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真宗皇帝
關燈
小
中
大
宗使人宻覘之,雲敏中方謝客,門闌悄無一人,真宗笑曰:「向敏中大耐官職。
」二年閏四月,除玉清昭應宮使。
三年十二月,南郊畢,除左僕射、昭文館大學士。
九月戊子,王欽若、陳堯叟並拜樞宻使。
欽若自行吏部尚書知樞宻院事、修國史,堯叟自行戸部尚書知樞宻院事、修國史,並除檢校太傅同平章事充樞宻使 欽若拜樞相制曰:「任摠樞機,事兼軍國,匪勲勞之夙著,洎學術之該通,則何以輔弼皇圖,羽儀近列,眷予茂選,今得其人。
具官王欽若江山萃靈,風雲玄感,藴長才而命世,挺壯節以緻君,峻擢先朝,飛榮景運,叅毗政理,典領事功,知無不為,綽有餘裕,登封之日,先置甚勤,未極疇庸,豈忘注意。
俾登黃閤,特正鴻樞,兼絶席之崇資,増爰田之異數,往踐休寵,懋揚徳聲。
」 堯叟進樞宻使制曰:「宻勿之地,事機頗煩,或兼列於槐庭,用燮和於鼎鉉,,任惟要劇時所式瞻,必有宏才,克膺殊拜。
具官陳堯叟?文?俗,深識造微,冠異等於先朝,展壯猷於當代,治盤錯之務,聿彰幹?,陟嚴近之司,協宣規畫,賛橫汾之吉祀,成奠玉之上儀,夙夜交脩,羣倫胥仰,俾紆相印,就正使名,加帝傅之榮資,進井田之采邑,朂増懿績,用沃僉諧。
」 同日,馬知節樞宻副使。
趙安仁罷叅知政事。
安仁自景徳三年二月除叅知政事,是年九月罷,執政踰五年。
安仁小心畏謹,處事精審,特?意於刑名,内外詔書闗要切者,必歸安仁裁損之。
上嘗與王欽若論方今大臣,孰為長者,欽若欲排安仁,乃譽之曰:「無若趙安仁。
」上曰:「何以言之?」欽若曰:「安仁昔為故相沈義倫所知,至今不忘舊徳,常欲報之。
」上黙然,始有斥安仁意矣。
嘗謂王旦曰:「聞趙安仁在中書,絶不親事。
每奏對亦未嘗有一言,可罷之。
」旦對曰:「安仁頗知大體,居常進擬,皆同列議定方敢取?,臣每見臨時變易於上前者,皆迎合陛下意。
安仁無異議,且有執守。
」上曰:「能如是耶?朕不知也。
卿可諭之,令更宣力。
」退以語安仁,安仁曰:「上誤?擢至此,以不才斥去,宜矣。
使與衆人騁辯取容,安仁不為也。
」旦喜曰:「適保安仁於上前,不誤知人矣。
」及罷政事,仍領玉清宮使依前脩國史《長編》 安仁善議論,好誘掖後進,學士大夫以清徳崇之。
操履純正,寛恕謙和,有所獻納,必焚草藁。
尤練典故,近世衣冠人物制度,悉?記之。
雖至貴顯,簡儉若平素。
卒,贈吏部尚書,諡文定。
同日,丁謂叅知政事。
自鹽鐡使、右諫議大夫權三司使遷戸部侍郎除 謂,字公言,蘇州人。
舉進士,居第四。
初議封禪未決,因謂言遂定,朝廷每有營造,莫不兼領,及奏祥瑞事,皆謂與欽若與焉。
初,翰林學士李宗諤與王旦善,旦欲引宗諤為叅知政事,嘗以告欽若,欽若唯唯,旦曰:「當白上。
」宗諤家貧,祿廩不足以婚嫁,旦前後資借之甚多,欽若知之。
故事,謝叅政日,所賜之物,幾三千緡。
欽若因宻奏宗諤負王旦私錢,不?償,旦欲引宗諤叅知政事,得賜物以償已債,非為國擇賢也。
明日,旦果以宗諤名聞,上變色,不許。
及趙安仁罷,謂時奉詔謁亳州太清宮,猶未還,即命謂代之,葢欽若所薦。
欽若與劉承珪、陳彭年、林特及謂等交通,蹤跡詭異,時人謂之「五鬼」。
八年,禮部尚書張詠臨終奏疏言:「不當造宮闕竭天下之財,傷生民之命,此皆賊臣丁謂,誑惑陛下,乞斬謂頭,置國門以示天下,然後斬詠頭,置丁氏之門以謝謂。
」上亦不為忤並《長編》 大中祥符七年〈甲寅〉 六月乙亥,王欽若、陳堯叟並罷樞宻使。
欽若自行吏部尚書檢校 。
堯叟自行戸部尚書、檢校太尉、同平章事罷為戸部尚書 馬知莭罷樞宻副使。
自檢校太傅、宣徽北院使 欽若罷樞宻使制曰:「鴻樞之任,基命是毗,言念忠賢,久叅翊亮,荷倚毗於中外,罄効誠於夙宵,俾全進退之宜,是曰優隆之命。
具官王欽若風規俊茂,噐識深沖,首賛近司,實傾亮莭,悉心補職,盡瘁當官。
舉封嶽之上儀,嘗資先置;接禮神之嚴蹕,莫匪従行。
歴嵗滋深,服勞斯至,俾冠外庭之秩,仍増采邑之封,式遂飬恬,用符均逸。
膺茲眷奬,無怠欽承。
」 堯叟罷樞宻使制曰:「朕仰膺丕命,思乂庻邦,實賴股肱之臣,早罄訏謨之効均勞念舊,方切於虛懐。
徙職推恩,抑存於令典。
