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真宗皇帝

關燈
至道三年 四月乙未,李至、李沆並叅知政事 初,李至以太平興國八年十一月除叅知政事,雍熙二年正月以目疾罷,授禮部侍郎。

    李沆以淳化三年除叅知政事,四年罷歸故官,守給事中。

    真宗為皇太子,以至與沆並為賔客。

    是年三月癸巳,真宗即位,四月以李至為工部尚書,李沆為工部侍郎,並叅知政事。

    沆再執政踰年,鹹平元年十月拜相。

     五月壬申,李昌齡罷叅知政事。

    自戶部侍郎責授忠武節度行軍司馬 責昌齡等詔曰:「具官李昌齡擢列台司,預聞國政,恣行請託,深亂朝經,可責授忠武節度行軍司馬。

    」 昌齡自至道二年二月除叅知政事,至是年五月罷,執政踰年。

    昌齡之貶,坐與王繼恩、胡旦謀立楚王元佐故也。

     六月乙巳,錢若水罷同知樞宻院。

    自工部侍郎罷為集賢院學士判院事 秘書省即昭文館、史館、集賢院,謂之三館。

    集賢院有學士、修撰、直院、校理。

    《官制沿革》 若水以至道元年正月同知樞宻院事,是年六月罷,執政二年。

    上即位,若水以母老請解機務,章再上,乃得請。

    告謝便殿,命坐慰勞,入對苑中,従容數刻。

    上問近臣誰可大用者,若水言:「中書舍人王旦,有徳望,宜任大事。

    」上曰:「此固朕心之所屬也。

    」遂以本官判集賢院事。

    卒贈戶部尚書,諡宣靖。

     八月己亥,曹彬樞宻使。

    自鎮海軍節度使、檢校太師兼侍中,依前官充 向敏中、夏侯嶠並樞宻副使。

    敏中自戶部侍郎同知樞宻院事除,嶠自給事中除 嶠,字峻極,濟州人。

     彬除樞宻使制曰:「朕夤恭守位,寤寐求賢,逖懐三代之英,用濟萬幾之務,咨諏舊徳,夾輔皇家。

    具官曹彬歴任三朝,折衝千裡,有功不伐,惟善是師,早自中樞,出臨外閫,奠邦撫俗,嘉績藹然。

    傳召入朝,體貌斯厚,俾登樞近,以弼事功。

    書所謂心膂股肱,茲有望也。

    」 彬自太祖朝初拜樞宻使,太宗嗣位,加中書門下平章事,居職八年,出鎮天平,後以北伐契丹,攻涿州失利,責右驍衛上將軍,至雍熙四年,起彬為武寜軍節度使。

    真宗即位,復平章事,召入為樞宻使兼侍中,罷旄鉞,仍以向敏中、夏侯嶠並為樞宻副使。

    上謂之曰:「宥司要領尤重,必素有名望端亮謹厚處之,乃可鎮靜而責成。

    彬以耆舊冠樞衡之首,敏中及嶠助之,兵機邊要有所望矣。

    」敏中明辨有材略,遇事敏速。

    先是,西北用兵,敏中専主謀議,至於二邊道路斥堠走集之所,莫不周知。

    嶠在藩府最舊,故首加擢用焉。

    令曹彬赴中書禮上,彬請就樞宻院,上以彬位兼將相,特寵異之。

    《長編》 同日,趙鎔罷知樞宻院事。

    自宣徽南院使罷為夀州觀察使 李惟清罷同知樞宻院事。

    自刑部侍郎罷為禦史中丞 國朝待遇大臣終始恩禮,前執政苟不以罪去,有復為三司使者。

    禦史中丞知通進銀臺司者,兼秘書監者。

    《南窗紀談》 鎔自淳化四年十月除同知樞宻院事,至道元年四月知院事,至是年八月罷,在樞府踰二年。

     惟清自至道三年正月除同知樞宻院事,亦以是年罷,在樞府凡八閱月。

    惟清俗吏,在西府無人望,用是罷為禦史中丞,惟清怫欝,乃肆情彈擊。

     鹹平元年戊戌 十月戊子,呂端罷相。

    為太子太保 制曰:「朕以沖眇,獲紹慶基,台宰舊臣,素所尊任,而夙夜盡瘁,腠理愆和,言念勤勞,式申褒禮。

    具官呂端朝之雋老,人所具瞻,茂同寅亮采之勛,罄送往事居之節。

    允繄重徳,共守成規,而體力未康,保頥是切,不欲重煩於機務,庻諧嗇飬於清眀,用解鈞衡,載崇天秩,尚賢叙舊,不其至歟!」 端自至道元年四月拜相,至是年十月罷,相太宗凡二年,相真宗踰年。

