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紀事本末卷三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以師道為保靜軍節度使。
秋七月壬辰,熙河、環慶、泾原地震,旬日不止,壞城壁廬舍、居民,壓死者甚衆。
夏人圍丁星原,築平陽、瞎令古、仁多泉及靖夏、制戎、伏羌等城。
重和元年春二月,夏人寇邊,将官張迪死之。
宣和元年春三月,童貫出師收割牛城至蕭關古骨龍砦,斥池,置烽燧,扼據要害,謂可制賊死命,逼使熙河經略使劉法取朔方。
法不欲行,貫強遣之曰:君在京師時,親受命于上前,自言必成功,今乃以難告,何也?法不得已,乃引兵二萬出,至統安城,遇夏主弟察哥,率步騎為三陣,以當法前軍,而别遣精騎登山出其後,大戰移七時,前軍楊惟忠敗入中軍,後軍焦安節敗,入左軍。
朱定國力戰,自朝至暮,兵饑馬渴,死者甚衆。
法乘夜遁,比明走七十裡,至盍米峗,守兵追之,法墜崖折足,乃斬首而去。
是役也,喪師十萬。
貫隐其敗而以捷聞,使百官入賀,議者切齒而莫敢言。
受賞者數百人,關右為之擾然。
察哥見法首,恻然語其下曰:劉将軍前敗我于古骨龍、仁多泉,吾嘗避其鋒,謂天生神将,豈今日為一小卒枭首哉?其失在恃勝輕出,不可不戒。
遂乘勝圍震武。
震武在山峽中,熙、秦兩路不能饷,自築城三歲間,知軍李明、孟清皆為夏所殺,至是城又将陷。
時陜西轉運使劉韐攝帥事,出奇兵敗之,圍乃解。
察哥曰:勿破此,留作南朝病塊。
遂自引去。
時諸路所築城砦,皆不毛夏所不争之地,而關輔為之蕭條矣。
夏人來言,國主願納款謝罪,人疑其詐。
韐謂:兵興累年,中國尚不能支,況小邦乎?此實情也,何疑哉?即受其使,因密疏以聞,朝廷許其自新。
夏,四月丙子朔,日有食之。
庚寅,童貫以種師道、劉仲武、劉延慶将鄜延、環慶兵入西界,至蕭關,大破夏人,取永和砦、割踏砦、鳴平其三城,又破于震威軍。
辛醜。
進輔臣官一等。
五月丙辰,敗夏人于靈武。
六月已亥,夏人遣使納款,诏童貫六路罷兵。
初,夏人恃橫山諸族帳強勁善戰,故用以抗中國。
慶曆間,姚嗣宗首發收橫山之議,範仲淹用之。
既而元昊納款。
元豐間,種谔亦以為言,故興靈州之師。
及王師失利之後,李憲始獻進築之議,神宗厭兵,不克行。
童貫本出憲之門,欲成憲志。
政和以來,合諸路兵出塞進築,遂得橫山地。
夏國失所恃,乃因遼人納款請和,且以誓表進,許之,前所未有也。
秋七月甲寅,以童貫為太傅。
夏人之納款也,童貫因關右既困,實諷之使來。
及夏遣使來賀天甯節,授以誓诏,夏使辭不取,貫不能屈,但嚴迫館伴,強之,使持還,及境,棄之道中而去。
延安帥賈琬得而表上之,貫始大沮。
尋加太傅,封泾國公。
西夏紀事本末卷三十一
秋七月壬辰,熙河、環慶、泾原地震,旬日不止,壞城壁廬舍、居民,壓死者甚衆。
夏人圍丁星原,築平陽、瞎令古、仁多泉及靖夏、制戎、伏羌等城。
重和元年春二月,夏人寇邊,将官張迪死之。
宣和元年春三月,童貫出師收割牛城至蕭關古骨龍砦,斥池,置烽燧,扼據要害,謂可制賊死命,逼使熙河經略使劉法取朔方。
法不欲行,貫強遣之曰:君在京師時,親受命于上前,自言必成功,今乃以難告,何也?法不得已,乃引兵二萬出,至統安城,遇夏主弟察哥,率步騎為三陣,以當法前軍,而别遣精騎登山出其後,大戰移七時,前軍楊惟忠敗入中軍,後軍焦安節敗,入左軍。
朱定國力戰,自朝至暮,兵饑馬渴,死者甚衆。
法乘夜遁,比明走七十裡,至盍米峗,守兵追之,法墜崖折足,乃斬首而去。
是役也,喪師十萬。
貫隐其敗而以捷聞,使百官入賀,議者切齒而莫敢言。
受賞者數百人,關右為之擾然。
察哥見法首,恻然語其下曰:劉将軍前敗我于古骨龍、仁多泉,吾嘗避其鋒,謂天生神将,豈今日為一小卒枭首哉?其失在恃勝輕出,不可不戒。
遂乘勝圍震武。
震武在山峽中,熙、秦兩路不能饷,自築城三歲間,知軍李明、孟清皆為夏所殺,至是城又将陷。
時陜西轉運使劉韐攝帥事,出奇兵敗之,圍乃解。
察哥曰:勿破此,留作南朝病塊。
遂自引去。
時諸路所築城砦,皆不毛夏所不争之地,而關輔為之蕭條矣。
夏人來言,國主願納款謝罪,人疑其詐。
韐謂:兵興累年,中國尚不能支,況小邦乎?此實情也,何疑哉?即受其使,因密疏以聞,朝廷許其自新。
夏,四月丙子朔,日有食之。
庚寅,童貫以種師道、劉仲武、劉延慶将鄜延、環慶兵入西界,至蕭關,大破夏人,取永和砦、割踏砦、鳴平其三城,又破于震威軍。
辛醜。
進輔臣官一等。
五月丙辰,敗夏人于靈武。
六月已亥,夏人遣使納款,诏童貫六路罷兵。
初,夏人恃橫山諸族帳強勁善戰,故用以抗中國。
慶曆間,姚嗣宗首發收橫山之議,範仲淹用之。
既而元昊納款。
元豐間,種谔亦以為言,故興靈州之師。
及王師失利之後,李憲始獻進築之議,神宗厭兵,不克行。
童貫本出憲之門,欲成憲志。
政和以來,合諸路兵出塞進築,遂得橫山地。
夏國失所恃,乃因遼人納款請和,且以誓表進,許之,前所未有也。
秋七月甲寅,以童貫為太傅。
夏人之納款也,童貫因關右既困,實諷之使來。
及夏遣使來賀天甯節,授以誓诏,夏使辭不取,貫不能屈,但嚴迫館伴,強之,使持還,及境,棄之道中而去。
延安帥賈琬得而表上之,貫始大沮。
尋加太傅,封泾國公。
西夏紀事本末卷三十一