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變亂跟變故

關燈
,并且他又是很近的親戚。

    我們不管他叫“表伯”&mdash&mdash哦,哥哥得叫他“表叔”,要是那麼叫的話,因為他比我父親大,可是大概比我伯父小&mdash&mdash我們管他叫“先生”是對他尊敬的意思。

    先生病了,頭幾天甭上學了,我們還覺着高興呐。

    等他病重大家都着急,連我們學生也着急了。

    一天大早用人進來報,說:“先生去了!”這種字眼兒我很少聽見過,可是從那個用人說話的聲音裡,不管他怎麼說我們也懂了。

    先生死了我們才起頭兒知道想他,更是覺着跟後來再請的一位先生比起來,那第二個先生差遠了。

     我們在北邊跟過的第二個先生,跟他念了不久我們就回南邊了,所以我連他姓什麼都忘了。

    就記得他是北邊人,因為一時來不及解南邊請先生來,所以臨時隻好找了一個北邊人來教我們。

    我背書給他聽的時候兒自然隻會背常州音,所以有時候兒背錯了一點兒他也聽不大出來。

    可是碰到上新書教新字的時候兒就常常兒沒辦法兒了。

    頂麻煩的是入聲字。

    别的字我聽了他的念法瞎猜還猜得出常州音是怎麼念,可是沒法兒知道哪些字該念入聲哪些字不。

    我頂記得有一次在家裡背一段兒書給我父親聽,有一句說:“庶兄毓立”,就是說給一個堂房的哥哥名字叫毓的立為皇帝的意思。

    我不知道這個“毓”字是入聲字,常州音念“ㄧㄛ·”,我就拿它當去聲念成“庶兄裕立”。

    我父親說:“什嗎?”我又說了一遍。

    父親說這個先生要不得了。

    可是還沒等到再找到别的先生,世界大亂起來了。

    我們家裡也出了大事,我們過的日子也整個兒的變了。

     我一小兒跟祖父跟得很多。

    雖然沒像後來我的外孫女兒昭波跟我們長大的跟得那麼近那麼久,可是因為我是孫子輩最小的小孩兒,所以常常兒跑到爺爺屋裡去玩兒書桌兒上的文具什麼的。

    他每天晚上總喝一杯虎骨酒。

    有時候兒他給我抿一口,我覺着辣得簡直咽不下去,我就不懂為什麼人要喝酒。

     我祖父教我的《大學》跟《小學》&mdash&mdash想起來了!&mdash&mdash《小學》是我四叔教我的,不是我祖父或是父親教的。

    我祖父行二。

    四叔是大房的老四。

    他歲數兒跟我哥哥相仿,我們在北邊時候兒他在我們家住過一陣,所以随便就教過我的書。

    這是在我跟陸家的先生以前。

     我記得我第一個照相是跟哥哥跟祖父一塊兒照的&mdash&mdash我現在還留着有底子呐。

    照相以前,那個照相的人蒙着一塊黑布,看磨光玻璃上的倒影子,他給我看,我覺着非常好玩兒,因為跟我玩兒放大鏡時候兒看的影子很像。

     祖父大病是在一個很熱的夏天。

    好像得的是痢疾。

    醫生給了好幾個方子吃都不見效,最後好像隻給生姜的汁吃,看着知道是不行了,讓全家人圍着床大聲兒地叫,好像是叫了就可以把靈魂叫住了不走似的。

    這個不知道是什麼地方什麼時候兒的規矩,因為後來我父母去世的時候兒(都在一九〇四)大家都是很靜的,趕斷氣以後自然大家都放聲大哭了。

    祖父一死,我們冀州衙門不能住了,就搬到保定去,從那兒就預備回南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