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太宗皇帝
關燈
小
中
大
開寶九年十二月改太平興國元年
十月庚申,盧多遜拜相。
自吏部侍郎參知政事,除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制闕。
太宗以十月癸醜日卽位。
庚申,多遜拜相。
太平興國四年十月,除兵部尚書。
同日,楚昭輔樞密使。
自樞密副使除 太平興國三年十一月,以郊祀恩加檢校太尉。
四年十月,以平定太原加檢校太師。
太平興國四年己卯 正月庚寅,石熙載簽書樞密院事。
自樞密直學士除簽書樞密院事 熙載,字凝積,洛陽人。
太宗初領泰寧節度,辟為掌書記。
及卽位,遂擢用焉。
是年除簽書樞密院事。
簽書樞密院,自熙載始。
四月庚戌,除樞密副使。
兵部隸樞密院,承五代之制,有使、副使。
至太宗朝初,命石熙載以樞密直學士簽書樞密院事。
治平中,郭逵以檢校太尉同簽書樞密院事。
《官制沿革》 太平興國六年辛巳 六月甲戌,司空、平章事薛居正卒。
居正自開寶六年九月拜相,至是年六月薨于位。
相太祖三年,相太宗六年。
方入奏事,疾作,輿歸而卒。
年七十。
贈太尉、中書令,諡文惠。
鹹平二年,配享太宗廟廷。
居正操行方正,為相任寬簡、不苛察,士君子以此多之。
九月辛亥,趙普再入相。
自太子太保除守司徒兼侍中、昭文館太學士 制曰:「協比耆德,皇王之大猷。
圖任舊人,邦家之令典。
其有功高締創,望著巖廊。
出領蕃宣,入奉朝請。
輿望所屬,嘉言孔彰。
宜膺作礪之求,再授秉鈞之寄。
具官趙普建邦元輔,命世偉才。
早踐台衡,載更時序。
蕭何畫一之法,著於廟堂。
甘盤舊學之臣,屈在班列。
朕方寤寐良弼,寅亮天工。
詢于元龜,歷選羣後,用煩舊德,弼予眇躬。
外以鎮撫四夷,內以平章百姓。
康濟庶務,常思舟楫之言。
品題羣材,俾適輪轅之用。
佐佑寡昧,臻于治平,毋使丙魏房杜專美於前代也。
」 太宗卽位,以普為太子太保。
普奉朝請累年,盧多遜益毀之,鬱鬱不得志。
上寤,拜司徒守侍中,封粱國公。
廷美廢,多遜南遷,普之力也。
同日,石熙載樞密使。
自刑部侍郎、樞密副使除戶部尚書 制曰:「文昌之設,益重於六官,溫室之任,聿參于萬務。
自非忠謹敦厚,溫恭明允,則何以追武帳之三接,贊鴻樞之百度?職茲宥密,以奉論思。
我之得人,無愧前古。
具官石熙載挺生間氣,符會昌期。
早事初潛,屢進苦口之說;洎參樞近,益勵匪躬之誠。
進思盡忠,言必循理。
補袞無闕,循牆益恭。
朕之使能,人實受賜。
用尊名數,式示倚毗。
俾兼喉舌之司,以重股肱之寄。
往踐樞軸,必也正名,克勵乃誠,同底于道。
」 用文資正官充樞密使,自熙載始也。
十一月癸醜,楚昭輔罷樞密使。
為左驍衛上將軍 昭輔自開寶六年九月除樞密副使,九年十月拜樞密使,至是年十一月罷,在樞府凡十年。
昭輔性勤謹介直,掌樞務,人不可幹以私,然無他材略。
至是以足疾就第,在告數月,始命石熙載代其任。
會郊祀畢,乃有是命。