     上居憂日,對輔臣於禁中,每見呂端等,必肅然拱揖,不以名呼,端等再拜而請,上曰:「公等顧命元老,朕安敢上比先帝。

    」及禦崇政殿,召端等訪以軍國大事,經久之制,端陳當世急務,皆有條理,上甚嘉納。

    端久被疾,詔免朝謁,累上疏求解。

    至是,得罷,因入謝,上謂端曰:「以卿有假告,不欲煩以政事,庻就頥飬。

    」凡在告三百日,賜祿如故。

    卒,贈司空,諡曰正惠。

     同日,張齊賢、李沆並相。

    齊賢自戶部尚書、知安州召拜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復相。

    沆自戶部侍郎、叅知政事依本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監修國史 齊賢拜相制曰:「王者司牧黎元,誕敷於政典,注意台宰,登翊於化源。

    以爾具官張齊賢早事先朝,歴登二府,藹然碩望,久服大寮。

    肆朕纂承,熟聞風采,爰旌舊徳,俾賛鴻機。

    冠乎政庭,付以樞柄,使予垂拱而治者,茲有望於良弼也。

    」 沆拜相制曰:「朕奉若先憲,思皇政經,疇咨濟治之賢,光輔守成之業,詢於公論,俾正台衡。

    具官李沆挺操塞淵,含章博雅,翊賛先聖,賔?承華,挹其肅哲之風,資予輔導之益,纉戎在始,敷政是毗,堅眀納忠,練逹成務,俾膺爰立,用副具瞻。

    謹憲度而叙九功,乂臣工而安四鄙,勉於補職,副此注懐。

    」 齊賢自淳化二年九月與李昉並相,四年六月罷為尚書左丞,至是自安州召拜復相。

    二年十一月,南郊畢,拜門下侍郎兼兵部尚書。

     沆既拜相,二年十一月,契丹?邊,上幸河北,命沆留守,京師肅然。

    南郊畢,除中書侍郎。

    四年三月,除門下侍郎。

    五年十一月,南郊畢,除右僕射,十二月,以宰臣呂蒙正、李沆各兼門下侍郎。

    舊制,三公、三師、左右僕射平章事並兼兩省侍郎。

    學士宋白、梁周翰草二相制書,匆遽遺忘舊制,既而上問白等,不能對,第請改正,不復?制,止帖麻用印,别書告賜之,故沆初自門下侍郎加僕射,輒去其兼官,葢失之也。

     上之初即位,沆日取四方水旱盜賊奏之。

    叅政王旦以為此細事,不足煩聖聽,沆曰:「人主少年,當使知人間疾苦;不然血氣方剛,不留意聲色犬馬,則土木兵甲禱祠之事作矣。

    吾老不及見此,叅政他日之憂也。

    」沆沒後,真宗朝陵展禮、封山行慶,鉅典盛儀,無所不舉,旦為相,每思沆之言,嘆曰:「文靖,聖人也!」時號「聖相」雲《長編》 時西北用兵,邊奏日聳。

    便殿延訪,或至旰昃,弗皇暇食,旦慨然謂沆曰:「安能坐緻太平,吾人得優?宴息乎?」沆曰:「國家強敵外患,足為警懼。

    異時天下宴然,人臣率職,未必髙拱無事,君奚念哉?」沆在中書,未嘗宻進封章,上嘗詢其故,沆曰:「臣備位宰相,公事當公言之。

    茍背同輩,宻有所啟,此非讒即佞,臣實嫉此事,豈復自為之耶?」上再三嘆賞。

    真宗嘗遣使持手劄問沆,欲以後宮劉氏為貴妃,沆對使者自引燭爇之,附奏曰:「但道臣沆以為不可」其議遂寢。

    上雅敬沆,嘗問治道所宜先,沆曰:「不用浮薄新進之人,此為先。

    」上問其人,沆曰:「如梅詢、曽緻堯等是矣。

    」上深然之,故終沆之世,數人卒不進用,皆得厚重之士,由沆之力也。

    沆自言「居重位實無補萬分,惟四方言利害事者,未嘗一施行,聊以此報國爾。

    朝廷防制,纎悉備具,或狥所請,妄有更張,所傷多矣。

    」沆重厚淳質,對賔客寡言,人有請求,無所辨别,既抑退失望,則多歸咎焉,沆亦不以介意。

    弟維嘗乘間勸沆,稍屈意接納士大夫,沆曰:「吾非不知也。

    然今羣臣皆得升殿言事,無所壅蔽,封章論奏多下有司,吾悉見之矣。

    至於西北大計,朝廷所欲聞者,搢紳中如李宗諤、趙安仁,皆一時英秀,與之談猶不能啟發吾意,餘又何足與之接語乎?勉強酬言,吾不能也。

    」沆不求聲譽,嘗喜讀《論語》,或問之,曰:「為宰相,而《論語》中『節用愛人,使民以時』兩句尚未能行,聖人之言終身誦之可也。

    」 元城先生語錄曰:先生與僕論本朝名相,先生曰:「本朝名相固多矣,然最得大臣體者,惟李沆丞相。

    」僕曰:「何以眀之?」先生曰:「李丞相每謂人曰:『沆在政府,無補報國,惟四方所上利害,一切不行耳。

    』此大似失言,然有深意。

    且祖宗之時,經變多矣,故所立法度極是穩便,如老醫看病極多,故用藥不至孟浪殺人,且其法度不無少害,但其利多耳,後人不知,遂欲輕改,此其害所以紛紛也。

    李丞相每朝謁奏事畢,必以四方水旱盜賊不孝惡逆之事奏聞,上為之變色,慘然不恱,既退,同列以為非,問丞相曰:『吾儕當路,幸天下無事,丞相每奏以不美之事以拂上意,然又皆有司常行不必面奏之事,後幸已之。

