四月罷,在樞府凡七年。

    竦自天聖五年正月除樞密副使,七年二月除叅知政事,八月復為樞密副使,至是年四月罷,在政府凡六年。

    雍自天聖六年三月除樞密副使,至是年四月罷,在樞府凡五年。

    稹自天聖八年九月除樞密副使,至是年四月罷,在樞府踰二年。

    堯佐自天聖七年二月除樞密副使,七年八月除叅知政事,至是年四月罷,執政凡四年。

    殊自天聖十年八月除樞密副使,尋改叅知政事,再執政纔數月。

    時章獻太後上僊,仁宗始親萬機,一時輔臣皆以優罷雲。

     同日,李迪再入相。

    自資政殿大學士、判尚書都省依前行工部尚書、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制曰:「舜命?龍,用熙於庶績;周褒申甫,以揉於萬邦。

    惟公論之攸歸,在良臣之是任,分持政柄,共代天工。

    茍非出類之英,曷稱登庸之選。

    具官李迪襟懷平粹,宇量閎深,榮名夙冠於俊賢,蒞事素聞於敏幹,典機衡於相府,頗見深忠,備輔翼於儲宮,允為舊德。

    俄出臨於外郡,繼改領於雄藩,星琯屢遷,聲猷益著,德諧民庶,式昭撫育之功,道濟邦家,宜荷彌綸之寄。

    是用斷自朕志,擢於書林,爰資熙載之能,復正調元之任,不離起部,遂陟台階,加馭貴之榮資,改僊殿之重秩,爰申美號,併示恩章。

    於戲!宰弼之司,治亂是繫,内則燮和庶事,俾協大中,外則鎮撫四方,用禆至化,豈非任重,允謂才難。

    副我倚毗,勉爾寅亮。

    」同日,張士遜進昭文館 迪初以天禧四年七月拜相,至十一月罷,入相纔四月。

    章獻崩,自工部尚書知河陽召為資政殿大學士、判尚書都省,是年四月遂拜集賢相。

     同日,王隨叅知政事。

    自翰林侍讀學士、戶部侍郎除 李諮,樞密副使。

    自樞密直學士、禮部侍郎權三司使事除 隨,字子正,河陽人。

    諮,字仲詢,臨江軍新喻人。

     同日,王德用簽書樞密院事。

    自步軍副都指揮使、福州觀察使遷檢校太保除 德用,字元輔。

    父超,為懷州防禦使,補德用官。

    仁宗即位,積官至步軍副都指揮使、桂福二州觀察使。

    始,太後臨朝,有求内降補軍吏者,德用曰:「補吏,軍政也,敢挾此以幹軍政,不可與。

    」太後固欲與之,卒不奉詔,乃止。

    太後崩,有司請衞士坐甲,德用曰:「故事無為太後?坐甲者。

    」又不奉詔。

    上閱太後閤中,得德用前奏軍吏事,竒之,以為可大用,故擢任樞密。

    德用謝曰:「臣武人,幸得以驅馳自効,賴陛下威靈,待罪行間足矣,且臣不學,不足以當大任。

    」《長編》 十月戊午,張士遜罷相。

    尚書左僕射判河南府兼西京留守 楊崇勲罷樞密使。

    依前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充河陽三城節度使判許州 士遜罷相判河南府制曰:「輔相之官,葢專國柄,蕃宣之寄,以穆民彞。

    惟逸勞之是均,豈出處之為異。

    具官張士遜學貫通變,行篤忠忱,傅羽翼於初潛,契股肱之一德,秉節據正,允蹈忠臣之風,經事造微,能成天下之務。

    寵至而心益戒,望髙而氣愈沖,宜升揆路之華,聽守留都之重。

    於戲!文昌百僚之長,既屬於老成,洛邑四方之中,寔資於保治。

    往綏厥位,以服予恩。

    」 崇勲罷樞密,授使相判許州制曰:「内樞之職,基命是司,為股肱心膂之臣,在左右弼諧之地,納忠宣力,久竭於誠明,作翰均勞,式頒於命數。

    具官楊崇勲忠純夙禀,直亮兼資,克懷經世之才,茂著首公之節,加以該通義府,習練戎經,早遘?於昌辰,亟升榮於顯仕,出分邊任,入總禁兵,洎登將帥之壇,愈重爪牙之寄,貫霜雪而挺操,秉金石以存心,尋居宥密之司,益罄將明之効,既増隆於體貌,復首總于樞機。

    宜推優逸之恩,用全進退之禮,換節旄之重地,兼槐鼎之崇資,載錫美名,仍加多賦,鎮于近輔,允謂報功。

    於戲!保明哲之躬,在始終而無替,眷中外之任,用倚注以攸同。

    勉服寵章,勿忘丕訓。

    」 士遜自明道元年二月拜相,至是年十月罷,復相凡二年。

     先是,天下旱蝗仍見,士遜居首相不能有所發明,上頗復思呂夷簡,及百官詣洪福院上章獻太後諡冊,退而奉慰,士遜乃過崇勲園飲酒,日中不至,羣臣離立以俟,禦史中丞範諷劾奏之,遂與崇勲俱罷,然制詞猶以均勞逸為言也。