具官陳堯叟識度精明,才能間傑,自升位序,克奉官箴,弼事典以無違,裁物宜而惟允。
洎汾睢之親祭,掌經畫以惟寅。
僉論所歸,乃庸斯茂,屬當久次,宜就安閒,加奉邑之殊榮,處中臺之顯秩。
載申命數,式示朝恩。
當體眷懐,無忘欽翼。
」 欽若自景徳三年二月除知樞宻院事,大中祥符五年九月除平章事樞宻使,至是年六月罷,在樞府八年。
堯叟自鹹平四年三月除同知樞宻院事,景徳元年八月除簽書樞宻院事,三年二月除知樞宻院事,大中祥符五年九月除同平章事樞宻使,至是年六月罷,在樞府凡十三年。
知節自景徳三年二月除簽書樞宻院事,大中祥符五年九月除樞宻副使,至是亦罷,在樞府踰八年。
欽若性傾巧,敢為矯誕,知莭薄其為人,未嘗詭随,遇事敢言,不少自屈。
每廷議,得其不直,輒面斥之。
上嘗以《喜雪詩》賜近臣,而誤用旁韻,王旦欲白之欽若曰:「天子詩豈當以禮部格校之」遂止,欽若退遽宻以聞,已而上諭二府曰:「前所賜詩,微欽若言,為衆笑。
」旦唯唯,知莭斥其姦狀,上亦不罪也。
欽若每奏事,或懐數奏,但出其一二,其餘皆匿之,既退,則以已稱上?行之。
知莭嘗於上前顧欽若曰:「懐中奏何不盡出?」寵顧方深,知莭愈不為之下,争於上前者屢矣。
瀘州都巡檢王懐信等上平蠻之勞,欽若久不決,知莭因面詆其短,争於帝前,及帝趣論賞,欽若乃擅除懐信等官,上怒謂向敏中等:「敢以爵賞之柄髙下為己任,近位如此,朕束手也!」又曰:「欽若等異常不和,事無大小,動輙争競,朕於臣下止可如此爾?其如事君之禮,人所具瞻何!知莭力詆朝列,審刑、審官、兩制、三館、諫官、禦史都無其人,其薄人厚已如此!」於是三人皆罷《長編》 欽若、堯叟各守本官。
未幾,復羣牧之職。
明年,復為樞相。
知莭以檢校太傅、宣徽北院使兼副使,但除防禦使,?出知潞州。
同日,寇準樞相。
自行兵部尚書除檢校太尉兼同平章事充樞宻使 制曰:「樞衡列位,邇天極之崇髙;鼎鼐須才,賛朝經之熙洽。
非勲勞之夙著,洎望實之俱優,允契具瞻,曷嘗虛授。
具官寇準沖和毓粹,端厚存誠,素推讜直之風,謹守莊方之操,奮庸當代,陳力先朝,宻勿近司,叅禆宰政,逮茲纉紹,尤切倚毗,尋緻位於公台,復分憂於屏翰。
一昨順風展禮,清蹕戒塗。
司管鑰以惟 ,緻鳴柝之絶警。
誕彰懿績,休有令聞,適當注意之辰,聿頼登樞之効,宜加甄寵,用委財成。
體予求舊之懐,罄乃弼違之志,往踐厥職,爾其朂哉。
」 準自景徳元年八月與畢士安同拜相,至三年二月罷,尋出知峽州,又知天?軍,入判尚書都省。
六年,真宗幸亳州,以準留守京師,是年,遂有是命。
七月癸卯,王嗣宗、曹利用並樞宻副使。
嗣宗自同州觀察使,利用自内客省使、嘉州防禦使,並除檢校太保 嗣宗,字希亮,汾州人。
利用,字用之,趙州人。
嗣宗舉進士,試藝講武殿,嘗程力以取甲科。
真宗親征契丹,有求和意,時利用為殿前承?,適奏事行在,以利用使于兵間,仍嵗遺銀絹三十萬,成約而還。
至是,自内客省使、嘉州防禦使除,不帶正官,葢用趙普例。
天禧元年二月,恭謝畢,除檢校太保。
大中祥符八年乙卯 四月壬戌,寇準罷樞宻使。
自行兵部尚書依前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充武勝軍莭度等使 制曰:「褒徳顯庸,茲為邦範;出藩入輔,實賴時英。
詢于至公,乃有成命。
具官寇準敏才多識,茂噐不羣,服文雅以馳稱,藴誠明而待物。
匪躬盡瘁,知無不為,履信資忠,行有餘力,而乃徊翔宻勿,登翊隆平,正色當官,百度以之允洽,清規鎮俗,庻邦由是鹹寜。
頃圖掌鑰之勲,且佇為霖之効,再當機要,俄貿嵗時。
試盤錯之至難,罄弼諧之大莭,誕彰懿績,綽茂嘉猷,朕寵待老成,永言勤止,特推異數,茂舉徽章,俾仍金鉉之司,往踐油幢之任,勉為儒將,式鎮翰垣。
」 準自大中祥符七年六月除中書門下平章事充樞宻使,至是年四月罷,在樞府未踰年。
先是,準惡三司使林特姦邪,數與忿争上前,上謂王旦等曰:「準年高,屢更事,朕意其必能改前非,今觀所為,似更甚於疇昔。
」旦等曰:「準好人懐惠,又欲人畏威,皆大臣所當避,而準乃以為己任,此其所短也。
非至仁之主,孰?全之。
」《長編》 準之未為樞宻也,旦嘗得疾未愈,上命肩輿入禁中,見於便殿,問曰:「卿今疾亟,萬一有不諱,使朕以天下付之誰乎?」旦曰:「知臣莫若君,惟明主擇之。