及卒,贈侍中,謚景襄。
真宗祀亳回,再贈中書令。
太平興國七年壬午 四月甲子,竇偁、郭贄並參知政事。
偁自右正議大夫、樞密直學士,贄自中書舍人並守本官除 正議大夫,本諫議大夫,避太宗舊諱。
國朝給事中、中書舍人、諫議大夫並係兩省官,給事、左諫議隸門下,中書舍人、右諫議隸中書。
《舊典》 柴禹錫樞密副使。
自如京使除宣徽北院使兼 偁,字日彰,薊州漁陽人。
贄,字仲儀,開封人。
禹錫,字元圭,大名人。
偁父周諫議大夫禹鈞,五子曰:儀、儼、侃、偁、僖,皆相繼登科,時人謂之「竇氏五龍」。
偁先與賈琰同在太宗幕府,琰便佞希旨,偁常疾之。
太宗與諸王宴射,琰頗稱贊德美,詞多矯誕,偁叱之。
太宗不樂,因罷宴,遂出偁知涇州。
既大用,太宗謂曰:「汝自揣何以至此?」偁曰:「陛下以藩邸之舊,出於際遇。
」太宗日:「非也,以汝嘗面折賈琰,賞卿之直耳。
」十月卒,詔輟視朝,贈工部尚書。
偁喜同幕丁顥子謂,謂尚幼,偁以女妻之,後果至宰相。
贄自太宗任京尹時得侍讀藩邸,及卽位,遂擢用之。
禹錫亦事太宗于晉邸,太宗以藩府之舊,多訪以外事。
遂告秦王廷美陰事,故寵用之。
八年六月,遷宣徽南院使。
戊辰,盧多遜罷相。
責授兵部尚書 制曰:「調梅作礪,中外之所瞻。
加膝墜淵,古今之攸戒。
矧於輔相之任,必全進退之宜。
具官盧多遜早中科名,亟更臺閣。
久迴翔於近列,嘗際會於先朝。
擢預中書,俾參庶政。
洎予臨禦,首正台衡。
補袞之效蔑聞,由徑之蹤盡露。
節虧忠藎,道有依違。
尚塵廊廟之榮,曷厭搢紳之論。
爰伸念舊,用示匿瑕。
俾領夏官,以奉朝請。
用全始終之義,以彰廣大之恩。
」 多遜自開寶九年十月拜相,至是年四月罷,為相凡八年。
趙普為相,多遜屢短之于上前,普由是罷相。
多遜在相位,普之子及親屬多為所抑。
普既復相,多遜不自安。
普屢諷多遜令引退。
多遜貪權固位,不能自決。
會普廉得多遜與秦王廷美交通事,遂以聞。
多遜坐秦王事,責下禦史,劾其狀得實,詔文武常參官集議之。
太子太保王溥等參議言:「多遜身處台司,心懷顧望,大逆不道,幹紀亂常。
上負國恩,下虧臣節。
請削奪官爵,準律誅斬。
」有旨配崖州,充長流百姓。
多遜削奪官爵配隸崖州制曰:「臣之事君,貳則有辟。
下之謀上,將而必誅。
兵部尚書盧多遜頃自先朝,擢參大政。
洎予臨禦,首正台衡。
職在爕調,任當輔弼。
邦家之務,一以咨之。
朕既倚成,汝合思報。
而乃交結藩邸,窺伺君親,指斥乘輿,謀危社稷。
大逆不道,非所宜言。
因遣近臣,雜治其事。
醜跡共露,具獄已成。
既有司之定刑,俾外廷而集議。
僉以梟夷其族,汗瀦其宮,用正憲章,以合經義。
尚念嘗居重位,久事明廷,特寬盡室之誅,止用投荒之典。
實汝有負,非我無恩。
爾羣臣當體念茲意。
其盧多遜在身官爵及三代封贈、妻子官封,並宜削奪追毀,一家親屬,並配隸崖州,充長流百娃,仍終身禁錮。
縱更大赦,不在量移之限。
其期周以上親屬,並配隸邊遠州郡禁錮。
」 庚辰,沈倫罷左相。
責授工部尚書。
本名義倫,避太宗舊諱 制曰:「具官沈倫頃自諸生,幸逢興運。