    《長編》 是年,士遜罷平章事,除左僕射判河南府,楊崇勲罷樞密使,為河陽三城節度使、同平章事判許州。

    時呂夷簡自武勝軍節度使、同平章事判陳州為門下侍郎兼吏部尚書、平章事。

    遂以士遜為山南東節度使、同平章事判許州,楊崇勲改判陳州。

    初,士遜與崇勲俱入告謝,士遜乃位崇勲下,上問其故,士遜對曰:「臣官僕射,而崇勲為使相。

    」上因以使相授士遜,時士遜已罷政事,翰林學士承?盛度草制,當言新除左僕射,而誤用士遜舊銜,有司奉行制書不復追改,論者非之。

    同上 同日,呂夷簡再入相。

    自勝武軍節度使、檢校太傅、同平章事判陳州授門下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昭文大學士、監修國史 制曰:「王者澄清化元,陶甄庶品,必求茂宰,以付大鈞,其有碩望鎮時,雄才傑世,處阿衡之重任,久藉吿猷。

    殿陪京之巨邦,彌深注意,再陟三階之上,庶符四海之瞻,允葉至公,爰伸誕吿。

    具官呂夷簡道包經濟,學富典彞,秉惠和肅哲之資,藴輔相彌綸之業。

    被遇先聖,亟歴榮途,弼賛沖人,早登柄用。

    自預聞於機政,洎首冠於槐庭,叙臯陶之九功,總魏相之衆職,宣明國體,茂遂物宜。

    荷寵祿而屢辭,蹈謙光而不伐,萬事皆理,實賴胡公之賢,四國于蕃,暫勞申伯之政。

    思儀刑而是渴,在寤寐以寧忘。

    是用特舉徽章,入司魁軸,天官正秩,文館崇資,史職勲名,並還舊貫。

    仍益爰田之賦,載加真食之封,葢示優褒,式彰異數。

    於戲!任能圗舊,既獲於正人,垂衣仰成,行臻於大治。

    繄乃耆德,豈煩訓辭。

    」 夷簡自天聖七年二月拜相,至明道二年四月罷,為相凡四年。

    出為武勝軍節度使、同平章事判陳州,期以半歲召還,是歲,上復思呂夷簡,遂復入相。

    景祐二年二月,除右僕射,十一月,進封申國公。

     同日,王曙樞密使。

    自資政殿學士行吏部侍郎知河南府加檢校太傅充 王德用、蔡齊並樞密副使。

    德用自檢校太保、簽樞密院書事除。

    齊自龍圗閣學士、給事中權三司使除 宋綬叅知政事。

    自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刑部侍郎除 曙樞密使制曰:「王者禦世執契,所以為域中之尊,圗舊任能,所以成天下之務。

    其有英才傑衆,清德服人,早叅論道之司,方重居留之寄,宜申渥典,入總内樞,誕吿治廷,式頒明命。

    具官王曙慮研物表,識造幾先。

    秉金石以存誠,際天人而為學。

    先朝之奬遇斯厚,沖人之眷倚特隆,貳政黃扉,夙彰忠節,作藩外屏,益振風猷。

    既薦易於星霜,固不忘於體貌,是用特推寵數,擢冠樞庭,庶資帷幄之籌,以副股肱之任,錫功臣之美號,視師傅之崇資,仍益戶封,併彰優異。

    於戲!繼萬機之密勿,實賴謨明,罄一德以賛?,勉思報效。

    祇佩丕訓,允升大猷。

    」 曙以景祐元年七月除依前吏部侍郎、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充樞密使,八月薨于位,在樞密踰年。

    車駕臨奠,輟朝,贈太保、中書令,諡文康。

    曙方嚴簡重,有大臣體,雖貴顯常深自抑損雲。

     齊,字子思,萊州膠水人。

    舉進士,冠甲科。

    真宗觀齊舉止端雅,顧輔臣寇準曰:「得人矣。

    」仁宗即位,累遷翰林學士。

    章獻後出金帛修景德寺,命齊為記,内侍羅崇勲主營寺事,使人陰謂齊曰:「趣為記,當叅知政事矣!」齊曰:「此言何為至於我哉!」故遲之,崇勲怒,讒於章獻,遂以龍圗閣直學士知河南府,後除禦史中丞。