    』公不答,數數如此,因謂同列曰:『人主一旦豈可不知憂懼,若不知憂懼,則無所不至矣。

    』惟此兩事最為得體,在漢之時,惟魏丞相能行此兩事,後之為相者,則或不然,好逞私智,喜變祖宗之法度,欺蔽人主,惡言天下之災異。

    喜變法度,則紀綱亂,惡言災異,則人主驕,此大患也。

    」 同日,李至罷叅知政事。

    自工部尚書罷為檢校太傅武勝軍節度使 制曰:「晉軍謀帥,本詩禮以兼資;申伯于宣,仗文武而為憲。

    眷吾舊徳,力賛洪鈞,俾因分閫之雄,式葉建侯之利。

    具官李至風規俊異,器業該詳,頃以夙名,賔于望苑,儀刑斯屬,實望載隆。

    爰疇羽翼之勤,薦領股肱之任,正辭亮節,盡瘁首公,是用裂右地之山河,建元戎之旌纛。

    茂遵曩制,誕布崇恩,期偃息以作藩,庻愷悌而綏福。

    」 至太宗朝執政二年,以目疾求罷,遂為太子賔客。

    真宗即位,復叅大政踰年。

    至以目疾解機務,及授旌鉞,入見懇辭,上曰:「此唐朝故事,廢之久矣,特命振舉,示優賢也。

    」又賜禦製詩寵其行。

     己醜,溫仲舒罷叅知政事。

    自戶部侍郎罷為禮部尚書 夏侯嶠罷樞宻副使。

    自給事中罷為戶部侍郎、翰林侍讀學士 翰林學士自夏侯嶠始 仲舒自至道三年正月除叅知政事,至是年十月罷,執政幾二年,以禮罷去。

    仲舒有應務才,與寇準同進,人謂之溫寇。

    呂蒙正為相,嘗援進仲舒,及用,乃反攻蒙正,君子非之。

    卒,贈左僕射,諡恭肅。

     嶠自至道三年八月除樞宻副使,亦以是年十月罷,在樞府踰年。

    嶠在東宮最久,故率先擢用,至是以疾求罷,除翰林侍讀學士兼秘書監。

    嶠淳謹無過,在近列恩顧甚異。

    景徳元年,卒,贈兵部尚書。

     講讀之職,自唐有之。

    五代以來,時君右武,不暇嚮學,故此職亦廢。

    太宗崇尚儒術,嘗命著作郎呂文仲侍講,寓直禁中,然名秩未崇。

    真宗奉承先志,首置此職,班秩次翰林學士,祿賜如之侍讀,以命嶠及楊徽之,侍講以命邢昺焉。

    《事畧》 同日,向敏中叅知政事。

    自給事中、樞宻副使遷兵部侍郎除 楊礪、宋湜並樞宻副使。

    礪自翰林學士、給事中、知制誥遷工部侍郎除,湜自翰林學士、中書舍人遷給事中除 礪,字汝礪。

    湜,字持正。

    並京兆人。

     敏中自淳化四年十月除同知樞宻院事,至道元年四月除叅知政事,三年八月除樞宻副使,鹹平元年十月復命為叅知政事。

    三年正月,敏中従幸大名,屬宋湜被疾,命兼權同知樞宻院事。

    真宗命重臣撫邊,六月,為河北河南宣撫大使。

    執政僅四年三月,召入拜相。

     礪舉進士第一,真宗為襄王,以礪為記室。

    東宮建,兼右諭徳,及即位,遂召用焉。

    居樞副幾一年,二年八月卒。

    真宗冒雨臨其?,礪居委巷,乗輿不能入,真宗為步進,益嗟悼之,謂宰相曰:「礪介直清苦,方當任用,遽此淪謝,甚可憫也。

    」贈兵部尚書。

     太宗嘗稱宋湜為佳士,以右補闕知制誥,與王化基、李沆並命。

    既除副樞,従真宗幸澶淵,遇疾,真宗許其先歸,賜以衾褥,且曰:「此朕所常禦者,雖故弊,亦足以禦道途之寒也。

    」又遣中使護送之,次澶州卒。

    及真宗再幸河朔,追悼之,加贈刑部尚書,諡忠定。