亟登廊廟,遂踐鼎司。
閥閱無聞,際會斯極。
洎予臨禦,尤所倚毗。
七年于茲,恩寵備至。
所宜盡心竭慮,知無不為,使內外和平,苛慝不作,此宰相之任也。
昨盧多遜包藏逆節,結構異端。
豈無姦邪之謀,見于舉措之際。
汝則與之同列,積有日時,安然坐觀,曾不先覺,稔其醜跡,上瀆朝經。
離我友于之親,傷我寬仁之德。
貪榮竊位,於汝安乎?雖復謝病引年,拜章上綬,倘更優其爵秩,何以肅於搢紳。
非我無恩,蓋全大體。
六卿之任,位望特隆。
深屈憲章,粗伸警勵。
其子都官郎中繼宗本由父蔭,不宜更在朝行,可落班薄。
」 倫以開寶六年九月拜相,至是年四月罷,相太祖凡四年,相太宗七年。
倫清介,在相位自守而已。
先是倫與盧多遜同列,多遜坐秦王廷美通謀事發,而倫前已病在告,求緻仕,責其坐觀同列,稔其醜跡,乃至於貶。
後請老,復授左僕射緻仕。
卒年七十九,贈侍中,謚恭惠。
太平興國八年癸未 正月戊寅,曹彬罷樞密使。
自侍中罷為天平軍節度使 制曰:「萬機鞅掌,溫室之任斯勤;十乘隱轔,齋壇之寄尤重。
式均勞逸,用示倚毗。
具官曹彬說禮敦詩,體仁利物,臨事克彰於忠謹,接下彌盡於謙恭。
兩朝備罄於腹心,終日不離於帷幄。
折衝千裡,雖藉樽俎之籌;節制百城,宜分旄鉞之任。
輟茲禁中之位,賜以汶上之田。
式勞申伯之蕃宣,毋忘段木之偃息。
」 彬自開寶九年二月除樞密使,至是年正月罷,在樞府凡八年。
酒坊使彌德超驟被委遇,上急變雲:「彬秉政歲久,得士眾心。
」又誣彬有不軌之謀。
太宗頗疑之。
彬不自辨,遂有是命。
趙普嘗薦彬,見太宗,因為辯其誣。
太宗大悟,德超既得罪,而待彬如故。
其後太宗從容謂普,自愧聽斷不明。
普對曰:「陛下知德超有才而任用之,察曹彬無罪而昭雪之。
有勞者進,有罪者誅,此所以彰陛下之明聖也。
」太宗於是釋然,繼封魯國公。
己卯,王顯、彌德超並樞密副使。
顯自東上閤門使遷宣徽南院使兼;德超自酒坊使遷宣徽北院使兼 顯,開封人。
德超,滄州人。
少皆嘗給事太宗於潛邸。
德超既譖曹彬,彬遂罷。
顯與德超為南北院使並兼樞密院副使。
三月庚申,宋琪參知政事。
自右諫議大夫、同判三司遷左諫議大夫除 琪,範陽薊州人。
太宗為開封尹,琪為府推宮,禮遇甚厚。
及卽位,遂擢用之。
七月庚辰,加刑部尚書,班參政李昉上。
執政未幾一年,十一月拜相。
四月丁未,彌德超罷樞密副使。
削官爵流瓊州 制曰:「具官彌德超闒茸常材,鬥筲小器。
朕昔在藩府,嘗齒中涓。
洎入纂於丕圖,亦累遷於近職。
錄其尺寸之效,陞于宥密之司。
而高則疾顛,盈而亟覆。
詬詈同列,指斥朕躬,為臣若斯,於法何逭!朕求治斯切,益急於用人,引咎實深,詎忘於有罪。
禦史閱實,有司定刑,合寘嚴誅,以禦魑魅。
凡爾在位,體茲好生。
其彌德超在身官爵並宜削奪,其一家配隸瓊州禁錮。
」 德超在樞府纔數月。
德超嘗上急變,巧誣曹彬以他事。
太宗疑之,出彬為天平軍節度使。
德超謂事成,期得樞密使,及是失意,居常怏怏。
嘗詬王顯等曰:「我為國家言大事,有安社稷功,但得如綫許大名位。