    章獻遺誥,以楊太妃為太後,同議軍國事,閤門趣班賀,齊毅然曰:「天子明聖奉太後十餘年,今始躬親萬事,以慰天下之心,豈宜女後相繼稱制,且自古無有。

    」固止不可,太後卒不與政,止稱太後于宮中。

    是年,遂拜樞密副使。

    時魯宗道沮立廟之謀;薛奎爭服冕之議;王晦叔寢修宮之役;蔡齊卻臨朝之謀,真可謂剛毅不回之士也。

    《事畧》 綬,字公垂,隨州平棘人。

    仁宗時,入翰林為學士兼侍讀,加端明殿學士。

    初,章獻稱制既久,仁宗未嘗獨對群臣,綬請令中書、樞密院,非軍國大事及大除拜,皆前殿取?,臣僚亦止前殿對,由是忤章獻意,出知應天府。

    章獻崩,仁宗記其忠,且欲大用之,為宰相張士遜所抑。

    至是士遜罷,遂為叅知政事。

    景祐二年,叅知政事宋綬上所編脩中書總例四百二十九冊,降詔褒諭。

    先是呂夷簡奏令綬為此,既而謂人曰:「自吾有此例,使一庸夫執之,皆可為宰相矣。

    」《長編》 端明殿,後唐初置學士。

    太平興國中,為文明殿學士。

    未幾,殿災重建,改曰文德,遂不復置學士。

    至是又置。

    《事畧》 十一月癸亥朔,薛奎罷叅知政事。

    自禮部侍郎罷為資政殿學士判尚書都省,仍詔班翰林學士承?之上 奎自天聖七年二月除叅知政事,是年十一月罷,執政二年。

     始,章獻崩,二府大臣皆罷去,奎獨留,帝且倚以為相,而奎得喘疾,數辭位,有詔免朝謁,視事如故,又數賜吿還第,久之乃罷。

    《長編》 初,明道二年,章獻謁太廟,欲被天子衮冕,臣下依違不決,奎不可,且曰:「太後必被衮冕見祖宗,不知作男子拜邪?女子拜邪?」乃止。

    及章獻崩,仁宗見群臣,泣曰:「太後疾不能言,而猶數引其衣,若有所屬,何也?」奎遽曰:「其在衮冕也,然服之,何以見先帝乎?」仁宗大悟,卒以後服歛。

    《事畧》 景祐元年,資政殿學士、戶部侍郎薛奎卒,贈兵部尚書,諡簡肅。

    奎在政府,謀議無所迎避,或時不得如志,歸輒歎咤不食,家人笑曰:「何必如是?」奎曰:「吾仰慙古人,俯媿後世爾。

    」尤善知人,範仲淹、龎籍、明鎬自為吏部選人,皆以公輔許之,後卒如其言。

    歐陽脩、王拱辰,皆其女婿也。

    《長編》 景祐元年甲戌 八月庚午,王曽樞相。

    自天平軍節度使,判河南府授刑部尚書依前檢校太師、同平章事充 曽拜樞相制曰:「王者臨禦萬邦,統寧庶政,必資宿艾之德,同底承平之休,仍?剛辰,誕告有位。

    具官王曽禀粹厚之氣,挺方嚴之資,叅護儲宮,蚤繄道德之助,延登宰路,尤寄賞刑之中。

    亶有休庸,載於群論,自均逸於藩輔,寔留想於刑儀。

    益進天官之聮,總謀樞機之務,民瞻攸屬,邦倚是崇。

    於戲!君之股肱,寔重柄臣之寄;天之喉舌,莫如省坐之榮。

    繄乃同寅,庸底于治。

    」 初,王曽罷相,知青州,徙天雄軍,拜彰德軍節度使。

    魏民愛其政,生祠之。

    改鎮天平軍、同平章事、判河南府。

    始,陳堯咨與曽有隙,曽實代堯咨於天雄,政有不便者,徐更之,彌縫不見其迹,及去,堯咨復繼曽後,見府署及什噐,皆堯咨舊規,但完葺無所改,歎曰:「王公宜其為宰相,我度量誠不及也。

    」是年,復召為樞相。

    曽入樞府數月,二年二月再相。

     景祐二年乙亥 二月戊辰,李迪罷相。

    授刑部尚書知亳州 制曰:「朕統臨寰區,審求輔相。

    儻或招於物議,難久處於台司,宜告在廷,俾從罷秩。

    具官李迪蚤逢昌?,式展嘉猷,嘗叅護於儲宮,遂延登於政路。

    而乃姻聮之内,險詐相朋。

    靡先事而正言,頗為臣而有隱。

    豈可更居衮職,以肅朝章。

    且出守於便藩,猶加榮於憲部,仍陪多賦,以禮舊臣。

    於戲!其代天工,當絶近私之蔽;乃心王室,毋懷去位之嫌。

    往而省思,尚克祇服。

    」 迪自明道二年四月再入相,是年二月罷,為相僅二年。

     明道二年,宰相李迪除二人為臺官,張渑為侍禦史、韓瀆為殿中侍禦史,言者謂臺官必由中?,乃祖宗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