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哈佛研究院
關燈
小
中
大
(M.E.Philpott)小姐,友誼保持多年。
開刀結果,那年夏季中國學生會議,我便未得一英裡競走冠軍,以後再未獲勝。
一九一七年二月,我在床上嘔吐不止,有一段短時期幾乎人事不知,不得不在學校醫療院住幾天。
那年稍後,我的老毛病心跳病又犯,但貝萊(Bailey)醫生說沒有關系。
到了十二月,我因“鼻梁歪斜”又在醫療院開刀。
這次他們使用氧化氮和以太混合劑,我隻數到“二十三”便失去知覺(一九一七年十二月二日日記)。
可是我出院之後隻有三天,鼻子又塞住不通,被送到眼、耳、鼻醫療院再開一次刀。
我在那裡住了三個星期,一切才恢複正常。
盡管我的健康情形好壞不一,我總是頗為活躍,這一定對我有好處。
我繼續長途散步,惟不似在丘陵起伏的伊薩卡散步那樣陡峭。
有一次我走過劍橋橋(鹽震橋)(Salt-ShakersBridge)到東波士頓,回頭經哈佛橋到哈佛廣場,共費四小時。
那些年我也騎腳踏車,不過我仍覺得走路是更好的運動。
我提到過許多教授和教授朋友的姓名,惟除了“科學社”同事外,還未談及别的朋友,“科學社”同事多數來自康奈爾。
我在哈佛比在康奈爾交了更多的美國朋友。
有一位狄謀思(RaphaelDe-mos)和我同系,另一位是物理學者冷繪(VictorLenzen),有幾門課和我同班,現在我在柏克萊仍然時常見到他。
我們在牛津街狐狸圃(Foxcroft)餐廳一同搭夥,常開衛挺生的玩笑,稱他為“頂衛生”,因為他極講究食品衛生。
青年才俊魏納(NorbertWiener)當時也在哈佛,可是我對其父寮·魏納(LeoWiener)所知較多,因為他對語言學頗為關切。
後來由于小魏納訪問中國和我二次到哈佛,我對他所知增多。
我也擴展所學,多次會晤衛斯理大學的謝費德(A.D.Sheffield)教授,在中國和他談論很多語言問題。
除了貝夫一家女孩外,我還沒有提到其他女朋友。
在哈佛[即芮德克理夫(Radcliffe)和衛斯理(Wellesley)],我确有比在康奈爾時更多的女朋友。
其他我約會的女孩有韓美英,她是最漂亮的女孩之一。
王瑞娴是我的音樂朋友,她在波士頓音樂院主修鋼琴,那時我當然不曉得她是我未來太太在上海中西女塾(McTyeire's)的同學。
她嫁給康奈爾我的同學董(J.C.S.Tung),生了四個孩子,都成為有成就的音樂家,兩個女兒在音樂會上任鋼琴手,兩個兒子在賓州交響樂團任指揮。
另外一位女友名叫李(MableLee),以她的年齡來說,具有極成熟的性格。
有一次,我演說比賽榜上無名,她逐句分析我的講詞,使我心裡好過而不覺難受。
我常見到一個女孩子叫牛惠珠,是我哈佛醫學朋友牛惠生的姊姊(或妹妹)。
有一次,鄧賴蔔(Dunlap)博士請我們兩個吃晚飯,她帶了一件半織好的毛衣,沒注意到我丢掉毛線球,因而拉着毛線走過芮德克理夫校園,約走了三十碼,才發覺發生了什麼事。
我在哈佛的後期,最常見的女孩是周淑安,她兄弟辨明我也常見,因為我們兩個人對語言頗有同好。
我常和安娜(周淑安之英名)散步,合彈鋼琴二人合奏曲[如拉哥(Largo)從德伏拉克的新世界交響樂(Dvorak'sNewWorldSymphony)改作之曲],離開她的時候,給她寫長信。
我雖然常和女孩約會并和女朋友玩樂,可是我從未對任何一位認真發生興趣,也許安娜除外,不過她已和我的一九一〇年清華同班同學胡宣明訂婚,我不敢更深一步進行。
并非在感情上我并無準備,我早年已對侬姑發生愛慕之情,甚至對男朋友,如在常州溪山學校的李宗棠(譯音)及在哈佛的胡正修,頗為親近。
某次,正修發覺我對他太好,而要了結這種無聊舉動。
整個說來,我對感情之事頗不願牽涉在内,我想主要理由是我家已為我正式訂親,我還未能解除婚約。
早先在常州的時候,我的家人為我和遠親陳儀莊(譯音)訂婚,當然未經我同意。
這一定是一九〇四年以後的事,因為我的父母并未談及此事。
(譯者按:著者父母于一九〇四年逝世。
)我心向革命,去美後并不太在乎此事,惟總覺得是一種精神負擔。
一九一六年一月十日左右,我決定采取行動退婚。
幾年(譯者按:原文如此,似應為“幾天”)之後,我費時兩個多小時寫信給我的舅舅馮聃生,想解決這個問題。
我在日記上寫道:我從倫理觀點衡量此問題,此問題亦在倫理上衡量我。
到了五月十日他才複我信,用語含糊不定。
以後在一九一七年五月十四日,我寫信給在上海的遠房叔祖趙竹君,他具自由思想,對我頗為同情,且亦公正。
惟在三年之後方始解約,因而我可以結婚。
在獲得喬治與馬莎·德貝獎學金、席爾斯獎學金、華克研究獎學金和謝爾登旅行研究獎學金之後,我又獲得一項超博士旅行研究獎學金,離開哈佛。
人們旅行國外,通常靠這種獎學金,惟我深恐戰後的歐洲過于混亂,決定在美國旅行,先去芝加哥,然後到加州。