爾等何人,反在我上?度上無執守,為汝
自吏部侍郎參知政事,除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制闕。
太宗以十月癸醜日卽位。
庚申,多遜拜相。
太平興國四年十月,除兵部尚書。
同日,楚昭輔樞密使。
自樞密副使除 太平興國三年十一月,以郊祀恩加檢校太尉。
四年十月,以平定太原加檢校太師。
太平興國四年己卯 正月庚寅,石熙載簽書樞密院事。
自樞密直學士除簽書樞密院事 熙載,字凝積,洛陽人。
太宗初領泰寧節度,辟為掌書記。
及卽位,遂擢用焉。
是年除簽書樞密院事。
簽書樞密院,自熙載始。
四月庚戌,除樞密副使。
兵部隸樞密院,承五代之制,有使、副使。
至太宗朝初,命石熙載以樞密直學士簽書樞密院事。
治平中,郭逵以檢校太尉同簽書樞密院事。
《官制沿革》 太平興國六年辛巳 六月甲戌,司空、平章事薛居正卒。
居正自開寶六年九月拜相,至是年六月薨于位。
相太祖三年,相太宗六年。
方入奏事,疾作,輿歸而卒。
年七十。
贈太尉、中書令,諡文惠。
鹹平二年,配享太宗廟廷。
居正操行方正,為相任寬簡、不苛察,士君子以此多之。
九月辛亥,趙普再入相。
自太子太保除守司徒兼侍中、昭文館太學士 制曰:「協比耆德,皇王之大猷。
圖任舊人,邦家之令典。
其有功高締創,望著巖廊。
出領蕃宣,入奉朝請。
輿望所屬,嘉言孔彰。
宜膺作礪之求,再授秉鈞之寄。
具官趙普建邦元輔,命世偉才。
早踐台衡,載更時序。
蕭何畫一之法,著於廟堂。
甘盤舊學之臣,屈在班列。
朕方寤寐良弼,寅亮天工。
詢于元龜,歷選羣後,用煩舊德,弼予眇躬。
外以鎮撫四夷,內以平章百姓。
康濟庶務,常思舟楫之言。
品題羣材,俾適輪轅之用。
佐佑寡昧,臻于治平,毋使丙魏房杜專美於前代也。
」 太宗卽位,以普為太子太保。
普奉朝請累年,盧多遜益毀之,鬱鬱不得志。
上寤,拜司徒守侍中,封粱國公。
廷美廢,多遜南遷,普之力也。
同日,石熙載樞密使。
自刑部侍郎、樞密副使除戶部尚書 制曰:「文昌之設,益重於六官,溫室之任,聿參于萬務。
自非忠謹敦厚,溫恭明允,則何以追武帳之三接,贊鴻樞之百度?職茲宥密,以奉論思。
我之得人,無愧前古。
具官石熙載挺生間氣,符會昌期。
早事初潛,屢進苦口之說;洎參樞近,益勵匪躬之誠。
進思盡忠,言必循理。
補袞無闕,循牆益恭。
朕之使能,人實受賜。
用尊名數,式示倚毗。
俾兼喉舌之司,以重股肱之寄。
往踐樞軸,必也正名,克勵乃誠,同底于道。
」 用文資正官充樞密使,自熙載始也。
十一月癸醜,楚昭輔罷樞密使。
為左驍衛上將軍 昭輔自開寶六年九月除樞密副使,九年十月拜樞密使,至是年十一月罷,在樞府凡十年。
昭輔性勤謹介直,掌樞務,人不可幹以私,然無他材略。
至是以足疾就第,在告數月,始命石熙載代其任。
會郊祀畢,乃有是命。
及卒,贈侍中,謚景襄。
真宗祀亳回,再贈中書令。
太平興國七年壬午 四月甲子,竇偁、郭贄並參知政事。