」再三問,不對,上曰:「張詠何如?」又問:「馬亮何如?」不對,上曰:「試以意言之。
」旦強起舉笏曰:「以臣之愚見,莫若寇準。
」上憮然有間,曰:「準性剛褊,更思其次。
」旦曰:「他人,臣所不知也。
」遂辭退。
及準為樞宻使,中書行事闗送樞宻院,礙詔格,準即以聞,上謂旦曰:「中書行事如此,施之四方,奚所則?」旦再拜謝曰:「此實臣等過也。
」中書吏既坐罰,樞宻院吏皇皇告準曰:「中書、樞宻院日有相幹,舊例止令諸房改易,不期奏白而使宰相待罪。
」既而樞宻院有事送中書,礙詔格,吏得之,欣然以呈旦,旦卻送與樞宻院,吏白準,準大慙,翼日,謂旦曰:「王同年大度如此耶!」旦不答。
旦每對上必稱準之才,而準數短之。
一日上謂旦曰:「卿雖談其美,彼專道卿惡。
」旦曰:「理固然,臣在相位久,政事闕失必多,準對陛下無所隐,益見其忠直,此臣所以重準也。
」上由是愈賢之。
及準自知當罷,使人私於旦,求為使相,旦大驚曰:「使相安可求耶?且吾不受私請。
」準恨之,既而上問旦:「準罷,當何官可為?」旦曰:「準年未三十,已蒙先帝擢置二府,且有才望。
若使相令處方面,其風采亦足為朝廷之光也。
」及制出,準入見,流涕曰:「非陛下知臣,何以至是。
」上具道旦所以薦準者,準便愧嘆出,語人曰:「王同年噐識非準所可測也。
」同上 同日,王欽若、陳堯叟並樞相。
欽若自判尚書都省、知通進銀臺司兼門下封駁事依前吏部尚書同平章事充樞宻使。
堯叟依前戶部尚書、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充樞宻使兼羣牧制置使 本朝令:北省侍中不除,有給事中、左右諫議大夫、起居郎、起居舎人、左司諫、右正言、中書門下檢正諸房等官。
舊惟判門下省、直諫院、知銀臺司兼門下封駁為差遣。
今南省有尚書令、左右司、六書、六侍、二十四司員外郎中等官,舊惟判尚書都省、三司使、判官等職,判吏部南曹、流内銓、判祠部、判刑部等職為差遣。
欽若拜樞相制曰:「朕纂承基構,摠覽寰區,思馴緻於治平,式疇咨於輔弼。
粵有良佐,時惟傑才,宜允僉偕,再伸圖任。
具官王欽若英竒間出,純粹挺生,精識敏於蓍龜,廣學該於流俗。
懿文緯國,端操事君,自典機衡,屢移年律。
首謀盛舉,講封岱之縟儀;總覈羣材,助興邦之大略。
乃庸居最,雋望攸歸,一昨解印中樞,均勞?府,進退之際,餘裕且多,夙夜之勤,竭誠匪懈,是用俾調元化,重陟近司,勉竭忠規,往膺休命。
」 堯叟拜樞相制曰:「宻勿之司,事機甚劇,尤圖邦彥,用緻時雍,乃眷良臣,俾復茲任。
具官陳堯叟識略淹該,噐能宏逺,學洞典墳之奧,文兼盤誥之風。
謹以飭躬,乃人倫之龜鑑,敏於従正,實神化之丹青。
自列近司,久傾亮莭,發揮事業,庻績鹹熈,申畫封圻,逺人率服,頃之均逸,葢本優賢,益彰盡瘁之誠,克協疇庸之舉,重委樞軸,仍調鼎彛,往踐厥官,無忘祗恪。
」 欽若與堯叟自祥符五年九月並同平章事充樞宻使,後與堯叟同罷,至是復與堯叟並命。
天禧元年二月,奉天書,合祭天地,羣臣上尊號冊寳,欽若除右僕射,?靈初置使,命叅知政事兼領,於是王曽次當為之,欽若方挾符瑞固恩寵,欲得此,曾因懇辭焉,欽若遂兼?靈觀使。
八年拜相。
七月戊午,王嗣宗罷樞宻副使。
為天平軍莭度使檢校太保 制曰:「裂壤分茅,《易》著建侯之象;整軍經武,《傳》垂謀帥之文。
將求四國之蕃,必協萬夫之望,斷於朕志,聿?命書。
具官王嗣宗象緯儲靈,珪璋禀粹,忠而能力,剛且近仁,有文武之才,居為國噐。
繕天人之學,時謂吏師。
而自出應昌期,逮事列聖,薦更中外,動著聲猷。
頃者擢自廉車,入叅樞務,嘉言罔伏,每盡於良規。
直道自持,益光於輿頌。
是用擇茲良日,付以髙牙,升帝傅之崇名,益井田之多戶。
分憂閫外,制勝幄中。
爾其欽哉,往踐于位。
」 嗣宗自大中祥符七年七月除樞宻副使,至是年七月罷,在樞府踰年。
嗣宗表求外郡,故有是命。
後上章求退,而猶欲領郡,寇準為相,惡之,即以為左屯衛上將軍緻仕。
卒,年七十八,贈侍中,諡景莊。
大中祥符九年丙辰 正月丙辰,張旻樞宻副使。
自侍衛馬軍副都指揮使、威塞軍莭度使檢校太保,遷宣徽北院使除 旻,開封人。
事真宗于潛邸,及即位,以殿前都虞侯従祀東封,是時盛興宮室,人皆争奉符瑞,丁謂、王欽若主其事,無敢議者,旻毅然謂土木之役不足以承天意。