    湜秀頴有噐識,又善引重後進雲。

     鹹平二年己亥 六月戊午,樞宻使兼侍中曹彬卒。

     彬自至道三年八月復為樞宻使,是年六月卒,居樞府三年。

    彬性仁恕清謹,遜言恭色。

    在朝廷未嘗抗辭忤?,亦未嘗言人過失。

    博覽強記,善談論,被服雅同儒者。

    伐二國,秋毫無所取,位兼將相,未嘗以等威自異。

    彬歸休,閉閤門無雜賔,保功名守法度,近代良將,稱為第一。

    彬被疾,真宗臨視,手和藥賜之,賜白金萬兩,因問以後事,對曰:「臣無事可言。

    臣二子材噐可取,臣若内舉,皆堪為將。

    」真宗問其優劣,對曰:「璨不如瑋。

    」卒年六十九。

    訃聞,上震悼流涕,廢朝五日,親為發哀於後苑。

    贈中書令,諡武恵,追封濟陽郡王。

    璨仕至河陽節度使、同平章事。

    瑋為宣徽北院使、簽書樞宻院事。

    父子俱配食清廟。

    彬與趙普配享太祖廟庭。

    瑋配享仁宗廟庭。

    慈聖光獻皇後,彬第五子尚書虞部員外郎玘之女也。

    第七子琮,仕至馬軍副指揮使,琮孫詩,尚魯鄒國大長公主。

     本朝曹武恵配享太祖,武穆配享仁宗;韓忠獻配享英宗,文定配享徽宗。

    父子配享自昔所無也《揮麈錄》 七月己醜,王顯樞宻使。

    自橫海軍節度使兼禦史大夫依前檢校太尉充 制曰:「朕纘承大寳,臨禦萬邦,常念機務之繁,蒸黎之重,若渉未濟,惕然靡遑,圖任舊人,冀成元化。

    具官王顯忠厚成性,沉?有謀,翊佐先朝,亟居大任,齋壇授鉞,鉅屏臨戎,克樹風聲,布於遐邇。

    俾司宥宻,為朕股肱。

    」 顯自太平興國八年六月拜樞宻使,淳化二年罷,是年復召拜樞宻使。

     鹹平三年庚子 二月癸亥,王顯罷樞宻使。

    自檢校太尉罷為山南東道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顯再入樞府踰半年。

    顯従真宗伐契丹,車駕還京,乃以使相罷之。

    四年五月,顯以定州駐泊都部署兼河北諸州水陸計度都轉運使。

     同日,周瑩、王繼英並知樞宻院事。

    瑩自宣徽北院使遷宣徽南院使除,繼英自客省使遷宣徽北院使除 王旦同知樞宻院事。

    自中書舍人翰林學士除 瑩,瀛州人。

    繼英,開封人。

    旦,字子眀,大名人。

     瑩少給事于晉邸,太宗即位,擢簽書樞宻院事、宣徽院諸房公事。

    諸房自後不復置雲。

     繼英事真宗于藩邸,至是並知樞宻院事。

     旦少好學,父祜噐之。

    嘗手植三槐于庭,曰:「吾之後必有為三公者。

    」真宗即位,旦為翰林學士,嘗奏事下殿,真宗目送之,曰:「與朕治平天下必此人也。

    」是年遂有此除。

    錢若水名?知人,嘗見旦曰:「真宰相噐也。

    」若水為樞宻副使罷,召對苑中,問誰可大用者,若水言旦可大用,真宗曰:「吾固已知之矣。

    」《事畧》 十一月丙申,張齊賢罷相。

    罷歸兵部尚書班 制曰:「昨以陽律肇升,?朝典禮,笙鏞備樂,冠劒在廷。

    不意宰司,忽虧儀範,用眀常憲,誕告具寮。

    具官張齊賢頃忤先帝,亟歸外藩,洎朕纂承,復膺委任,位崇喉舌,職在鈞衡,居三事之崇,享萬鍾之厚,屬當大禮,表率周行,而乃酣醟杯觴,欹傾冠弁,瀆茲朝著,悖我盛儀,合寘典刑,用紏違慢。

