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易斯·多爾西就曾預言,自由市場的金價将會大漲,當時引得許多人恥笑不已。
他還勸别人大批買進當時很不值錢的南非金礦股份。
從那以後,好幾個訂閱《多爾西新聞通訊》的讀者寫信來說,僅僅由于聽取了這項建議,他們都成了百萬富翁。
這種先知先覺的本領還使他預見到一次接一次的美元貶值事件。
他勸讀者把他們能夠籌措到的全部現金兌作其他貨币,其中又以瑞士法郎和西德馬克為優先。
許多人照他的建議做了,結果大得其利。
在最近一期《多爾西新聞通訊》上,他這樣寫道: 美元一度曾是不可一世的信用笃實的貨币,可眼下就象它所代表的國家一樣,已瀕臨死亡。
從金融角度看,美國已經越過了極限點,有去無回了。
一些政治家既不稱職,又一味假公濟私,一心隻考慮如何重新當選,這些人異想天開地炮制了錯誤的财經政策,這樣,我們才置身于今天這種隻能日益惡化的金融災難之中。
管理國家的都是惡棍和白癡,而社會公衆又是俯首帖耳,茫茫然無動于衷,因此,搶登救生艇,逃離這場金融災難,此其時也!人不為己(男女皆然),天誅地滅! 要是你手頭還有美元,留出一些車費、夥食費和郵資就夠了。
再留出一些美元供購買飛機票之用,以便到時候遠走高飛。
因為,在目前條件下,精明的投資家都在設法離開美國住到國外去,同時逐步放棄自己的美國國籍。
按國内稅務局法規第877節的正式規定,美國公民如果為逃避所得稅自願放棄美國國籍而國内稅務局又能夠證實這一點的話,這些人依然負有納稅義務。
但是對那些深知内情的人來說,他們可以鑽空子,通過合法途徑挫敗國内稅務局。
(參見《多爾西新聞通訊》去年七月号關于如何放棄美國國籍的文章。
單行本每冊售價12美元或40瑞士法郎。
) 改換國籍及環境的理由是,美元将随着美國人财經自由的日益縮小而繼續貶值。
即使你本人還不能離開美國,務必把你的現鈔送往國外。
趁還來得及的時候(這樣的時候可能不會太長了!),趕快把你手裡的美元兌換成西德馬克、瑞士法郎、荷蘭盾、奧地利先令、黎巴嫩鎊或是随便哪一種外币。
兌換之後,務必将錢存入美國官員鞭長莫及的歐洲銀行,最好是找一家瑞士銀行…… 劉易斯·多爾西變換着方法鼓吹這一主題已有好多年。
在最近那期刊物上,他隻不過重彈老調而已,最後提出具體建議,自然是要讀者把錢兌成各種外币。
埃德溫娜在早飯餐桌旁繼續讀她的《箴言報》,報上登了一條消息,報道衆議院關于改革稅收法的一項議案,如果這些改革真的實行起來,房地産所享有的貶值津貼将被減少,這樣,銀行的抵押貸款業務将受到影響。
因此,她請劉易斯談談看法,估計一下這項議案有多大可能成為正式法律。
他回答得很幹脆:“可能性等于零。
即使在衆議院獲得通過,參議院根本通不過。
昨天我同幾個參議員通電話,他們全不認真看待這項議案。
” 劉易斯交遊之廣是很少見的,這是他事業發達的原因之一。
他對于稅務問題也很注意,常向讀者透露一些可供他們利用的内情。
劉易斯本人每年隻付一筆象征性的所得稅,從不超過幾百美元。
為此,他常洋洋自得地到處吹噓。
實際上,他的收入有幾百萬。
他所以能做到這一點是利用了各種各樣逃稅躲稅的辦法,如投資石油工業,插手房地産、木材開發業、農業,與别人搞有限合股,以及購買免稅股票。
這幾乎使他得以花錢如流水,生活如王公,而每年在名義上總還要虧蝕一些。
但所有這些花招完全屬合法範疇。
埃德溫娜經常聽到劉易斯宣稱: “隻有傻瓜才會隐瞞收入或用其他一些方法去逃稅。
合法的途徑多得不勝枚舉,幹嗎去冒這樣的風險?要緊的是得花功夫去了解這些途徑,并且得有膽識去利用這些途徑。
” 到目前為止,劉易斯盡管屢屢向别人進言,自己卻還沒有移居國外,也沒有放棄美國國籍。
不過,對于他曾生活并工作過的紐約,劉易斯确實深惡痛絕,把它稱為“奉行唯我哲學、渾身散發臭氣、沒落腐敗、昏聩自得的大匪窟”。
他堅持說,社會上存在着一種虛幻的觀念,“那是狂妄自大的紐約佬炮制的,即認為在他們的城市裡可以找到出類拔萃的聰明人,其實卻不然。
”他甯願搬到中西部來住,十五年前,他就是在這兒認識埃德溫娜的。
盡管丈夫逃稅有術,埃德溫娜卻不願跟他學,而是仍按自己的辦法行事。
她單獨呈報自己的收入,雖然拿的錢比丈夫少,繳納的稅款卻比劉易斯多得多。
不過兩人日常生活的花銷全由劉易斯負擔,其中包括這一套頂層公寓和全體仆傭的費用,還有夫婦倆一人一輛梅西迪牌轎車及其他奢侈品。
埃德溫娜承認自己喜歡這種闊綽的生活,她之所以決定同劉易斯結婚,并逐步适應了婚後生活,原因之一正在于此。
婚後,夫婦各歸各獨立從事自己的事業,倒也相安無事。
“我真希望,”她說,“你的洞察力能夠用到我們銀行來,告訴我們星期三丢的那筆錢上哪兒去了。