是年正月,遂有是除《事畧》 八月甲申,陳堯叟罷樞相。
自樞宻使行戶部尚書、檢校太尉、同平章事罷為尚書右僕射 制曰:「宥宻之司,是綜於機政;師表之任,首列於臣工。
式奨舊勞,俾申異數。
具官陳堯叟學探閫奧,業茂經綸。
頃以碩才,擢叅機務。
勵直清而率履,蘊識略以研幾。
賛襄大猷,佐佑鴻化。
遄兼宰弼,益重鈞衡。
望實愈隆,謨明是賴。
而志勤夙夜,體爽沖和。
易告踰時,拜章有請,懇辭劇柄,頗見誠心。
特舉徽章,用旌沖挹。
峻端揆之崇列,改褒功之美稱。
申此優賢,遂其飬素。
」 堯叟自大中祥符八年四月同平章事充樞宻使,至是年八月罷,執政踰年。
堯叟久疾,求領外任,上遣閤門使楊崇勲至第撫慰,且詢其意。
堯叟詞志懇確,乃従之。
命其子齎告牒就第賜之。
尋命判河陽,月給實俸,嵗賜公使錢百萬。
堯叟力疾求入辭,肩輿至便殿,詔勿拜,賜坐,又作詩餞其行。
卒,贈侍郎,諡文忠。
堯叟偉貌強力,奏對明辯,多任智數。
久典機密,軍馬之籍,悉能記之。
父省華,終左諫議大夫。
母馮氏,性嚴毅。
弟堯佐,景祐四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堯咨舉進士第一,後以儒臣易武守,仕至武信軍節度。
九月甲辰,丁謂罷叅知政事。
自兵部尚書罷爲檢校太尉兼禦史大夫、平江軍節度使 謂自大中祥符五年九月除叅知政事,至是年九月罷,執政四年。
謂上章請外,即授本鎮旄鉞以寵其行。
尋命謂知昇州,請歸拜墓,許之。
丙午,陳彭年、王曾、張知白並叅知政事。
彭年自翰林學士、工部侍郎、知制誥兼龍圖閣學士遷刑部侍郎仍充?靈觀使;曾自翰林學士、兵部侍郎、知制誥遷左諫議大夫除。
知白諫議大夫、權禦史中丞遷給事中除 彭年,字永年,撫州南城人。
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
知白,字用晦,滄州青池人。
曾、知白、彭年等與王旦同在中書,嘗乗間謂旦曰:「曾等援擢至此,公力也,願有所禆補。
」旦曰:「願聞之。
」曾曰:「每見奏事,其間亦有不經上覧,公但批?行下,恐人言之以為不可。
」旦但遜謝而已。
一日奏對,旦退,曾等俱留,上愕然曰:「何事不與王旦同白?」曾等乃以前說聞于上,上曰:「所行公否?」皆曰:「公。
」上曰:「王旦事朕,多歴年所,朕察之無毫髮私。
自東封後,朕諭小事一面專行,卿等當謹奉之。
」退而謝於旦曰:「上之委遇,非曾等所知也。
」旦曰:「向蒙諭及,不可自言先得上?。
今更賴諸公規益。
」 彭年性敏給強記,尤好儀制沿革,刑名之學。
上多令檢討典故,自大中祥符後,禮典交舉,彭年無不叅預。
或中使手劄臨問,彭年従容應答無所凝滯,皆合上意。
凡典章文法之事,每宻有詢訪。
自升内閣,即以翰墨為己任,不欲領它務。
然李宗諤、楊億皆在朝,及宗諤卒,億病退,則彭年專文翰之任矣。
事務益煩,愈益勤職以固恩寵,形神皆耗,前後禦製歌詩凡六篇,其恩遇如此。
彭年執政凡五月,?天禧大禮,命為天書儀衛副使,齋宿間中風眩,輿至其家卒,真宗震悼,即幸其第,涕泗久之,謂王欽若曰:「彭年善人,何意遽此淪??至於兼才博學,今罕其比。
自在左右,服勞夙夜,憂職太深,未嘗午憇,朕每諭其?息,然賦性勤謹,行之彌篤,不幸而殞,得非命歟?」贈右僕射,諡文僖。
然彭年素姦諂,時號「九尾野狐」。
與王欽若、丁謂、林特等交通詭秘,時論謂之「五鬼」。
在翰林日,嘗詣中書謁宰相,王旦辭不見,翼日復至,自言有事當啟白,旦諭令見向敏中,吏取彭年所?文字示旦,旦瞑目索紙封之,敏中曰:「何不一覧?」旦曰:「不過興建符瑞,圖進取爾。
」始彭年仕未達,為大理寺詳斷官,張齊賢時實當國,一見輒不可,人問其故,齊賢曰:「此人在朝,必亂國政。
」或疑齊賢過甚,後乃服其知人。
並《長編》 同日,任中正樞宻副使。
自樞宻直學士、給事中、權知開封府遷工部侍郎除 中正,字慶之,曹州濟隂人。
天禧元年丁巳 五月戊申、王旦太尉兼侍中。
旦自開府儀同三司守太保兼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充玉清昭應宮使、昭文館大學士、監脩國史拜太尉兼侍中,許五日一赴起居,因入中書。
