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太祖皇帝

關燈
制曰:「代天治物,厥功已成。

    仗鉞臨戎,所委尤重。

    雖弼諧而是賴,且勞逸以惟均。

    睠惟孟津,介於河洛,素爲奧壤,況乃近藩。

    爰命台臣,俾分閫寄。

    具官趙普昔在霸府,實爲元勳。

    始當草昧之初,首贊經綸之業。

    千載起興王之功,十年居調鼎之司。

    帷幄伸謀,股肱宣力。

    燮和萬彙,已施濟物之功。

    鎮撫三城,適表出藩之貴。

    帥壇受任,相印兼榮。

    永隆屏翰之權,更勵始終之節。

    」 普自乾德二年正月拜相,至是年八月罷,獨相凡十年。

    普之爲政也專,廷臣多疾之。

    是時官禁私販秦隴大木,普嘗遣親吏往市屋材,至京師治第,權三司使趙玭廉得之以聞。

    太祖怒,便令追班,將下制逐普,而王溥奏解之。

    故事,宰相、樞密使每候對長春殿,同止殿廬中。

    太祖聞普子承宗娶樞密使李崇矩女,卽令分異之。

    自崇矩罷,上於普稍有間。

    普又嘗以隙地私易尚方蔬圃,以廣其居及營邸店。

    翰林學士盧多遜因召對,屢攻其短。

    會雷德驤子有鄰怨普之擠其父,求所以報普。

    時上知堂吏擅中書權,多爲姦贓。

    有鄰于是擊登聞鼓,訟堂後官私事皆普庇之。

    太祖怒,令下禦史府按治,各抵罪。

    上始有疑普意矣。

    普自是恩益替。

    始詔參知政事陞都堂,與宰相同議政事,復詔薛居正、呂餘慶更知印押班奏事,以分其權,未幾遂罷去。

    普嘗設大瓦壺於視事前閣中,中外表疏,普意不欲行者,必投之壺中,束縕焚亡。

    其多得謗咎,殆由此也。

     趙普自乾德二年,至開寶六年罷,獨相凡十年。

    是後李昉自雍熙二年,至端拱元年罷,凡四年;王旦自景德元年,至祥符五年罷,凡七年;呂夷簡自天聖七年,至明道元年罷,凡三年;皇祐三年,龐籍亦三年;紹聖元年,章子厚亦七年;皆獨相。

    而淳化元年,呂蒙正亦獨相踰年。

    事見《筆談》 九月丁卯,呂餘慶罷參知政事。

    爲尚書左丞 尚書丞郎自兩省遷至者,謂之百官之貴近,與兩制兩省學士待制一等除任,唯不預扈從。

    《舊典》 餘慶自乾德二年四月除參知政事,至是年九月罷,執政凡九年。

    太祖幕客,餘慶居其先。

    趙普、李處耘首大用,餘慶略不介意。

    餘慶執政時,會普忤旨,左右爭傾普,餘慶仍力爲辨析,人稱其長者。

    至是有疾,上章求解機務,故有是命。

     己巳,薛居正、沈義倫並拜相。

    居正自吏部侍郎、參知政事除門下侍郎、同平章事仍前監脩國史。

    義倫自戶部侍郎、樞密副使除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居正拜相制曰:「財成天地者,元後之道。

    燮理陰陽者,冢宰之權。

    其有早踐巖廊,久參機務。

    既著彌綸之效,宜升輔相之資。

    具官薛居正文作國華,才爲人傑,夙推雅望,久服大寮。

    朕自膺寶圖,茂建皇極,酌用舊制,簡求輔臣,特命豫大政於萬機,下丞相之一等。

    顧惟全德,無忝明恩。

    于今歷年,厥有成績。

    疇庸之典,無所吝焉。

    是用擢正台司,仍兼史職。

    懋官進秩,真食增封。

    於戲!知臣者君,予雖慚於往聖。

    以道佐主,汝宜念於前賢。

    永保令圖,以承休命。

    」 義倫拜相制曰:「輔弼之臣,邦家是寄。

    緝熙庶政,必賴其嘉謀。

    鎮撫四夷,實資於重德。

    睠機衡之近列,有霸府之舊僚。

    疇佐命之功,俾當爰立。

    委調元之任,允契具瞻。

    具官沈義倫儒行飭躬,貞規邁俗。

    保晏嬰之儉德,富韋賢之經術。

    自首逢興運,歷踐通班。

    掌漕坤維,清風播於遠俗。

    詢謀密地,素履光於盛時。

    是用擢踐鼎司,倚爲國相。

    正中樞之貴位,冠仙殿之羣儒。

    式重元勳,且符公望。

    於戲!創業垂統,予方緻於治平。

    當國秉鈞,爾宜思於經制。

    務恢遠略,以贊丕圖。

    」 居正開寶九年十月除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昭文館大學士,太宗太平興國四年十月除守司空。

    義倫開寶九年三月上將幸洛陽以爲東京留守,尋召赴西京,十月除尚書右僕射、監脩國史。

    太宗親征太原,以義倫留守判開封府事。

    師還,太平興國四年加尚書左僕射。

     同日,盧多遜參知政事。

    多遜自翰林學士、兵部員外郎遷中書舍人除 楚昭輔樞密副使。

    昭輔自左驍衞將軍判三司除 多遜,懷州河內人。

    昭輔,宋城人。

    多遜博涉經史,善伺人主意。

    太祖好讀書,每問書中事,多遜伺知,應答無滯。

    太祖寵異之。

    執政三年,至九年十月拜相。

     太祖初典禁衞,嘗召昭輔置左右。

    及卽位,以其有心計,遂擢權判三司。

    至是除樞密副使。

    開寶九年以樞密副使昭輔,右衛大將軍判三司王仁贍分領南北院事,自後宣徽使闕,卽命樞密使副兼領院事。

    樞密使副兼領宣徽南北院自此始。

     開寶九年丙子 二月庚戌,曹彬樞密使。

    自宣徽南院使、義成軍節度使除檢校太尉、忠武軍節度使充 彬,字國華,真定人。

    太祖伐江南,彬進圍金陵,誓克城之日不妄殺一人。

    既克,金陵城中,皆安堵如故。

    始,彬之行,上許彬以使相爲賞。

    及還,語彬曰:「今方隅尚有未服者,汝爲使相,品位極矣,豈復力戰邪?且徐之,更爲我取太原。

    」因密賜錢五十萬。

    未幾,拜樞密使,領忠武軍節度使。

    樞密領節度自彬始,賞江南之功也。

    太宗卽位,加同平章事。

    彬初以節度使爲樞密使,不罷旄鉞。

    至是加同平章事,仍充樞密使,卽罷旄鉞。

    太平興國三年十一月,以郊祀恩加檢校太師。

    四年十月,以平定太原,加兼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