他還勸别人大批買進當時很不值錢的南非金礦股份。
從那以後,好幾個訂閱《多爾西新聞通訊》的讀者寫信來說,僅僅由于聽取了這項建議,他們都成了百萬富翁。
這種先知先覺的本領還使他預見到一次接一次的美元貶值事件。
他勸讀者把他們能夠籌措到的全部現金兌作其他貨币,其中又以瑞士法郎和西德馬克為優先。
許多人照他的建議做了,結果大得其利。
在最近一期《多爾西新聞通訊》上,他這樣寫道: 美元一度曾是不可一世的信用笃實的貨币,可眼下就象它所代表的國家一樣,已瀕臨死亡。
從金融角度看,美國已經越過了極限點,有去無回了。
一些政治家既不稱職,又一味假公濟私,一心隻考慮如何重新當選,這些人異想天開地炮制了錯誤的财經政策,這樣,我們才置身于今天這種隻能日益惡化的金融災難之中。
管理國家的都是惡棍和白癡,而社會公衆又是俯首帖耳,茫茫然無動于衷,因此,搶登救生艇,逃離這場金融災難,此其時也!人不為己(男女皆然),天誅地滅! 要是你手頭還有美元,留出一些車費、夥食費和郵資就夠了。
再留出一些美元供購買飛機票之用,以便到時候遠走高飛。
因為,在目前條件下,精明的投資家都在設法離開美國住到國外去,同時逐步放棄自己的美國國籍。
按國内稅務局法規第877節的正式規定,美國公民如果為逃避所得稅自願放棄美國國籍而國内稅務局又能夠證實這一點的話,這些人依然負有納稅義務。
但是對那些深知内情的人來說,他們可以鑽空子,通過合法途徑挫敗國内稅務局。
(參見《多爾西新聞通訊》去年七月号關于如何放棄美國國籍的文章。
單行本每冊售價12美元或40瑞士法郎。
) 改換國籍及環境的理由是,美元将随着美國人财經自由的日益縮小而繼續貶值。
即使你本人還不能離開美國,務必把你的現鈔送往國外。
趁還來得及的時候(這樣的時候可能不會太長了!),趕快把你手裡的美元兌換成西德馬克、瑞士法郎、荷蘭盾、奧地利先令、黎巴嫩鎊或是随便哪一種外币。
兌換之後,務必将錢存入美國官員鞭長莫及的歐洲銀行,最好是找一家瑞士銀行…… 劉易斯·多爾西變換着方法鼓吹這一主題已有好多年。
在最近那期刊物上,他隻不過重彈老調而已,最後提出具體建議,自然是要讀者把錢兌成各種外币。
埃德溫娜在早飯餐桌旁繼續讀她的《箴言報》,報上登了一條消息,報道衆議院關于改革稅收法的一項議案,如果這些改革真的實行起來,房地産所享有的貶值津貼将被減少,這樣,銀行的抵押貸款業務将受到影響。
因此,她請劉易斯談談看法,估計一下這項議案有多大可能成為正式法律。
他回答得很幹脆:“可能性等于零。
即使在衆議院獲得通過,參議院根本通不過。
昨天我同幾個參議員通電話,他們全不認真看待這項議案。
” 劉易斯交遊之廣是很少見的,這是他事業發達的原因之一。
他對于稅務問題也很注意,常向讀者透露一些可供他們利用的内情。
劉易斯本人每年隻付一筆象征性的所得稅,從不超過幾百美元。
為此,他常洋洋自得地到處吹噓。
實際上,他的收入有幾百萬。
他所以能做到這一點是利用了各種各樣逃稅躲稅的辦法,如投資石油工業,插手房地産、木材開發業、農業,與别人搞有限合股,以及購買免稅股票。
這幾乎使他得以花錢如流水,生活如王公,而每年在名義上總還要虧蝕一些。
但所有這些花招完全屬合法範疇。
埃德溫娜經常聽到劉易斯宣稱: “隻有傻瓜才會隐瞞收入或用其他一些方法去逃稅。
合法的途徑多得不勝枚舉,幹嗎去冒這樣的風險?要緊的是得花功夫去了解這些途徑,并且得有膽識去利用這些途徑。
” 到目前為止,劉易斯盡管屢屢向别人進言,自己卻還沒有移居國外,也沒有放棄美國國籍。
不過,對于他曾生活并工作過的紐約,劉易斯确實深惡痛絕,把它稱為“奉行唯我哲學、渾身散發臭氣、沒落腐敗、昏聩自得的大匪窟”。
他堅持說,社會上存在着一種虛幻的觀念,“那是狂妄自大的紐約佬炮制的,即認為在他們的城市裡可以找到出類拔萃的聰明人,其實卻不然。
”他甯願搬到中西部來住,十五年前,他就是在這兒認識埃德溫娜的。
盡管丈夫逃稅有術,埃德溫娜卻不願跟他學,而是仍按自己的辦法行事。
她單獨呈報自己的收入,雖然拿的錢比丈夫少,繳納的稅款卻比劉易斯多得多。
不過兩人日常生活的花銷全由劉易斯負擔,其中包括這一套頂層公寓和全體仆傭的費用,還有夫婦倆一人一輛梅西迪牌轎車及其他奢侈品。
埃德溫娜承認自己喜歡這種闊綽的生活,她之所以決定同劉易斯結婚,并逐步适應了婚後生活,原因之一正在于此。
婚後,夫婦各歸各獨立從事自己的事業,倒也相安無事。
“我真希望,”她說,“你的洞察力能夠用到我們銀行來,告訴我們星期三丢的那筆錢上哪兒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