或遇軍國重事,不限時日,
」二年閏四月,除玉清昭應宮使。
三年十二月,南郊畢,除左僕射、昭文館大學士。
九月戊子,王欽若、陳堯叟並拜樞宻使。
欽若自行吏部尚書知樞宻院事、修國史,堯叟自行戸部尚書知樞宻院事、修國史,並除檢校太傅同平章事充樞宻使 欽若拜樞相制曰:「任摠樞機,事兼軍國,匪勲勞之夙著,洎學術之該通,則何以輔弼皇圖,羽儀近列,眷予茂選,今得其人。
具官王欽若江山萃靈,風雲玄感,藴長才而命世,挺壯節以緻君,峻擢先朝,飛榮景運,叅毗政理,典領事功,知無不為,綽有餘裕,登封之日,先置甚勤,未極疇庸,豈忘注意。
俾登黃閤,特正鴻樞,兼絶席之崇資,増爰田之異數,往踐休寵,懋揚徳聲。
」 堯叟進樞宻使制曰:「宻勿之地,事機頗煩,或兼列於槐庭,用燮和於鼎鉉,,任惟要劇時所式瞻,必有宏才,克膺殊拜。
具官陳堯叟?文?俗,深識造微,冠異等於先朝,展壯猷於當代,治盤錯之務,聿彰幹?,陟嚴近之司,協宣規畫,賛橫汾之吉祀,成奠玉之上儀,夙夜交脩,羣倫胥仰,俾紆相印,就正使名,加帝傅之榮資,進井田之采邑,朂増懿績,用沃僉諧。
」 同日,馬知節樞宻副使。
趙安仁罷叅知政事。
安仁自景徳三年二月除叅知政事,是年九月罷,執政踰五年。
安仁小心畏謹,處事精審,特?意於刑名,内外詔書闗要切者,必歸安仁裁損之。
上嘗與王欽若論方今大臣,孰為長者,欽若欲排安仁,乃譽之曰:「無若趙安仁。
」上曰:「何以言之?」欽若曰:「安仁昔為故相沈義倫所知,至今不忘舊徳,常欲報之。
」上黙然,始有斥安仁意矣。
嘗謂王旦曰:「聞趙安仁在中書,絶不親事。
每奏對亦未嘗有一言,可罷之。
」旦對曰:「安仁頗知大體,居常進擬,皆同列議定方敢取?,臣每見臨時變易於上前者,皆迎合陛下意。
安仁無異議,且有執守。
」上曰:「能如是耶?朕不知也。
卿可諭之,令更宣力。
」退以語安仁,安仁曰:「上誤?擢至此,以不才斥去,宜矣。
使與衆人騁辯取容,安仁不為也。
」旦喜曰:「適保安仁於上前,不誤知人矣。
」及罷政事,仍領玉清宮使依前脩國史《長編》 安仁善議論,好誘掖後進,學士大夫以清徳崇之。
操履純正,寛恕謙和,有所獻納,必焚草藁。
尤練典故,近世衣冠人物制度,悉?記之。
雖至貴顯,簡儉若平素。
卒,贈吏部尚書,諡文定。
同日,丁謂叅知政事。
自鹽鐡使、右諫議大夫權三司使遷戸部侍郎除 謂,字公言,蘇州人。
舉進士,居第四。
初議封禪未決,因謂言遂定,朝廷每有營造,莫不兼領,及奏祥瑞事,皆謂與欽若與焉。
初,翰林學士李宗諤與王旦善,旦欲引宗諤為叅知政事,嘗以告欽若,欽若唯唯,旦曰:「當白上。
」宗諤家貧,祿廩不足以婚嫁,旦前後資借之甚多,欽若知之。
故事,謝叅政日,所賜之物,幾三千緡。
欽若因宻奏宗諤負王旦私錢,不?償,旦欲引宗諤叅知政事,得賜物以償已債,非為國擇賢也。
明日,旦果以宗諤名聞,上變色,不許。
及趙安仁罷,謂時奉詔謁亳州太清宮,猶未還,即命謂代之,葢欽若所薦。
欽若與劉承珪、陳彭年、林特及謂等交通,蹤跡詭異,時人謂之「五鬼」。
八年,禮部尚書張詠臨終奏疏言:「不當造宮闕竭天下之財,傷生民之命,此皆賊臣丁謂,誑惑陛下,乞斬謂頭,置國門以示天下,然後斬詠頭,置丁氏之門以謝謂。
」上亦不為忤並《長編》 大中祥符七年〈甲寅〉 六月乙亥,王欽若、陳堯叟並罷樞宻使。
欽若自行吏部尚書檢校 。
堯叟自行戸部尚書、檢校太尉、同平章事罷為戸部尚書 馬知莭罷樞宻副使。
自檢校太傅、宣徽北院使 欽若罷樞宻使制曰:「鴻樞之任,基命是毗,言念忠賢,久叅翊亮,荷倚毗於中外,罄効誠於夙宵,俾全進退之宜,是曰優隆之命。
具官王欽若風規俊茂,噐識深沖,首賛近司,實傾亮莭,悉心補職,盡瘁當官。
舉封嶽之上儀,嘗資先置;接禮神之嚴蹕,莫匪従行。
歴嵗滋深,服勞斯至,俾冠外庭之秩,仍増采邑之封,式遂飬恬,用符均逸。
膺茲眷奬,無怠欽承。
」 堯叟罷樞宻使制曰:「朕仰膺丕命,思乂庻邦,實賴股肱之臣,早罄訏謨之効均勞念舊,方切於虛懐。
徙職推恩,抑存於令典。
具官陳堯叟識度精明,才能間傑,自升位序,克奉官箴,弼事典以無違,裁物宜而惟允。
洎汾睢之親祭,掌經畫以惟寅。
僉論所歸,乃庸斯茂,屬當久次,宜就安閒,加奉邑之殊榮,處中臺之顯秩。