    念久更於大用,尚曲示於寛恩,期乃省躬,知予宥過。

    」 齊賢自鹹平元年十月與李沆並相,是年十一月罷,居相位凡二年。

     齊賢與沆共事,情好不葉,自負有緻君之術,每敷奏不直,緻議者以為疎闊。

    日南至,羣臣朝?,齊賢被酒,冠弁欹側,幾顛仆殿上,禦史中丞劾齊賢失儀,齊賢自陳,因寒威飲酒禦之,遂緻酒醉,謝罪,上曰:「卿為大臣,何以率下?朝廷自有典憲,朕不敢私。

    」由是下制,齊賢罷守本官歸班。

    ?令為涇原等州安撫經略使,遷右僕射。

    五年十月丁亥,齊賢自右僕射判永興軍府事,貶太常卿分司西京。

     齊賢貶分司西京制曰:「早階顯重,薦陟公台,位居端揆之崇,任總藩維之劇,官師之重,儀刑式瞻,而乃恱媒氏之甘言,利寡婦之私帑,訟端是搆,物議交喧,宜用小懲,俾循深咎。

    」 先是故相薛居正孫安上不肖,嘗詔毋得貿易其第。

    向敏中違詔貿之,?居正子惟吉嫠婦柴氏,將攜貲産適張齊賢,安上訴其事。

    柴復訴敏中賤質居正故第,又嘗娶已不許,故教安上訴其事,誣告母,且隂庇之。

    真宗既罷敏中,時齊賢已先罷相,自右僕射降為太常卿分司西京,下制責之。

    景徳初,起廢,従東封還,復拜右僕射。

    従祀汾隂,進左僕射。

    請老,除司空緻仕,歸洛得唐裴度午橋庒,有池榭松竹之盛,日與親舊觴詠其間。

    卒,年七十二。

    贈司徒,諡文定。

    齊賢姿儀豐碩,議論慷慨,有緻君大略,趙普嘗薦齊賢於太宗,遂用為相,種放之起,乃齊賢所薦也。

    齊賢四登兩府,九居八座,晚嵗以三公就第,康寕福壽,人罕?比,然不事儀矩,頗好治生。

    再入相,數起大獄,又與寇準相傾,人以此少之。

     鹹平四年辛醜 三月庚寅,呂蒙正、向敏中並相。

    蒙正自行尚書左僕射除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充昭文館大學士,三入相。

    敏中自行兵部侍郎叅知政事除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蒙正拜昭文相制曰:「外撫四邊,内親百姓,壹統類,調隂陽,時惟弼臣,兼縂其職。

    具官呂蒙正綽有文行,冠於羣倫,粵在先朝,已更大用,久勞于外,民具爾瞻,宜復鼎司,再持國論,祗若前憲,毗予一人。

    」 敏中拜集賢制曰:「表正萬邦,宣揚百度,眷是股肱之任,其惟楫礪之求,俯詢僉同,用頒眀命。

    具官向敏中噐宇宏逺,風規淑清,鍳洞化原,績周時務,粵踐鈞衡之任,茂成飪實之和,予嘉乃勲,爰立作相,佐王興化,茲有望焉。

    」 蒙正以端拱元年二月拜相,淳化二年九月罷,四年十一月復入相,至道元年四月罷,判河南府,至是年三月復入相,凡三拜相,在國朝以來,凡三居相位,唯趙普與呂蒙正。

    五年十一月,南郊畢,除守司空兼門下侍郎。

     敏中為河北河南安撫大使,至是召入。

     辛卯,王化基罷叅知政事。

    自兵部尚書罷為工部尚書知揚州 化基自至道三年正月叅知政事,至是年三月罷,在政府凡四年。

    化基在中書,不以任補諸子官,然?訓導,皆有所立,子舉正為叅知政事,舉元為天章閣待制。

    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