動身之前,我着實漫遊一番。
開刀結果,那年夏季中國學生會議,我便未得一英裡競走冠軍,以後再未獲勝。
一九一七年二月,我在床上嘔吐不止,有一段短時期幾乎人事不知,不得不在學校醫療院住幾天。
那年稍後,我的老毛病心跳病又犯,但貝萊(Bailey)醫生說沒有關系。
到了十二月,我因“鼻梁歪斜”又在醫療院開刀。
這次他們使用氧化氮和以太混合劑,我隻數到“二十三”便失去知覺(一九一七年十二月二日日記)。
可是我出院之後隻有三天,鼻子又塞住不通,被送到眼、耳、鼻醫療院再開一次刀。
我在那裡住了三個星期,一切才恢複正常。
盡管我的健康情形好壞不一,我總是頗為活躍,這一定對我有好處。
我繼續長途散步,惟不似在丘陵起伏的伊薩卡散步那樣陡峭。
有一次我走過劍橋橋(鹽震橋)(Salt-ShakersBridge)到東波士頓,回頭經哈佛橋到哈佛廣場,共費四小時。
那些年我也騎腳踏車,不過我仍覺得走路是更好的運動。
我提到過許多教授和教授朋友的姓名,惟除了“科學社”同事外,還未談及别的朋友,“科學社”同事多數來自康奈爾。
我在哈佛比在康奈爾交了更多的美國朋友。
有一位狄謀思(RaphaelDe-mos)和我同系,另一位是物理學者冷繪(VictorLenzen),有幾門課和我同班,現在我在柏克萊仍然時常見到他。
我們在牛津街狐狸圃(Foxcroft)餐廳一同搭夥,常開衛挺生的玩笑,稱他為“頂衛生”,因為他極講究食品衛生。
青年才俊魏納(NorbertWiener)當時也在哈佛,可是我對其父寮·魏納(LeoWiener)所知較多,因為他對語言學頗為關切。
後來由于小魏納訪問中國和我二次到哈佛,我對他所知增多。
我也擴展所學,多次會晤衛斯理大學的謝費德(A.D.Sheffield)教授,在中國和他談論很多語言問題。
除了貝夫一家女孩外,我還沒有提到其他女朋友。
在哈佛[即芮德克理夫(Radcliffe)和衛斯理(Wellesley)],我确有比在康奈爾時更多的女朋友。
其他我約會的女孩有韓美英,她是最漂亮的女孩之一。
王瑞娴是我的音樂朋友,她在波士頓音樂院主修鋼琴,那時我當然不曉得她是我未來太太在上海中西女塾(McTyeire's)的同學。
她嫁給康奈爾我的同學董(J.C.S.Tung),生了四個孩子,都成為有成就的音樂家,兩個女兒在音樂會上任鋼琴手,兩個兒子在賓州交響樂團任指揮。
另外一位女友名叫李(MableLee),以她的年齡來說,具有極成熟的性格。
有一次,我演說比賽榜上無名,她逐句分析我的講詞,使我心裡好過而不覺難受。
我常見到一個女孩子叫牛惠珠,是我哈佛醫學朋友牛惠生的姊姊(或妹妹)。
有一次,鄧賴蔔(Dunlap)博士請我們兩個吃晚飯,她帶了一件半織好的毛衣,沒注意到我丢掉毛線球,因而拉着毛線走過芮德克理夫校園,約走了三十碼,才發覺發生了什麼事。
我在哈佛的後期,最常見的女孩是周淑安,她兄弟辨明我也常見,因為我們兩個人對語言頗有同好。
我常和安娜(周淑安之英名)散步,合彈鋼琴二人合奏曲[如拉哥(Largo)從德伏拉克的新世界交響樂(Dvorak'sNewWorldSymphony)改作之曲],離開她的時候,給她寫長信。
我雖然常和女孩約會并和女朋友玩樂,可是我從未對任何一位認真發生興趣,也許安娜除外,不過她已和我的一九一〇年清華同班同學胡宣明訂婚,我不敢更深一步進行。
并非在感情上我并無準備,我早年已對侬姑發生愛慕之情,甚至對男朋友,如在常州溪山學校的李宗棠(譯音)及在哈佛的胡正修,頗為親近。
某次,正修發覺我對他太好,而要了結這種無聊舉動。
整個說來,我對感情之事頗不願牽涉在内,我想主要理由是我家已為我正式訂親,我還未能解除婚約。
早先在常州的時候,我的家人為我和遠親陳儀莊(譯音)訂婚,當然未經我同意。
這一定是一九〇四年以後的事,因為我的父母并未談及此事。
(譯者按:著者父母于一九〇四年逝世。
)我心向革命,去美後并不太在乎此事,惟總覺得是一種精神負擔。
一九一六年一月十日左右,我決定采取行動退婚。
幾年(譯者按:原文如此,似應為“幾天”)之後,我費時兩個多小時寫信給我的舅舅馮聃生,想解決這個問題。
我在日記上寫道:我從倫理觀點衡量此問題,此問題亦在倫理上衡量我。
到了五月十日他才複我信,用語含糊不定。
以後在一九一七年五月十四日,我寫信給在上海的遠房叔祖趙竹君,他具自由思想,對我頗為同情,且亦公正。
惟在三年之後方始解約,因而我可以結婚。
在獲得喬治與馬莎·德貝獎學金、席爾斯獎學金、華克研究獎學金和謝爾登旅行研究獎學金之後,我又獲得一項超博士旅行研究獎學金,離開哈佛。
人們旅行國外,通常靠這種獎學金,惟我深恐戰後的歐洲過于混亂,決定在美國旅行,先去芝加哥,然後到加州。
動身之前,我着實漫遊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