載申命數,式示朝恩。
當體眷懐,無忘欽翼。
」 欽若自景徳三年二月除知樞宻院事,大中祥符五年九月除平章事樞宻使,至是年六月罷,在樞府八年。
堯叟自鹹平四年三月除同知樞宻院事,景徳元年八月除簽書樞宻院事,三年二月除知樞宻院事,大中祥符五年九月除同平章事樞宻使,至是年六月罷,在樞府凡十三年。
知節自景徳三年二月除簽書樞宻院事,大中祥符五年九月除樞宻副使,至是亦罷,在樞府踰八年。
欽若性傾巧,敢為矯誕,知莭薄其為人,未嘗詭随,遇事敢言,不少自屈。
每廷議,得其不直,輒面斥之。
上嘗以《喜雪詩》賜近臣,而誤用旁韻,王旦欲白之欽若曰:「天子詩豈當以禮部格校之」遂止,欽若退遽宻以聞,已而上諭二府曰:「前所賜詩,微欽若言,為衆笑。
」旦唯唯,知莭斥其姦狀,上亦不罪也。
欽若每奏事,或懐數奏,但出其一二,其餘皆匿之,既退,則以已稱上?行之。
知莭嘗於上前顧欽若曰:「懐中奏何不盡出?」寵顧方深,知莭愈不為之下,争於上前者屢矣。
瀘州都巡檢王懐信等上平蠻之勞,欽若久不決,知莭因面詆其短,争於帝前,及帝趣論賞,欽若乃擅除懐信等官,上怒謂向敏中等:「敢以爵賞之柄髙下為己任,近位如此,朕束手也!」又曰:「欽若等異常不和,事無大小,動輙争競,朕於臣下止可如此爾?其如事君之禮,人所具瞻何!知莭力詆朝列,審刑、審官、兩制、三館、諫官、禦史都無其人,其薄人厚已如此!」於是三人皆罷《長編》 欽若、堯叟各守本官。
未幾,復羣牧之職。
明年,復為樞相。
知莭以檢校太傅、宣徽北院使兼副使,但除防禦使,?出知潞州。
同日,寇準樞相。
自行兵部尚書除檢校太尉兼同平章事充樞宻使 制曰:「樞衡列位,邇天極之崇髙;鼎鼐須才,賛朝經之熙洽。
非勲勞之夙著,洎望實之俱優,允契具瞻,曷嘗虛授。
具官寇準沖和毓粹,端厚存誠,素推讜直之風,謹守莊方之操,奮庸當代,陳力先朝,宻勿近司,叅禆宰政,逮茲纉紹,尤切倚毗,尋緻位於公台,復分憂於屏翰。
一昨順風展禮,清蹕戒塗。
司管鑰以惟 ,緻鳴柝之絶警。
誕彰懿績,休有令聞,適當注意之辰,聿頼登樞之効,宜加甄寵,用委財成。
體予求舊之懐,罄乃弼違之志,往踐厥職,爾其朂哉。
」 準自景徳元年八月與畢士安同拜相,至三年二月罷,尋出知峽州,又知天?軍,入判尚書都省。
六年,真宗幸亳州,以準留守京師,是年,遂有是命。
七月癸卯,王嗣宗、曹利用並樞宻副使。
嗣宗自同州觀察使,利用自内客省使、嘉州防禦使,並除檢校太保 嗣宗,字希亮,汾州人。
利用,字用之,趙州人。
嗣宗舉進士,試藝講武殿,嘗程力以取甲科。
真宗親征契丹,有求和意,時利用為殿前承?,適奏事行在,以利用使于兵間,仍嵗遺銀絹三十萬,成約而還。
至是,自内客省使、嘉州防禦使除,不帶正官,葢用趙普例。
天禧元年二月,恭謝畢,除檢校太保。
大中祥符八年乙卯 四月壬戌,寇準罷樞宻使。
自行兵部尚書依前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充武勝軍莭度等使 制曰:「褒徳顯庸,茲為邦範;出藩入輔,實賴時英。
詢于至公,乃有成命。
具官寇準敏才多識,茂噐不羣,服文雅以馳稱,藴誠明而待物。
匪躬盡瘁,知無不為,履信資忠,行有餘力,而乃徊翔宻勿,登翊隆平,正色當官,百度以之允洽,清規鎮俗,庻邦由是鹹寜。
頃圖掌鑰之勲,且佇為霖之効,再當機要,俄貿嵗時。
試盤錯之至難,罄弼諧之大莭,誕彰懿績,綽茂嘉猷,朕寵待老成,永言勤止,特推異數,茂舉徽章,俾仍金鉉之司,往踐油幢之任,勉為儒將,式鎮翰垣。
」 準自大中祥符七年六月除中書門下平章事充樞宻使,至是年四月罷,在樞府未踰年。
先是,準惡三司使林特姦邪,數與忿争上前,上謂王旦等曰:「準年高,屢更事,朕意其必能改前非,今觀所為,似更甚於疇昔。
」旦等曰:「準好人懐惠,又欲人畏威,皆大臣所當避,而準乃以為己任,此其所短也。
非至仁之主,孰?全之。
」《長編》 準之未為樞宻也,旦嘗得疾未愈,上命肩輿入禁中,見於便殿,問曰:「卿今疾亟,萬一有不諱,使朕以天下付之誰乎?」旦曰:「知臣莫若君,惟明主擇之。
」再三問,不對,上曰:「張詠何如?」又問:「馬亮何如?」不對,上曰:「試以意言之。
」旦強起舉笏曰:「以臣之愚見,莫若寇準。