偁自右正議大夫、樞密直學士,贄自中書舍人並守本官除 正議大夫,本諫議大夫,避太宗舊諱。
國朝給事中、中書舍人、諫議大夫並係兩省官,給事、左諫議隸門下,中書舍人、右諫議隸中書。
《舊典》 柴禹錫樞密副使。
自如京使除宣徽北院使兼 偁,字日彰,薊州漁陽人。
贄,字仲儀,開封人。
禹錫,字元圭,大名人。
偁父周諫議大夫禹鈞,五子曰:儀、儼、侃、偁、僖,皆相繼登科,時人謂之「竇氏五龍」。
偁先與賈琰同在太宗幕府,琰便佞希旨,偁常疾之。
太宗與諸王宴射,琰頗稱贊德美,詞多矯誕,偁叱之。
太宗不樂,因罷宴,遂出偁知涇州。
既大用,太宗謂曰:「汝自揣何以至此?」偁曰:「陛下以藩邸之舊,出於際遇。
」太宗日:「非也,以汝嘗面折賈琰,賞卿之直耳。
」十月卒,詔輟視朝,贈工部尚書。
偁喜同幕丁顥子謂,謂尚幼,偁以女妻之,後果至宰相。
贄自太宗任京尹時得侍讀藩邸,及卽位,遂擢用之。
禹錫亦事太宗于晉邸,太宗以藩府之舊,多訪以外事。
遂告秦王廷美陰事,故寵用之。
八年六月,遷宣徽南院使。
戊辰,盧多遜罷相。
責授兵部尚書 制曰:「調梅作礪,中外之所瞻。
加膝墜淵,古今之攸戒。
矧於輔相之任,必全進退之宜。
具官盧多遜早中科名,亟更臺閣。
久迴翔於近列,嘗際會於先朝。
擢預中書,俾參庶政。
洎予臨禦,首正台衡。
補袞之效蔑聞,由徑之蹤盡露。
節虧忠藎,道有依違。
尚塵廊廟之榮,曷厭搢紳之論。
爰伸念舊,用示匿瑕。
俾領夏官,以奉朝請。
用全始終之義,以彰廣大之恩。
」 多遜自開寶九年十月拜相,至是年四月罷,為相凡八年。
趙普為相,多遜屢短之于上前,普由是罷相。
多遜在相位,普之子及親屬多為所抑。
普既復相,多遜不自安。
普屢諷多遜令引退。
多遜貪權固位,不能自決。
會普廉得多遜與秦王廷美交通事,遂以聞。
多遜坐秦王事,責下禦史,劾其狀得實,詔文武常參官集議之。
太子太保王溥等參議言:「多遜身處台司,心懷顧望,大逆不道,幹紀亂常。
上負國恩,下虧臣節。
請削奪官爵,準律誅斬。
」有旨配崖州,充長流百姓。
多遜削奪官爵配隸崖州制曰:「臣之事君,貳則有辟。
下之謀上,將而必誅。
兵部尚書盧多遜頃自先朝,擢參大政。
洎予臨禦,首正台衡。
職在爕調,任當輔弼。
邦家之務,一以咨之。
朕既倚成,汝合思報。
而乃交結藩邸,窺伺君親,指斥乘輿,謀危社稷。
大逆不道,非所宜言。
因遣近臣,雜治其事。
醜跡共露,具獄已成。
既有司之定刑,俾外廷而集議。
僉以梟夷其族,汗瀦其宮,用正憲章,以合經義。
尚念嘗居重位,久事明廷,特寬盡室之誅,止用投荒之典。
實汝有負,非我無恩。
爾羣臣當體念茲意。
其盧多遜在身官爵及三代封贈、妻子官封,並宜削奪追毀,一家親屬,並配隸崖州,充長流百娃,仍終身禁錮。
縱更大赦,不在量移之限。
其期周以上親屬,並配隸邊遠州郡禁錮。
」 庚辰,沈倫罷左相。
責授工部尚書。
本名義倫,避太宗舊諱 制曰:「具官沈倫頃自諸生,幸逢興運。
亟登廊廟,遂踐鼎司。
閥閱無聞,際會斯極。
洎予臨禦,尤所倚毗。
七年于茲,恩寵備至。
所宜盡心竭慮,知無不為,使內外和平,苛慝不作,此宰相之任也。