」上憮然有間,曰:「準性剛褊,更思其次。
」旦曰:「他人,臣所不知也。
」遂辭退。
及準為樞宻使,中書行事闗送樞宻院,礙詔格,準即以聞,上謂旦曰:「中書行事如此,施之四方,奚所則?」旦再拜謝曰:「此實臣等過也。
」中書吏既坐罰,樞宻院吏皇皇告準曰:「中書、樞宻院日有相幹,舊例止令諸房改易,不期奏白而使宰相待罪。
」既而樞宻院有事送中書,礙詔格,吏得之,欣然以呈旦,旦卻送與樞宻院,吏白準,準大慙,翼日,謂旦曰:「王同年大度如此耶!」旦不答。
旦每對上必稱準之才,而準數短之。
一日上謂旦曰:「卿雖談其美,彼專道卿惡。
」旦曰:「理固然,臣在相位久,政事闕失必多,準對陛下無所隐,益見其忠直,此臣所以重準也。
」上由是愈賢之。
及準自知當罷,使人私於旦,求為使相,旦大驚曰:「使相安可求耶?且吾不受私請。
」準恨之,既而上問旦:「準罷,當何官可為?」旦曰:「準年未三十,已蒙先帝擢置二府,且有才望。
若使相令處方面,其風采亦足為朝廷之光也。
」及制出,準入見,流涕曰:「非陛下知臣,何以至是。
」上具道旦所以薦準者,準便愧嘆出,語人曰:「王同年噐識非準所可測也。
」同上 同日,王欽若、陳堯叟並樞相。
欽若自判尚書都省、知通進銀臺司兼門下封駁事依前吏部尚書同平章事充樞宻使。
堯叟依前戶部尚書、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充樞宻使兼羣牧制置使 本朝令:北省侍中不除,有給事中、左右諫議大夫、起居郎、起居舎人、左司諫、右正言、中書門下檢正諸房等官。
舊惟判門下省、直諫院、知銀臺司兼門下封駁為差遣。
今南省有尚書令、左右司、六書、六侍、二十四司員外郎中等官,舊惟判尚書都省、三司使、判官等職,判吏部南曹、流内銓、判祠部、判刑部等職為差遣。
欽若拜樞相制曰:「朕纂承基構,摠覽寰區,思馴緻於治平,式疇咨於輔弼。
粵有良佐,時惟傑才,宜允僉偕,再伸圖任。
具官王欽若英竒間出,純粹挺生,精識敏於蓍龜,廣學該於流俗。
懿文緯國,端操事君,自典機衡,屢移年律。
首謀盛舉,講封岱之縟儀;總覈羣材,助興邦之大略。
乃庸居最,雋望攸歸,一昨解印中樞,均勞?府,進退之際,餘裕且多,夙夜之勤,竭誠匪懈,是用俾調元化,重陟近司,勉竭忠規,往膺休命。
」 堯叟拜樞相制曰:「宻勿之司,事機甚劇,尤圖邦彥,用緻時雍,乃眷良臣,俾復茲任。
具官陳堯叟識略淹該,噐能宏逺,學洞典墳之奧,文兼盤誥之風。
謹以飭躬,乃人倫之龜鑑,敏於従正,實神化之丹青。
自列近司,久傾亮莭,發揮事業,庻績鹹熈,申畫封圻,逺人率服,頃之均逸,葢本優賢,益彰盡瘁之誠,克協疇庸之舉,重委樞軸,仍調鼎彛,往踐厥官,無忘祗恪。
」 欽若與堯叟自祥符五年九月並同平章事充樞宻使,後與堯叟同罷,至是復與堯叟並命。
天禧元年二月,奉天書,合祭天地,羣臣上尊號冊寳,欽若除右僕射,?靈初置使,命叅知政事兼領,於是王曽次當為之,欽若方挾符瑞固恩寵,欲得此,曾因懇辭焉,欽若遂兼?靈觀使。
八年拜相。
七月戊午,王嗣宗罷樞宻副使。
為天平軍莭度使檢校太保 制曰:「裂壤分茅,《易》著建侯之象;整軍經武,《傳》垂謀帥之文。
將求四國之蕃,必協萬夫之望,斷於朕志,聿?命書。
具官王嗣宗象緯儲靈,珪璋禀粹,忠而能力,剛且近仁,有文武之才,居為國噐。
繕天人之學,時謂吏師。
而自出應昌期,逮事列聖,薦更中外,動著聲猷。
頃者擢自廉車,入叅樞務,嘉言罔伏,每盡於良規。
直道自持,益光於輿頌。
是用擇茲良日,付以髙牙,升帝傅之崇名,益井田之多戶。
分憂閫外,制勝幄中。
爾其欽哉,往踐于位。
」 嗣宗自大中祥符七年七月除樞宻副使,至是年七月罷,在樞府踰年。
嗣宗表求外郡,故有是命。
後上章求退,而猶欲領郡,寇準為相,惡之,即以為左屯衛上將軍緻仕。
卒,年七十八,贈侍中,諡景莊。
大中祥符九年丙辰 正月丙辰,張旻樞宻副使。
自侍衛馬軍副都指揮使、威塞軍莭度使檢校太保,遷宣徽北院使除 旻,開封人。
事真宗于潛邸,及即位,以殿前都虞侯従祀東封,是時盛興宮室,人皆争奉符瑞,丁謂、王欽若主其事,無敢議者,旻毅然謂土木之役不足以承天意。
是年正月,遂有是除《事畧》 八月甲申,陳堯叟罷樞相。