昨盧多遜包藏逆節,結構異端。
豈無姦邪之謀,見于舉措之際。
汝則與之同列,積有日時,安然坐觀,曾不先覺,稔其醜跡,上瀆朝經。
離我友于之親,傷我寬仁之德。
貪榮竊位,於汝安乎?雖復謝病引年,拜章上綬,倘更優其爵秩,何以肅於搢紳。
非我無恩,蓋全大體。
六卿之任,位望特隆。
深屈憲章,粗伸警勵。
其子都官郎中繼宗本由父蔭,不宜更在朝行,可落班薄。
」 倫以開寶六年九月拜相,至是年四月罷,相太祖凡四年,相太宗七年。
倫清介,在相位自守而已。
先是倫與盧多遜同列,多遜坐秦王廷美通謀事發,而倫前已病在告,求緻仕,責其坐觀同列,稔其醜跡,乃至於貶。
後請老,復授左僕射緻仕。
卒年七十九,贈侍中,謚恭惠。
太平興國八年癸未 正月戊寅,曹彬罷樞密使。
自侍中罷為天平軍節度使 制曰:「萬機鞅掌,溫室之任斯勤;十乘隱轔,齋壇之寄尤重。
式均勞逸,用示倚毗。
具官曹彬說禮敦詩,體仁利物,臨事克彰於忠謹,接下彌盡於謙恭。
兩朝備罄於腹心,終日不離於帷幄。
折衝千裡,雖藉樽俎之籌;節制百城,宜分旄鉞之任。
輟茲禁中之位,賜以汶上之田。
式勞申伯之蕃宣,毋忘段木之偃息。
」 彬自開寶九年二月除樞密使,至是年正月罷,在樞府凡八年。
酒坊使彌德超驟被委遇,上急變雲:「彬秉政歲久,得士眾心。
」又誣彬有不軌之謀。
太宗頗疑之。
彬不自辨,遂有是命。
趙普嘗薦彬,見太宗,因為辯其誣。
太宗大悟,德超既得罪,而待彬如故。
其後太宗從容謂普,自愧聽斷不明。
普對曰:「陛下知德超有才而任用之,察曹彬無罪而昭雪之。
有勞者進,有罪者誅,此所以彰陛下之明聖也。
」太宗於是釋然,繼封魯國公。
己卯,王顯、彌德超並樞密副使。
顯自東上閤門使遷宣徽南院使兼;德超自酒坊使遷宣徽北院使兼 顯,開封人。
德超,滄州人。
少皆嘗給事太宗於潛邸。
德超既譖曹彬,彬遂罷。
顯與德超為南北院使並兼樞密院副使。
三月庚申,宋琪參知政事。
自右諫議大夫、同判三司遷左諫議大夫除 琪,範陽薊州人。
太宗為開封尹,琪為府推宮,禮遇甚厚。
及卽位,遂擢用之。
七月庚辰,加刑部尚書,班參政李昉上。
執政未幾一年,十一月拜相。
四月丁未,彌德超罷樞密副使。
削官爵流瓊州 制曰:「具官彌德超闒茸常材,鬥筲小器。
朕昔在藩府,嘗齒中涓。
洎入纂於丕圖,亦累遷於近職。
錄其尺寸之效,陞于宥密之司。
而高則疾顛,盈而亟覆。
詬詈同列,指斥朕躬,為臣若斯,於法何逭!朕求治斯切,益急於用人,引咎實深,詎忘於有罪。
禦史閱實,有司定刑,合寘嚴誅,以禦魑魅。
凡爾在位,體茲好生。
其彌德超在身官爵並宜削奪,其一家配隸瓊州禁錮。
」 德超在樞府纔數月。
德超嘗上急變,巧誣曹彬以他事。
太宗疑之,出彬為天平軍節度使。
德超謂事成,期得樞密使,及是失意,居常怏怏。
嘗詬王顯等曰:「我為國家言大事,有安社稷功,但得如綫許大名位。
爾等何人,反在我上?度上無執守,為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