自樞宻使行戶部尚書、檢校太尉、同平章事罷為尚書右僕射 制曰:「宥宻之司,是綜於機政;師表之任,首列於臣工。
式奨舊勞,俾申異數。
具官陳堯叟學探閫奧,業茂經綸。
頃以碩才,擢叅機務。
勵直清而率履,蘊識略以研幾。
賛襄大猷,佐佑鴻化。
遄兼宰弼,益重鈞衡。
望實愈隆,謨明是賴。
而志勤夙夜,體爽沖和。
易告踰時,拜章有請,懇辭劇柄,頗見誠心。
特舉徽章,用旌沖挹。
峻端揆之崇列,改褒功之美稱。
申此優賢,遂其飬素。
」 堯叟自大中祥符八年四月同平章事充樞宻使,至是年八月罷,執政踰年。
堯叟久疾,求領外任,上遣閤門使楊崇勲至第撫慰,且詢其意。
堯叟詞志懇確,乃従之。
命其子齎告牒就第賜之。
尋命判河陽,月給實俸,嵗賜公使錢百萬。
堯叟力疾求入辭,肩輿至便殿,詔勿拜,賜坐,又作詩餞其行。
卒,贈侍郎,諡文忠。
堯叟偉貌強力,奏對明辯,多任智數。
久典機密,軍馬之籍,悉能記之。
父省華,終左諫議大夫。
母馮氏,性嚴毅。
弟堯佐,景祐四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堯咨舉進士第一,後以儒臣易武守,仕至武信軍節度。
九月甲辰,丁謂罷叅知政事。
自兵部尚書罷爲檢校太尉兼禦史大夫、平江軍節度使 謂自大中祥符五年九月除叅知政事,至是年九月罷,執政四年。
謂上章請外,即授本鎮旄鉞以寵其行。
尋命謂知昇州,請歸拜墓,許之。
丙午,陳彭年、王曾、張知白並叅知政事。
彭年自翰林學士、工部侍郎、知制誥兼龍圖閣學士遷刑部侍郎仍充?靈觀使;曾自翰林學士、兵部侍郎、知制誥遷左諫議大夫除。
知白諫議大夫、權禦史中丞遷給事中除 彭年,字永年,撫州南城人。
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
知白,字用晦,滄州青池人。
曾、知白、彭年等與王旦同在中書,嘗乗間謂旦曰:「曾等援擢至此,公力也,願有所禆補。
」旦曰:「願聞之。
」曾曰:「每見奏事,其間亦有不經上覧,公但批?行下,恐人言之以為不可。
」旦但遜謝而已。
一日奏對,旦退,曾等俱留,上愕然曰:「何事不與王旦同白?」曾等乃以前說聞于上,上曰:「所行公否?」皆曰:「公。
」上曰:「王旦事朕,多歴年所,朕察之無毫髮私。
自東封後,朕諭小事一面專行,卿等當謹奉之。
」退而謝於旦曰:「上之委遇,非曾等所知也。
」旦曰:「向蒙諭及,不可自言先得上?。
今更賴諸公規益。
」 彭年性敏給強記,尤好儀制沿革,刑名之學。
上多令檢討典故,自大中祥符後,禮典交舉,彭年無不叅預。
或中使手劄臨問,彭年従容應答無所凝滯,皆合上意。
凡典章文法之事,每宻有詢訪。
自升内閣,即以翰墨為己任,不欲領它務。
然李宗諤、楊億皆在朝,及宗諤卒,億病退,則彭年專文翰之任矣。
事務益煩,愈益勤職以固恩寵,形神皆耗,前後禦製歌詩凡六篇,其恩遇如此。
彭年執政凡五月,?天禧大禮,命為天書儀衛副使,齋宿間中風眩,輿至其家卒,真宗震悼,即幸其第,涕泗久之,謂王欽若曰:「彭年善人,何意遽此淪??至於兼才博學,今罕其比。
自在左右,服勞夙夜,憂職太深,未嘗午憇,朕每諭其?息,然賦性勤謹,行之彌篤,不幸而殞,得非命歟?」贈右僕射,諡文僖。
然彭年素姦諂,時號「九尾野狐」。
與王欽若、丁謂、林特等交通詭秘,時論謂之「五鬼」。
在翰林日,嘗詣中書謁宰相,王旦辭不見,翼日復至,自言有事當啟白,旦諭令見向敏中,吏取彭年所?文字示旦,旦瞑目索紙封之,敏中曰:「何不一覧?」旦曰:「不過興建符瑞,圖進取爾。
」始彭年仕未達,為大理寺詳斷官,張齊賢時實當國,一見輒不可,人問其故,齊賢曰:「此人在朝,必亂國政。
」或疑齊賢過甚,後乃服其知人。
並《長編》 同日,任中正樞宻副使。
自樞宻直學士、給事中、權知開封府遷工部侍郎除 中正,字慶之,曹州濟隂人。
天禧元年丁巳 五月戊申、王旦太尉兼侍中。
旦自開府儀同三司守太保兼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充玉清昭應宮使、昭文館大學士、監脩國史拜太尉兼侍中,許五日一赴起居,因入中書。
或遇軍國重事,不限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